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庙村 |
释义 | 1 北京大兴区长子营镇下辖村白庙村为一地名,在我国北京市(2个)、四川省(2个)、湖北省以及河南省都有同名村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村庄存在差别。 长子营镇地域历史悠久,多数村庄从山西移民而来,山西民风保存良好,尤其是这里的乡村音乐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新殿堂。如至今已有300年历史,音乐专家称之为民间说唱音乐的一株"野生稻"的再城营村五音大鼓子弟会;还有经历400年,传递近20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庙村京音乐。另外还有各种叉子会、狮子会、小车会、大鼓会等,演技精湛,堪称一绝。 白庙村处于京津塘高速路,马驹桥南8公里,北靠青采路,西靠朱大路,104国道旁,距长子营镇政府西南1公里。 白庙村现有181户农户,共有581口人,党员30名,劳力300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共200多人,有耕地1390亩,是久负盛名的蔬菜专业村。 现有大、中蔬菜棚及日光温室300亩,可为北京市场一年四季供应新鲜蔬菜。主要有白玉春白萝卜、芹菜、生笋、菜花、油菜、蒿子杆、西红柿等十多种蔬菜,年产量可达450吨。1994年原北京市市长李其炎、副市长段强等领导到该村视察蔬菜大棚,使我们深受鼓舞,多次受到市、区、镇的表扬。 2 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下辖村赵全营乡辖村,为白庙村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西北8.5公里,乡政府驻地赵全营西南2公里处。东距大官庄1.7公里,西北距北郎中2.5公里。村域3平方公里,聚落面积42万平方米,共429户,1388人。有满族3人,余皆为汉族。 1958年属牛栏山人民公社,1973年划属赵全营人民公社。该村地势平坦。土壤村西为褐潮土,村东为湿潮土(俗称蒙金土)。聚落平均海拔44.5 米,高0.3 米。七干渠经村西,属北运河水系。有南北向街2条,东西向主街1条。1984年始全村饮用自来水,有饮用机井1眼。赵(全营)白(庙)路把该村和牛板路连接。与四邻村有宽4米的大路相通。 3 四川金堂县三溪镇下辖村◎ 地理概况白庙村位于中国脐橙第一乡—三溪镇境内,处于县城东南,镇政府西南部,东邻本镇龙桥村,南连高板镇红光村,淮口镇一根松村,西接淮口镇金龙桥村,北与本镇三圣社区接壤。距镇政府3.5公里,距县城35公里。距市区56 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43平方公里,辖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89人;耕地面积4100亩,占幅员面积75%,人均耕地0.88亩。 白庙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年降雨量801mm,年平均日照数1012小时,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白庙村属成都平原边缘的浅丘地带,海拔在450米到550米之间。气候和土壤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 经济发展白庙村以种植脐橙闻名遐尔,脐橙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白庙村确立了“一村一品”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围绕培育壮大脐橙产业,科学制定产业集中发展的规划,建立了白庙村脐橙产业合作社,强化“五统一、两配送”模式,着力在脐橙产业化和经营现代化上下功夫,狠抓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延伸脐橙产业链条。依靠脐橙产业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业,加大劳务培训输出和发展养殖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不断壮大产业,该村现已发展精品脐橙2950亩,占耕地面积的77.36%,年产精品果7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160余万元,人均收益2279元,助农增收致富成效十分明显。 目前,全村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交通、通讯得到改善,绿水青山橙果、白墙灰瓦飞檐相映成辉,凸显出浓郁的川西农家风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已经形成。白庙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今年“五一”,白庙迎来了首批外国游客——韩国农协会。 ◎ 交通状况全村公路里程31公里,其中镇道7.5公里,村道23.5公里,成达铁路贯村而过,从县城到白庙村和镇政府到村部均为草油路和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 ◎ 新村建设三溪镇白庙村是成都市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白庙村依托脐橙产业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本着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示范引路,因地制宜,扎实稳步的建设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白庙村新农村建设。到目前,全村共投入建设资金130余万元(其中:吸引民间资金40余万元),对白庙村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改造。一是建设村道主干道、入户水泥路 4.8公里。整治沟渠3条、12公里,整治塘堰6口,建小型微水池3口;二是完成了中心村的建设和改造。改造了村两委办公室和会议室。新建了农民夜校、农村信息服务站、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广播室、农村远程电教室。完成了43户农户外墙风貌改造和“一池三改三建”,拆迁农户3户,进行土坯房改造5户;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心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了村医疗站、农资料供应点、放心商店、邮政通讯代办点、文化广场、篮球场。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建绿化台50余个,栽植行道树200余株。