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泥乡
释义
1 四川古蔺县白泥乡

白泥乡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南部赤水河畔。全乡幅员面积64.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人,耕地总面积为16,666亩。白泥乡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烤烟、李子、核桃、板栗、枣子、柑桔、柚子。李子和核桃最负盛名,鲜李的年产量为300多吨,以肉厚、味鲜、质好享有盛名,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扬名于省内的核桃,量多、质优、价廉,供不应求。另有: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白泥乡

简介

白泥乡位于古蔺县南部赤水河畔。全乡幅员面积64.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人,耕地总面积为16,666亩。该乡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洋芋、烤烟、李子、核桃、板栗、枣子、柑桔、柚子。李子和核桃最负盛名,鲜李的年产量为300多吨,以肉厚、味鲜、质好享有盛名,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扬名于省内的核桃,量多、质优、价廉,供不应求。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磷、石灰石和石膏石。煤的储量初步探明为500多万吨。这里地形为典型的岩溶地形,断江河溶洞内有很多石柱、石笋,洞内“象鼻三绞水”奇观令人心驰神往,“观门石”的绝壁飞猿更使人流连忘返。

乡内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乡耕地和非耕地中适宜于养殖的就达10,000多亩,现养猪6,800多头,牛3,500多头,羊2,800多只,已向市县申请建成畜牧业发展的基地乡。

目前,该乡12个村全通公路,有程控电话150多部,手机200多个,并有基站1座,电脑11台,村村都能收看电视。观文至白泥的主干公路横穿白泥全境。两个场镇市场活跃,各种物资及时集散,服务生活。

白泥乡辖12个行政村,104个社,两个场镇,3197户,12718人,其中:农户3159户,12566人;总耕地面积16666亩,其中田5555亩,土11111亩;其中25º坡土占40%,宜林荒山22000多亩,属立体形的乡镇,海拨最低的断江河350米;最高的凤凰海拨1100米,全乡幅员64.2平方公里,属沙质黄坡土壤;盛产水稻、核桃、枣子、柑桔、柚子。龙井、三台两村储蓄量较大煤资源,还有储蓄量较大石灰石膏石,2008年农民的收入来源,靠养殖业,家禽、李子、龙井、凤凰两村靠发展烤烟,其它的主要靠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没有支柱业。全乡灾害频繁,农民还不富裕。 白泥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磷、石灰石和石膏石。煤的储量初步探明为500多万吨。这里地形为典型的岩溶地形,断江河溶洞内有很多石柱、石笋,洞内"象鼻三绞水"奇观令人心驰神往,"观门石"的绝壁飞猿更使人流连忘返。乡内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乡耕地和非耕地中适宜于养殖的就达10,000多亩,现养猪6,800多头,牛3,500多头,羊2,800多只,已向市县申请建成畜牧业发展的基地乡。

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内有校点11个,其中乡级初中1所,农技初中一所,2000年已被省检合格,现有教师78人,其中公办教师38人,代课教师40人。中小学生1800多人。已建成公路40公里,全乡12个社基本通公路;在一九九七年建成顺河电站的基础上2001年架通了“110”线路,2008年初正式挂网,全乡人民用上了网上电;光缆电话2000年开通,同时建成了移动通讯直放站(仅限乡镇所在地)。全乡有8个村可通话。有广播电视站两个。2001年建成了龙井饮水工程,解决了机关单位及街村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全乡有小二型水库两座,大塘8个,山平塘14口,固定主干大堰10条。

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4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5元。

2008年,白泥乡12个村全通公路,有程控电话150多部,手机200多个,并有机站1个,电脑11台,村村都能收看电视。观文至白泥的主干公路横穿白泥全境。两个场镇市场活跃,各种物资及时集散,服务生活。

工业发展

一是工业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潆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场平、进园主干道、区间道路建设全面竣工;潆溪工业园区320亩土地征用、3个汽贸4S店片区拆迁场平工程全面完成。

二是工业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潆华工业集中区8户首批签约入驻工业企业已开工进行厂区建设,新成立了工业企业融资公司,驻区银行贷款1亿元支持工业发展。

三是重点企业运行良好。2008年南炼总厂、康达、人本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7500万元、1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56%、3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四是技改扩能成效明显。投入技改资金1.25亿元,完成12个技改项目,开发新产品16个,新增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5倍。

经济模式

白泥乡新寨村曾是出名的“空壳村”。后来经群众“公推直选”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丁培忠发动村民入股,办起了千亩退耕还林还草养殖场,养牛百余头,并带动了养牛大户20多户,10多户农户户均养殖黑山羊40只,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白泥乡党委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富村富民的烤烟特色经济,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前进、先锋等7个村烤烟生产,撑起了乡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

