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芝麻洼乡 |
释义 | 太康县芝麻洼乡位于太康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处在太康至通许、开封的公路沿线上,面积80.5㎞2,人口5.2万。肥沃的土地,勤劳的人民,历史上以太康“四大名旦”闻名于世,素有太康“西北粮仓”之美称。 简介芝麻洼乡可耕地面积8.2万亩,土地平旷,土质优良,经化验富含氮、磷、钾、锌、铁、硼、钼、钙等多种元素,适应于种植优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大乡。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涡河、尉扶河由西北向东南平行贯穿全境。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四水战略”,即引来黄河水,挖掘地下水,利用天上水,拦截过境水。引黄干渠纵横交错,是作县及至全区引黄灌溉面积最大的乡。 林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全乡果林面积8500亩。有皮箱场、陈斗、王桥、孔砦等苹果基地村,接花、东丁花等桃树专业村,西李庄石榴、柿子、梨树专业村。每到果树成熟季节,许昌、扶沟、开封、杞县等地的商贩,纷纷云集而来。所以,人们又称这里“四季有鲜果,果香飘四县。” 高郊农业发展迅速,这里有太康县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860亩。辣椒、洋香瓜等各种反季节瓜菜产销两旺。会乡食用菌基地村8个,食用菌专业户1600户,食用菌大棚800亩。 交通四通八达,乡间公路成网,村村通有柏油路,程控电话遍及全乡各个角落。 行政区划2006年,辖30个村委会:芝东村、芝西村、王庄村、王桥村、孔庄村、南岳岗村、任砦村、苑砦村、邢楼村、东丁花村、西丁花村、东李庄村、张庄村、陈砦村、西楼村、接花村、桐城村、太武村、孔寨村、牛家村、施楼村、白庄村、张合营村、皮箱杨村、花庄村、刘桥村、三所楼村、李庄村、枣村洼村、陈庄村。 产业发展太康县芝麻洼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多策并举,发展高效农业、推进畜牧养殖业、壮大劳务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从小麦、棉花、林果等主导产品入手,调整种植结构,达到麦棉调优、林果调精。该乡及时引进高强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在陈寨、太武、孔寨等21个行政村连片种植4万多亩,全乡年产优质小麦1600万公斤,2008年达到1750万公斤。该乡重点推广了中棉11和国抗36等早熟抗虫棉品种,在张庄、西楼、张合营等19个行政村大面积连片种植,年产皮棉210万公斤。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兴建了陈寨、太武两家面粉加工厂和张庄至张合营一带2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该乡组建了棉纺联合加工有限公司,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拉长了粮棉增值链条。同时,该乡还推广了一年三熟四熟套种模式。在林果生产方面,该乡重点发展高效果林和高效经济林,形成了皮箱杨村的美国红提、东李庄 的柿子、南岳岗村的石榴、陈斗村的苹果等五大杂果基地,年产水果500万公斤。孔庄、苑寨、刑楼等涡河沿线的10个行政村与省林科院联合发展优质速生杨树苗5000亩,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为加快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步伐,该乡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聘请畜牧专家每年举办畜牧养殖培训班10多期,协调发展资金100多万元,狠抓牧草种植,实现畜牧养殖向食草型优良品种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转变,推动了畜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乡牛、羊、猪、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95%和88%,形成3个养羊专业村、6个养牛专业村、5个养猪专业村。 特色经济太康县芝麻洼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强化领导,强化教育,强化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强化领导。该乡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组和劳务输出办公室,对全乡劳务输出人员建档管理,并利用乡村文化大院和农村广播等设施,做好劳务输出的宣传工作。他们把一些靠劳务输出致富的典型人物的事迹,印制成宣传手册,发到农民手中,鼓励农民加入劳务输出队伍。乡政府劳务输出办公室 在广东、上海等劳务输出集中地成立了4个办事处,对劳务输出人员跟踪管理,与用工单位加强联系,协助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思想和管理工作。已成功避免了10起劳务输出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的纠纷,帮助追讨拖欠工资20多万元,避免了侵害劳务输出人员权益事件的发生。强化教育,搞好职业培训。该乡在乡中学开设职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外出打工人员集中学习实用技术;以乡劳务输出办公室为依托组建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较高层次的技工培训;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开办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驾驶、纺织、车、钳、焊等工种及健康保健、家政服务等。已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600名。乡党委、政府还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适应性教育。在给劳务输出人员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证、务工证等证件时,劳务输出办公室统一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相应的政策、法规教育和普通话培训,以及所往务工地的风士人情适应教育,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强化服务。