安装路灯12盏,配备电脑3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农民书屋、信息站和农民技术中心已经向群众开放。 ◎ 自然风光白庙村以脐橙为支柱产业,全村果树、林木覆盖面达90%以上,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春天可观花果同树奇观,可品留树保鲜美味,冬天漫山遍野橙树,金果如繁星点缀其中,壮观无比;郁郁葱葱的脐橙园中,是统一格调的农家小院,黄色的墙面,灰色的琉璃瓦,在林中时隐时现,别具风格;明镜的般池塘镶嵌于林中,清澈的水中鱼儿自由游弋,你可以为鱼儿喂食,可以用鱼竿垂钓,还可以亲自掌勺制作美味。宽敞平整的公路如玉带般穿梭于果林,可以让你体会到“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民俗文化唢呐是三溪镇的特色文化,同样也是白庙村的特色,唢呐在三溪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一般用于农村婚丧嫁娶烘托气氛。婚嫁一般吹奏较为喜庆的婚嫁歌,丧事一般吹奏较为悲伤、低沉的哭丧歌。 ◎ 产业经营通过脐橙产业化、规模化种植,该村充分挖掘脐橙优势资源潜力,扩展与之关联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空间,充分用活、用够政府以奖代补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村民发展观光休闲农家乐,已投入30余万元,建成农家乐5个,日接待能力达1000余人次。农家乐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或垂钓、或对弈、或研读、或荡舟网鱼、或挎篮采果或林中漫步,诗情画意,令人常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农家乐中最具特色的是传承下来的九大(斗)碗等农家风味的菜品,深受游客的欢迎。目前,农家乐经营状况良好,年收益达20万元以上。该村还积极规划包装新项目,以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外地人才、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业。 ◎ 发展前景目前,白庙村已通过“四川省生态文明村”的验收,为充分发挥三溪镇脐橙产业优势,进一步推进白庙村新农村建设,三溪镇制定出 2007-2011年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规划,以白庙村为中心,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打造脐橙特色旅游精品,推动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线四点”发展思路中的“一线”:将“玉堂-白庙-龙桥-金峰-三溪场镇(三河社区)-玉堂村部”长18公里、精品脐橙示范面积11250亩的观光旅游环线,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垂钩、度假、素质教育、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带。“一线四点”发展思路中的“四点”:指观光旅游环线上的四个景点,将玉堂景点打造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将白庙景点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将龙桥景点培育为国优精品脐橙出口示范基地园区;将金峰景点规划为休闲体验及乡村风情园区。三溪镇将采取市场化配置资源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资源合力,打造三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美好实景。 4 湖北随州市殷店镇下辖村湖北省随州市殷店镇白庙村位于编钟故乡随州市以北约40公里处。近年来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大规模栽培食用菌。包括袋料香菇,段木香菇,黑木耳。大大提前了村民收入。平均年收入达5万元。 早在1990年,殷店镇段木香菇、黑木耳就闻名省内外,但由于规模小而散,品种单一,效益低,还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殷店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证,决定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新技术。 1995年,殷店镇组团分别到河南泌阳、西峡等地学习袋料栽培技术,并在全镇试种成功后全面推广,还出台了扶持政策,引导规模发展。种植户还不断对袋料香菇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并不断引进新品种。殷店镇白庙村一组村民苏明忠已种植袋料香菇14年,年均规模3000袋以上,总收入20多万元。如今,苏明忠在镇区购置了楼房,还购买了小车。 为了方便菇农和菇贩进行香菇木耳交易,2003年,殷店镇投资200多万元,在镇区建了一座4万平方米的菇耳大市场,市场周围有60家菇耳加工户,解决了该镇近千人的就业问题。 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环节。随着殷裕等一批龙头食用菌企业进驻,殷店香菇生产向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贸易国际化方向发展。该镇按照统一规范模式栽培,以10户左右为一个生产单位实行“联户农庄式”标准化生产,实行菌种制作、产品加工机械化。 2008年,殷店镇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目前,殷店镇已拥有菌种生产专业户56家,食用菌专业村30个,示范小区12个,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5000多套,食品冷冻库3栋,仓储能力达500万吨。 5 河南南阳市邓州市九龙乡下辖村白庙村位于邓州市九龙乡西3公里处。文厚路惯穿东西,西邻淅川,北接张村镇,交通十分便利。土壤纯属黄粘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芝麻、大豆、油菜、烟叶和辣椒等。举国瞩目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从本村东南部边沿通过,改善了水利条件,给本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白庙村辖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562户,2518人,其中男性1272人,女性1246人,其中党员35人,群众代表6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现有耕地5696亩,总面积4平方公里。