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致凯恩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致凯恩 创作时间:1825年 作者:普希金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绝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喧闹的虚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狂暴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面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岁月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失去了神往,失去了灵感, 失去了眼泪,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爱情 。 如今灵魂已开始觉醒: 于是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我的心狂喜地跳跃, 为了它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神往,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戈宝权译)还有一个版本,很押韵的,现摘录于下: 常记得那个美妙的瞬间, 你翩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丽天仙。 当我忍受着喧嚣的困扰, 当我饱尝那绝望的忧患。 你甜润的声音在耳旁回荡, 你俏丽的面容令我梦绕情牵。 岁月如流,狂飙似的激情 驱散了往日的那些梦幻。 忘怀了你那甜润的声音, 忘却了你那娇美的容颜。 囚禁在荒凉黑暗的地方, 我曾经默默地度日如年。 没有神性,没有灵感, 没有眼泪、生命和爱恋。 灵魂现在开始苏醒了, 你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仿佛倏忽即逝的幻影, 仿佛圣洁的美丽天仙。 我的心儿啊,欢喜如狂 只因那一切又徐徐重现。 有了神性,有了灵感, 有了生命、眼泪和爱恋。 作品赏析《致凯恩》写于1825年。1819年,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的将军的妻子。普希金在彼得堡和她相识。1824年8月,普希金在宪警的押送下被发配到原籍米哈伊洛夫斯克村,陪伴他的只有年老的奶娘。1825年夏天,凯恩凑巧在诗人家乡与诗人见面,凯恩是来与米哈依洛夫斯克村毗邻的三山村中一位亲戚家做客的。普希金与凯恩一起散步、交谈,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凯恩离开三山村的这一天,普希金送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二章给她,其中就夹了这首诗,署的日期是“一八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凯恩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写道:“他清早赶来,作为送别,他给我带来了一册《奥涅金》的第1章,在没裁开的诗页间我发现了一张折成四层的信纸,上面写有‘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等等,等等。当我准备把这个诗的礼物放进盒子里时,他久久地看着我,然后猛然把诗夺了过去,不想还给我。我苦苦哀求,才又得到它,当时他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诗人在意外的欢欣之中写下了这首被誉为“爱情诗卓绝的典范”的作品。 《致凯恩》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是普希金写得最美的一首。普希金的爱是幸运的,凯恩给了普希金两个美妙的瞬间,而她自己却因普希金的诗而获得了永恒。在手稿上,普希金在这首诗边还画了一幅凯恩的速写头像,凯恩的形象、温柔的声音和天仙似的倩影,都永久地定格在普希金的诗歌中。《致凯恩》写的就是这种瞬间的爱的感受以及由之带来的长久的爱的回味。爱,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的,在一个瞬间突然产生的。爱,又可能是朦胧的,生成之后仍往往不能被清晰地意识到,待到某一类机的出现,情感的闸门才可能被突然地打开。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当年在彼得堡遇见凯恩时的美妙情景。“幻影”、“精灵”,美得让人目眩神迷,美得几乎如堕梦境。第二节写那一瞬间给诗人留下的长久的记忆,第三节写爱的淡忘,第四节写没有爱的生活;第五节写又一个瞬间的到来,“心灵已开始苏醒”,第六节写爱的拥有。 诗的前四节写过去的一瞬,后两节写如今的一瞬,这结构上的不匀称,能给读者一个不祥的预感:第二次相见的瞬间之后,又将是再一次淡忘和愁苦。根据凯恩的回忆和这首诗的送别的使命,可知这首诗中充盈的并不全是爱的“狂喜”。 许多年过去了,“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诗人失掉了“灵感”,失掉了“眼泪”乃至“生命”,以为那火炬已然熄灭。这时,“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凯恩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火炬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诗人借爱情写苦难,又借苦难写爱情,让优美的诗意透着忧伤,又让忧伤散发着优美的诗意。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运用了复沓的手法。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节的后两句和第三节的后两句,第四节的后两句和第六节的后两句,都是近乎逐字逐句的“重叠堆积”。也就是说,全诗每一节的后两句都是由反复构成的。诗句的重复仿佛是两个美妙瞬间的叠加,或暗示更多的记忆场景在诗人心目中的重叠;连续的复沓,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语音效果,既体现了对瞬间的深情回忆,也表达了对新的别离的难舍;这些前后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对两个瞬间的描写是同样的,而关于声音和倩影、关于灵感眼泪生命爱情的诗句则是相对立的,这表明:有爱与无爱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有过爱的瞬间和没有过爱的瞬间的生命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诗人没有描绘凯恩外形的美丽,而是突出了她的美给诗人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动力。诗人把一个女子的形象高度理想化了:“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她成了超尘绝世之美的化身,成了生命和灵感的源泉,使诗人悒郁、枯涩的心灵重新得到滋润与苏醒。这首诗后来由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谱成歌曲,成为俄国最有名的一首歌。凯恩对他来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她在诗人爱的世界里,像水晶般透明,像白雪般洁白。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