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致病微生物 |
释义 | 能够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病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体积直径一般小于1mm的生物群体,它们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还有些甚至连细胞结构也没有。人们通常会借助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会非常模糊。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六界按我国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将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不难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其研究的对象也是十分广泛而丰富的。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 种类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的另一种分类是非致病微生物和致病性微生物 致病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的某些疾病的微生物,占少类,比如流感病毒可以起人类、禽类的流感。另外有的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菌。 较大多数属于非致病性甚至有益性微生物,广泛存在自然界、人体皮肤粘膜表面等。 食品卫生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也排在中国食品安全的第一号。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上海因为生吃毛蚶引起30万人甲肝流行,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世界记录,国际很多参考教科书都引用了上海甲肝爆发事件。尽管甲肝不容易死人,但30万人致病怎么不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呢?食品安全问题的定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危害”都有了。我们还有大肠杆菌,O157:H7,2001年江苏安徽等发生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卫生部没有接到报道。沙门氏菌每年都会引起的数以百人的中毒事件爆发。所以足以证明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一定是摆在第一号的。 食品生产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作为原料来源的活体就可能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加工者携带的致病性微生物也可能进入食品;在销售中会通过器具和其它途径污染致病性微生物。总之,与食品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这是一个复杂的致病性微生物群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它们逐一检查是很难做到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徒劳的。有检验意义的是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常见的有: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禽流感病毒、黄曲霉菌及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