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庆林
释义

1、烈士-郑庆林

郑庆林(1927-1949),福建省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47年6月在华东战场参加革命斗争,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原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76师228团三营九连排长。参加了沙土集战役、洛阳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等。1949年4月下旬随部参加渡江战役,同年5月下旬参加上海战役,在宝山县战斗中牺牲。

2、研究员-郑庆林

郑庆林(1939.3-)仙游县赖店乡乌墩村人。在仙游一中就学时,是“三好学生”,劳动也评上模范。1959年考取北京大学,1965年大学毕业,1968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一直工作到现在。他多年从事数值预报研究工作,具有系统精湛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科学研究实践经验,解决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因而198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4年1月被提拔为研究所所长;1984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

郑庆林主要从事大气环流值模拟试验和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把大气环流数值试验和中度动力学研究结合起来。特别是开展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研究,大气环流和福建、台湾海峡、台湾及台湾以东海面的台风、暴雨以及各种灾害性的数值试验,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水平和有关的科研成果。

1981年以来,郑庆林接二连三地应邀到美国,从事近三年的大气科学研究。他是中国方面与美国方面的《中美山地高原气候合作研究计划》中方负责人。他曾参加中国气象考察组赴澳大利亚考察。1986年底,他作为中国高级数值预报专家,应邀到澳大利亚讲学。1987年8月他作为中国山地气象代表团负责人参加美国有关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郑庆林在数值天气预报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他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一个使用多时刻资料的数值天气预报新模式》,获得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许多国家认为是一篇开拓性的论文。他的论文《北半球四层初始方程谱模式及其在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北半球三层准地转波谱模式》、《北半球七层初始方程谱模式》等在谱模式方面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全国气象科技成果奖。他发表在《美国大气科学》上的《一个七层大气环流模式和云、辐射以及大气动力学过程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试验》,受到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好评,被认为是这个研究领域的一个贡献。在《美国大气科学》上发表的论文《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数值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建立了全球七层大气环流谱模式,为我国第一个成功地用大气环流模式以某一时刻实测初始场出发制作30天期的数值预报,在长期数值预报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郑庆林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在数值天气预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但为我国人民服务,而且在国际间学术交流做出贡献,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气象学家郑庆林,是在开放、改革年代中脱颖而出,走上科研领导岗位的干部。作为年轻的研究所所长,他一上任,就虎虎有朝气地着手抓改革。他挑选了一批学有专长、积极能干的中青年科技人员进入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所人员解放思想,把学术空气搞得十分活跃,使科研劲头明显提高,工作朝气蓬勃。1984年的《中国气象》刊载题为《年轻的副研究员郑庆林活跃在科研领导岗位上》的一篇文章,对他在研究所实施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做了专题介绍。郑庆林不仅自己抓一些基础课题和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还致力于研究所的统盘安排,他立志要用现代科研方法开创未来科研的新局面,争取借助大型乃至巨型计算机来开展大气环流和动力气候的模拟,建立更准确的长期数值预报模式,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尽快地把他领导的天气动力研究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3、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郑庆林

简介

郑庆林(1957-1981),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乡东桥村人。1957年12月出生,1977年6月应征入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54259部队(广西省军区边防三师九团)二营某连司务长。1981年5月17日在广西边境法卡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终年24岁。追记二等功。

墓地

安葬在广西凭祥法卡山烈士陵园上石(夏石镇)124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