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至虚有盛候 |
释义 | 至虚有盛候 病因病理学术语。《顾氏医镜》:“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关于大实有羸状的医案朱炳林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是经验之谈。辨证论治,必辨虚实。一旦出现“大实”或“至虚”局面,多为生死存亡之际,辨之尤难。试读下列医案—— 韩茂远,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皆曰阴证。士材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与大承气汤,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节录自《古今医案按》)。 这是典型的“大实有羸状”医案,李中梓能力排众议,敢用大承气汤,其真知卓见与胆大心细值得我们探究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