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洪年 |
释义 | 郑洪年,是暨南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华侨教育事业的先驱,字韶觉,生于光绪元年乙亥十二月初八日(一八七六年一月四日),广东省番禺人,光绪举人。他幼年父母双亡,八岁起由表亲抚养成人。他早年受业于康有为门下,后来就读于广雅书院,毕业于两江法政学校。曾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并担任重要职务。 郑洪年精于诗文,自少之老,吟咏不辍,但从不留稿;他的书法功力深厚,雄浑苍劲,取颜欧诸家之长而自成一格。但他在诗文,书法方面的成就却被他在华侨教育方面的贡献所掩盖。他致力侨教,他两度出长暨南,未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在国内外,特别是在海外华侨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未许多暨南校友所怀念。 前清两江总督端方奉命于一九零五年赴欧洲考察宪政,途径南洋了解到许多华侨子弟不谙中华语言文化,深感华侨教育之不可缓,回国后乃请清廷批准,于一九零六年在南京薛家巷妙向庵创立了暨南学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招收华侨子弟的学校,郑洪年被任命为首任堂长。为暨南奠定初步基础之后,即离任他调,1921年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后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厅长,军需副监和高等顾问,国民堂政府交通部,财政部,工商部次长及全国建设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大学院理事,庚款委员会委员和立法委员会等重要职务。在此期间,他曾负责办理铁路职工教育,颇有成就。一九二七年国立暨南大学改为国立暨南大学,郑洪年再次出任校长。他广罗人才,锐意改革,全校分大,中,小学及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大学设商,文,理,法,教育五学院,影响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海外华侨学生前来暨大学习。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的最高学府”。同时他非常重视对南洋问题和华侨问题的研究,除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外,还明确规定,《南洋概况》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他还多方指导和推动海外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暨南为海外华侨学校培养了大量师资,成为海外华侨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一九二九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运到南京中山陵安葬,郑洪年任“迎榇专员”。一九三四年离任赴南洋考察华侨教育。郑洪年担任暨南大学校长长达七年之久,这是暨南大学取得快速发展,侨生最多,办得有声有色的鼎盛时期。 一九三七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郑洪年旅居香港,创办了华夏学院,汉华中学。一九四二年十二月香港沦陷,他被日本侵略军所俘虏,关押在集中营达一百零五天之久,之后又押送到上海,被迫任汪伪华中铁路有限公司总裁。一九四九年春再次旅居香港。一九五二年回到上海定居。一九五六年八月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一九五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四岁。他共有十七个子女,计有七子十女。其中一子郑宝熙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而郑宝熙的养子正是家喻户晓的香港影视巨星郑少秋。郑洪年的主要著作有《郑洪年华侨教育言论集》,《櫜园诗稿》等。后者是他应陈昭景先生多次请求,在八十一岁亲笔抄录的旧诗作,由新加坡暨南校友会刊行,因此这不仅是他的诗集,而且也是他晚年留下的重要的书法作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