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释义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从事标准化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化问题,负责研制综合性基础标准,提供权威标准信息服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多方位标准支持,为推动中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等提供重要支撑,为政府的标准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领导(王忠敏 陈 飞 马林聪 赵 楠 邱月明 汤万金 李爱仙 王金玉) 分支机构(国际合作部 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 基础标准化研究所 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 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所 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国家标准馆 中标认证中心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 中标院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初名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始建于1963年,是直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事标准化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主要针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化问题进行研究。 全院有职工500余人,包括研究员30名、博士及博士后80名(截止2010年)。主要开展标准化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标准体系研究。承担节能减排、质量管理、国际贸易便利化、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现代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与政务信息化、信息分类编码、人类工效、食品感官分析等领域标准化研究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承担相关领域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承担相关标准科学实验、测试等研发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组织开展能效标识、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承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负责标准文献资源建设与社会化服务工作,承担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运行和标准化基础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同时,工作直接支撑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相关管理职能,包括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国家标准技术审查、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等。 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主导国际组织活动,维护国家利益,承担了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副主席职务,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秘书等13个关键职务,主持制定ISO标准20项。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党建、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活动,连续九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主要领导王忠敏王忠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兼中国标准化院党委副书记,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兼任院科技委主任、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理事长、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副主席、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主任、中标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筹)、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陈 飞陈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主持院党委全面工作,兼任院工会主席、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会长、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负责援疆援藏领导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 马林聪马林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标集团公司董事长(筹)、《中国标准化杂志社》社长、院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分管人力资源部、博士后工作站、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视觉健康与防护标准化研究所。 赵 楠赵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主任、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院经营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财务部、计划科研与国际合作部、现代服务标准化研究中心、地方标准化科研协作网。 邱月明邱月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副会长、院科技委副主任,负责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相关工作,分管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及技术支持工作、国际贸易便利化标准化研究中心、人类工效实验室管理部、基建办公室。 汤万金汤万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兼任质量管理分院院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主任、院保密委员会主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分管办公室、数据管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国家标准馆建设筹备办公室。 李爱仙李爱仙,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兼任资环分院院长、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秘书长、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标准馆馆长、院科技委副主任,分管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基础标准化研究所。 王金玉王金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持纪检监察全面工作,兼任老龄委主任,分管纪检监察室、审计室、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公共安全与标准化战略研究所。 研究领域标准化战略、政策以及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标准化理论、原理与方法研究;标准体系及制定规则研究;标准化效益、发展状况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标准与知识产权研究;技术法规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国际标准化发展及趋势研究;公共安全标准化研究;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标准化研究。 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研究;人类工效学标准化研究;服务标准化研究(包括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社会信用标准化研究;社会责任标准化研究;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研究;标准化实证经济学研究。 节能标准化研究;能效标准化研究;节水标准化研究;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研究;可再生能源标准化研究;环境管理标准化研究;清洁生产标准化研究;环保产品标准化研究;能效标识研究与授权管理。 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和集成标准化研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行业/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研究;信息分类编码、数据元和元数据标准化研究;地理信息标准化研究;健康信息化标准化研究;高新技术综合标准化研究 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市场质量评价标准化研究;风险管理标准化研究;缺陷产品管理研究;企业标准化研究;工业标准化研究。 食品标准化研究;农业标准化研究;生物技术标准化研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研究。 全球产品统一标识系统、物流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及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主要工作1.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承担相关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 2.建设国家标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收集国内外标准信息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开发标准信息资源,提供标准信息咨询服务。 3.履行国家标准技术审查职责。开展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审查和备案;管理国家标准档案和数据库;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和培训活动。 4.承担部分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5.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承担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办公室的有关工作。 6.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承担国家缺陷产品管理的日常工作。 7.经国务院授权,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推进代码信息的应用。 8. 