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
释义 | 简介“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属舶来品,即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AIME)。 公式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1)、(C1/C2)...(C1/Ci)...(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 factors for eligibility year;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 earnings。 参保人员i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Xi通过工资指数(C1/Ci)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Xi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C1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实际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即Xi/Ci)是个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说法,且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政策业务含义的独立概念。特别是遇某参保人员某个或某些年度未缴足12个月时,各年度Xi/Ci并无可比性,更谈不上计算所谓“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地区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地区间的Xi/Ci更没有任何可比性,同一个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其所谓个人工资指数Xi/Ci的高低并不决定其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可比的是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同一个参保人员不同地区间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取决于两地工资指数C1/Ci的高低、也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高低。由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我国被概念化,造成了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系列误解和扭曲。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还可以有2个正解公式: 令Yi=Xi×(C1/ 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则有简单算数平均算法: S=(Y1+Y2+...+Yi+...+Yj)/n ——公式2 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实际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i+...+nj) ——公式3 其中:n=n1+n2+...+ni+...+nj 在不将“本人缴费工资指数”(Xi/Ci)作为独立的政策业务概念的前提下, S=C1×(X1/C1+X2/C2+……+Xj/Cj)/n (其中n=12N) ——公式4 是可用的,显然,公式4只是公式1的简化形式。 评价还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参保人员各年度的缴费工资实际为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实际采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S=[ X0×(C1/C1)+X1×(C1/C2)+...Xi×(C1/Ci+1)+...Xj-1×(C1/Cj) ]/n —— 公式5 公式5中,X0、X1、X2...Xi...Xj-1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i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