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花大苞苣苔
释义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白花大苞苣苔

【种拉丁名】: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et Davidson民间翠青蛇别称,青竹标

【种别名】 :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属中文名】:大苞苣苔属

【属拉丁名】:Anna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部(峨眉山、青城山)和东南部及贵州(罗甸)。

【海拔】:900-1700

【命名来源】:(植物研究)[not. bot. grad. Edinb. 21: 233. 1955]

【中国植物志】:69:490

【英文植物志】:18:372

【族中文名】:芒毛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Trichosporeae Fritsch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药物信息

【药名】:白花大苞苣苔

【来源】:为苦苣苔科白花大苞苣苔的根。

【功效】:敛肺止咳、收敛止血、利湿止痛。

【主治】:用于肺虚咳喘者、咳血、鼻衄等出血性疾病、风湿痹痛者。

【性味归经】:涩,平。入肺、肝、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别名】:漏斗苣苔(《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青竹标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

【考证】:始载于《植物研究》。

形态特征

小灌木或亚灌木。茎高30-60厘米,上部分枝,有棱,疏被短柔毛,后变近无毛,干时.带褐色。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长4—13厘米宽1.1-4.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截形,边缘具不明显小齿,上面疏被贴伏短柔毛,下面紫红色,沿叶脉被极短的柔毛,侧脉每边6-8条,下面稍隆起;叶柄长1-1.5厘米,被短柔毛。聚伞花序伞状,近顶腋生,具3-4花;花序梗长2.5-3厘米,无毛;苞片扁球形,直径约1厘米,早落花梗长约6毫米,无毛。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3-4毫米,顶端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具3-5脉。花冠白色、淡黄色.无毛,长4.5-5厘米;筒长3厘米,直径约1.5厘米,上部下方一侧肿胀;上唇2裂,比下唇短,裂片圆形,长约5毫米,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长约1厘米。雄蕊4,上雄蕊长约1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厘米处,下雄蕊长约1.4厘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8厘米处,花丝狭线形,弯曲,上部无毛,下部与花冠贴生部分具疏柔毛,花药肾形,长1.5毫米;退化雄蕊长约1.2毫米,着生距花冠基部1厘米处。花盘高1.6毫米,全缘。雌蕊线形,长约2.2厘米,直径约1.2毫米,无毛,子房线形,长约1.5厘米,花柱短,长约3毫米,柱头盘状。蒴果细长,镰刀状弯撂曲,紫红色,无毛,长6-7厘米,直径约2毫米。种子细小,淡褐色,长圆形,长0.6-1毫米,两端具钻形附属物。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由川西部(峨眉山、青城山)和东南部及贵州(罗甸)。生于山坡草地及沟边林下石缝中,海拔900-17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本种提示

本种在无花、果的情况下,与无毛漏斗苣苔Didissandrasinica(Chun)W.T,Wang不易区别,后者叶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干时叶片下面不呈紫红色,不同于前者。

功能用途

【佤药】气菜别:全草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滇药录》。

【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根】:涩,平。止血,止咳,利湿,镇痛。用于咳血,风湿疼痛。

【来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相关的种

软叶大苞苣苔 Anna mollifolia (W. T. Wang) W. T. Wang et K. Y. Pan

大苞苣苔 Anna submontana Pellegr.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