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草药 |
释义 | 1 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 Traditonal 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 词语概述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 历史渊源中草药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 医学应用中药应用理论比较独特。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性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药的气、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中草药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有用药物加水煎熟后去渣留汁而成的汤剂,有研磨成粉末状的粉剂,还有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 中草药中有许多名药,植物药以人参、灵芝、何首乌、枸杞最为著名。动物药以牛黄、熊胆、蛇毒、鹿茸等最为珍贵。矿物药以朱砂、赭石、滑石、芒硝等为最为常用。 ◎ 药材加工◎ 净制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蒸、煮、烫某些含淀粉或糖质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如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则能保持药性不致变质。 ◎ 切制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 ◎ 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 ◎ 晒干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 ◎ 烘干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 相关知识药材认识旨在收集全国中药材品种。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编写,并附以彩色图。内容丰富,资料较准确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进行研究,可供科研和临床的参考。 中药图谱库旨在建立强大的中药图片数据库,包括各种药材的来源及饮片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材的基本信息及炮制方法! 类别检索: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化湿药| 温里药 |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 安神药| 开窍药| 补益药| 收涩药| 涌吐药| 祛风湿| 外用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利水渗湿药 | 平肝息风药| 活血化瘀药。 常用方剂阐述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命名、中药方剂药理与分类的有关内容。收载中药方剂常用方,以法统方的原则,按治法分类的方法列解表剂、清热剂、和解剂等,各方以方名为纲,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备注为目,论述方剂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药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文字简洁,论述充分。 抗肿瘤中草药 抗肿瘤验方 疾病食疗方 有人参、大黄、黄芩、黄芪、茯苓、白术、川芎等等。 ◎ 历代著述本草纲目,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衍义,汤液本草,饮膳正要,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本草经解,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食鉴本草,本草撮要,本草择要纲目,得配本草,本草害利,本草分经,要药分剂,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药征 ◎ 成份研究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指采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从植物(整个植物或一部分)为原料提取或加工的物质,可用于增进健康或其它目的。和霖生物 植物提取物行业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是兼于医药、精细化工、农业行业之间的一个边缘行业。其定义如下表述: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目前,植物提取物的产品概念比较宽泛。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按照最终产品的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 综合各国的立法范畴和概念及使用情况,植物提取物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各国所接受与认可的,也是传播草药在各国通用的共性表达方式。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早在1999年就已超过中成药的出口额。在欧美国家,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已发展成一个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我国的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是属于中间体的产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烟草、化妆品的原料或辅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明史上,最近约200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一直依赖传统药物(其中90%以上是植物药)与疾病斗争。各大文明古国和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族医药体系,其中又以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最为完备,成就最大。可以说,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是古代医药科学的最高表现。 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化学药和新生物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药学,从研究技术、生产技术到专业管理技术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曾经长期相对停滞的植物药也随着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而获得了新发展。到目前为止,植物药制剂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丹、丸、膏、散。第二阶段,是以水醇法或醇水法为主的提取、粗处理技术与现代工业制剂技术相结合而制成中成药。第三阶段,是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精制化和定量化的现代植物药。植物药的三个阶段,只是说明它们先后产生的时间顺序,并不表示后一阶段会取代或取消前一阶段。正如化学药不能取消天然药物、生物药也不能取消化学药一样。但后一层次比前一层次更多体现或运用了现代科技。植物提取物和现代植物药在概念的内涵上存在着交叉性,互相包含着彼此的部分内容。现代植物药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提取物为基础的,植物提取物是现代植物药的主要原料和组成部分;而有些植物提取物品种则被直接作为药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植物药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西方习惯于将植物药称为天然药物。