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和战略 |
释义 | 郑和战略,即郑和海洋战略,是中国进军海洋、增强海军力量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海洋思想的重要体现。韩国《朝鲜日报》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和印度正在趁美国力量变弱的空档,积极地谋求控制印度洋,而且中国正利用21世纪版本的“郑和战略”,先行一步向印度洋的“控制权”发起了挑战。英国海军有句留传已久的至理名言叫做“谁能得到印度洋,谁就能控制世界”。印度洋正在成为各个强国激烈角逐的战场,尤其是,有着“亚洲巨人”之称的中国和印度已经围绕着印度洋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简介郑和战略,即郑和海洋战略,是中国进军海洋、增强海军力量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海洋思想的重要体现。韩国《朝鲜日报》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和印度正在趁美国力量变弱的空档,积极地谋求控制印度洋,而且中国正利用21世纪版本的“郑和战略”,先行一步向印度洋的“控制权”发起了挑战。 主要内容郑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海洋与国家富强、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伟人。, 从这一角度看,郑和既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海洋战略思想家。法国学者朗索瓦, 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皇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话虽不多, 但字字干钧, 把海洋与国家的富强、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鲜明地揭示了海洋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密切关系, 深刻地阐述了发展海军船队, 控制海洋, 对国家安全和贸易的极端重要性。这是郑和积一生航海经验的高度概括, 是其海洋思想升华的结晶。纵观郑和的海洋战略思想可概括为海洋开放意识, 海洋财富意识, 海洋主权意识和海洋忧患意识, 其核心是海权思想。 海洋主权意识当时中国作为东方头号海上强国大约历时30年, 这尽管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的富强, 但直接是依仗了当时海军船队的强大。正是由于郑和带领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宝船队西征, 许多外交使节随行, 宣扬中国的富强, 才有多30个国家的使节, 包括7位国王, 前来向明朝皇帝表示敬意。郑和在几十年的异域战争和外交生涯中, 看到海洋的重要战略地位。当明皇朱高炽要解散宝船队时, 郑和站在国家安危的战略高度疾呼保留宝船队,重视南洋海权“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 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 可用之扩大经商, 制服异域, 使其不敢凯翩南洋也……”。郑和那铿锵有力的呐喊清楚地告诉当时的统治者海军船队是海权的基础, 是海洋商贸的保障, 谁拥有强大的海军船队, 谁就能控制海洋, 发展经商, 安民兴邦丧失海军船队, 就会失去海洋控制权, 不但海洋经商无保障, 国家也面临危险。 海洋忧患意识郑和既看到海洋在经商、扩大外交方面的作用, 更看到海洋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当明政权决定解散宝船队、停止航海活动时, 郑和以忧心忡仲的心情, 向明皇陈述了放弃海洋将给国家安全带来不堪想象的严重后果。郑和居安思危, 告诫明皇, 也是告诫后人, 谁想跻身于世界大国之林, 谁就必须控制海洋通道。可惜的是,郑和的呐喊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不然中国的海洋史将会重新书写。 海洋开放意识主要表现在郑和走向海洋的强烈愿望, 不怕冒风险的征服意识和自强不息、不辱使命的奋斗精神。1405-1433年, 郑和以“ 造大船、驰骋海洋、协和万邦、天下太平”的侠涣大国雄风和政治使命感, 作为永乐皇帝的使臣, 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宝船队, 七下西洋, 历时载, 遍访了亚、非个国家和地区, 活跃在从今东南亚诸国到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沿岸, 直至非洲东海岸的广阔海域上。“ 观夫海洋, 洪涛接天, 巨浪如山”,“ 我之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 涉彼狂澜, 若历通衙”, 是郑和热爱航海和征服海洋的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直到晚年他仍然心系海洋, 情系航海, 关心宝船队的命运和祖国海疆的安危。郑和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 在人类走向海洋的庄严史诗中谱写了空前辉煌的篇章。 海洋财富意识郑和的海洋财富意识就是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 扩大经商和对外开放, 繁荣贸易, 使国家走上繁荣昌盛之路。郑和通过几十年的航海生涯, 认识到海洋是联系世界各国的交通大道,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这是中华民族“ 兴渔盐之利、行舟揖之便”的传统海洋观的一次重大变革。