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村乡 |
释义 | 1 江西会昌县辖乡中村乡为一地名,在我国江西省、甘肃省、福建省以及云南省等7个省份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简介中村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辖中和村 增坑村 小燕村半溪村洋光村 中联村6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8756人,总户数1861户,其中农业人口7065人,1629户。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4308亩。东与永隆乡交界,西与周田镇相接,南与洞头乡毗邻,北与站塘乡接壤。乡政府驻地周围地势平坦宽阔,交通方便,会河公路(会昌至河头水泥公路)、中长公路(中村至长岭)经此而过,中村至周田公路即将贯通。 ◎ 自然资源中村乡矿产资源丰富,红山铜矿探明储量8万吨,还有钨、铋、钼等10多种矿产资源;现代农庄初具规模;水资源储量丰富中,装机2800kw的“三龙”电站(龙兴、龙丰、龙高)已陆续建成投产。占地1000m2的农贸市场基本建成,商贸活跃。中村教育是全县的一面旗帜,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圩镇文明建设曾获县委、县政府先进单位奖。 ◎ 农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花生、大豆、西瓜等经济作物,尤以烤烟生产为最,年收购烟叶4200担左右;生猪、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前景可观,脐橙产业初具规模;毛竹林基地2万亩,苦竹笋基地2500亩,速生丰产林4万亩,境内山峦起伏,古树参天,溪流淙淙,河水欢唱,生态环境非常优美,被誉为“东角山明珠”。 2 江西永丰县辖乡◎ 地理位置江西省永丰县中村乡位于永丰县东南部,东南与宁都县交界,东北与乐安县接壤,西与永丰县石马、上溪相连北与北坑毗邻。面积:105k㎡,人口:6543人,邮编:331514,辖上溪、横溪、大坪、礼坊畲族、双岭等7个村委会。 ◎ 经济建设农业、林业和矿产采掘加工业为中村乡支柱产业。2004年,引进浙江大田灵芝种植技术,2005年引进宁都大田香菇栽培模式,2008年引进并推广竹鼠养殖技术,2010年引进雪莲果试种20亩。 有穿山甲、果子狸、竹鼠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 境内资源丰富。有用材林7.85万亩,经济林3204亩,主要是杉、松、竹和其他杂木,并分布有少量玉兰、木莲、红椎、深山含笑、楠木、银杏、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活立木蓄积量29.18万立方米,年生产商品材4000立方米。“特色资源”毛竹面积6.6万亩,蓄积量514.82万株,年产商竹50万株左右,占全县毛竹林面积、产量50%以上。以嫩竹为原料的毛边纸有8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远销东南西亚各国。冬笋、春笋、笋干及各类竹制品年均销售收入500多万元,产品畅销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地。 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探明的主要有钨矿、铜矿、锌矿、萤石、石英石、钾长石、水晶石、瓷土。1987年11月,在境内黄毛嵊“仙人抗轿”山上发现萤石矿后,萤石开采、加工成为中村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1996—2010年,先后办起了单片厂、竹拉丝厂、竹地板厂、机制纸厂、活性炭厂、牛角湾萤石矿、萤石精选厂、小水电站、天宝矿业、牛角湾钨矿等工业企业。形成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四轮驱动”局面,全乡经营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品流通、餐饮、服务业的企业从1985年的20个增加到2010年得92个。 ◎ 基础建设1986—2002年,新增通电村组34个。2003年,实施农网改造,由北坑变电站统一供电,高压输送由6000伏改为1万伏,进村高压线杆全部更新,全乡共设立变压器26台,至2010年,100%村组、农户通电。 1986—1995年使用磁石电话,1996年开通程控电话。1998年建成有线电视网络。2000年建成移动通信塔。2004年6月建成电信营业楼。至2010年,全乡100%村组通电话,98%村组通有线电视。 1999年启动小城镇建设,至2010年,兴建3层以上钢混结构楼70多幢,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成420米得“井”字形街道,并在街面人行道铺设了彩色地花砖。 2002年,启动“人畜饮水”工程。2003年,兴修黄毛嵊至中村圩水泥路4.1公里。2005年,改造中村垇上至义溪村水泥路7.5公里,夫坑村至龙头才能水泥路4.5公里。2006年至2010年,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先后完成了记上、高家地、梅子坪、义溪、夫坑公路建设,总投资达700多万元、总长度为25公里,极大地缓解了我乡交通,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全乡修建村级公路19条,95%的村组通公路。95%农户通自来水。 ◎ 文化建设2010年,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312人,教职工21人;完小1所、村小6所,在校学生674人,教职工32人;文化站一个、图书室8个;业余农民剧团1个,人员16人;医院1所,医生12人;敬老院一个,在院老人31人,工作人员4人。 