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坑湖
释义

白坑湖,又称银湖。离东面的铁山不远。位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境内,处于泥沟村的北端,是练江上游的发源地,在维持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为农田提供了灌溉的水源,为周围村民提供鲜美的鱼类等等。

湖光山色

白坑湖,其主要区域历来为泥沟乡所辖,湖光山色,颇为清雅,是泥沟秀丽乡村风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水清鱼甜,白坑湖中鱼类众多,盛产凤尾鱼(茨辣丝),薄肉嫩骨,油炸味香,远近著称,“泥沟茨辣丝”自古已闻名遐迩,它是泥沟人饭桌上的家常美味,亦是朴实勤劳的泥沟人用以招待他乡来客的得意好菜。每日有无数渔舟, 湖中捕捞水产,获取柴米之利。 泥沟素有耕读尔雅之风,每值中秋之夜,文人逸客 ,都要招朋引伴,泛舟游湖赏月。是时明月挂空,清风徐来水波粼粼,湖光一色,欢奏乐音,歌声、曲声,悦耳悠扬,真是人间乐事。

填湖造田

文献记载

旧时,泥沟乡白坑湖湖面宽广,据《普宁县志》历史记载,湖面有4000多亩;到建国初期,湖面的面积只剩下一半,尚有2000亩;

后期发展

解放后由于掀起了围湖造田的运动中,这个数字锐减到800亩。在1970至1972年间,普宁县大坝公社(现大坝镇)组织沿湖农民填湖造田,白坑湖不断被蚕食,使湖的面积锐减,水位下降,湖面缩小到仅剩下不到十分之三;湖面基本消失,仅留下排除山洪的排水渠。现在的白坑湖,已俨然成了一片沼泽之地。几头黑色的水牛低头悠闲地啃着水草,它们的身后,是绿毯一样的无垠草地,几个几乎要消失的水滩点缀其间。那些中秋夜游湖泛舟赏月的过往乐事,只留存在老年人的记忆中。

白坑湖与泥沟乡的水路交通

起始

泥沟乡白坑湖位于练江上游,泥沟乡的白坑湖是练江上游的重要水源,它的存在不但给泥沟村民的运输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更加为练江流域的几百万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清末,白坑湖湖面约2000亩。建国后整治练江,水位下降,湖面缩小,1970年湖面缩小为800亩。

白坑湖处泥沟村境内的最北方,亦是最低凹处,其水源主要来自泥沟境内,西有山洪之泻入,南有陂沟及船沟活水源源不断地补给,堪称泥沟水源之集大成者,所以自古为泥沟乡所辖,应在法理之中。且泥沟人民长期获鱼于白湖之中,鱼类为所有村民的碗中佐餐之物。在邻近几个村中,还流传着泥沟村民与某村在争夺白坑湖所有权的轶事,据说当时地方父母官难以定夺之时,提出从双方吃鱼的先后顺序上来定胜负,邻村村民因事先并无白湖之实,自以为需按从头到尾顺序而吃,而泥沟村民自古熟谙鱼肉之最鲜嫩之处当属鱼肚,故先取鱼肚而食之,至此,胜负已分,泥沟对白湖之所有权得到了地方官的承认。

发展

1970—1972年大坝公社组织沿湖农民填湖造田,湖面消失,仅留下承排环山来水的排水渠。

1957年前,从白坑湖出发,载重1吨的木船可下行22公里至桥柱,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县内货运重要通道。

1958年后,因白坑湖日渐淤塞,至大员3公里段断航。

1977年11月拆除玉溪水闸建湖六水闸,水位降低1.40米,白坑湖至晖含段断航。

1988年后,此段水道只可分段通行载重1吨以下农船。

白坑湖的诗文

泥沟村民素来有耕读传家之尔雅之风,而白坑湖处于村内之北,其湖光山色给文人墨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泥沟村民拥有并且爱戴着这默默为泥沟村民奉献着的母亲湖,从史上村民的诗文中,此种深挚感情可见一斑。

《银湖观鱼》

出处:

作者:张伯封

出处:《弥高八景诗》

诗文内容:

