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职业本科 |
释义 | 职业本科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和教学特点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本科,有着自己的特点。职业本科走的是产学研结合之路,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毕业后马上定岗,而不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岗前培训,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职业本科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高品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本科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和教学特点等方面都不同于普通本科,有着自己的特点。职业本科走的是产学研结合之路,他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毕业后马上定岗,而不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岗前培训,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这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职业本科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同时,我们既要避免对普通本科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开设课程等环节的模拟,又要避免职业专科基础上的纯粹的延长学制时间、增加课程等做法。职业本科院校应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科技人才,让他们熟练掌握应用型技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改进技术,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就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特色。 “职业本科教育”概念的提出“职业本科教育”即指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内涵与传统说法的“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相当。关于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国内学界给予的关注是比较早的,并已在理论上达成了某些共识。一般认为,本科高职教育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对高职人才培养层次提出的新要求,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建立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因此,“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本科层次的应有地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客观需求,既忽视不得,也延误不得。”为了有效推动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调动综合实力雄厚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普通大学名副其实办高职的二级学院和真心诚意转办高职的普通本科院校3方面的积极性。”然而,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在理论领域达成某些共识的基础上,其在实践领域却是进展缓慢。导致这种困境出现的原因有三:一是对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界定不明,致使实践操作条理不清;二是对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的办学主体定位欠妥,致使各办学机构师出无门;三是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致使学生对其接受率偏低。 而在上述三大原因中,“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的提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误导作用,这是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大专式”发展,在实践中已不成文地将“高职”等同于“专科”,即将高等职业教育看成了一个教育层次而并非教育类型,在此基础上,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的提法给人的印象即是与“高职”无异或是学制延长了的“高职”,再加上政府政策支持的缺乏以及宣传引导的缺失,致使社会大众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新兴办学形式。鉴于此,本文认为,要想实现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应正其名,即为其赋予一个大家乐于接受的名称。为了便于理论界的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操作,本文选取“职业本科教育”一词,理由如下:首先,职业本科教育的提法从字面上涵盖了职业教育类型和本科教育层次两层含义;其次,职业本科教育的提法厘清了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教育提法中办学主体倾向于职业院校的模糊定位,可还办学主体一个公正说法;最后,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类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层次相当,说法相似,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本科高职(或高职本科)”的研究,结合笔者的理解,本文认为:职业本科教育是指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依托,理论教学恰当、实践教学充分的本科职业性教育。这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并非专科高职或普通本科教育的简单演变,而是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对这种独特内涵的具体理解,我们可大致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教育类型上,职业本科教育应归属于ISCED的5B2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年修订稿),第三级教育中序数为5的第一阶段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又可分为5A(理论型)和5B(实用技术型)两种类型。其中,5B教育是指“比5A的计划更面向实际,更与具体的职业挂钩,但不能使学生直接进入高级研究计划;至少要有相当于两年全日制的时间,但通常是2年或3年;在根据累计学分授予学位的体制中,需要有类似的时间和强度;入学要求可能要求掌握《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3B或4A 的某些科目;能使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类型。可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当于ISCED的5B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因此,跟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相应设置专科(5B1)、本科(5B2)和硕士生教育层次(5B3),其中的本科层次(5B2)即是职业本科教育。 第二、在培养层次上,职业本科教育应是专科高职教育质的提升。这层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职业本科教育绝不等于扩大了的专科高职或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应当体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简单增加几门课程。一方面,在职业技术基础理论上,职业本科教育的应明显强于专科高职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水平可逊色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但其实践应用能力应更强。其次,职业本科教育与专科高职教育应在人才规格、专业开发、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上形成严格区分,即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综合水平既应达到本科层次教育水平,又要能突出职业特色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第三、在培养目标上,职业本科教育应充分考虑到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社会性等多重特性。可以说,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兼具的职业技术型管理人才。具体来看,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能体现如下特征:学历层次的高等性,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人才能力结构的技术性、综合性、创新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办学模式的社会性,等等。其中,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技术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其培养目标的行动路径;区域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社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第四、在培养模式上,职业本科教育应与高职专科教育形成明显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在专业培养模式上,职业本科教育既讲求以基础平台教学来保证本科适应性的要求,又不忽视以专业模块教学来发挥专科针对性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职业本科教育注重“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教学安排上,职业本科教育讲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职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本科的特点一、培养目标不同满足社会需求,把学生培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让他们成为职业专科生和普通本科生的接口,更好地满足各单位要求。他们不同于职业专科生,职业专科生只注重技术应用,知识面相对狭窄,适应能力较弱,一般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他们也不同于普通本科生,普通本科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忽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工作后不能“学以致用”,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职业本科教育要理论实践两手抓,通过拓宽理论知识,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涉及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从而让他们有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让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二、特点及区别职业本科课程在专科课程的基础上拓宽知识范围,让学生掌握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做到“宽瓶颈”,避免学生知识的局限性,为他们以后能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并为他们工作中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并且开设的课程侧重应用型理论的掌握,让学生掌握专科阶段未掌握的实用技术原理,避免职业专科生纯粹的模仿执行和普通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发生。为学生发展个人特色、全方面完善个体素质、拓宽知识面的渠道。培养与众不同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它跟普通本科课程的区别是,后者缺乏实际应用技术的理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