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智能电视机
释义

智能电视机

智能电视机,硬件可扩展,软件可扩展,人机交互,可自由扩展的一类电视机,将实现网络搜索、IP电视、视频点播(VOD)、数字音乐、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电话等应用服务。电视机正在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用户可随时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电视机也将成为一种智能设备,实现电视、网络和程序之间跨平台搜索;智能电视还将是一个“娱乐中心”,用户可以搜索电视频道、录制电视节目、能够播放卫星和有线电视节目以及网络视频。

简介

目前智能电视的到来,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当PC早就智能化,手机和平板也在大面积智能化的情况下,TV这一块屏幕不会逃过IT巨头的法眼,一定也会走向智能化。

智能电视首先意味着硬件技术的升级和革命,只有配备了业界领先的高配置、高性能芯片,才能顺畅运行大型3D体感游戏和各种软件程序;其次,智能电视意味着软件内容技术的革命,智能电视必然是一款可定制功能的电视;第三,智能电视还是不断成长,与时俱进的全新一代电视。智能电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搭载全开放式平台,只有通过全开放平台,才能广泛发动消费者积极参与彩电的功能制定,才能实现彩电的“需求定制化”、“彩电娱乐化”,才是解决彩电智能化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

国外IT巨头们推出的“智能电视”,拥有传统电视厂商所不具备的应用平台优势。智能电视将实现网络搜索、IP电视、视频点播(VOD)、数字音乐、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电话等各种应用服务。电视机正在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用户可随时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电视机也将成为一种智能设备,实现电视、网络和程序之间跨平台搜索;智能电视还将是一个“娱乐中心”,用户可以搜索电视频道、录制电视节目、能够播放卫星和有线电视节目以及网络视频。

在国内,各大彩电巨头也早已经开始了对智能电视的探索。连接网络后,能提供IE浏览器、全高清体感游戏、视频通话、家庭KTV以及教育在线等多种娱乐、资讯、学习资源,并可以无限拓展,还能分别支持组织与个人、专业和业余软件爱好者自主开发、共同分享数以万计的实用功能软件。

技术分类

3D显示技术可以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大类。裸眼3D目前主要用于公用商务场合,将来还会应用到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上。而在家用消费领域,无论是显示器、投影机或者 电视,现在都是需要配合3D眼镜使用。

在眼镜式3D技术中,我们又可以细分出三种主要的类型:色差式、偏光式、主动快门式和不闪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时分法。

色差式3D技术

色差式3D技术,英文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

由于效果较差,色差式3D技术没有广泛使用。

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统中,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有RealD 3D、MasterImage 3D、杜比3D三种,RealD 3D技术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类型的影响,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电视还原出3D影像。在液晶电视上,应用偏光式3D技术要求电视具备240Hz以上刷新率。

目前,LG、康佳、TCL、海信、创维等品牌采用偏光式3D技术。

缺点:1、不能在水平实现3D全高清画面,3D画面清晰度减少一半,分辨率低(1920×540)---只有不闪式才分辨率减半,不能说偏光式使分辨率减半.不闪式只是偏光式的一种而已,但不闪式放1080p放出来只有540p 2、目前技术成本高,应用偏光式3D技术要求电视具备240Hz以上刷新率。 ----这些定义太不严谨.目前平板电视的偏光技术才用不闪式.如果是双机投影式的不需要.

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3D技术,英文为Active Shutter 3D,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使用。这种3D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面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受到很多厂商推崇和采用,不过其匹配的3D眼镜价格较高。

快门式3D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通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连续交错显示出来,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将同步控制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这项技术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降低。

一般情况下,3D液晶电视屏幕刷新频率必须达到120Hz以上,也就是让左、右眼均接收到频率在60Hz以上的图像,才能保证用户看到连续而不闪烁的3D图像效果。

目前,包括三星、松下、索尼、海尔、夏普、长虹等品牌推出的3D电视,都是采用主动快门式3D技术。

缺点:

1、戴上眼镜之后,亮度减少较多;

2、3D眼镜快门的开合在日光灯影响下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会出现串扰重影现象;

3、快门式3D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小;

4、快门式3D眼镜的售价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对较贵,并且需要安装电池或充电使用。

不闪式3D技术

不闪式3D 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通过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 不闪式3D的特点:有关视角方面,在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不闪式3D全然不成问题。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内站着、坐着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势观看电视以外,在3D电视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没有任何问题的。反而,担心子女过分贴近电视而影响眼健康的聪明父母而言,更喜欢遵守视听推荐距离我这个不闪式3D。而且,因为采用IPS硬屏面板所以在左右视角上都没有限制,不管是在哪个角度看都很鲜明,没有色变现象,而且不闪式3D电视在任何角度都能享受3D影像。

不闪式的优势

首先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其次可视角度广,观看不闪式3D电视时只要是在推荐距离内,在任何角度观看,它的画面效果、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没有角度限制的情况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再次.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再次.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最后.体现没有画面拖拉现象的高清晰3D影像。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不闪式3D能表现更多的画面情报而体现没有拖拉的高清晰立体影像。

3d技术对比

偏光式的3d画面达不到高清效果,画面有点模糊,立体感差,达不到纯3d的效果,也就2d半。如果电视机位置上下不太对的话,超过10°,偏光式的很容易重影。但是好处就是不闪烁。快门式的画面好,高清效果,眼镜插在电视机上就可以充电,也没什么不方便,电池小,根本没有一家检测机构去检测出有辐射,都是人云亦云出来的。如果晚上关闭日光灯的情况下,是感觉不出闪烁来的,闪烁本身就是日光灯干扰的结果。

