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连群 |
释义 | 人物简介字散如,1951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84年天津电视台播出个人新闻专题片《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个人专题电视片《艺术家的昨天与今天》。 1995年应日本翠清书道会的邀请赴日本东京访问交流。 2002年国画作品《江陵初雪》获“纪念毛泽东5.23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天津展区银奖。 2004年国画作品《淇园烟雨》获“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银奖。 2005年天津电视台播出个人专题艺术片《笔情墨韵写精神-记画家郑连群》专辑。 2008年赴香港出席天津青年美术写生作品展开幕式及交流活动。 2009年赴韩国参加天津-仁川美术交流展。 2009年赴澳门参加世界名家书画作品展及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 2010年赴越南参加庆祝中越建交60周年在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内举办的中越美术交流展 2010年天津市河北区电视台播出<画说天下-郑连群专辑> 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瑞士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 《渭川暮雨》等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画百家作品集》、《当代中国画高端作品集》、《中国当代国画集萃》、《世纪典范-中国画坛百家作品集》、《天津二十世纪中国画作品集》、《大画家》、《华人文化世界》等画刊, 论述《中国画的文学内涵》、《左右中国画》等文章在《中国书画报》连载。 成就及荣誉1984年天津电视台播出个人新闻专题片《梅花香自苦寒来》,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个人专题电视片《艺术家的昨天与今天》,1995年应日本翠清书道会邀请赴日本东京进行访问交流,2002年国画作品《江陵初雪》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天津展区银奖,2004年国画作品《淇园烟雨》获“天津美术作品展”银奖, 2005年天津电视台播出个人专题艺术片《笔情墨韵写精神-记画家郑连群》专辑。2008年赴香港参加天津青年写生作品展开幕式暨艺术交流活动,2009年赴韩国参加中韩美术交流展暨韩国仁川国际城市展活动,2009年赴澳门参加世界书画名家作品展暨国际书画发展论坛等艺术活动,2010年赴越南参加庆祝中越建交60周年于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内举办的中越美术交流展暨庆典活动。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瑞士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 个人作品《渭川暮雨》等作品入选《当代中国画百家作品集》、《当代中国画高端作品集》、《中国当代国画集萃》、《天津二十世纪中国画作品集》、《华人文化世界》等画刊,论述《中国画的文学内涵》、《左右中国画》等在中国书画报连载, 出版著作: 《郑连群国画作品选》、 《郑连群国画作品集》、 《郑连群中国画四条屏写生作品集》。 作品评价品味郑连群的中国画郑连群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活跃的中坚力量,他的中国画博采众长融于一炉,形成了疏宕简洁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尤其他笔下的雨竹酣畅淋漓、独树一帜,他画中的意境蕴含的丰富的文学思想内涵,更是使人回味。郑连群先生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反对睡在传统的温床上做自己的梦。所以他的画既不失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于前人的审美取向和品位高度。郑连群先生更不赞成拿外国的传统来充当中国画的创新,认为那是艺术的投机、是对中国画的亵渎。创新需要实实在在的艺术追求,需要年复一年的实践努力。 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中国历史积淀下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已形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态,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征。郑连群先生认为中国画的创新虽然不能排除接受异质文化,但必须保持中国画的本色不变。必须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尚在,特有的审美情趣、审美高度还在。中国画蕴含文学思想内涵的特性还在,这是区别其它画种的本质要素。 郑连群先生在认识和接受当代西方审美意识的同时,也试图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美学意义,并从更新的高度上认识传统。 (《工人日报》2010年06月26日 04版) 心朗映日月 笔意赋心声近日举行的中日韩现代美术家招待展上,天津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连群创作的国画《风雨几知音》获得特别成就奖。 作为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活跃的中坚力量,郑连群的画风秀逸,博采众长熔于一炉,形成了疏宕简洁鲜明的艺术风格,尤其他笔下的雨竹酣畅淋漓、独树一帜,他画中的意境蕴含的丰富的文学思想内涵,更是使人回味。中国画不论工笔或写意,都讲究立意造型,讲究意境,是画家借物传神表意,抒情言志,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史上不乏开创新界的方家巨擘,浏览他们炉火纯青的传世佳作,可以想见他们渊博的学识、刻苦锻炼过程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郑连群的雨竹便是一种创新。品味他的雨竹那水墨交融的画面耐人寻味,扑面而来的雨的气息使人顿觉雨的清馨萦绕。他的近作《风雨几知音》,画中风摇雨曳的翠竹铺张画面,使读者不由而生身在雨境的感觉。他以水破墨、墨破水的艺术手法把竹子在雨中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雨中俯仰摇曳的竹子的笔触含混而清晰;时疏时密的雨滴在竹子之间倾洒飞溅依稀可闻可见。