3 甘肃宁县辖乡◎ 简介中村乡位于宁县南部,银西、早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现辖22个村委会,154个村民小组,39710人,土地面积 154.6平方公里。 ◎ 农业中村乡农业资源丰富,经济条件优越,是一个以烤烟、黄豆、瓜菜、畜牧生产为主的农业大乡,商贸、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近年发展迅速。该乡农户靠发展瓜菜、苹果、烤烟、中药材、花卉收入过5000元的农户达70%以上,过1万元以上的农户占40%,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20%,5万元以上的农户占10%。 中村乡位于早胜原南部,最适宜发展早熟苹果。新农村建设战役打响后,乡上把发展绿色无公害苹果作为全乡的头号富民产业,举全乡之力,推进规模栽植。为搞好栽植,乡上多次到省农业科学院聘请技术人员,测土配肥,培训指导农村骨干,组织乡村干部和苹果栽植大户到长武、旬邑、平凉等地参观取经,回村后抓点示范,整体推动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乡上还将购买的优良苹果树种、栽植技术资料及地膜无偿发放到栽植户手中,支持农户进行连片规模栽植。 为强化管理,乡上对所有新栽果树统一进行了拓带、定杆、灌水、覆膜和涂白。在此基础上,乡上还成立了果树管护领导小组,村上成立了果树管护工作队,由包村科级干部任组长,全天巡回田间地头检查。乡上还给果农印发《致果农朋友的一封信》和《致拖拉机驾驶员的一封信》5000余份,与果农签订《苹果树管护协议》4120份,制作悬挂果树管护警示牌54个。乡上还千方百计筹资4.5万元,组织干部群众对所有果园全部实施了除草、补肥、抚育和喷药,重点对旱情较为严重的麦地、油菜地果园进行了灌水保苗,促进了果树生长,使果树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至目前,全乡苹果留存面积达1.8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00亩,去年平均每亩产值5100元,最高亩产值达到7000元以上。 ◎ 经济发展中村乡是一个年拥有烤烟、苹果、瓜菜、中药材、花卉特色产业面积3.5万亩的乡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42%以上,全乡2.2万农民的科技经营特色产业的水平普遍提升。去年以来,中村乡依托乡上县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投资120万元,调动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总投入资金1415万元,全面进行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农宅示范点建设、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工程建设。全乡共修(改)建乡村道路39条152公里,其中建成柏油路3条32公里、砂石路31条94.7公里牞拓宽整修土路基5条25.3公里。18个村的小康农宅示范点、2个移民安置点全部砂石路到家。供水、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也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村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本着“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思路,以落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为重点,启动实施了“试点示范、乡村推进”工程。今年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0个,推进点18个,推进了生产布局的调整和村容村貌的集中整治。各示范点立足各自实际,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个乡采取“不占耕地,毁庄还田”的方式,先后复垦旧庄基1100余亩。目前,这个乡已在苏韩、新城两个村建成农宅示范点两处78户,在新城、刘家、中村3村建成农民街3条。在此基础上,乡上按照“乡村统一规划,土地有序流转,因人因地制宜,适度规模超前,逐年梯次推进,分年分步实施”的原则,把今年新开的15个村18处新农宅建设按照“产业支撑型、三产带动型、城乡一体型、整村推进型”四种类型,在给排水、农电线路、绿化和沼气等方面一次规划到位。目前,全乡已建成农宅示范点3个,新建农宅31户,硬化广场1200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树木2100棵。乡上还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煤炭、石油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以争取国投项目投资配套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入住户集资的办法融资1200万元,向东延伸主街道300米,将早长路拓宽到57米,开发成新街区。 ◎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有庆阳市旅游景点、省级保护文物“凝寿寺”塔(“唐塔”)、张氏书房等,年参观者上万人。 4 福建三明市三元区辖乡◎ 简介中村乡地处三明市东南部,东与大田县的广平镇、沙县的大洛乡和湖源乡毗邻;西与本区的城东乡、莘口镇接壤;南与永安市的槐南乡交界;北至莲花山麓,南北介于莲花峰和普禅山之间。距三元区政府驻地1 3 公里。全乡有 1 8 个村( 崐场) ,7 5 个自然村,1 1 1 个村民小组。