天然药是指一切源于大自然、用于治疗疾病的未经化学处理的药物,中药、植物药应该包涵于其范畴之内。 德国的现代植物药指的就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植物提取物,它既可以是植物整体的提取物,也可以是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德国从1976年开始将植物药定义为药物。目前这一定义已被美国植物协会采用。 欧共体所定义的植物药产品则不只是单一药用植物,可以是多种植物药配伍(HERBAL MEDICAL PRODUCTS),含有专一植物活性成分或是植物提取物,植物药是植物被运用于医疗目的的医药用品。植物药及其制品被认为是一种活性成分或其治疗作用的成分还不很清楚的医药产品。植物药制剂是将植物弄碎成粉状、提取、着色、油脂化或液态化,压轧植物汁等对植物进行加工制作,将其纯化或浓缩,从植物中分离单一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这时就不再被看作植物药而被看作化学药如阿托品。 ◎ 用处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而中药的可研究性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可塑性,现在我国的中药一般有两种方法酿制,一种就是熬制按照中医专家给开出的方子,一种就是药酒的方法,而对于这两种方法我国有很多的钻研。像中药对于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帮助,而药酒基于道家气机升降理论,调和人体五脏六腑,清心明目,和颜悦色,润泽肌肤,通利关窍,和畅百脉。对脾肾亏损,血气不和,气滞血瘀,气血两亏所致的肝病、贫血、心血管疾病,可疏通径路,调和血脉;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患者,能圣经养血,益气宁神;对厌食、胃病、便秘、痔疮等胃肠道疾病,可补益脾胃、理气和胃、补齐养血、化瘀和血;对须发早白、头晕目暗,遗精早泄,肾功不全者,能黑发周炎、偏头痛、可收扶正祛邪之效。对于在药草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与不同,而且在药酒方面中草药尤其对补肾、壮阳有很好的作用,不会出现副作用,纯天然的补品。像这种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纯天然的药酒一般有“妙沁药酒”、“鸿毛药酒”。 ◎ 药用禁忌老百姓总感觉中草药安全可靠,使用起来无所顾忌。实际上历代本草、医书对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均有明确的论述,现代研究更是对一些中草药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伤肝中草药"黑名单" 临床上常见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中药种类有: 1.致一般性肝损害,如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致中毒性肝损害,如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致肝病性黄疸,如长期服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 4.诱发肝脏肿瘤,如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椒、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均可诱发肝癌。 具体来说,可引起肝损害的中成药包括: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克银丸、消银片(丸)、增生平、润肤丸、昆明山海棠、银屑散、六神丸、疏风定痛丸、湿毒清、消癣宁、防风通圣丸、血毒丸、除湿丸、龙蛇追风胶囊、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九分散、追风透骨丸、骨仙片、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复方甘露饮、牛黄解毒片、葛根汤、麻杏石甘汤等。 如何避免中草药伤肝 上述药物很多都属于生活中的常用药,普通人由于肝功能正常,常规剂量下可以正常使用。但如果您是肝病患者,这些药物最好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达到治疗目的后,应及时停药。 如果在服用了上述药物几天或一周后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化验检查肝功能。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水分和维生素,或酌情应用甘草酸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保肝药物。 ◎ 采集与贮藏中草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和贮藏等对中草药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采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时期,动物亦有一定的捕捉与加工时期),有计划地来进行采制和贮藏,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较好的药物,以保证药物的供应和疗效,满足人民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需要。除某些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采制和贮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原则如下: 1.全草、茎枝及叶类药物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多年生草本常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薄荷等;一些茎较柔弱,植物矮小及必须带根用的药物则连根拔起,如垂盆草、紫花地下等。 2.根和根茎类药物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时采集,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部,所采的药物产量高,质量好。但也有些根及根茎如孩儿参、半夏、延胡索等则在夏天采收。多数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需生长一年或二年以上才能采收供药用。 3.花类药物多在花未开放的花蕾时期或刚开时候采集,以免香味失散、花瓣散落,影响质量,如金银花、月季花等。由于植物的花期一般很短,有的要分次及时采集,如红花要采花冠由黄变红的花瓣,花粉粒需盛开时采收,如松花粉、蒲黄等。采花最好在晴天早晨,以便采后迅速晾晒干燥。 4.果实类药物除少数采用未成熟果实如青皮、桑槐等外,一般应在果实成熟时采集。 5.种子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有些种子成熟后容易散落,如牵牛子、急性子(凤仙花子)等,则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集。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的药物,则可在种子成熟时,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藏,如车前子、紫苏子等。 6.树皮和根皮类药物通常是在春夏间剥取,这时正值植物生长旺盛期,浆液较多,容易剥离。剥树皮时应注意不能将树干整个一圈剥下,以免影响树干的输导系统,造成树木的死亡。 关于动物药,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宜在夏秋季捕捉,如蚯蚓、蟋蟀等;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猎取,不过鹿茸必须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 此外,在采收药物时还须要注意天气变化,如阴雨时采集,往往不能及时干燥,以致腐烂变质。在采集药物时,应该重视保护药源,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因此,还须要注意下列几点: 1.留根保种:有些多年生植物,地上部分可以代根用的,尽量不要连根拔;必须用根或根茎的,应该注意留种。有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栝楼,在挖掘天花粉时,一般只应挖取雄株的块根。