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村内有白庙、杨官营两个学校,村内有加油站一处,卫生所一个,便民超市场两个,文化茶馆两个,汽车3辆,轿车6辆,户用电话186部,手机用户221户,沼气池10个,太阳能用户66户,家家拥有彩电,10%的农户有冰柜、空调,60%的农户有摩托车,部分农户用上了电脑。 “村支两委”运用“4+2”工作法带领村民自觉集资酬款,外出务工人员捐款,在家人员投工投劳进行村庄整治全村,硬化治主干道水泥路5公里,次干道水泥路2公里,沙石路4公里多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发展,农户参保率达100%,农民小病不出村,便可得到治疗,全村无1人因患大病而致贫。 农民思想进一步得到了解放,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农村逐步繁荣。农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致富带头人,养牛专业户,种植大户,养殖专业大户,现在全村养牛专业户3户,均在10头以上,水产专业户4户,年产鲜鱼5万斤;3000只以上,养鸡场2个,林业种植大户3个,烟叶种植大户9户,新建密集炕房9个,烟叶生产初见规模。全村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6 四川眉山市彭山县观音镇下辖村白庙村地处彭山县观音镇103线东面约2公里处;土质肥沃,属经济作物种植区。村下属11个农,业社,人口2166人,地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东临岷江河畔,南与七一村接壤,西面是奶牛养殖村曾家村,北与椿巅村接壤。交通便利,可经过曾家村上下的两条宽阔平坦的机耕道,到达各社区域。 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油菜、玉米、花生、甘蔗、黄葱、白菜、窝笋等各种作物都为成片种植,尤其是甘蔗可达到300多亩,亩产可达5-6吨,黄葱约200亩,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白菜约70亩,亩产7000斤,窝笋约100亩,亩产3000斤。村沿江有约1.5公里长的河堤,堤面达6米宽,可供各类车辆通行,也能与各社道相通,堤内、堤外有可供开发的大片沙石带,尤其是堤内有可供开发的约500亩半荒的阴湿地。 7 山西大同市南郊区下辖村山穷水尽的煤矿采空区,1993年第一次有房屋因采空而倒塌,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房子老百姓不敢住!地陷的倒塌的成危房的越来越多!赶个地震可能就真的消失了一个白庙村了!有管老百姓死活的父母官吗?反正我没见过!老天啊!快来个地震死几个村民吧!因为可能只有那样剩下的老百姓才可能不用提心吊胆的生活! 青天啊!您在哪儿? 8 河南商丘市睢县白庙乡下辖村睢县白庙乡的一个行政村。 9 河南新乡市原阳县葛埠口乡下辖村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位于原阳县新城开发区中心,南临省会郑州,北依新乡城区;京珠高速纵贯村西,黄河大道横跨村南;全村辖7个自然村,共有1836人,2300亩耕地,党员38名,村“两委”干部9名。 白庙,锺灵毓秀,民风淳朴,乡邦文化,积淀丰厚,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实为客商富贾慧眼聚集之宝地。村党支部书记吴述福,198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历时26年,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党员争做“致富带头、文明带头、学法带头”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带头模范”,体现党员先进性。举全村之力,集干群之智,实干发展,兴业富民,走出了一条具有白庙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之路。 10 河南商丘市夏邑县马头镇下辖村河南省夏邑县马头镇的白庙村史个历史悠久的古集镇,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孔子故里夏邑县和四大药都之一的曹操华佗的故乡亳州的交界处,经济发展较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202省道穿村而过,集市布局十字分叉型,有东南西北四头(街),每头在集市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如北头主要就是蔬菜水果的交易市场。人民普遍较富裕。每年农历的10月16到26有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商贩聚集于此,甚是热闹。 11 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下辖村白庙村,位于咸阳城区东北15公里的渭北黄土台原上,是渭城区正阳镇辖下的一个普通村庄。明、清时期,该村官路口寿峰寺的白色墙面为过往车辆提供了一个显目的标志,寿峰寺习称白庙。村以庙名,遂定名为白庙村。 白庙村南面不远处是埋葬着西汉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刘盈的安陵大冢。村周围有汉安陵邑城垣遗址。附近的汉代文化堆积层及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遗物,时有发现。因此,白庙村作为西汉安陵邑的故地,已属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这块地方汉代以前的历史演变及其与中国古代司马氏、班氏两大史学世家的关系等历史文化渊源,还有待挖掘和展现。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以供识者参考。 ◎ 1 咸阳第一城秦汉以前,白庙村所在的安陵故城是什么地方?成书于唐初的《括地志》里有答案:“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东二十一里①,周之程邑也。”然而周之程邑,并非此地建置的源头。罗长源的《路史》说:“程。商封吴回后,今咸阳故安陵城,周程邑也。”郑樵的《通志》也说:“程氏,伯爵,风姓,重黎之后也。重为火正,裔孙封于程”。(关于吴回、重黎,下文有解)。由此可见,程是商代咸阳市区境内的一个小封国,这个封国怎样演变为周之程邑,需要作进一步考察。 商代后期,居住在关中西部的周族势力逐步强大起来。