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启伦 |
释义 | 郑启伦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导 1938年生。1960年于华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留在电子计算机专业(现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和招收研究生35人。先后担任过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副主任,主任,曾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组特邀组专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理论、电路与系统及与海量数据处理相关的智能计算技术及其应用。承担了国家计委与广东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6个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电子学报》发表8篇,《计算机学报》发表5篇,《IEEE Proc.》发表近20篇,被三大索引转载的有3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国家教委奖励与表彰2项,获广东省科委奖励2项,获广东省高教局奖励2项。 郑启伦教授的主要贡献是: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连续发表“论三进制数字系统”和“再论三进制数字系统”;在《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发表了“三维三值细胞结构”和“三维细胞阵列图的性质及定理”等论文;率先将多元逻辑(DYL)推广到多值逻辑,证明它比ECL多值逻辑速度更高,结构更简单并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三种四值逻辑集成电路芯片;发表了一种可在CMOS工艺线上制造的,单双极型兼容的MOS-DYL电路,并证明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郑启伦教授领导的智能计算技术团队,重点研究计算智能及其在海量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其中在属性约简、优化计算、知识获取、自适应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电路实现和学习算法、Web挖掘等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又发表了近30篇研究论文,大部分代表作被国际箸名索引转载。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一批工程应用的技术成果。 1984年11月,郑教授曾与他的合作者们共同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地主办了首届全国多值逻辑学术报告会;1985年10月应IEEE计算机协会MVLTC的邀请,赴美国华盛顿DC-乔治梅森大学(Joge Mason Univ.)斯坦福大学,波斯顿大学作“关于多值DYL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专题报告;1988年5月,出席了在西班牙帕尔马岛上举行的第18届国际多值逻辑报告会(IEEE CS ISMVL“88”),1989年5月,在中国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了IEEE级的第19届国际多值逻辑报告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