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
释义 |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由中北大学举办,创建于2003年。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大学,现有本科专业33个,涵盖工、文、理、经、管、法、教七大学科门类,教学任务主要由中北大学教师承担。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名。学院占地683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学院北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在中北大学校园内;南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教育园区东外环路8号路15号。 中文名: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外文名: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Busines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中北信商 校训:厚德博学,致用致远 创办时间:2003年 类别:独立学院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山西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普通本科高校 现任校长:姚养无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主要院系:机电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经济与管理系,体育与艺术系等 专业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包装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法学专业 英语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音乐学专业) 院长致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带着厚重的三晋文化底蕴,秉承辉煌的中北太行精神,执着追求“树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力图实现“厚德博学、致用致远”的办学理想,致力营造“勤奋、拼搏、求真、创新”的良好校风,着力构建“严肃活泼、进取向上、百家争鸣、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为中北信商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构筑坚实的成人成才阶梯,竭力帮助你们成功踏上通往科学圣殿和辉煌事业的大道。 大学乃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是传承文明、启人心智、塑人灵魂的殿堂。在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你将全面领略现代大学的教育,全心感受学术殿堂的氛围。在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你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在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只要你愿意迎难而上、挑战浪尖,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勇往直前,你的人生梦想和期盼将从这里放飞。 今天,你以中北信商而自豪,明天,中北信商以你而骄傲。你、我、他,全体中北信商人,让我们教学相长、互进共勉,携手同创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学院简介学院北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与中北大学校园毗邻,南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教育园区东外环路8号路15号。学院占地683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学习氛围浓厚,经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学院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国家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0%,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率超过8%,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科知识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等比赛中我院学生合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人次,在2008,2009年的北京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院获得杰出个人奖和集体最佳代表奖,这是迄今山西省高校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以来唯一最佳奖项,我院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国际性的大学生活动颁奖台上。学院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计算机类和通信工程类专业试行“3+1”培养模式,实行三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校外实训基地学习与实训的培养模式。学生签约就业率达到95﹪。 学院实行全日制本科教育,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符合高等学校录取条件的考生,学院招生计划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证书;符合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党总支书记:孙豫峰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院长:姚养无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沈沛汝 史瑞根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教学副院长:郝晓东 吴晓军 院徽院训厚德博学 致用致远 名师风采刘向先,理学学士,哲学硕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哲学,成功文化及成功教育领域。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和各种杂志上发表文章数10篇,出版《福特传》、《自然辩证法教程》等著作、教材共五种。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特点是抽象、思辨,属于“两课”类课程。在以工科为主的大学里,“两课”教学过程中均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在学校立项做专门的“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其成果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施。主要体现在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八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其课堂教学生动,信息量大,效果明显。 程原,女,汉族,中共党员,化学工程系副主任,教授。2002年获山西省首届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及优秀教案奖,2005年由学校派遣赴加拿大Winnipeg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一门面向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探究高分子科学奥秘的入门课程。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课程以中英文教科书为材料;在现行的教学计划框架内,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辅之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王璐,女,中共党员,讲师,经济学硕士。主持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教改项目5项,发表学术、教改论文20余篇,2003年获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6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主讲课程:《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对教学方案不断检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单据为中心、案例教学为特色、重点掌握主要结算方式的教学体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世格外贸单证教学系统”、“世格外贸实习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就业后的“磨合期”。 毕涌,讲师,理学院教学系教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的研究工作,参与省教改项目2项,获省级教改项目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省级奖5项,曾被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主讲课程:《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并辅以教学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起源及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将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樊旭梅,女,30岁,硕士、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主讲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听说、英语语言学(本科)和科技英语写作(研究生)。热爱教学,在2005年4月中北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一部。最大的快乐是和活泼、可爱、刻苦上进的学生们和谐相处。 主讲课程:《英语语言学习》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学习了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等的基础上开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且理论性较强。本课程特别强调、重视英语语言学分支的主要研究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语言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文体学、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刘泰来,男,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十篇,主持完成校级课题五项,获第七届全国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山西省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三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2008年中北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2009年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讲课富有激情,生动幽默,信息量大,寓教于乐,被学生评为“中北大学魅力老师”,“中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王锋,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累计发表教学及科研学术论文10余篇。2002年度获华北工学院首届“双语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主讲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本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in Engineering》,实行自己采编的多媒体教案为主,书本教材为辅的形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用双语教学进行授课。课堂上采用实物模型、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和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专业介绍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是一所多科性的大学,现有本科专业33个,涵盖工、文、理、经、管、法、教七大学科门类,教学任务主要由中北大学教师承担。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多名。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数控编程、现代制造技术基础。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研究、开发、管理、经营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包装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专业方向有:( 1 )包装机械与设备;( 2 )包装设计;( 3 )包装技术。 主要课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设备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领域、包装部门、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热加工及机电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营销、新工艺及其CAD技术、设备制造及自动化、工装设计及现场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重点培养专门从事液态成型、塑性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连接成型、快速成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础、材料工艺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应用、软件工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适应能力强,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冶金、航空航天、汽车、 能源、交通、军工等行业从事新技术开发、材料制备、材料成形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相应的行政部门从事技术规划和管理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进行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工作,从事材料科学与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生产经营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金属学、材料工程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软件工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冶金、机械、化工、军工、航空航天、交通、仪表等行业的公司、厂矿、科研设计单位或者高校从事与材料有关的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模具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强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优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塑料橡胶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橡胶成型工艺及设备、模具CAD/CAE/CAM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从事教学、研发、生产管理、理化测试等工作。 