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纸上跳舞 |
释义 | 书名:纸上跳舞 作者:袁永利 ISBN:978-7-204-09685-5/I·2041 类别:散文,随笔 定价:27.00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装帧:简装 书系:黄河作家书系之一 封面简照作家简介袁永利 笔名山洼,1964年出生,西安人,大专学历。1990年发表作品,不惑之年钟情于散文、随笔写作,感觉这种体裁最能有效表达一个游吟者的心路历程,《纸上跳舞》便是这类文字的集合。 获得荣誉《纸上跳舞》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山图书奖”。 2010年5月,“全国第二届中山图书奖”由散文选刊杂志社、香港文学促进协会、香港文学报社、中山文学院四单位联合主办评选。从图书内容、创作风格、装帧、设计进行了综合评定。《纸上跳舞》从600多部著作中脱颖而出,颁奖会五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上海举行,并邀请获奖作者参加“体验世博”采风活动。这是作者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本获奖的书籍。 《纸上跳舞》后记收集整理自己的文字,既有幸福快乐的感觉,又有烦恼无奈的感觉,还有痛苦压抑的感觉。说幸福快乐,无数美好的细节又浮现在眼前,重温曾有的心动,这种记忆不断继续着,培感无比幸福和快乐;说烦恼我习惯享受书写文字一吐为快的欢畅,很少对写过的文字进行推敲,只有感觉那篇文章有必要递出去,才耐心坐下来回到文字中,修正表达的不足。即使文章发表了,也绝少拿着样书再修订文字。心想,走过了,有必要走回头路吗?这样不正确的观点这次尝到了苦头,不得不反复斟酌以前的作品,尽力将文字张力运用到最好。无奈和烦恼可想而知;说痛苦和压抑,整理文字也是整理自己的过程,是真实面对自己内心世界,解剖自我。 近四年来,写作向我展现一个多彩的精神空间。虽然我不在年轻,不见得写得很好。放弃了十多年写作,再不会放弃了,情愿让它永久陪伴自己。 我喜欢散文、随笔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和随意性,还有它的真情实感,适合我的个性。运用这种文体,我心灵更加舒展放松,所以很看重这种情感表述方式。 文字记录我心灵的印迹,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我主宰着自己,不在孤独,浩大的空间任由我奔跑、任由我游走,想停下脚步观赏就仔细端详,细细品味。 第一辑,收录我对故土眷恋之情的散文作品,取名“返身回家”;二三四辑,收入我用“山洼”做笔名写的一些随性文字,是一个爱好文字者生活在城市的心灵吟唱;第五辑,是我工作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取名“不曾淡忘”文章中隐去真人姓名,读者可以当做小说看,也可以当散文看,我始终认为是散文。 我有意将作品摆成简易桥的样子。描写故土和工作中纯情文字做座墩,随笔做桥板,使文字和布局成为一个整体。 凡心眼睛毒,能眼明手快指出我文章中的得与失,我尊她为老师。她的文字很有灵性,我喜欢,想让她来作序。郑重其事对她说了,她爽快答应了。写了半年多,我的文章整理得差不多了,还不见她的文字送来,听说写了几次都不满意。看来对自己要求又苛刻了,我十分不安。三年前,她问过“山洼”笔名含义,我让她猜,她写了一段猜的文字。去年底,我递给她一份报纸《紫薇树下》,她写了《赤足而舞》。读完诗,我知道是写我哩!感觉无比高兴,认为是我最棒的画像。这么美的文字,作序已经绰绰有余了。 凡心的《赤足而舞》,让我经常想起德国现代舞大师皮娜·鲍希的一句话:“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大师的悲伤表现在舞姿上,我的悲伤表现在字符上,所以将书名《浪漫的心》改为《纸上跳舞》。 序有了,所有文字已经看过两遍,我依旧不打算写后记,如果写了在我看来就是到此为止。母亲的文字还没有写出来,怎么能结束呢? 文字变成铅字,我习惯给父母一份,让他们分享我的文字世界。每次都是父亲先看,母亲赶忙忙她手头的活,等父亲看完了,她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字轻声读。母亲很少评价我写的内容,父亲也是这样。他们最多的评语:“你记得那么清楚,我都忘记了”。我奢望他们不断重复这句话。 想写很多,又过于凌乱,无从下笔。打算递走稿子那一刻,母亲经营家的种种辛酸浮现眼前,很快写成《母亲的家》这篇文章。写好了没有?不重要,了却了一桩心愿。 几年前我同凡心说过,一生只想写好母亲、奶奶、外婆这三篇文章,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过去影响着我,现在影响着我,将来还会影响我的行为和做事。 梦想实现了,我感到很欣慰,这个集子就献给母亲。 2008年7月16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