通过海上贸易, 使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与海外的经济贸易往来。郑和把“ 扩大经商” , 实行开放贸易,作为下西洋的重要内容, 并逐步将以纳贡和皇帝赏赐为主要内容的朝贡贸易转变成持久均衡的贸易往来, 与所到国公平贸易, 互通有无, 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并获得了巨大利润。 历史溯源郑和于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出生在云南省的昆阳县今昆明市晋宁县。郑和家姓 马氏, 家境贫穷, 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母给他取名马和, 小字三保。少年郑和很不幸, 他才十几岁就被抓送到明朝燕王朱棣府中当了一名小太监。后来, 朱棣夺取了皇位, 称为明成祖。在战争中, 郑和跟随朱棣出生入死,显示了非凡的才智, 受到明成祖的赏识和提拔。明成祖赐他姓郑名和。青年时期的郑和, 在参与政务和领兵打仗中, 增长了才干, 成为一个文武双全、机敏干练的人才。 1405年, 明成祖“ 锐意通四夷” , 拒海禁, 行开放, 抱负临御之年建树“ 四海安宁, 万邦来朝”的国政, 决定派人出使西洋。这是一项重要政治、经济和外交使命。成祖最终选中了“ 才负经纬, 文通孔孟”,“ 有智略, 知兵习战” , “ 博辩机敏”的郑和任“ 钦差总兵太监” , 统率27000有多人的庞大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多年的愿望终成现实。 1405年冬, 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向辽阔的海洋进发。郑和的宝船9桅12帆, 最大排水量14800达吨, 可载重7000吨。郑和船队的每艘船上都装有当时最先进的罗盘导航系统。船队劈波斩浪,不10到天就到了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占城国的国王听说明朝的使者到了, 非常高兴, 亲自主持了最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 国王派人跟随中国商船队到各地进行友好访问和贸易。离开占城国, 郑和船队又访问了爪哇国、苏门答腊等国, 于1407年胜利返回祖国。紧接着, 郑和又连续两次远航, 访问了满刺加、锡兰等国, 并在满刺加建立了一个仓库基地, 用于存放金钱货物和粮食。1411年, 郑和率领船队从满刺加基地出发, 向西北航行, 经过锡兰、柯枝等国来到叫“ 西洋大国”的古里国在今印度境内。1417年, 船队第五次航海到达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国。1421年第六次航行到达了非洲, 访问了那里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竹苛国等地。1431年1月, 年过六旬的郑和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七次远航。他们遍访“ 南海”和北印度洋沿岸地区, 到达了圣地天方麦加。1433年7月, 郑和结束了最后一次航海, 横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回国。1435年, 郑和逝世, 享年64岁。 郑和在漫长而复杂的航海实践中, 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 海洋意识不断升华, 切身体会到海洋通道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尤其是南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是兵家必争之地, 丢了南洋的控制权, 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灾难。逐步由一个职业航海家成长为一个海洋战略家。 造船工艺和航海业的大发展为郑和完成航海大业创造了客观条件明朝初期的国富民强, 海军舰队强大, 以及明成祖的海外扩展政策和知人善任, 使郑和实现航海抱负成为可能。而郑和自身的才华, 热爱追求海洋的坚强信念, 征服海洋的冒险开拓献身精神和不辱使命、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 是其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和海洋战略思想家的重要保证。海洋选择了郑和, 郑和创造了航海奇迹。 新闻焦点1、韩媒称中国推“郑和战略”与印度争夺印度洋 “中国和印度已经围绕印度洋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国《朝鲜日报》在 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这篇题为“谁能控制印度洋?中印展开无声战争”的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正在趁美国力量变弱的空档,积极地谋求控制印度洋,而且中国正利用21世纪版本的“郑和战略”,先行一步向印度洋的“控制权”发起了挑战。 文章在分析印度洋的重要性时称,21世纪以来,印度洋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和地缘政治要地备受关注。原因是,印度洋既是能源渠道,又是海上贸易渠道。“印度洋是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海上运输的必经之处。每天航行在印度洋上的油轮目前已达100多艘,2020年有望达到150至200艘。” 中国和印度正在向经济大国发展,随着两国能源进口的日益增加,今后印度洋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中国和印度看好的海外石油供应地区大多是重复的,因此两国的能源竞争将不可避免。文章还援引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栏作家罗伯特-卡普兰的话说:“中印将在21世纪正式打响印度洋的制海权争夺战。” 