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州轻工业学院
释义

郑州轻工业学院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200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先后加强、拓宽了电机与电器、应用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建设,其中电机与电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应用化学等22个学科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

中文名:郑州轻工业学院

外文名: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简称:郑州轻院

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创办时间:1977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河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剧乂文

所属地区:中国郑州

主要院系:艺术设计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等

硕士点:28个

院士:2人

主要奖项:河南省文明学校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学院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是河南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博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建设单位,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2010年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属河南省属重点特色大学。 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创建于1977年,是原国家轻工业部为培养行业高级人才在全国设立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并于同年获得学士授予权,建校即为普通本科高校,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至今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的高等院校,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骨干院校。目前,筹建郑州轻工大学。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错落有致,办学条件优良,是河南省文明学校。学校设有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中心、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体育场、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等良好的体育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200万余册,其中,纸质中外文图书130余万册,电子图书7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近7万种。拥有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copus文摘数据库、EBSCO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NSTL外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数字图书200余万种)等中外文数据库27个,配备有电子阅览、语音听力等现代化设备;截至2011年底科研教学设备总价值达2.5亿元,高速宽带信息网便捷地连通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校园的每一角落。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工程单位”。

学校现有东风路校区(老校区) 和郑州西大学城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目前占地总面积1600余亩,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学生2万余人。

郑州轻工业学院老校区地处郑州市东风路和园田路路口,占地面积600余亩,紧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解放

军信息工程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郑州大学新校区相邻,北沿枫杨西街和法青街,西依红松路和牵牛路,南临科学大道,东靠须水西路 ,新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占地面积:981.7亩 。新校区发展规模为在校生14300人,控制规模按20000人。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艺术设计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烟草科学与工程学院 、政法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轻工职业学院、民族职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设有外语系、技术物理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体育系、艺术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6个教学系(中心)。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5个本科专业(法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具有双学位授予资格,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3个授权类别,其中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达到64个。目前,学校有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0000多人。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左右,其中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院士4人,拥有4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00多人,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达70%以上。省级特聘教授岗位8个、省级特聘教授7人,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河南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当中取得突出成效,位居同等高校前列;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培养高水平研究生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标志,在学校争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办学层次突破,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学位点建设

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经过十余年持续的投入和建设,学校现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根据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艺术学分为5个一级学科)、6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是MBA、工程硕士、艺术硕士培养单位(拥有1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全日制招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历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达到近1100人规模。

2. 重点学科建设

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同步发展,并且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现有“烟草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一级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覆盖12个二级学科),二级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烟草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略)

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

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1999年第五批)、应用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发酵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艺术学、企业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的同时,学校还扶持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了社会学、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校级重点学科。

根据《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省级立项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学校确定了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3个博士点建设学科和支撑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等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艺术、管理、人文社科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3.重点实验室建设

学校积极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教育部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多尺度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信息化电器省级重点实验室、表界面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制造与轻工装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室、艺术设计模型技术与CAD实验中心

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艺术设计模型技术与CAD实验中心、电子电气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应急平台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

另外,设有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有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4.特色专业

总序 级别 序号 院系 专业名称 专业负责人 批准日期

1 国家 1 艺术 工业设计 曹阳 2007

2 2 食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 毛多斌 2008

3 3 机电 热能与动力工程 龚毅 2009.6

4 4 化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方少明 2010.3

4 省级 1 艺术 工业设计 曹阳 2005

5 2 食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 毛多斌 2005

6 3 化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 尹志刚 2007

7 4 艺术 艺术设计 任留柱 2007

8 5 机电 热能与动力工程 龚毅 2008.6

9 6 电气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崔光照 2008.6

10 7 化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张忠厚/方少明 2009.6

11 8 经管 会计学 王国付 2009.6

12 9 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甘勇 2010.3

13 10 艺术 动画 曹阳 2010.3

12 校级 1 电气 自动化 郑安平 2005

13 2 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甘勇 2005

14 3 机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罗国富 2005

15 4 化工 应用化学 孙雨安 2008.5

16 5 食工 生物工程 景建洲 2008.5

17 6 艺术 动画 曹阳 2009.12

18 7 经管 市场营销学 彭诗金 2009.12

19 8 法政 社会工作 闻英 2009.12

20 9 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郭晓丽 2009.12

教学成果

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主辅修制、导师制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毕业生面向全国择业,多年来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5%。学校建校30多年来,共为社会尤其是轻工行业培养了八万多名毕业生,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勤奋实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国烟草企业有大批厂级领导和技术骨干来自我校,国家大型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等公司中的大批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我校,工业设计和电池等行业更是我校毕业生凸显优势的领域;有的勇于创业,敢于创新,不断进取,涌现出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企业家,树立起了轻院毕业生的品牌形象。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近年来,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两度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科研成果

学校设有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高校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研机构,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千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近5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7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达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3部。香精香料研究、模糊控制技术研究、电镀不锈钢的应用研究等项目,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长年为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对外交流