该部族的首领由于坚持推行其祖先后稷、公刘等创始的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在政治上以“仁政”对抗殷商王朝的“暴政”,对周围的部族,采取德威并重的措施,促其归顺,从而使统治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当时,处于周国东部的程国,因“损禄增爵,群臣貌匮,比而戾民②”而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周族的首领季历于公元前1124年(商武乙二十四年)率师伐程,占领了程地。之后,又于公元前1108年(商文丁五年),在这里营造程邑,创建了见诸记载的咸阳境内渭水北岸的第一座城邑③。 程邑的建造,暴露了季历东进的意图,对殷商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这块地方北距泾、南控渭、东部为泾渭之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可顺流而下,直捣黄河以东;退可赖三面临水,以为屏障。程邑建造后不久,季历便被商王文丁杀掉。季历死后,其子孙在西周建国前仍居于程邑,“维周王宅程”(《逸周书·大匡》)。季历的儿子周文王,从程地出发,消灭了渭河南部沣河流域的侯爵大国崇国,把周国的国都,由关中西部的周原迁到了关中中部的丰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除了在沣河东岸营造镐京之外,程邑仍然是他的居邑和攻打商王朝的根据地。《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记载:“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亳,武王尝穷于毕裎(程)矣。”证明武王伐纣的准备工作,是在毕程④这个地方进行的。西周建国后,这里是程伯的封地。西周末,程伯的后代同周平王一起迁到洛阳。程国故地,经过战乱,同丰、镐二京一道被夷为平地,成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田野。 周王朝东迁之后,关中西部靠养殖业起家的秦族勃然兴起,他们在依照原先周族的路线,沿渭河东进的同时,获得了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使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得到了发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程国故地,建造了都城咸阳。孝公的后代,一方面不断东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另一方面陆续将都城由渭北向渭南扩展,意欲把都城的中心逐步由渭北转置渭南。延至秦始皇,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却是在秦亡后,由西汉王朝实现的。 通过以上记述,可以将程邑的历史地位,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咸阳的建城时间,不应由公元前350年的秦国都城算起,而应由公元前1108年商代的程邑算起,迄今已有3110多年的历史。第二,程地是中国周、秦两个朝代实现大统一的出发点。如果说周代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度的大统一的话,那么,秦代实行的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大统一。两次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都起到了推进社会进步的划时代作用。第三,咸阳的城市建设,汉代以前,经历了两次由渭北向渭南的扩展过程,同样也经历了两次彻底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诸多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一面镜子。 ◎ 2 司马氏祖籍程邑与史学世家司马氏的关系,从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中可以找到线索。司马迁写道: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在《史记·楚世家》里,司马迁又写道:帝喾时代,因重黎对作乱的共工诛之不力而被帝喾所杀,“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及其后代在夏代有无封地,封于何处,不得而知,但商代封于程地,却是有籍可查的事实。他们的任务是“世序天地”,这也许是那个时代史官的首要任务。我们翻开《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一开头就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⑤”,目的是要通过天象观测来弄清时间,如果不首先弄清时间,将何以纪事?所以古代的史官也称作天官。 吴回的后代,在西周时期,并没有失掉其伯爵的地位和史官的职务。周初的史官程伯史佚(史佚又称尹佚),为武王、成王、康王时名臣,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被尊为“四圣”。史佚后裔世代袭封至周宣王时的程伯休甫,才因“失其守”而降为司马氏。司马氏虽无爵位,但仍承担着“世典周史”的工作。公元前770年,他们随周平王一起迁到洛阳。大约在公元前649年左右,因东周王朝政局混乱,司马氏逃到了晋国,随后又流落到卫、赵、秦等地,不从事史官工作。后世史家,对这一现象发出了“畴人子弟分散”、“史不记时,君不告朔”的憾叹! 司马氏流落到秦国的有名将司马错,秦惠王时因伐蜀功留作郡守。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跟随武安君白起参加长平之战,回来后同白起一并被秦昭王赐死咸阳杜邮亭。司马靳的第五代孙司马谈,重新操起史官的业务,其子司马迁,继承父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 以上记述表明:程这个地方,始终是和史官的名字连为一体的,从商封吴回的后代算起,到周的程伯史佚、休甫、司马氏,在这里居住和活动了800余年。可以说,这里不仅是司马迁老祖宗的宅居,而且是商、周时代中国的史学之乡。 ◎ 3 班氏故里公元前188年,西汉惠帝死葬安陵,置安陵邑,迁关东“倡优乐人”五千户到此作为安陵邑的居民。后来安陵的居民发展到万户以上。住户中有许多名门望族,班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班氏家族之涉于史学,是从东汉初年班彪开始的。