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霓镇 |
释义 | 白霓镇位于鄂南三县中心,处崇阳盆地东缘,东连咸宁,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邻蒲圻。境内106国道东北横贯,崇阳至江西公路南北伸展;高堤、大市两河穿镇汇合进入长江,自古是崇阳县东部交通枢纽,周边乡镇物资集散地。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全镇面积149 平方公里,辖22个村,1个社区,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万人。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深厚,景观璀璨。 中文名称:白霓镇 外文名称:Bai Nizhen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石城、神口、虎爪、汉兴等村 政府驻地:白霓 电话区号:0715 邮政区码:437500 地理位置:处崇阳盆地东缘 面积:149 平方公里 人口:5.7万人 方言:赣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鄂L 占地面积全镇面积149 平方公里,辖石城、神口、虎爪、汉兴、、白骡、桂口、石下、长坪、石门、宝林、采育、新桥、塔坳、兴龙、黄龙、石壁、方山、石城、方一、荻州、西庄、杨林、八一22个村,1个社区,190个村民小组,1.3万户,总人口5.7万人。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高堤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文化背景白霓文化深厚,景观璀璨,是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广泛流传民间叙事诗《钟九闹漕》的产生之地。 1977年在本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象征。 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的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 发展历史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士与清军血战歇马山。 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米,青石路、朱大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朴黄雅,巷道曲折,尺度宜人,是中华传统民居定宝贵遗产。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构思新巧,造型奇美,成为一绝。 白霓镇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古桥、纸棚、大塘、龙泉、桥头、浪口、小港、堰下、洪泉、油市、金龙、严垅、三溪、余耕、后溪、回头岭、金星、杨洪、石山、大市、谭家、白露、白霓。 白霓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大市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历明、清、中华民国四百多年的历史。 白霓文化深厚,景观璀璨。这里吟唱出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崇阳广泛流传的民间长篇叙事诗《钟九闹漕》。1977年,在本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的象征。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着万亩良田,瀑布飞流,气势壮观,成为一大奇观;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士与清军血战歇马山。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米,青石路,朱木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香古色,幽静悠长,吸引南来北往的客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构思新巧,造型奇美,成为一绝。 人才辈出白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京剧名伶米应生,白霓麻石米家人,为京剧创始人之一;清道光年间邑人钟人杰聚众万余,发动抗漕赋反清廷起义,攻克五县,波及湘、鄂,震惊朝野;邑人王世杰曾任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国民党宣传部长、外事部长;邑人殷承桢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总后财务物资部长;邑人丁先觉积极参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现任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邑人丁化国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受到邓小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白霓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白霓位于崇阳盆地东部,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形成。高堤、大市两河两侧平坦地带,为第四系全新冲积层,河网、渠道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270天。气候、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种植,是崇阳县重要的产粮区。盛产稻米、红苕、茶叶、花生、桂花、油菜籽、雷竹笋,特别是其中的“小港毛尖”,早在明、清时期就钦定为贡品,久负盛名。现有雷竹面积6100余亩,其中受益面积达到3000亩,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雷竹镇。大市、谢家桥有桂花树上万棵,有的树龄近百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境内矿藏丰富,已发现煤矿37处,储量达925万吨;石灰石蕴藏最多,且运输方便,极易开产;大白浪口温泉日出水量1300——1600吨,水温达42℃,其水质纯正,色泽晶莹清亮,口感良好,经专家监测,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富含2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境内特产棕床、竹木加工品、麻花、千张豆腐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经济发展白霓商贸活跃,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雷竹、优质稻、蔬菜、苞谷和油菜五大主导产业,十大林特畜基地和油市、歇马山、桐梓铺村“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企业方面初步形成以毛巾加工为龙头的纺织业,以低铭磨球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小红砖、生石灰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以麻花为龙头的副食品饮料加工业,以棕床、家俱加工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民营经济朝着“一村一品,一街一色”的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年产值营业额2.6亿元。全镇拥有综合农贸市场2个,工业品市场1个,大小商场13个,平价超市7个,临街门店220个,零售摊点110个,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区域优势凸显,辐射作用强劲,吐纳周边物资,聚集四方商贸,已成为修水、港口、金塘、铜钟、路口等地近20万人口事实上的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白霓人民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财政收入4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343元,全镇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被评为省级文明集镇、全省4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 白霓镇已敞开大门,砍掉门槛,以淳朴的民风、诚信的商风、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条件、优美宽松的环境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来白霓共图大业、共谋发展。 白霓镇涌现的史诗双璧——《双合莲》、《钟九闹漕》 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强烈:拯救、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咸宁是湖北的南大门,更是民间文学极其发达的地区。特别是长篇叙事诗,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有名的地方之一。 《双合莲》的故事发生在1851年前后,地点就在崇阳县三源港桂树泉村邓家(现桂花泉镇三山源村),勤耕苦读的男青年胡道先(胡三保)与聪明漂亮且刚烈贤淑的女青年郑秀英(邓秀英)相遇相爱,他们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郑秀英精心绣制的一朵莲花的丝帕剪开,各执一半作为定情物,二人自订终身,结果遭到封建势力的疯狂反对和横加迫害,最后秀英含恨自尽,道先也被折磨而死。故事跌宕起伏,凄惨动人,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钟九闹漕》又名《搞粮传》。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记载:“1841年,湖北崇阳白霓严垅的钟人杰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钟勤王’,并竖起都督大元帅红旗,次年战败被杀。”长诗取材于真人真事,叙述了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结构严谨完整,语言朴实优美,具有极高的史学、艺术价值。 专家学者一致认同崇阳县的《双合莲》和《钟九闹漕》为近代民族民间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华师大教授、湖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主席刘守华撰文指出:“它们和其他兄弟民族中流传的许多民间叙事诗一道,构成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具有千古不朽的价值。” 《双合莲》、《钟九闹漕》——史诗双璧,艺苑连理,永远芬芳四溢,光彩熠熠,成为崇阳的骄傲! 教育事业白霓镇中小学校 崇阳县白霓镇三溪学校 崇阳县白霓镇严垅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乌土山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余耕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内洲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后溪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堰下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大塘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大崇阳县白霓镇小 崇阳县白霓镇夹泽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峡山村小学 港村小学市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新河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杨洪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桂泉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桐梓铺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桥头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歇马山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油市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洪泉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浪口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白路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白霓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红石桥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纸棚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老鸦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谢家桥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谭家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金龙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黄沙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龙下村小学 崇阳县白霓镇白霓中学 崇阳县白霓镇龙泉小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