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智慧宫 |
释义 | 百科名片智慧宫(英文:House of Wisdom 阿拉伯语: بيت الحكمة; Baytal- Hikmah)是中世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亦称益智宫、哲理大学。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 创建背景它是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813—833在位)为组织领导全国的翻译运动及学术研究活动,在哈里发曼苏尔和哈伦·拉希德时期所设的宫廷翻译研究机构和皇家图书馆的基础上,约于830年正式创建,成为伊斯兰世界第一所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及高等教育学府。其领导人均由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担任。 著名的基督教医学家和翻译家叶海亚·伊本·马赛维(777—857)被马蒙任命为第一任馆长。景教徒的翻译家和学者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809—873)被任命为翻译局局长,誉为“翻译家的长老”。著名的穆斯林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花剌子密(780一约850)也担任过图书馆的馆长和天文台长。马蒙在学术上采取大力倡导赞助、相容并蓄和学术争鸣的方针,用重酬从各地聘请数十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翻译家,在智慧馆从事译述和研究。其中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有穆斯林,也有基督、犹太、萨比和袄教徒。 贡献及意义智慧宫创建200多年来,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是: (1)将古希腊科学文化遗产从即将断送殆尽的环境中拯救、挖掘出来,从各地搜集了数百种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并加以整理、校勘和收藏。为了搜集珍本和校勘写本,马蒙先派翻译家萨拉姆到君士坦丁堡拜占廷皇帝宫廷重金索取希腊语著作珍本,后又派侯奈因遍访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征集古籍。智能馆的图书馆收藏有希腊语、古叙利亚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奈伯特语、梵语、阿拉伯语等有关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及语言学的原本和手抄本数万册,为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献。 (2)智慧宫创立后,将翻译工作集中到翻译局进行,使翻译运动进入高潮。翻译局的学者多通晓几种语言,既是翻译家,又是研究工作者。他们将100多种古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学术古籍进行了译述,并对早期已译出的有关著作进行了校正、修改和重译工作。在翻译的同时,还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补正、摘要、评论等方面的工作,借题发挥了自己的创见;对经过多次转译而曲解了原意的著作,经过校勘改译恢复了原著本来的面目。据统计,翻译局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德、托勒密、克罗丢、普林尼、普罗提诺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3)智慧宫经常举行各种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和辩论会,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学、天文学、医学和文学等领域。辩论会上,各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据史载,智慧宫曾举行过一次有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辩论会,马蒙以学者身份出席了这次学术活动。基督教主教西乌杜斯慷慨陈词,毫不隐讳地阐述与伊斯兰教义相悖的观点,马蒙及伊斯兰教学者对其并不介意,只是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智慧馆还奖励学者著书立说,对其成果酬以重金。 (4)智慧宫也是培养人材的中心。附设有天文台、医学及天文学学校。各地学生负笈慕名到智慧宫拜著名学者为师,学习各科知识。一些著名学者游学到巴格达,如哲学家肯迪、文学家贾希兹、历史地理学家麦斯欧迪、数学家花刺子密等曾在智慧宫教授高级课程。智慧宫培养的学生,成绩优良,博学多才,学者和翻译家辈出,提高了帝国的科学文化水平。伊斯兰教的宗教学科,也借助翻译运动,吸收了大量外来的思想资料。 1065一1067年,塞尔柱王朝宰相尼扎姆·穆勒克在巴格达创建尼采米亚大学后,智慧宫并入该校,仍为伊斯兰学术中心。后世学者誉智慧宫为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源泉,智慧的宝库,学者的圣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