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面鼯鼠 |
释义 | 飞鼠属松鼠枓,台湾共有台湾,小鼯鼠、大赤鼯鼠,及白面鼯鼠等三种,都是夜行性动物。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白面鼯鼠,分布于海拔一千公尺至三千公尺的森林,通常都单独出现在树冠层活动觅食,懂得利用上升气流来滑翔,最大的特征是头部前半面为纯白色,眼眶赤褐色,四肢及腹面亦为白色。 白面鼯鼠在蹲伏时、滑翔用的皮膜收缩在腹侧,看起来有点臃肿发福的样子。它的食物包括针叶树的球果,阔叶树例如壳斗科旳果实,嫩芽、嫩叶等等。 白面飞鼠又称白面鼯鼠,清代便入台湾的志书,陈淑均修引谓:“似蝙蝠,肉翅,非且乳,一名非生。”,陈培桂修则载:“尾大而长、生在山林”。 事实上飞鼠不会飞,只能借着身体和四肢相连的皮褶滑翔,常栖息在中高海拔的森林间,身体全黑而面白,两颗眼睛圆滚滚的,相当讨人喜爱,但也成为原住民最主要的猎物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