乡里成立中介组织,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乡政府成立了由一名副乡长专职负责的职业介绍所,与全国一些大中型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固定关系,并与用工需要较大的省、市工商联组织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及时向群众编发外地用工信息。该乡职业介绍所与全国30多个工商联组织和用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成功组织2000多人到上海、东莞等地务工。劳务经济富裕了农民,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乡农民近1/3的收入来自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6000元以上,全乡在外务工人员每年通过邮局寄回的务工所得达500多万元,全乡人均劳务输出增收100元。许多家庭贫困的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迅速脱贫致富。该乡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达2600多人,其中全家外出务工者600多家,全乡每年因劳务输出而迁移户口者近100人。也有许多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后,利用所学技术和积累资金在本乡经商办厂,为发展家乡经济作贡献。劳务输出还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人口素质和文明意识,促进了当地的招商引资。外出打工人员累计为乡造纸厂、果脯厂、板材厂等企业引资达2000多万元。 发展举措麦收在即,太康县芝麻洼乡成立“三夏”帮扶工作队,建立帮扶责任制,多方联系农用机械,积极帮助贫困户、缺劳力户搞好夏收、夏种。该乡成立了以乡长为指挥长的“三夏”帮扶工作指挥部,统一调配全乡的帮扶工作队。各村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村的“三夏”帮 扶工作。该乡抽调30名年轻力壮的干部组成“三夏”帮扶工作大队,30个行政村分别组建了20至30人的帮扶分队,175个村民组也都自觉组建了帮扶小组,在全乡形成了帮贫扶困网络。 为使帮扶工作忙而不乱、扎实有效,指挥部与各领导小组,帮扶大队与分队之间分别签订了帮扶工作责任书,帮扶队员与帮扶对象户建立联系,形成结对帮扶;对不按规定落实帮扶责任的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此外,该乡组织帮扶队员深入到帮扶对象户家中和田间,把帮扶对象户的人口、劳力、地亩数和麦子倒伏、成熟情况登记造册,然后汇总,以便合理调配帮扶人员和农机具。 该乡帮扶队员已确定帮扶对象户450户,帮收面积3000多亩,帮种面积1200亩,联系四轮拖拉机206部,普通收割机12部,联合收割机6部,为帮收帮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城镇建设为了搞活乡村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党委政整体规划,扩城活商,制定优惠政策,广招八方客人,来芝麻洼经商办企业。到乡政府所在地经商的客户实行“三优”,优先办证、优先提供房屋或摊位、各种税费从优。建有太康西北最大的建材批发市场,副食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乡党委政府主动制止三乱,优化发展环境。商业繁荣,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科技下乡为倡导开展培育新农民,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县文化部门开展了“电影送农村,质监教育进万家”大型电影放映活动。 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有关科教、法律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现代剧目免费为农民群众 放映,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在放映过程中穿插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内容,让人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学到质监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今后的健康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当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太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全县人民承诺,要严抓乳制品质量监管,使消费者的信心得以增强。 招商引资一九九九年初,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对来芝麻洼办企业的,实行五通三免,即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三年免征土地使用费、两年免征各种税费、一次性投资50万元以上者,免费提供厂房。众多的优惠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来该乡投资办企业。从九八年底至今,广东省普宁市宏发粮油公司投资150万元兴建的芝麻洼热轧花生油厂,产品供不应求。与江苏合资兴建的牛家细木加工板厂,质量过硬。郑州商人看准了芝麻洼这块宝地,投资60万元,兴建了东丁花桑拿浴池,其它建材厂、面粉厂等迅速发展。 名称来历原名董安镇(曾名吕洼),因地势低洼,盛产芝麻故名。1965年成立芝麻洼公社,1983年改为芝麻洼乡。 自然环境耕地91290亩,土质为淤土、两合土,涡河,尉扶河流经乡境,大小沟渠8条,吴黄路穿境而过。 经济特色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以麦棉、麦瓜、麦菜套种为主,间作套种面积6万多亩。其中小麦、无籽西瓜套种发展到3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北部。皮箱杨养鸡已形成规模,与江苏合资兴建的牛家细木加工板厂,产品质量过硬,发展迅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