用全草的一年生植物,大量采集时应留下一些茁壮的植株,以备留种繁殖。用叶的药物不要把全株叶子一次采光,应尽量摘取密集部分,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2.充分利用:根、茎、叶、花都可入药的多年生植物,应多考虑用地上部分和产量较多的部分。此外,可结合环境卫生大扫除、垦地填洪和伐木修枝,随时注意将可作药用的树皮、根皮、全草等收集起来,认真地加以整理,以供药用。 3.适当种植:根据实际需要,对于本地难以采集或野生较少的品种,可以适当地进行引种繁殖,以便采用。 药物在采集以后,都应采取一定的加工处理,以便贮藏。如系植物类药品,采集后应先除去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洗净切断,除鲜用外,都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时放在日光下晒干,或阴干,或烘干,分别保藏。有些含水分较多的药物如马齿苋等,可在洗净后切断,多晒几天,才能晒干。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如五味子、女贞子、莱菔子、葶苈子、白芥子等须放在密封的瓮内;植物的茎叶或根部没有芳香性的如益母草、木贼草、夏枯草、大青叶、板蓝根、首乌藤等可放在干燥阴凉处或贮于木箱内;芳香性药物及花类如菊花、金银花、月季花等,须放在石灰瓮内,以防受潮霉烂变质。种子类药物要防虫鼠。动物药及脏器组织如蕲蛇、乌梢蛇、蜈蚣、地鳖虫、胎盘等,在烘干后,应放在贮有石灰的缸中,以保持干燥;并放在冷暗干燥的地方,以防虫蛀或腐烂。 矿物药如石膏、滑石、灵磁石等可放在木箱内;但其中如芒硝、硼砂等须放在瓮内盖紧,以防受潮。 剧毒药物要另行贮藏保管,防止发生事故。贮藏药物的库房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和防虫、鼠的侵蚀;药物仍须勤加翻晒,对某些易生虫蛀或容易受潮发油的药物,如前胡羌活、独活、甘遂、当归等,必须经常检查,以防霉蛀变质。 2 叶建洪编著的图书◎ 出版信息作 者: 叶建洪 编著 出 版 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引I S B N : 9787807660439 定价:¥19.90 ◎ 内容简介将生活中常用的活血化淤药、止血药、祛痰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芳香开窍药、安神药、祛暑药、温里药、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每味药接性、味、归经、功效、临床使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药理作用、验方经方、食疗验方等9个方面编写,重点介绍临床使用,同时每种药附有图谱,做到图文并茂。 本书适用于从事中草药生产、购销者和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家庭保健读物。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本册为上册。 ◎ 目录第一章 补益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西洋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黄精 扁豆 大枣 甘草 第二节 助阳药 鹿茸 紫河车 冬虫夏草 蛇床子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肉苁蓉 锁阳 胡桃仁 补骨脂 益智仁 杜仲 续断 狗脊 菟丝子 海马 骨碎补 第三节 补血药 熟地 首乌 当归 白芍 阿胶 桑椹子 龙眼肉 鸡血藤 第四节 养阴药 沙参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 石斛 玉竹 百合 枸杞子 女贞子 龟板 鳖甲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白芷 羌活 辛夷花 苍耳子 胡荽 柽柳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菊花 桑叶 柴胡 葛根 升麻 木贼 蝉蜕 牛蒡子 淡豆豉 浮萍 第三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鸭跖草 寒水石 谷精草 密蒙花 决明子 青葙子 夜明砂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胡黄连 龙胆草 苦参 白藓皮 秦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鱼腥草 蚤休 大青叶 青黛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红藤 败酱草 马齿苋 白头翁 鸦胆子 射干 马勃 山豆根 土茯苓 白蔹 漏芦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姑 垂盆草 四季青 地锦草 金荞麦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 生地黄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地骨皮 白薇 银柴胡 第四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第五章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 玳瑁 代赭石 天麻 钩藤 白蒺藜 蚯蚓 僵蚕 全蝎 蜈蚣 罗布麻 羚羊角 第六章 行气药 橘皮 青皮 木香 香附 乌药 枳实 大腹皮 佛手 香橼 沉香 降真香 檀香 薤白 柿蒂 甘松 荔枝核 腊梅花 玫瑰花 3 国家级期刊《中草药》杂志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文名称:中草药 外文名称: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语言:中文 类别:出版,医学期刊 主管单位:天津市科委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编辑单位:《中草药》杂志编辑部 创刊时间:1970 出版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CN:12-1108/R 国际刊号:ISSN:0253-2670 邮发代号:6-77 定价:35.00元/期;420.00元/年 ◎ 期刊简介◎ 获奖情况中草药创始于1970年1月。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2年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期刊界最高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5—2011年连续7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特别荣誉奖”;2008和2011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新闻出版行业最高奖)。 ◎ 收录情况中草药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位居中药学期刊之首。多年来一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千刊表,并被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质谱学通报(增补)》(MSB-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数据库、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和《全球健康》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经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认定,《中草药》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由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报道内容主要报道中草药化学成分;药剂工艺、生药炮制、产品质量、检验方法;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药用动、植物的饲养、栽培、药材资源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突出报道中药新药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应用,促进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 ◎ 主要栏目辟有中药现代化论坛、专论、综述、短文、新产品、企业介绍、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 ◎ 影响引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12月2日发布:《中草药》杂志2010年总被引频次6 178,名列我国科技期刊第14名,中医学与中药类期刊第1名;影响因子0.904,基金论文比0.680,权威因子2 269.200;综合评价总分76.6,位列中医学与中药学类期刊第1名;连续7年(2005—201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 投稿须知◎ 内容要求1.1 论文应论点鲜明,数据可靠,层次清楚,文字简练,论点准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表,图及参考文献等)字数一般不超过6 000字,综述文章不超过8 000字。