2 0 0 1 年1 1 月总户数3 8 2 2 户,总人口1 3 7 2 9 人,其中农业人口3 5 0 7 户1 3 1 3 4 人。2 0 0 1年预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 2 3 5 6 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 2 4 8 0 万元,农业总产值4 4 6 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 8 0 0 元。中村乡总面积2 0 1 . 4 5 平方公里,南北长达1 7 . 2 公里,东西宽为1 1 . 7公里。境内群山起伏连绵,四周高山环抱,最高山莲花峰海拔1 5 0 2 米,居三明市区群峰之首。乡政府驻地海拔3 6 0 . 3 米,各村平均海拔6 7 9 米,6 0 0 米以上的村有1 0个,是一个典型的高山乡。主要河流东牙溪,全长约2 0公里,其支流散布全乡。主要气候特征为春夏之交晴雨相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多雾,全年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 9. 5 ℃,最高气温3 8 ℃,最低气温零下6 ℃。1 8 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公路,乡村公路里程达1 0 3 公里,省道1 0 2 线贯穿境内回瑶、中村、米洋、筠竹等村,直通闽南“金三角”。程控电话光缆通达全乡各村( 场),移动通讯覆盖全乡各地。 ◎ 自然资源中村乡地处三明市水资源保护区,境内山清水秀,是游客观光和避暑的理想之地。有莲花峰、文笔峰、大众山、五瓶酒诱人的景观,南与普禅山对峙,东北与锣钹顶试比高的莲花峰是观看日出壮丽美景的好地方;有松阳八鹭塔、回瑶古窑址、筠竹石柱塔等名胜古迹,屹立在万山之巅,十分雄伟壮观的八鹭塔和迄今为止有历史悠久,被列为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回瑶古瓷窑遗址,是访古怀旧的好地方;有当年红、白军相遇鏖战三昼夜而得名的深坑岭石梯亭,周围凉爽、惬意,是夏季度假消暑的好场所;有俗称为“仙人庙”的蓬仙岩天然石顶庙宇,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有开发旅游前景的东牙溪水库下游,环境优雅、清净,是游客夏季洗尘健身的好去处。中村乡森林资源丰富,是三明市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 6%,素有“绿色宝库”之称,这里群山环翠,资源丰富,地貌多姿,河溪交错,气候温和,林木葱茂,四季常青。全乡森林面积2 2万亩,木材蓄积量1 0 0 多万立方米; 毛竹林面积1 3 . 5 万亩,立竹量1 0 0 0多万根。盛产木材、毛竹、笋干、柑桔等。全乡可年产毛竹2 0 0 多万根,年产白笋干1 0 0 多万斤,清水笋罐头3 5 0 0 多吨。被誉为“玉兰片”的闽笋,以其色泽金黄,肉质肥厚,清香细嫩而驰名中外。 中村乡人民团结奋进,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形势喜人。近年来,竹、果、菜、烟、菌、药六大特色农业已形成规模,成为该乡农业龙崐头产业,全乡有1 0个村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总面积达5 0 0 0 亩,品种2 0 多个,年产值达9 0 0 多万元,规模较大的松阳村反季节蔬菜基地种植规模达1 6 0 0 多亩,被评为“三明市9 7 年度先进个体私营企业”;全乡建立了1 0多个毛竹丰产培育示范基地,总面积达3 万亩;9 8 年6 月中村乡被评为全市1 0个毛竹丰产培育“十佳乡”之一,吉峰村被评为全市3 0 个毛竹丰产培育“十佳村”之一;全乡有6 个村种植中药材, 总面积达3 5 0 0 多亩,其中坑源村种植面积超过全乡种植面积的4 0%,被市医药公司定为发展中药材重点村之一;全乡建立了三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1 5 0 多万袋,其中珍稀食用菌种植品种达2 0 多个。 ◎ 乡村企业乡村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实行减租薄赋,整体放活,龙头激活等措施,吸引了一批外商前来投资办厂,开发中村经济,形成了水电、笋制品加工、冶金、橡塑制品、特种水产养殖等五大行业企业。目前,全乡有乡办企业6个,村办企业7 个,私营企业4 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 个, 个体工商户2 0 0 多个。1 0 0 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近年来, 每年外引资金都在8 0 0 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电力方面,兴建了3 5 K V变电站一座,形成了连接大田、三明、回瑶三回路供电网络,东牙溪流域兴建电站9 座,装机容量达4 0 0 0 K V ,通信方面,全乡电话装机2 0 0 0 多门,电话普及率达7 0%,集镇本点还新建了移动通信网站,手机用户逐年扩展;交通方面,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总里程达1 0 3 公里;文化方面,各村均有文化活动中心或具有示范作用的宣教中心;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全乡有中学1 所、完小8 所、初小9 所、幼儿园2 所、学前班1 5 个,教职工1 6 9人( 其中中学教师5 6 人) ,在校生2 1 1 1 人( 其中中学生8 3 7 人) 。中村中学获区级“文明学校”称号、中村中心小学和杜水小学获省级农村示范小学、松阳小学获区级示范小学、中村中心幼儿园获市级农村示范幼儿园。