古人画雨竹是画竹子在雨中的动态,而郑连群画雨竹是画竹子在雨中的意境、雨的氛围,更确切地说是通过竹子来画雨,是画雨竹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画家今天的收获绝非唾手而得,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对雨竹的笔墨探索而来,是画家坚实的艺术功力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体现。 郑连群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反对睡在传统的温床上做自己的梦。他的画在亮、大、曲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既不失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于前人的审美取向和品位高度。他的笔墨是一种精神境界,有着丰富的内涵,笔韵、笔意、笔气、笔向情真意切,不断创新。他不赞成拿外国的传统来充当中国画的创新,认为那是艺术的投机,是对中国画的亵渎。创新需要实实在在的艺术追求,需要年复一年的实践努力。 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中国历史积淀下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已形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态,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征。郑连群认为中国画的创新虽然不能排除接受异质的文化,但必须保持中国画的本色不变。必须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尚在,特有的审美情趣 、审美高度还在,中国画蕴含文学思想内涵的特性还在,这是区别其他画种的本质要素。 解析郑连群笔墨精神居 冲 中国画滥觞于秦汉,汪洋乎唐宋,直至明清则波澜壮阔。其贯通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及至近百年来,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东西方文化精髓,吸纳现代思想元素及美学理念,加之当代画家活跃的思想情怀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使中国画创作登峰造极,达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艺术境界,独秀于世界艺术之林,令人叹为观止。天津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连群便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活跃的中坚力量,他的中国画博采众长融于一炉,形成了疏宕简洁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尤其他笔下的雨竹酣畅淋漓、独树一帜,他画中的意境蕴含的丰富的文学思想内涵,更是使人回味。中国画史上不乏开创新境的方家巨擘,浏览他们炉火纯青的传世佳作,可以想见他们渊博的学识和退笔如山的刻苦锻炼过程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郑连群的雨竹便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品味他的雨竹那水墨交融的画面耐人寻味,扑面而来的雨的气息使人不觉雨的清馨萦绕。如他的<风雨几知音>,画中风摇雨曳的翠竹铺张画面,使读者不由而生身在雨境的感觉。他以水破墨、墨破水的艺术手法把竹子在雨中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雨中俯仰摇曳的竹子的笔触含混而清晰;时疏时密的雨滴在竹子之间倾洒飞溅依约可闻可见。古人画雨竹是画竹子在雨中的动态,而郑连群画雨竹是画竹子在雨中的意境、雨的氛围,更确切的说是通过竹子来画雨,是画雨竹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画家今天的收获绝非唾手而得,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地对雨竹的笔墨探索而来。是画家坚实的艺术功力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禁锢已久的国门怦然打开,极大地激发了当代国画家的创作热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画的创作思想体系。使之在迎受外来艺术巨大的冲击下显示了坚强的撑力,并绽放出绚丽的火花,国画创作呈现出繁华的景象。有的画家主张坚持传统、主张‘正本清源’;有的画家反对传统,反对用旧的概念来阻碍新的跨越;而郑连群则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安于睡在前人的温床上做自己的梦。品味郑连群创作的关于骏马题材的作品:不变的松风雪域,不变的骏马崇山,却融入了不一样的绘画语言,不一样的思想内容,如〈坰野时晴〉、如〈山野〉组画,都表现了画家不同的艺术手法和不同的思想方式。更如〈所向无空阔〉,以水洗法画马,把骏马疆场得胜而归时那一身的伤痕、一身的烟尘和豪情表现得惟妙惟肖。细微之处见精神,似不经意处演绎了画外无限故事。这正是画家的良苦用心所在。所以品读他的画可见其既不失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精神,又有截然不同于前人的审美取向和品位高度。 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中国历史积淀下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已形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态,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征。郑连群认为中国画的创新虽然不能排除接受异质文化,但必须保持中国画的本色不变。必须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尚在,特有的审美情趣、审美高度还在。中国画蕴含文学思想内涵的特性还在,这是区别其它画种的本质要素。 社会要进步,艺术家首先要走在前列,作品更应具有前瞻性。改革开放使中国画接受了世纪性的现代化潮流的洗礼。整个西方现代美术史及美术成就一下子彻底地展现在中国画家的面前,中国画家对形式美的认识豁然拓宽。郑连群觉得在认识和接受当代西方审美意识的同时,也要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美学意义,并从更新的高度上认识传统,这样才会对中国画的创作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 媒体关注以诗思入画的艺术家纵观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坛,堪称名家辈出,佳作纷呈。花鸟画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独秀于艺术之林,不乏经典之作。近十数年来,国画创作盛况空前。