在评价中国控制印度洋的具体举措时,文章以中国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为例称,这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军事作战为目的向海外派遣军舰。虽然其间中国在近海附近同俄罗斯等国家实施联合军事演习,但从没有越过太平洋的其它海域进行作战演练。由此来判断,中国此次向索马里派遣军舰的意图在于开拓印度洋。 中国一直在秘密推进“21世纪版郑和工程”以迅速增强海军力量。中国增强海军力量的首要目标是,确保能源及商品输送通道的安全,然而其最终目的是掌握对印度洋的控制权。 2、战略转变 “郑和又回来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 中国宣布派遣海军舰艇抵御索马里沿岸打击海盗,此举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参与多边“战斗任务”。这让人想起明朝的郑和,他带领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东非海岸。但数次航行后,中国的蓝水海军时代就终结了———紫禁城里的保守势力认为中国没有理由进行海外探险。但现在,郑和又回来了。过去20年来,中国海军一直在缓慢地稳步发展,虽然中国还没有航母,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关于中国决定向索马里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原因存在很多猜测。其中之一是,六艘中国船只曾遭受海盗袭击。但最直截了当的说法是,印度海军已在大张旗鼓地打击海盗,而一直将印度视为天然竞争者的中国似乎也希望加入其中。 另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文章报道,中国计划派遣海军舰船到索马里海域打击近来日益嚣张的海盗,此举不仅会增强它在世界维和事业中的作用,而且还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海军从近海防御力量向远洋战斗海军的扩张。 因此,中国媒体近来围绕着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必要性的讨论有所增加,这似乎并非出于偶然。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强调规模达到230万人的人民解放军完全是一支以防御为目的的部队,其海军的战略也是以近海或沿海地区的防御为导向。 3、中国推进21世纪版郑和战略中国先行一步向印度洋的“控制权”发起了挑战。中国从不认为印度洋归属于某一个特定国家,反而更是强调过去中国曾统治过印度洋的历史事实。中国明代太监出身的将军郑和(1371-1433年)在1405至1433年的28年间,共七次下海,率领数百艘舰船开拓了途径马六甲海峡及印度洋抵达波斯湾和非洲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从现代观点来看,郑和的远征可视为掌握制海权。 中国就于去年底以剿灭索马里海盗的名义,向印度洋派遣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微山湖”等三艘军舰。这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军事作战为目的向海外派遣军舰。虽然其间中国在近海附近同俄罗斯等国家实施联合军事演习,但从没有越过太平洋的其它海域进行作战演练。由此来判断,中国此次向索马里派遣军舰的意图在于开拓印度洋。 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秘密推进“21世纪版郑和工程”。“郑和工程”大致分为两种。第一是,培养海军编队。中国政府每年在扩增15到20%的国防预算,迅速增强海军力量。中国增强海军力量的首要目标是,确保能源及商品输送通道的安全,然而其最终目的是掌握对印度洋的控制权。为此,中国方面计划从今年开始着手建造航空母舰,截止到2015年完成两艘5万至6万吨级的航母建造。直至2020年,中国将建立三艘航母运用体制。航母乃是海军编队的必备因素。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中国计划2020年后将再建造2艘核动力航母。核航母在不提供燃料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移动,可以认为这透露出了中国将正式进军远洋的计划。 同时中国还在大力加强潜艇的战斗力。中国计划最早在今年内将装载远程导弹巨浪2号的最新“094型”核潜艇进行实战安排,该导弹的射程可达到美国西部和印度全境。射程达8000公里的巨浪2号导弹,被评价为把中国的核战能力提高到创新水平的战略武器。094型潜艇长133米,最大排水量1万吨,是以第四代核反应堆为动力的最新型潜艇。中国计划将拥有5艘094型核潜艇。 中国的另一个战略是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月16日到17日访问了人口只有130万的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答应支援2.6亿美元以扩建路易港机场。中国之所以如此大挥橄榄枝,是为了将几十年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的毛里求斯“拉过去”。印度日报《印度快报》2月19日指出:“中国为在印度洋确保永久性海军基地正在关注毛里求斯。中国的这种动向意味着对印度的新挑战。” 中国还为在毛里求斯的北部、印度西南部的岛国马尔代夫建立海军基地而努力。同时,中国对印度东南部的岛国斯里兰卡也援建港口。在巴基斯坦的爪德尔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也援建港口。在缅甸的科科群岛已有了中国海军的监听基地。其间中国对缅甸军事政府给予了相当的支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