经国务院授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工作,推进条码技术的应用。 9.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和CCC认证工作。 分支机构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部致力于全面策划并拓展该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业务,为国家标准委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推动各业务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开展双边合作,以及国际标准化政策、对策研究,国际专家咨询机制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努力实现该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突破的目标。 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总体定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中国标准化理论、战略和政策的重要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相关保障。 研究领域和内容:标准化理论与政策领域;国际标准化领域;公共安全标准化领域;标准化与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国家标准化的战略性问题,为国家制定标准化战略规划、实施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发展问题,为国家占领国际标准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基础标准化研究所基础标准化研究所致力于中国基础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涉及基础性、通用性、公益性等研究领域。基础所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引导,坚持面向企业与行业的标准化发展、面向地区与国家经济建设,开展多层次的标准研究和标准化服务。通过不断耕耘以及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基础所为提升中国基础标准化领域的标准水平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基础所目前主要在以下六个领域开展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应用推广和标准化服务等工作: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术语与语言资源标准化、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标准化、人类工效学标准化、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主要承担SAC/TC286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MB相关导则、指南的国内工作),SAC/TC62全国术语与语言内容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37),SAC/TC59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145图形符号的工作),SAC/TC7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159),SAC/TC21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69),SAC/TC264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COPOLCO)等六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 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研究所的历史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身为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数据库研究室、信息分类编码研究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室。2003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上述三个研究室合并组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化标准化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近年来,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该所开展了大量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科研和标准制修订项目,有效促进了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保密和互联互通”。 主要研究领域:制造业信息化;电子业务;信息分类编码;人口与健康信息化;地理信息;高新技术;软件接口标准符合性测试实验室;光学工程。 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主要负责中国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可再生能源、环保产品、环境管理、清洁生产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我国能效标识制度授权机构以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标准化支持,将继续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范围:节能标准化研究领域;能效标识工作领域;节水标准化研究领域;可再生能源标准化研究领域;环境管理标准化研究领域;环保产品标准化研究领域;清洁生产标准化研究领域;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研究领域。 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所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所是标院2005年改革中新诞生的研究所。所内设5个重点研究领域、1个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和1个TC秘书处(SAC/TC151对口ISO/TC176)。研究所的科研课题紧紧围绕总局、标准委以及其它政府管理及市场的需要,重点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业与风险管理标准化、市场质量评价、质量信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管理等领域开展科研和标准化工作,先后完成或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要科研课题,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了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和建设技术平台,正在筹建“质量感知与行为分析实验室”、正在组建“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委会”,相信这些技术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我所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手段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该所的研究领域发展目标是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和工业与风险管理标准化研究两个领域达到国内权威、国际知名的水平;在企业质量信用和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质量评价等领域科研和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研究领域: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质量信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等。 科研队伍:研究所现有人员48人,其中正式在编研究人员12人,聘用研究人员6人,测评中心聘用专职测评员30人。研究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 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范围: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标准化理论与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基础标准与国际标准化、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及监督管理制度等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标准化、食品安全应急标准化、食品溯源与召回技术标准化等研究。 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感官分析基础理论和方法、食品感官分析信息化与智能化、食品消费偏好等研究。 农业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基础与综合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化等研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与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 承担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食品安全应急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全国质检系统食品法典(CAC)研究工作组秘书处、全国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ISO/TC34)及其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分会(ISO/TC34/SC12)国内技术归口单位秘书处等工作。承担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数据系统”建立与维护工作,筹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信息数据中心”。建立与维护“食品与农业标准数据库”,开展食品与农业标准化咨询与培训。筹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开展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对外技术服务。承担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中国代表处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及标准化对外技术服务。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履行国家标准审查职责,负责国家标准发布前的最终技术审查;对标准编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负责全国各行业标准、各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管理国家标准档案;并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在履行政府职责的同时融管理与科研于一体,开展标准化应用性领域的科学研究,致力于提高国家标准质量水平并促进国家标准的协调一致,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地方。