为了减少排印错误,英文大小写、上下角标、希文及斜体字均请在文中书写清晰。量符号,如p(压力)、V(体积);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如Valerian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化学中表示旋光性、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d-(右旋)、dl-(外消旋)、o-(邻位)、p-(对位)、m-(间位);含双键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如Z(顺式)、E(反式);手性化合物空间结构,如R(顺时针)、S(逆时针);氨基酸、肽类、糖类等:D(取代基在右侧)、L(取代基在左侧);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常数k;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数n、均值 、标准差s、F检验、t检验和概率P;拉丁文字,如in vivo、in vitro、po、et al等均为斜体。另外s(秒)不能写成S,kg(千克)不能写成Kg,mL(毫升)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成PH,t1/2不能写成t1/2,Vmax不能写成Vmax,Cmax不能写成Cmax或C max,tR不能写成RT,μ不能写成英文u等。 ◎ 撰写要求2.1 文题 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或公式。英文题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文题中尽可能不用冠词,最好不超过12个实词。 2.2 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文署名不应过多,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一般不超过6人。若第一作者或第一单位有变动,应提供单位证明信。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如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致谢项。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工作单位名称用全称,不用简称或缩写,工作单位后写出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并附单位英文名称,应与中文单位名称对应。通讯作者用“*”标出。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分隔。 文题和署名书写示范例: 药材适宜采收期综合评价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段金廒1*,严 辉1,宿树兰1,钱大玮1,吴启南1,周荣汉2 1.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2.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for evaluating model of best harvest time DUAN Jin-ao1, YAN Hui1, SU Shu-lan1, QIAN Da-wei1, WU Qi-nan1, ZHOU Rong-han2 1. School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2.3 摘要、关键词 文稿须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关键词5~8个,尽量选用《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研究性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均采用四要素结构式书写,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综述性论文需写出指示性摘要,中文300字左右。英文文题、关键词及作者名称和单位务必与中文对应。摘要、关键词作为标识词其后应加冒号。 2.4 地脚线 ①收稿日期:由本部填写收稿的具体日期。②基金来源:应注明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基金名称的全称及合同号,多个基金之间用“;”分隔。③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电话、传真、E-mail等)。书写示范例:收稿日期:2011-01-28?基金项目:“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中药新型给药系统技术平台”(2009ZX09310-005)作者简介:杨 明(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中药复方释药系统。Tel: (×××)××××××× Fax: (×××)×××××× E-mail: ×××××××? *通讯作者 廖正根 Tel: (×××)××××××× E-mail: ××××××× 2.5 引言 一般不超过25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 2.6 正文 层次分明,在层次标码后,应拟定标题。尽量减少层次,不得多于3层,采用1,1.1,1.1.1方式。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空1个汉字接排标题。 2.7 药物、试剂、动植物和主要仪器 写明规格和来源,药名符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及《国际非专有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ry Names,INN),不用代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新化合物采用IUPAC命名原则给出一个完整的系统名,同时应再取一个得体的中、英文俗名。首次出现的中文、外文简称(缩写语)应先写出全称(中、外文全名),然后才能直接应用。动植物实验材料必须附正确的拉丁学名,并提供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所在单位。复方制剂应提供起主要药理作用的药味名称和内在质量控制方法;药理研究论文的实验对象可为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以及主要药味有内在质量控制方法的复方制剂;粗制剂、水煎剂等无质控标准的研究论文不予刊用。 2.8 方法 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2.9 单位和符号 常用度量衡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的国际符号表示,距数字1个自然间空,不加缩写点,如长度单位1 m、3 dm、3 cm、4 mm等;时间单位1 s、2 min、3 h、4 d等;土地面积的单位km2(千米2)、hm2(公顷)、m2(米2),“亩”从1992年1月起就停止使用。当量浓度N、体积克分子浓度M已不用,用mol/L为浓度单位。1 M硫酸为1 mol/L硫酸,1 N硫酸为0.5 mol/L硫酸。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和pphm等已停用,写成10−6和10−8。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值的ppm也已弃用,如δ=2.5 ppm应写作δ=2.5。旋转速度应为r/min。RSD(相对标准偏差)不用cv(变异系数)。