《后汉书·班彪列传》记:“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缺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班彪死后,他的儿子班固,为完成其父的未竟之业,“潜精研思”,在安陵故里对班彪史记后传的体例和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提高。此项工作开始不久,便被人密告到汉明帝那里,说他私自改作国史。明帝下诏,把班固关进长安的牢狱,抄收家藏全部书籍。班固的弟弟班超怕班固在郡守的刑考下不能自明其说,便急速驰往京都,向明帝说明情况,得到了明帝的谅解,擢班固任兰台令史、典校秘书等职,给班固的修史工作提供了官方的认可和有利的条件。此后,班固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基本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整的断代史《汉书》。 班固任职的同时,班超也随母亲到了洛阳,因家贫,常常为官府抄写文书聊以糊口。明帝知道后,给了班超兰台令史的职位,使他们兄弟能够在一起从事同一的工作。但班超志不在编书,而在“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理想上。后来他率领三十六人之师,转战西域各国,打通了长期被匈奴控制的西域南北两路交通;因屡建奇功而被封为定远侯,任西域都护之职。班超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一直呆到七十岁高龄,才在他的妹妹班昭给和帝那篇感人肺腑的陈词下,被调回京城。班超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打通西域的业绩,而且还有激励后人勇敢精神的“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文化遗产。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是《汉书》的撰写人之一。她的兄长班固生前并没有全部完成《汉书》的编写工作,所剩下的《天文志》及《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都是由班昭完成的。班昭不仅完成了《汉书》的编写任务,而且通过她的校对、刊行,使《汉书》流传于世。《汉书》成书后,读不通的人甚多,班昭又担任教师,对他们进行教习。东汉著名学者马融,就是伏于班昭阁下就读的学子之一。 班超的儿子班勇,也是这个史学世家的一名成员。班超死后,匈奴又一次侵占西域各国,并攻占了西域都护府,造成“玉门关闭,西域路绝”的局面。汉安帝任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与北匈奴呼衍王决战车师北部,歼灭了匈奴的主力,再次开通东汉与西域各国的交往,营造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定环境。班勇没有忘记自己是史学家的后代,搜集了西域各国地情资料,以备著史之用。《后汉书·西域传》卷末记:“今撰建武以后,其事异于先者,以为《西域传》,皆安帝末班勇所记云。”班勇的贡献,已被载入史册。 综上所述,班氏三代,可称是中国汉代名副其实的史学世家。 如果把白庙村与汉代的安陵邑、商周的程邑连接起来,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地方是中国史学家的摇篮。 12 河南桐柏县月河镇下辖村位于桐柏县月河镇政府东11.5公里处,北距固县镇7公里,西距湖北省淮河镇9公里,南面5公里处“312”国道,固淮路贯穿全村东西。自然面积4.6平方公里,淮河和陈留店河两条大河环村而过,水源充沛。该村辖9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470人,320户。耕地面积1962亩,是一个粮食生产大村。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板栗、西瓜、花生,其中反季节晚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300亩。 13 江苏泗洪县金锁镇下辖村该村位于江苏苏北泗洪县境内,地属金锁镇最南部,西接梅花乡凤墩,南临青阳镇陈咀村,东临洋青公路,地理位置优越。 因为过去村内有所白色庙宇,内有和尚居住, 因此得名白庙村。现有人口约4500人。 14 河南南阳市邓州市小杨营乡下辖村白庙村位于小杨营乡西5公里,邓新公路穿村而过,现有人口1684人,460户,土地面积1800亩,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员32名,代表40名。 在村庄整治中,充分运用“4+2”工作法,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多方面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个人捐一点,修筑水泥路2条1500米。几年来,畜牧业的迅速兴起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至目前,大型养鸽场2家,年出栏20000余只,肉兔场1家,年出栏5000余只。 15 云南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板桥镇后所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板桥镇北边,距离后所村委会1公里,距离板桥镇10公里。国土面积有3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976 毫米,适宜种植 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418亩,其中人均耕地 0.56亩;全村辖 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4户,有乡村人口746人,其中农业人口746人,劳动力41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7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9元。该村属于中等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51万元,占总收入的25.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5头,肉牛4头,肉羊10头);渔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4%;第二、三产业收入60.5万元,占总收入的30%;工资性收入24 万元,占总收入的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2人(占劳动力的13%),在省内务工49人,到省外务工3人。