全乡中、小学于19 9 7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第二轮“两基”跟踪核查。二是各村的文化技崐术学校为提高全乡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培养了一批立足农村,面向基层的农村实用能手,村民素质有较大提高。三是以创建卫生乡镇为契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扩建了中村集镇中心卫生院,配备了2 0 多名专职医务人员,各行政村都建立了医疗室,村民小病可以得到就近医治,全乡婴幼儿在校生保健面达1 0 0 %。四是实施“百课培训”农科教计划,科教兴农方兴未艾。全乡2 0 多位村主干参加了村镇管理中专班和农广校中专班学习,全乡近一半以上的青年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普及。五是计生服务所的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十室一校”多功能计生服务体系,新婚夫妇受教育面达1 0 0 %, 育妇孕期检查和生殖保健面进一步扩大,计生管理进一步规范。 5 云南禄丰县辖乡中村乡位于禄丰县城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临路溪,南接金山,西连舍资,北与元谋、武定接壤,是一个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农业乡。 --地理状况全乡土地面积为301.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0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1.9%;有耕地面积23150亩,其中水田10901亩,旱地9959亩,境内有丰富的铜、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人口民族全乡2002年末实有人口16653人,4008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135人,占42.8%;年内出生人口2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77‰,死亡人口36人,死亡率为2.17‰。 --工农业总产值全乡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70万元,农业总产值5254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92.75万元。 --乡镇企业全乡2002年共有各类企业532户,从业人员2780人,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8330万元,完成现价总产值1349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178万元和478万元,增了20.9%和3.6%;上缴税金23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75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3061万元;年内引进外地企业2户,引进资金60万元;对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四户企业进行了彻底改制,规范了生产秩序,并加强了矿山的安全监管力度,乡镇企业得到了健康发展。 --财税金融2002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674.8万元,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488.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3万元;完成财政支出591万元,当年财政结余76.3万元,消化赤字13.5万元,实现年终滚存结余62万元。年末全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13万元,比上年增13%。 --粮食生产2002年种植粮食作物32874亩,亩产286公斤,实现产量9387吨,其中大春6787吨,小春2620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春粮经比例调整为78:22。 --烤烟生产2002年栽烟3000亩,完成收购41万公斤,实现产值480.27万元,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08.12万元,增了29.1%。栽烟户户均收入3275元,平均单价11.79元,均价比上年增1.5元;实现烟叶税收106.6万元,比上年的82.6万元,增了29.1 %,烤烟生产继续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一等奖。 --畜牧业生产2002年大牲畜存栏6743头,生猪存栏12326头,羊存栏14314只,家禽存栏31543只;大牲畜出栏1759头,肥猪出栏16938头,山羊出栏7026只,家禽出栏43012只,肉类总产量达1629吨;以黑山羊示范基地为主,大力推行“种、料、管、防、训”综合配套养羊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农民收入全乡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达4910.59万元,比上年增加0.3%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的1436元增加到1445元,增了0.6%,人均有粮464公斤。