天津更是涌现出一批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的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名家,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笔墨技巧和各自不同的绘画语言,并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坚实的艺术风格形成天津国画界整体艺术风貌在美术界享有盛誉。天津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连群便是这批优秀的实力派画家之一。 我曾经在《透视宫廷画派的艺术轨迹》一文中介绍过郑连群的师承渊源;也曾在《白描天津工笔画军团》文章里评论过他的工笔画成就;但仍然意犹未尽。作为一位花鸟画家,郑连群工写兼备,并且出名极早,可他依旧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不张扬。凭着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勤奋,纵情遨游在花鸟画的艺术海洋里。他的工笔画清秀隽永,写意画洒脱洗练,兼工带写更彰显其全面的艺术功力。读他的作品感觉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征,那就是:儒、雅、韵。 儒,文化也,一种蕴含在画作中的向上的文化精神。郑连群是以花鸟画闻名的画家,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七十年代后期他师从著名词人寇梦碧先生研习诗文,对经史子集用功很深。主张以‘诗思入画’,并著有《中国画的文学内涵》一文,强调画家的文学素养。所以他的画自然是意境深邃,耐人寻味,他的笔端飘溢着的是文化的清芬。其画用色很少,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所以看上去往往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华丽,但是清新秀逸。他的画是诗思与笔墨精心炼就的抒情篇章,绝不是宋元花鸟画精雕细刻的翻版古调,而且融合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审美意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揉入新的艺术语言、新的思想元素和独自的人生感悟。所以你可以从他的画作中读到一种生命的诠释、读到一种命运的达观、一种款曲的情愫、一种沁心的意境。一如读他的《风雨几知音》,画面中婆娑的雨竹占据了大半个空间,他用水破墨、墨破水的艺术手法,将云摇雨曳的竹林夹风带水地铺展在读者眼前,云里雾里,风来雨去,若隐若现的凉意,似有似无的感伤,推到你的面前,使你不由为之感染、与之动情。而那雨中孤寂无依的丹顶鹤演绎着画外的故事,引发无尽的思想,这正是画家强调的中国画的文学内涵之所在。郑先生的“雨竹”是远近闻名的。传统的雨竹是画竹子在雨中的动态,而他则是画竹子在雨中的意境,这是他三十年如一日不懈探索所得。他的雨竹构图严谨,浓淡相宜,疏密得当,置情趣于微妙之中;用功夫于尺幅之外。画面饱满而不臃肿;简洁而不单调。在随意中控制得当,得于偶然成于必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在他的笔下,雨的氛围妙趣天成,竹子在雨中的韵味、动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那扑面而来的雨意和着依约可闻的鹤语竹馨,带着读者不觉进入雨中的竹林,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雅,不俗也,一种洋溢在画作中的超凡的思想情怀。而如何能雅?那需要琴书换日的书斋生活。郑连群信奉老庄,淡泊明志,以‘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养空而浮。’自勉。倾心于笔墨锻炼;用心于人格修养。使他能保持住自己那颗艺术家的清净之心,不从众,不媚俗,是故他的画既质朴,又格调清新别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人生道路上有明媚的阳春,更有阴霾的严冬,但越是艰辛困苦越能激发人的创作潜能,越能创作出感人的好作品。郑连群喜欢以风霜雨雪为题作画,无论是雪域崇山中的骏马,还是雨夜修竹下的丹顶鹤都赋予了不同的文学思想内涵,如〈千山寻梦〉、〈淇园烟雨〉等作品都以抒情的笔墨表达了画家人生沧桑的复杂感受。几十年来,他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在远离尘嚣的大自然里,吸吮着灵感的甘露,体验尘封的莽野的原始气息,释放生活和艺术的激情,从而尽情地在作品中焕发其才思。 韵,味道也,一种浸淫在画作中的醇厚的艺术底蕴。而这种底蕴是靠年复一年的对文学和艺术的忠诚换来的。一幅没有韵味的作品,经不起人们的品味、咀嚼,是没有生命力的。郑连群不仅有着高品位的艺术修养,而且还有着负责任的创作精神。把握变幻万千的国画笔墨表现技巧,郑连群几十年如一日,砚田躬耕,经过多少成功与失败的磨砺,有了对笔墨的独自理解,使之畅神达意,运用自如,所以才能将心中的意象注入笔端。其实质是绘画创作剥离造化的肤皮表相,深入本质的酝酿过程。因此,他从不追求传移摹写的得失,而是通过造化与心源的融合,化为胸中意念,再通过笔墨展开,使境与道合,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使之耐人寻味。 郑连群为人豁达潇洒,又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性情中人。身材伟岸的汉子,却有着悲闵心肠。他的作品大多都以柔美的鸣禽入画,我曾经问过他是否画鹰?他说不画那些有杀机的内容。所以他的画秀逸中透着一丝平和,散淡中飘着一丝闲逸,读他的画,浮躁的心可以沉静下来,这便是一个画家的艺术价值所在。 郑连群正值创作巅峰时期,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使他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艺术道路,形成了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艺术地位。早在1984年天津电视台就为之拍摄了个人专题电视艺术片《梅花香自苦寒来》先后在华北各省市展播,中央电视台以《艺术家的昨天和今天》为题介绍了他的艺术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去年,天津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系列专题艺术片《彩墨群星》第一集-郑连群专集播出,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的反响。多年来,其作品不断应邀在日本、韩国、瑞士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不断有作品获奖或结集出版,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艺术追求,继续新的里程。 (《中国书画报·画坛名家 作者/王宝贵) 作品欣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