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泥井镇
释义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白泥井镇地处达旗东部,全镇总面积900平方公里(135万亩),辖16个行政村,191个生产合作社,总户数10964户,总人口34700人,其中农牧民33770人。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石英砂、煤炭、高磷土储量较大。镇内交通便捷,南北向的德敖复线、柴榆线与东西向的109国道、树吉线纵横相交,形成井字形交通主干线,总里程150公里,修通镇村砂石路186公里,使镇村相通,村社相连。镇党委下辖2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6个,党员总数1103人,农牧民党员885人。

中文名称:白泥井镇

行政区类别:旗

所属地区:中国西部

面积:900平方公里

人口:34700人(2010年)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白泥井镇

境内呈南北狭长地形,并明显分为三种类型:南部的硬梁区,与东胜区、准格尔旗相连,沟壑纵横,农牧业生产条件极差,是水保世行贷款项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砒砂岩治理等生态项目区,治理面积达81万亩。同时,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石英砂、煤炭、高磷土储量较大。石英砂现已探明储量4700万吨,建有采砂矿18座,引入石英砂加工企业13家。煤炭已探明储量1.5亿吨,现有煤矿8座,2006年产煤50万吨。高磷土已探明储量1000万吨,现有高磷土开采矿3座;中部是生态植被恢复区,属库布其沙漠腹地,宜林宜草,人工植树、种草及围封草场共计14.3万亩;北部为沿河高效农牧业区。这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地上和地下水源充足,上世纪80年代就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全镇总耕地面积20.5万亩,其中水浇地15.7万亩,绝大部分在北部沿河区。农作物种植品种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甜菜、麻子、制种玉米等,紫花苜蓿保存面积3万亩。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5万头(只),其中羊14.2万只,生猪7035口,奶牛520头。现有标准化养殖小区33个,规模养殖户494户,建成标准化棚圈520处。组建养殖协会15个,种植协会9个。

基本情况

白泥井镇位于陕西省定边县最北端,北邻内蒙前旗二道川乡, 西接周台子乡,东靠安边镇,南毗定边镇与砖井镇。全镇辖 26 个行政村、 3779 户、 18206 人, 18 个驻镇单位, 33 个支部,476名党员,镇政府现有干部职工 69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人。总土地面积 484 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71190 亩,其中水地 44806 亩,人均 2.4 亩,地貌类型为风沙盐碱滩区,农业生产以小型水地为主,是定边县重要的产粮基地和畜产品基地。羊子、辣椒、西瓜为主导产业。其中,年种植保加利亚辣椒2万亩,产量8000万斤,产品远销山东、广东、东南亚等地,被誉为“天下第一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科技兴镇、生态立镇、项目富镇、农牧强镇、全面推动该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奋斗目标

实现一个目标,抓住三大机遇,推进三项建设。

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小康建设目标,建成生态建设快镇,农牧生产大镇、经济发展快镇、实现镇强民富。

抓住三大机遇,推进三项建设:抓住“普九”机遇,推进教育建设;抓住创建“五型”机遇,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小康建设。

从 2003 年起,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以羊草产业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以辣椒为主的蔬菜基地;巩固提高小型水地单复种水平。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使粮经比例达到 1: 3 ,退耕还林达到 2 万亩。 到 2003 年,建成二(二楼)海(海子梁)公路黑色路面,建成一次性库容 800 顿冷库一座,彻底改善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2005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3000 元,财政收入突破 300 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 以内。

工作措施

(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坚持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坚持制度创新,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吃透镇情,熟悉民情,增进党群、干群感情。

(五)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用项目统揽经济发展全局,做到村有小项目,镇有大项目,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体系。

(六)实行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