化工与环境系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环境科学和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从事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监测,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和环保设备开发与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机原理及程序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CAD、环保机械与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与评价、风险分析,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技术和产业开发、设备开发、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高分子化工、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化工、轻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有化学工程与设计、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三个方向。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化工、轻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学品等化工产品的生产、高新产品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化工设计、设备设计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子测试技术、工程动态测试技术、智能测控仪器与系统设计、科技开发以及应用研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现代光测、机械设计基础、电子仪器设计、微机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仪器设计、传感器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零件设计、工程实验基础、工程测试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测控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或专业营销及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及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控制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系统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CAD、现代传感技术、随机信号分析、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信息论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现代电视技术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应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部队以及现代电子信息企业等部门从事电子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维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应用、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工程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系统分析、电子线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算法与数据结构、电视及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现代传感技术、微波与场论基础、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FPGA原理及设计、光电子技术及相应课程的工程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学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特别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及相应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通信工程技术工作,也可从事与通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测控网络、信息传输、处理、识别及现代通信系统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或专业营销及管理工作。 自动化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工业过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突出特色的,能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微机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仿真、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离散控制系统、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仪表检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国防、部队、机械、电子、金融等行业从事系统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以及高等学校、政府机关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设备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气控制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工业企业、设计或科研单位、公司、电子部门、建筑行业从事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运行、分析、控制、经济管理,电力设备研制开发、制造、安装维护,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及高等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数据库原理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交互式用户接口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系统软件的分析与维护、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监测、智能仪器的软硬件设计、研制及开发工作,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进行与计算机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理电子、光电子、电磁场理论分析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具备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及其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的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能在该领域从事电子原件、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应用,电子电路及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各种信息处理算法与硬件软件实现,能够完成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电路与系统故障、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电路与系统设计自动化、可编程逻辑器件大型实验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单位、公司、企业或高等院校从事电子线路与系统、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器件及集成电路、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设计、测试、生产和应用,以及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教育的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理、电子、微波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微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他新型半导体物理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能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微机械电子(MEMS)的设计与应用等方向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光电子与光器件、厚膜混合集成电路、MEMS技术、集成电路CAD、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等。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传感器与微集成器,半导体材料。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微电子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可在科研单位、公司企业或高等院校、及相关行业从事IC设计和加工、混合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微纳米器件、微系统计数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以及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教育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工结合,具有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网络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网络工程专业面向通信、交通、能源、科研院所、军事部门、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培养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性能分析、网络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基础、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软件设计、JAVA程序设计、Internet信息安全、网站管理与维护、TCP/IP协议、网络性能分析与故障分析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等工作,进行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 人文社会科学系 法学专业(本科 文科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宽广的法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能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法律实务工作。 英语专业(本科 文科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特色是知识多元化和能力综合化。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和实践、主要英语国家国情、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课。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 经济与管理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基础,掌握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信息管理学、面相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组织与检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网络公司从事信息系统或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信息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全面掌握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具备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能够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务实、BEC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结算。 就业方向:主要在政府外经贸部门、外贸公司、咨询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三资企业等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营战略、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又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运筹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工商、税务、外经、金融、保险、证券等部门,从事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经济学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及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投资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熟悉公司理财、证券和期货等投资理论和技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投资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投资项目评估、经济法。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期货经纪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工作,也可在各类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掌握市场营销专职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策划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和政府机关从事营销管理、营销策划与营销务实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各类专业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体育与艺术系 音乐学专业(本科 文理兼收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具备音乐表演和教学能力,能在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等部门从事表演、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乐表演、中外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重奏(唱)合奏(唱)、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市县级中等专业艺术学校、中小学、社会文艺团体、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制作和编辑等工作。 37520718 中北信商新生讨论群 帮助新生了解中北信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