在本村之北,湖光潋滟,雪浪银涛,故名银湖。时有小艇,举网施罾,依稀如画。渔歌互答,响遏行

云,聊咏一绝,以答沧浪。

泥沟胜迹数银湖,举网施罾有钓徒。

款乃一声凫雁起,烟波满眼曜云衢。

注解:

泥沟白坑湖,亦称银湖、白湖、玉湖。

张伯封为普宁名书法家赖少琪先师,是普宁古文第一人。

《吊白坑湖》

诗文:

苍翠乎竹林,绕堤千寻,农田已荒;虫鸣蛙吟,鼯鼪逐野,风动惊禽;漫天烟雨,夜来萧森,崎山斜首,何处登临;苲延曲水,龟蛇浮沉,河无以似,水止溪心,乡老告余曰“此昔日之白坑湖也”。

余暎铄金,舟上过家,兴相与斟,时有落雁,适然潮琴,伤心哉!其为湖与?田与?庶乎荒野与?吾闻夫梦得铭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湖泊,天地之精,群山环绕,铁岭东横,绝顶俯眄,白蟹丹青,若夫雷雨交加,山狱兽腾,惊涛骇浪,地动天倾,舟楫息影,草木忘形,云压湖肚,龙卷水升,当此之时,鬼哭魅鸣,天神示威!恶贯渺冥,山河涤兮气勃勃,王道彰兮地灵灵,至若云散雨齐,月白风清,波光鳞动,逝水东行,夜无寒暑,游船笛声,飘飘潮乐教人怡情;几许忘返,达旦天明。

听雄鸡唱晓,看万物争荣,阡陌耘耔,除芜消藤,男女老少,陇亩躬耕,渔翁撒网,浆击浮萍;櫵夫上路,空谷飞鹰,采茶村女,婀娜娉婷;讴歌乐土,四海升平,呜呼唏嘘!宇宙造化,一脉相承,名迹已改,赖与说品,吾人握腕,哀也精诚。吾闻夫沧海变桑田,愚公移山,长城万里,千古仰叹,运河可筑,水蓄峡川,区区小泽,填有何难?奈何一塞,蓄流维艰,旱之以灌,涝必涂湾,昔期其是,於今宛然,呜呼白湖!怀旧来祭,诚同感天,他日如愿,恢复以前,谁人笑我,梦在邯郸!

出处及注解:

作者:张仲伦,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人,现年70岁,于1965年旅居香港。 2004年张仲伦先生回到故乡泥沟,看到昔日故乡的白坑湖已变得荒废不堪,触景心痛之际写下了《吊白坑湖》,具体的描写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既生动又实际!又流露出对原生态即将毁灭的痛惜!

《白湖感赋》

渡船

依稀相隔六旬秋,潋滟湖光脑际浮。

往返学堂赖马嫂,投竿摇橹数元流。(注)

渔舟

碧波万顷闪银光,艘艘小舟日夜忙。

抛网举罾情自得,渔歌互答韵悠扬。

赏月

中秋赏月泛银湖,潮曲管弦唱和濡。

小艇穿梭飞笑语,歌声荡桨入云衢。

变换

沧海桑田变幻殊,填湖扩地渐荒芜。

如今不见游人过,乱草萋萋宿雁凫。

憧憬

喜讯传闻启白湖,精心辟建旅游区。

利民利国千秋业,碧水青山秀版图。

注:1948年至1955年,作者张仲益任教于泥沟白坑湖对岸一小学,每于周末便雇船夫老马之妻划船过湖,回归家乡泥沟。

2007年,诗人闻退耕还湖建造白坑湖国家湿地公园之喜讯,回首过往与白坑湖相伴之日子,有感而发,挥笔写下《白湖感赋》五首。

果陇八景关于白坑湖的描述

龙田热度出温泉,进士武园蝴蝶穿。铁岭兰香花似锦,杭溪玉竹族如毡。银湖渔筏归帆远,月影乌池接水天。古庙慈悲显神赫,书生夜读后河边!

注:文中所描叙"银湖渔筏归帆远",实为泥沟白坑湖下游泄洪渠排入练江一段的水面,今多数水面也已经被维湖造田填埋为田地,无白坑湖之实,徒留下老辈人们的记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4 19: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