学校在利用国际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方面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十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经常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考察,并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进行学术交流。学校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并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2010年学校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

中外合作办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于2001年开始从事中外合作办学活动,是河南省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公立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教育部相关法规政策,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遵循“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目前,我校与英国龙比亚大学(现更名为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有五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分别为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互联网技术、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专业。五个项目都经过了教育部的审批和复核,批准书编号分别是: MOE41GB2A20040062O、MOE41GB2A20040063O、 MOE41GB2A16140064O、MOE41GB2A20040145O、MOE41GB2A20040608O。

为确保项目的良好运行,我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执行和管理单位,集中全校多个部门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师,与合作伙伴英国龙比亚大学一起共同协调管理合作办学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四年教学全过程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中,使国际教育的理念和特色贯穿整个本科阶段,保证中外课程的合理衔接,并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和教学力量,使学生同时享受国内和龙比亚大学的优质资源。以“动态连接”学分转移模式,为学生提供顺利转入合作院校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02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项目学生,现已有4届毕业生和6届动态连接到英国龙比亚大学学习的学生。目前我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和众多的行业和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样一个桥梁和窗口,搭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发挥公立大学的教育优势,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加强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展望未来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把握国家振兴轻工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向工业强省迈进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特色和优势,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校训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一篇文章《为学》,原文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校训体现出我校在改革发展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时刻警示、导向他们在谋求更大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为、勇为、善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校训也激励广大同学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立足轻工,拓宽面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近60000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如安阳玻壳集团副总裁赵文明,金星啤酒集团总经理王智、黄河旋风集团董事长乔秋生、深圳喜德盛自行车集团公司董事长谭伟龙、海南金厦装饰工程公司董事长姜岱云等一批企业家;涌现了以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文峰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以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宁飞华为代表的一批社会精英;还有数不可数的中层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和工程专家。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继续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传统,围绕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形成专业特色明显、学科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学校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提升科研、学术水平;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完善办学条件,团结奋进,锐意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

特聘院士

经福谦院士

经福谦,中国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祖籍江苏淮阴。1929年6月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9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后到长春地质学院任教。1960年7月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 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他亲自担任上海国棉25厂主车间的控制爆破拆除的技术领导,这是当时在闹市区进行的一次大面积控制爆破,爆破效果得到了国内专家和外界的一致好评。他曾为几个较大规模的控制爆破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做出了成功的技术决策。1987年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在核武器研究领域,提出了内爆实验中关于“严重稀疏范围”和“信号通道绝对保护”的重要概念;研究更深层次的内爆动力学全过程中,他与人合作提出“绝对保护”和“相对保护”两个方案,后经实验,“绝对保护”方案获得了成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指导测定了特殊材料的高压状态方程;在冲击波极端条件下物质性态研究中,解决了地下核爆中测量超高压状态方程的关键技术;领导发展了我国气体炮加载的系列技术,组建了“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经福谦还是教学和培养人才的热心人。在他担任西南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时,就积极申办培养研究生事宜。他是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军械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成都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所)两名所长之一。他以谆谆教诲的热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深得年轻科技人员的尊敬。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建议,为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指导研究生(并获得学位)博士16名,硕士5名。为国防科研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兼职

经福谦是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副主任、第三届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和第二届主任,他是《力学学报》、《爆炸与冲击》的编委,《高压物理学报》的常务副主编。

科研情况

中国实验内爆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经福谦于1961年开始参与组织并亲自参加中国实验内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个研究集体主要研究炸药驱动内爆系统的设计技术。

对中国冲击波极端条件下物质性态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经福谦负责领导并亲自参加了中国利用地下核爆炸条件的超高压物态方程的实验研究工作,解决了几太帕压力下物态方程数据测量的关键技术。

经福谦院士是我国高压凝聚态物理和内爆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严重稀疏范围"模型扩大了半球模型研究能力和应用范围,在超半球模型实验中提出的“绝对保护”方案,加速了我国氢弹实验的进程。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论文著作

代表性著作:《动高压原理与技术》。1986年,以他为主要作者的《实验物态方程导引》一书出版,该书全面总结了用动高压方法测量高压物态方程的物理基础、测量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等。

代表性论文: Mo-Ti体系合金的液相烧结与组织结构

200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被SCI收录38篇。

获奖情况

由于他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93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人民代表。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著有《实验物态方程导引》。

由于他在内爆动力学和冲击波极端条件下物质性态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1982年“聚合爆轰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以王淦昌院士为首的10名主要研究者中,经福谦名列第七。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学大会奖和科技进步奖。

张明高院士

张明高,男,汉族,1937年出生,湖北省京山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81-1983年留学英国卢塞副阿普尔顿研究所,现为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兼任ITU-R(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电波传播研究组中国对口组组长、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通信学会名誉理事长以及多个高校的双聘院士和兼职教授。