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位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前沿,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全国各标准化专业技术归口单位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自1988年成立以来,已审查国家标准22000余项;备案行业标准35000余项;备案地方标准11000余项;管理国家标准档案27000余项;相关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圆满完成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交予的大量技术性、管理性工作。 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下设三个业务室和一个综合室,分别负责农业与食品标准、服务业标准、工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审查和行业标准备案、地方标准备案工作,标准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技术支持等。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是根据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于1999年底成立,是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下设的独立运行的办事机构,业务工作受全国许可证办公室领导,承担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委托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及相关业务工作。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行政许可项目。 工作范围: (1)研究起草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关文件; (2)协助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制定产品实施细则; (3)审核、汇总各产品审查部、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申报材料; (4)打印和寄送生产许可证证书; (5)负责组织实施对企业审查工作的抽查; (6)负责审查员的培训、考试、注册、期满换证和晋级,审查员教师的培训、考试、注册、期满换证等日常工作; (7)管理生产许可证工作资料和档案; (8)协助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开展生产许可证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9)完成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的工作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和委托,负责组织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的日常管理工作。 管理中心下设综合管理部、汽车召回管理部、信息管理部、一般产品召回管理部和研发部主要职能和工作范围:建立信息系统,维护网站,设立热线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提供咨询服务;收集、整理产品缺陷信息,建立早期预警报告系统;建立技术专家和产品检测机构数据库,监督、管理产品检测与实验机构;组织技术专家或组建专家委员会进行缺陷调查和认定;开展召回效果评估;开展产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加强与缺陷产品召回相关方的协调与沟通;开展有关产品安全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质检总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88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的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1年4月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原名EANInternational),致力于推广全球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标准——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在研究国内外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我国的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数据同步(GDS)、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新的研究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以完善我国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为核心、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为社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标准馆国家标准馆目前的研究领域涉及标准信息服务理论与实践、标准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情报研究、用户行为分析、标准文献加工技术研究、标准文献加工规范研究、标准文献内容揭示研究以及系统开发与研究这7个研究领域。 国家标准馆现承担的项目主要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质检总局自筹经费项目“美国太阳能标准信息资源指南”,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自筹经费项目“美国ASTM标准信息动态跟踪与分析研究”,以及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标准文献信息共享机制及相关原型系统研究”等项目。 中标认证中心中标认证中心(原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于1998年10月成立,隶属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中国开展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的重要认证机构。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该中心根据国家节能、节水和环保工作的部署,以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举措为目标,以推动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强大的技术与科研实力,开展节能、节水、环保领域的政策研究、咨询及产品标准的制定,全面组织、管理和实施国家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工作,已发展成为国家能源、资源、环保领域重要的的科研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中心还全面承担世界范围内的全球高效照明产品认证(ELI)业务,并受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的委托,组建了联合国亚太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技术支持中心,成为联合国科研基地。中心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活动,作为APEC能源效率与节能专家组主席单位,加大了中国在APEC各经济体之间及世界范围内能源效率与节能方面的参与力度。中心已经与美国国家环保局能源之星、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签署了协调互认谅解备忘录,中标认证中心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间相关领域的合作,国内外影响与日俱增。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负责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职能机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负责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相关标准的修订;负责全国海量级数据库的建立和开发;负责全国大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应用;负责全国代码CA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对全国代码业务的培训工作;负责对各省、市的代码数据实行监督和管理。 成果与荣誉标准院自1990年以来,相继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完成的“十五”(2000~2005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三大课题《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对推进国家标准化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该院的《国家术语、图形符号体系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至今为止,全国标准化方面科研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外,该院还有许多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部门科技进步奖以及“八五”(1990~1995年)、“九五”(1995~2000年)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标准院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指导,高举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旗帜,围绕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和提高国家标准化水平两大主题,充分发挥研制国家标准的主力军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国家队作用,提供标准化政策咨询的参谋部作用。坚持“科研为本,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面向市场、走向国际的发展原则。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该院科研、人才和管理三大优势,经过五年的努力,夯实该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化理论与战略、基础标准化、社会公益标准化、高新技术与信息化标准化、资源与环境标准化、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食品与农业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八大标准化科研工作领域;建成为科研和社会提供服务的技术标准研究平台、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咨询服务平台、符合性测试与认证平台、物流信息与电子商务平台、组织机构代码与电子政务平台;形成支撑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标准化研究基地、标准化服务基地、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实现标准化基础理论、技术标准实验验证能力、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三个方面的突破。把该院建成科研理念先进,研究领域全面,人才结构合理,内部管理规范,基本设施完善,实力大幅提高的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科研机构,全面支撑和带动中国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