集体经济发展了,2002年以来,全乡财政挤出资金修建14个村活动室,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入190多万元解决了12个村1500多人口的人畜饮水困难;新修乡村公路11公里,打通那里至倮木4公里公路,接通了起马至六枝龙场乡的断头公路,维修入村公路20余公里;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了白泥中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以及那里、银碧、大树脚等8所村级小学教学楼。2008年,全乡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建有图书室,村村有党员活动室,村村开通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完成了14个村电网改造。

2008年12月25日,古蔺县政协主席曾凡毅一行参观了白泥乡“蔺州三台”土鸡纯繁保种基地建设现场,深入部份养殖大户、散养农户、孵化户家中,了解养殖户2008年的养殖、销售、收入等情况,对白泥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一乡一品促发展、打造土鸡创品牌”进行调研。曾凡毅指出,基地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示范带动为重点,以促农增收为中心,走产业化规模经营、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之路;要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为赤水河沿线群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党政建设

白泥乡抓住外出务工党员群众返乡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为返乡党员群众补课,确保每一名外出务工返乡党员群众“误时”不“误学”。

一是调查摸底,做好准备。积极组织乡、村干部逐户走访,对外出务工党员群众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外出务工党员群众的年龄、学历以及从事的工作等情况,逐一登记造册。 二是制定计划,开展培训。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返乡党员群众培训方案》,对培训时间、内容、班次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根据返乡党员群众兴趣爱好的差异和自身需求的不同,采取“菜单式”培训,设置了“党性知识”、“实用技术”、“法律维权”、“市场信息”、“乡情教育”等5个班次,涉及11大类知识,针对个人实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进一步促进外出务工党员群众思想素质与创业技能的“双提高”。

三是强化管理,确保培训。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站点制度,站点成立了返乡党员群众培训工作小组,由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3名村干部分别担任组长和成员,负责培训工作,做好培训内容的安排、把关以及人员的组织和考勤,确保返乡党员群众“来得了、坐得住、学得会”。2008年全乡成立返乡党员群众培训小组26个。

四是激发热情,服务乡村建设。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党员致富能力等方面鼓励返乡党员群众献计献策,强化他们为乡村“富”出力、为乡村“兴”谋划的责任意识。积极在返乡党员群众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向村党组织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介绍一条致富信息、带动一批劳务输出、为支部办一件实事,增强了外出务工党员群众的“双带”责任感。2008年,返乡党员群众为支部提出合理化建议30条,为农民群众介绍致富信息28条。

织金县白泥乡

白泥乡地处织金县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12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1%。辖15村委会。1949年为白泥乡。1953年析设白泥、水营、煤箐、倮木乡。1958年撤乡并入阿弓公社。1962年析建白泥、水营、倮木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白泥乡。产茶叶、油桐籽等。有中小学19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白泥,在城关镇西南38公里,那魏小河西岸山脊上。人口700。海拔1550米。因产高岭土,俗称白泥,故名。珠藏—卡房公路经此。

乡镇工作

为切实深化村级组织管理服务改革,探索建立乡级党委政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织金县白泥乡党委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借鉴“三下乡”的成功经验,成立由党政办、计生、民政、公安、财政、国土、司法、农业服务中心、卫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便民服务团,在全乡进行约时定点,巡回办公。

全乡共设立白泥、水营、先锋3个巡回办公地点。该制度规定,便民服务团每星期进驻3个点集体办公2天。服务团的主要职责:一是直接为群众办理相关证件及手续,如办理身份证、建房审批、生育证、缴纳税收、结婚证、婚育证等;二是送科技下乡,将农村适用的种养殖技术制成资料,发放给群众;三是送法下乡,积极宣传有关农村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四是送医下乡,为群众免费看病,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五是提供致富信息,为群众脱贫致富牵线搭桥;六是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接待群众,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七是解决村级组织反映的有关问题。

实行巡回办公制度以来,全乡共为群众办理第二代身份证2070个,婚育证197个,生育证80余个,出具相关证明364个,办理建房审核手续21户,收缴耕地占用税4000余元,制作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3215份,宣传法律法规42次,接受法律咨询720人次,免费为群众看病1300人次,发放医药价值4000余元,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上百条,解决群众纠纷31起,接待群众8300多人次,解决和答复有关村级组织的问题50余个。

通过便民服务团的巡回办公,改革了机关的办公方式,变以前的被动为群众服务为现在的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在白泥乡,群众普遍反映这种办公制度省事、省心,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2 贵州织金县白泥乡

在织金县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12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1%。辖15村委会。1949年为白泥乡。1953年析设白泥、水营、煤箐、倮木乡。1958年撤乡并入阿弓公社。1962年析建白泥、水营、倮木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白泥乡。产茶叶、油桐籽等。有中小学19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白泥,在城关镇西南38公里,那魏小河西岸山脊上。人口700。海拔 1 550 米。因产高岭土,俗称白泥,故名。珠藏—卡房公路经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