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止恶修善
释义

‘止恶’与‘修善’的并称。又名止恶行善、废恶修善或断恶修善。《百论》卷上〈舍罪福品〉云(大正30·168b)︰

‘佛略说善法二种,止相行相,息一切恶,是名止相;修一切善,是名行相。何等为恶?身邪行、口邪行、意邪行。身杀盗淫、口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贪嗔恼邪见。复有十不善道,所不摄鞭杖系闭等,及十不善道前后种种罪,是名为恶。何等为止?息恶不作,若心生、若口语、若受戒,从今日终不复作,是名为止。何等为善?身正行、口正行、意正行,身迎送合掌、礼敬等。口实语、和合语、柔软语、利益语、意慈悲正见等。如是种种清净法,是名善法。何等为行?于是善法中信受修习,是名为行。(中略)若行者不止恶不能修善。’

此中,止恶是指不作十不善业道等;修善是指修习十善等诸善,亦即佛教通戒,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智《菩萨戒义疏》卷上云(大正40·567a)︰‘次论止行二善,如有论息恶不作名之为止,信受修习名之为行。佛教虽多,止行收尽,诸恶莫作即是诫门,众善奉行即是劝门。’《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四〈持犯方轨篇〉则将止持戒配于恶止,作持戒配于善行。又净土门以根机劣不堪止持作持等,而特许随犯随忏之法。

[参考资料]《大乘义章》卷七、卷十;《无量寿经义疏》卷下;《百论疏》卷二、卷三;《中观论疏》卷十五;《解深密经疏》卷四;《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二十六、卷四十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