张明高院士长期致力于地面和空间无线通信及频谱管理等领域的电波预测技术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先后支持完成十几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防重点工程。对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统中关键的电波技术有独到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造性成果,特别是改进和发展了五项国际电联建议书中的关键技术模式,提出了全球适用的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算方法,1990年被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采纳,取代了美国NBS方法和法国方法,1992年形成CCIR P.617-1建议,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对流层散射电路的评估之中,效果良好,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于1995年又被编入ITU-R的地面电波传播手册。主持研究确定了一套适于中国及邻近地区卫星通信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电波预测方法,在卫星移动通信方面提出的海面反射衰减预测方法,形成了ITU-R P.680-3建议取代了仅适于1-2GHz的日本方法;电离层闪烁长期统计预测方法形成了ITU-R P.531-5建议,这些理论成果为我国有关卫星和飞船的通信系统的论证和设计提供了电波传播方面的科学依据,获2001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地面无线电业务电波预测方法研究中,对Hata模式的改进使适用距离从20km扩展到100km,此成果已纳入ITU-R P.529-2建议之中;有关大气衰减的简易预测改进方法被纳入ITU-R P.676-3建议,取代了英国方法。先后七次获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获光华科技奖、青岛市科技功勋奖和全国电子行业十大科技成果称号。

易斯顿美术学院

易斯顿美术学院是郑州轻工业学院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二级教学单位,坐落于河南省郑州新区,交通便利。校园有欧式的建筑、别具一格的动物写生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良的办学条件、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是培养美术家和设计师的摇篮。

学院于2001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已有六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展连续五年在河南博物院成功举办,约4万人次观看展览,受到社会业内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向社会输送了2300余名优秀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地企事业及科研单位的设计人才,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

学院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做到学院事业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强化岗位责任制,强化工作作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工作,强化制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促进学院又快又好发展,创建具有特色的美术学院。

办学成果

学院先后获得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奖、设计创新奖, 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慈善事业爱心单位,涉外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学院坚持“集百家之长,创自我风格”的主旨,不断探索一套体现艺术类院校教育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把俄罗斯的艺术基础教育、国外的艺术设计新理念和我国的艺术设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外向型、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人才和绘画、雕塑人才。学院设立有实用雕塑陶瓷研究所、现代设计工程研究所、雕塑工作室、雕塑材料研发室、陶艺实验室、模具雕刻室、绘画工作室、丝网印刷工作室、服装工作室和外教工作室。

轻工职业学院

我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原省轻工业厅所属的三所国家级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省轻工业学校——联合组建的郑州轻工业学院高职二级学院。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学院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方式,使学院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历时短短7年的发展,目前在校生规模达7034人。

学院成立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轻工,面向河南,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努力探索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及学院声誉不断提高。

学院现有东、西、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53亩;总建筑面积近1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63万余元;计算机2496台,其中教学用机2353台,建有多媒体及语音教室40个共4838座位。图书馆藏近40万册,中外文期刊近1000种。

院系设置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轻工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有23个专业,其中有5个教学改革试点专业、6个重点建设专业,有7门课程被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

我院主要面向河南,同时在陕西、天津、江西等地区招生。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471人,专任教师35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3人,占专任教师的29%,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42%,双师素质教师159人,占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的59%。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9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4个;是国家英语四、六级和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点;设有三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对52个职业工种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交流合作

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我院发起并成立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工艺美术职教集团和轻工职教集团,加强产学合作,探索产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三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民族职业学院

2002年7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批准,由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合作办学成立的高等职业学院,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的二级学院,面向全省招生,经省招办审批统一录取。总建筑面积33485平方米。学院着重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信息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经、外语、营销等方面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设置: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图形图像制作、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公共事务管理、商务英语、文秘等高职专业。为了保证实习实训教学需要,学院已在天津泰美车业集团、许昌瑞新电气有限公司、河南广发财务有限公司、郑州精英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商贸技术学会、中国翰园碑林、开封市供销社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002年举办高职以来,学生在各类比赛、技能竞赛中赢得了多项荣誉,多名学生在全省职业院校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2002级文秘专业学生郭秋芳在“全国生态旅游知识大赛”中名列前茅,经贸外语专业学生罗丽湘和杨军营分别在第二、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05年,首届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综合上线率为91.78%,比全省平均上线率(62.5%)高出29个百分点,就业率为91.37%,比当年全省专科生就业率86.68%高出5个百分点;2006届毕业生,“专升本”综合上线率96.59%,比全省平均上线率(60%)高出36个百分点,就业率为90.08%,高于当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0.02%;2007 届毕业生,“专升本”综合上线率 68.42% ,比全省平均上线率( 25% )高出 43 个百分点,就业率为 91.33% ,高于当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89.76% ); 2008 届毕业生,“专升本”综合上线率 80.33% ,比全省平均上线率( 33% )高出 47 个百分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