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 、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有204户饮用井水,有204户通电,有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9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93%和9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3户(分别占总数的86%和75%)。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 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1辆,拖拉机7辆,摩托车50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2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4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16 云南普洱市思茅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白庙村隶属于思茅镇三家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 坝区。距离村委会8.00 公里,距离镇政府10.00公里。国土面积4.57平方公里,海拔1,320.00米,年平均气温19.40 ℃,年降水量1,340.90毫米,适宜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490.00亩,其中人均耕地0.40亩;有林地5790.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4户,有乡村人口587人,其中农业人口587人,劳动力39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1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种植为主。 ◎ 自然资源2010年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90.00亩(其中:田390.00亩,地100.00亩),人均耕地1.2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5,79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橘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22.10亩,其中养殖面积222.10亩;其他面积3639.90亩。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5.2万元,占总收入的18.33%;畜牧业收入75万元,占总收入的18.2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15头);渔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0.06%;林业收入14.50万元,占总收入的0.04%;第二、三产业收入206.2万元,占总收入的0.50%;工资性收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50万元。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区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5.9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5.31%。 17 四川绵竹市新市镇下辖村新市镇白庙村是四川省对外招商地段,绵竹市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辖13个村民小组,白庙村位于新市镇集镇东南部,东靠火石村和红豆村,西靠下东林村,南靠石亭江,北靠鲁安村,幅员面积7520亩,其中经营承包土地3410亩,人均面积1.28亩,总遍数894户,总人口2671人,实有劳动力2096人,外出务工人员600人,外来企业7个,合作医疗卫生站1个,卫生人员4个,党员62人,村民代表40人,村组干部21人,拥有集体固定资产280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4100元。 白庙村两委加强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党员队伍,认真抓好科技兴村,搞好人才科技和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坚持5-6次农业技术指导,村组干部、党员参加率达98%以上,农民达90%以上,落实好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大力提高农业新技术培训和养殖业生产,发展好以曾德文的养鸡和徐云富的养猪等养殖业基地,积极配合政府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对已引进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使全村的剩余劳动力能够更多的进厂务工,如今进厂务工的总人数年均总收入已不低于360万元。认真发展集体企业,抓好集体经济,2004年由集体企业出资硬化道路2公里,2005年新修一条毛路1.5公里,达到了通组工程,为了加速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村40公里U型沟渠,在近三年内已全面完成,实现了无土沟工程,绿化建设,为了实现新农村,加大新农村建设速度,全村新建民房160户,改造民房50户,修建了沼气330口,全部达到改水、改厕、饮用卫生水,加大了对村容的规范化整理,整治了乱搭乱建。 为了白庙村的明天更美好,创建之路有更高的标准,有更多的问题、困难待于我们去征服,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是信心百倍,将以高昂的斗志,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大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18 安徽蒙城县乐土镇下辖村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白庙村村位于乐土东南15公里,与立仓交界。辖 23个自然庄,38个村民组,总人口5659 人,耕地面积11246 亩。党总支辖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2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