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晓
释义

基本信息

郑晓(1499—1566),字窒甫,海盐武原镇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年六十八岁。

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浙江海盐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职方主事。喜披阅旧文牍,尽知天下扼塞和兵马虚实强弱。兵部尚书金献民嘱其撰《九边图志》,时人争相传抄。后以争“大礼”,被廷杖。大同兵变,郑晓极言叛军不可赦,为张孚敬所赏识,欲改置翰林及言官,郑晓皆不赴,不久即以父丧归家。至许赞为吏部尚书,调他为吏部考功郎中,逆大学士严嵩,被贬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同知,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后改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大江南北皆为倭寇所扰,漕船几为阻塞。郑晓请发库银数十万,造战船,筑城堡,练兵将,积米粮,前后督兵斩倭九百余级。进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世宗以郑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刑部尚书。因为上疏反对各衙门私自受理词讼,要求事权归一,为严嵩所陷,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十九日被罢落职。郑晓通经术。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卒,年六十八。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著作有《禹贡图说》、《吾学编》、《端简文集》等。

成长历程

明嘉靖元年(1522)乡试第一。

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著《九边图志》,名噪一时。张孚敬执政,拟任郑晓为翰林,郑晓以父亲去世,归里不应。许赞为吏部尚书时,调郑晓至吏部,任考功郎中。因郑晓除去乔佑等十余名与严嵩关系密切的人,又反对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尚宝丞,引起严嵩不满,被贬为和州同知。不久,调任太仆丞,历任南京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旋改为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倭寇进犯江淮,漕运受阻,通州人顾表通倭为奸,郑晓悬重赏捕戮之。又募盐民为兵,在泰州、瓜州等口岸设防,在通州、如皋、海门等地连败倭寇,最后围歼于狼山前后,斩倭寇900余人。

以功召为吏部左侍郎,后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因其通晓军事,改任右都御史,协理军机大事。在兵部尚书杨博出征期间,郑晓迁兵部尚书。旋任刑部尚书。时严嵩兴大狱,重典宽假,每同郑晓对立。初,在京军民的诉讼状,须先投送通政司,再由法司判决。后因严嵩胡作非为,各司不遵此规。郑晓提出按原规章办,与巡按御史郑存仁发生争论,各不相让。为严嵩所恶,乘诏未下之隙,假意奏请要让贤引退,激起嘉靖皇帝对郑晓的不满,郑晓终于落职归家。

晓熟谙典,通达国体,郑晓精通经学、术数及国家典故,甚孚时望,颇获时誉。因受权贵倾轧阻扼,不能施展抱负。落职还乡后,居百可园,园名取意于汪敬民“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穿着布衣,与乡里父老来往交游。卒后葬海盐欤城构塍。隆庆初年,追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著作

著作丰富,没后恐累畀火,什不存一。至其孙郑敬仲始搜集为《郑端简公文集》十二卷,与《吾学编》、《徵吾录》、《古言》、《今言》、《郑端简公奏议》、《史论》、《策学》、《禹贡图说》、《四书讲意》等,《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晓乃朱彝尊母家先祖。《经义考》引郑氏语每曰「郑公晓」者是也。(杨果霖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