如果你想追求3d效果的话买快门式的,如果想买个眼镜带着轻,有那么点3d的意思的话,就用偏光的。个人爱好。

×不闪式是偏光式一种

传统电视媒体

传统意义上,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传统电视媒体,传播内容封闭,保存性较差,用户被动接受。传统电视媒体否认电视台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电视台只有政治属性和宣传功能,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指导下,不允许电视部门开展经营活动,不允许实行“制播分营”制度,一个能代表电视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的机构——电视产业集团变成了一个空壳。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各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占全部经营收入的55%左右。广告是电视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广告经营是广电传媒产业结构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视广告的竞争情况体现了电视媒体的竞争。

智能电视机什么样

笔者认为,智能电视的到来,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当PC早就智能化,手机和平板也在大面积智能化的情况下,TV这最后一块屏幕不会逃过IT巨头的法眼,一定也会走向智能化。

所谓TV智能化,我的理解,最主要是应该具备扩展性。即功能是可以扩展的,而且是可以自主扩展的,就像智能手机可以自己安装软件和游戏一样,智能电视也应该是可以自己下载安装应用程序的。之前所有的非智能电视都是完全封闭的,或者是半封闭的。这种扩展性,也应该是敞开了允许众多的开发爱好者针对这款电视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和游戏。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无数的开发者为智能电视开发时,这款电视就变得非常的好玩,充满了创意,也充满了更多的商机。

满足这种开放性的智能电视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呢。以下纯属个人臆测,欢迎斧正。

(1) 主芯片:采用一体化智能电视主芯片或分体式,主频不低于500M,ARM架构,带DSP(视频硬解码)。

(2) 内存:不低于1G DDR2

(3) Nand(内部存储):不低于2G

(4) 操作系统:Android 2.1或Android 2.2

(5) 外部接口:至少2个USB口,可连接U盘、移动硬盘、键盘、鼠标、无线键鼠接收器、WIFI无线网卡、游戏手柄等周边设备,并即插即用。

(6) RF接收:可选,针对RF遥控器

(7) 摄像头:可选,针对可视通话

(8) 指令输入:红外遥控器(或RF带3轴重力感应器的遥控器),仍尊重电视用户的使用习惯。

(9) 遥控器必备按键:上下左右、确认、返回、menu、home、0123456789

(10) 屏幕分辨率:1280*720(应用程序实际显示区域为1220*660)

(11) UI:尊重电视用户使用习惯,采用非常大的按钮及上下左右的操作方式。

(12) 输入法:屏幕虚拟键盘输入及使用0-9的T9收入法。

(13) 首页:标准android首页,允许widget加载,允许常用程序图标排列。

(14) 应用程序商店:非常重要的程序,提供应用程序下载、应用程序管理、充值计费等功能。

(15) 应用和游戏:满足分辨率、操控、菜单设定等规则。

(16) 基本功能:单机游戏、网络游戏、高清视频本地播放、www浏览器、QQ、网络音乐播放、网络收音机、电子杂志、网络卡拉OK、网络相册、网络视频点播、网络电视直播、有声电子书、股票、彩票、支付宝、杀毒、网络电话(如果有摄像头,则可提供可视网络电话)、文件管理器、Widget、邮件、天气、地图、计算器等。

(17) 最为重要的是:智能电视必须为内置可升级的wed浏览器,不能用U盘外挂式浏览器,U盘外挂浏览器 的缺点是“U盘丢失,损坏,感染病毒或者版本升级,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不便”。

当人们可以拿着遥控器,躺在沙发上使用互联网,是另外一种心态和模式,肯定不同于一个人使用PC的状态。目前,还没有见到智能电视正式问世,不过已经令人期待。欢迎与我交流智能电视。

崛起主因

之前家电市场热炒的互联网电视只是普通电视机向智能电视机过渡的产物。未来,电视机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业务承载平台,成为用户家庭智能娱乐终端。与此同时,家电厂家正在从“硬件”盈利模式向“硬件+内容+服务”盈利模式转变,改变原来一次性销售的盈利模式,通过销售电视机,同时提供内容和服务,形成电视终端的市场溢价,并产生持续服务的盈利能力。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基于开放软件平台的智能电视机将成为三网融合的重要载体,担当家庭多媒体信息平台的重任。

智能电视市场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大力推动“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将改变有线数字电视的单一服务模式,内容格式的多样性、服务种类的多样性、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将成为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数字电视新特点。数字电视SoC及开放式软件平台将成为数字电视服务多样性的关键支持,三网融合环境下的数字电视,将成为基于开放软件平台下的智能电视(SmartTV),而不是基于某个私有平台下由厂商定制的功能电视(FeatureTV),由此发展的智能电视将成为数字家庭的核心。

其次,电视整机正从平板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甚至向目前的智能时代跨越,电视机巨头不希望企业进行的工序会被看成简单的加工环节,一直在酝酿着向技术平台等内容产业链扩张,避免在数字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被智能机顶盒取代。

再次,目前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在智能手机上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应用平台系统想要获得更大的份额就必须扩展使用范围,找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如此智能电视将成为突破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IT/互联网巨头和电视巨头都相应投入巨资开发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的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智能电视在全球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价格趋于平民化以及内容资源链日趋成熟。智能电视将为广大用户打造一个可加载无限的内容、无限的应用的开放的系统平台,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安装,使电视永不过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