农村群众银行存款不断增加,群众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6 湖南炎陵县辖乡◎ 乡情介绍中村乡地处炎陵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东与下村乡、平乐乡交界,南与龙渣瑶族乡相邻,西与桂东县汤市乡接壤,北与船形乡、水口镇毗邻,106国道纵贯南北。全乡平均海拔520米,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682毫米,是一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的山区乡。全乡辖10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40785亩、耕地面积7108亩。现有总户数2039户、总人口7627人,拥有农村劳动力4836人。境内有中国早期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何孟雄故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周家祠、第一次插牌分田旧址、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故居等革命纪念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11万伏的变电站1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4070kw,以此为依托先后引进民营企业11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主要为电站、硅锰、硅铁等生产企业,在深渡村铲子垅形成了一个工业发展集中区。白鹅、石蛙等特色养殖产业日益壮大;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历史事件 ◎ 中村分田运动1928年3月,毛泽东批准炎陵县举行“三月暴动”,3月13日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经炎陵县夏馆、县城、霍家(三河)、王家渡(鹿原)、炎帝陵、船形到中村集结。3月19日,在中村周南学校召开师委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批准酃县特别区委改为县委,成立酃县赤卫大队和共青团酃县委员会,并研究开展分田运动的政策与方法。随后,对部队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政治训练。毛泽东亲自上政治课,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提出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在中村墟头召开了三千人参加的军民诉苦大会,动员群众参加分田运动。会后,分派部队和地方干部在道任、联西、中坪、田心等8个村实行插牌分田。这次分田运动,是随后制订《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重要依据。 ◎ 特色产业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乡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加大特色产业投入,全力发展支柱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进程。 茶叶:以“神炎春”为产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茶叶产业,已完成茶叶基地开发近600亩。神炎春”公司茶叶产品已进入销售市场,并成功参加了“中华茶祖文化节”活动,通过茶产品展示,引起了全国茶业龙头企业“君山茶”等知名企业的关注,赢得了各方好评。 小水电:通过招商引资,提供全程协调服务,已开发电站8座,装机24140千瓦。 营林造林:大力鼓励农户营林造林,目前共新造经济林1500亩,能源林生态圈项目已完成前期勘察工作。 白鹅产业:已有30余户农户养殖酃县白鹅6000余羽。 石蛙养殖:兴办2个了股份制石蛙养殖场,成品蛙已畅销省外。 旅游产业:境内有早期革命家何孟雄同志故居、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周家祠(周南小学)、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纪念旧址、军民诉苦台等红色旅游景点。 ◎ 招商引资航凯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成8000KVA硅锰冶炼炉一座,主要生产产品是工业硅锰,年上缴利税15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200余人。 中鑫铁合金厂:总投资500万元,建成3600KVA铁合金冶炼厂一座。 华苑硅厂:总投资800万元,建成8000KVA工业硅冶炼炉一座。 凯迪公司: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已实现流转山地开发经营3000亩。 华宇金属制造公司:落户县九龙工业区。其主要产品钽、铌硬质材料广泛用于计算机、航空航天、飞机制造、军事装备等高科技领域,总投资2500万元,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上。 多元合金冶炼公司:总投资550万元,主要生产精品硅碳锰系列产品。 7 浙江开化县辖乡该乡隶属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乡政府驻张村217号。截至2006年,面积97.5平方千米,人口0. 94万人。邮编:324309。辖14个行政村:张村、西畈、茅岗、金竹山、树范、池塘、淳溪、立新、中村、坑口、严坑、道源、新门、曹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