A(吸光度)不用OD(光密度)。“比容”改为“质量体积”或“比体积”。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口服(po)、灌胃(ig)可采用缩写。 2.10 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2.10.1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10.2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2.10.3 阿拉伯数字使用规则:①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②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字;③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个字距,不用千分撇“′”;④纯小数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⑤数值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例如增加1倍,减少1/4或减少25%。 2.10.4 任何一个数值只允许最后1位有误差,因此,必须正确地表达有效数字。在一组数据 中,通常以s的三分之一来定位数,例如(7.324±0.270)mm,它的s/3=0.09 mm,达到小数点后第2位,故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2位,即写成(7.32±0.27)mm。数值的修约应执行国家标准GB3101-93附录B的规定,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奇进偶不进”。 2.10.5 参数与偏差范围:①数值范围:5至10应写成5~10;3×103~8×103可写成(3~8)×103,但不能写成3~8×103;②百分数范围:10%~30%不能写成10~30%,(30±5)%不能写成30±5%;③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 mA不必写成1.5 mA~3.6 mA;④偏差范围:(25±1)℃不能写成25±1 ℃。 2.11 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既有图又有表,则去图留表。表和图应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要有序号,只有1个表或1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表格左右两端不封闭,采用三横线表,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上下行的数字要个位或小数点对齐。统计处理结果统一以?*P<0.05,**P<0.01,***P<0.001表示。图稿用计算机绘制,设计应美观,线条应平滑,并请提供规范、清晰可编辑的图片(建议化学结构式采用ChemBioOffice 2008软件绘制)。图中的量、单位表示方式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如时间t/min。如有图注者应写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图题之上标明,如1,2,3……或A,B,C……照片必须清晰,并提供放大倍数,符号、文字说明等需放在照片的外面,必要时“↑”标明上下方位。表题与图题及说明(表注和图注)均以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 2.12 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2.13 参考文献 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文献,综述引用的文献最好引用近5年的。内部资料、鉴定会资料、待发表文章、说明书和CA(可引用原期刊)等不可列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书写,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J D S Pa. 专著和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1] 张铁军, 陈常青. 调节血压血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黎 阳, 张铁军, 陈常青. 麻仁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D]. 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0. b.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3] 袁海龙, 肖小河. 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次数合理性评价模式商建统药理学评价 [J]. 中草药, 2011, 42(3): 417-419. [4] Yang M, Wang W L, Wu H, et al. Pregnane glycosides from stems of Marsdenia tenacissima [J]. Chin Herb Med, 2011, 3(1): 1-4.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人. 析出文献题名 [A]. 原文献主要责任人. 原文献题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5] 刘昌孝, 王广基. 药学发展前沿与应用药理学研究的挑战 [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药学学科发展报告 [C].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d.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S]. 发布时间. [6] 中国药典 [S]. 一部. 2010. e.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7] 唐 宇, 刘 姹, 杨大坚, 等. 石杉碱甲胃漂浮片 [P]. 中国专利:CN101732265A, 2010-06-16. f.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8] 赵耀东. 新时代的工业工程师 [M/OL]. 台北: 天下文化出版社, 1998(1998-09-26). ◎ 注意事项3.1 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将在本刊曝光并两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稿件。 3.2 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修改后的清样发给作者核校。 3.3 作者在投稿的同时,请下载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版权转让协议书(《中草药》杂志→下载专区→版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寄至编辑部,方可考虑论文发表。 3.4 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该费用由作者单位支付。 3.5 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并寄样刊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 声明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光盘及网络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编入数据库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 中草药(英文版)刊名: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草药(英文版) 主办: 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天津市 语种: 英文; 开本: 16开 ISSN: 1674-6384 CN: 12-1410/R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创刊时间:200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