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采 |
释义 | 元代诗人郑采郑采(1307-1365)字季亮,号曲全,温州平阳招顺乡湖井人(今苍南县赤溪镇信智湖井村),元代著名诗人.。郑东与兄东移居江苏常熟刻苦学习,采工诗,与兄郑东合编有《郑氏联璧集元诗选》传世。采性情狷介,从来不屑屈处人之下。二十岁时丧父,便挑起书笈行装出门。途经婺州(金华),肃访使早知其名,欲荐为椽吏,郑采坚决谢绝。到昆山会见长兄郑东,从此埋头于经史子集。他听说常熟山水秀丽,便移居就读。当地顾老有一个女儿,贤而慧,多年择婿不就。见到郑采,就主动地把女儿许婚给他。此后,郑采便与哥哥郑东在常熟顾家长期寓居下去。宜人顾氏、继取陶氏。陶氏生四子一女。长思本,次思先、思宗、思祖。女明月,适殷宗信。台阁宏丽之规,无山林枯槁之气。明初宋濂作序中说:曲全之文,则规矩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凡,曲尽情态。然皆有传于世。 郑东(1269-?),字季明,号杲斋。客授昆山,晚寓常熟。幼嗜书,明《春秋》。天分绝人。应举试不合主司意,即弃去。肆力于古文辞,日试万言,滔滔不休。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作而卒。其弟采,字季亮,又字曲全,性狷介,州里不能容,因来就寓读书,晚又同寓海虞(今常熟)。东弟采亦工诗,并有文名。东,文多不留稿,仅存百篇;采三十余篇。元末兵乱,遗文散落,采子思先合写成《郑氏联璧集》,厘为四十卷。宋濂为之序,曰:“杲斋之文,则气质沉雄,如老将帅师,旌旗火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曲全之文,则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凡,曲尽情意。然皆有台阁弘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郑黼,郑采祖父,信智湖井人,南宋进士,为宋室郡马。祖父郑黼是一个仁厚长者,他娶了宋朝皇族之女为妻,却从未自觉高人一等或仗势欺人。人们因为他在家族中排行第九十,平日又多行善事,所以就称之为“九十佛”。 郑愉(1222?-1326),郑采父,信智湖井人。约于南宋淳祐二年(1242)壬寅科释褐进士。十三岁通读五经,二十岁中词科。但由于南宋的灭亡,并没有获得出仕的机会,只有在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 郑思先,郑采子,洪武八年(1375),郑思先任磨勘司令,郑采也被追赠为奉议大夫、磨勘司令。在此之前,郑思先还在国子监任过职,与国子司业宋濂有交情。他把父亲和伯父的诗文合编为《郑氏联璧集》,请宋濂作序。《郑氏联璧集》共十四卷,其中郑东的 文章有一百篇,诗四百八十首,郑采的文章有三十篇,诗一百首。郑思先后来升任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又请宋濂为郑采写墓志铭。现在,《郑氏联璧集》国内已无传本,只有清代顾嗣立所编的《元代选三集》还保存了郑东、郑采的三十九首诗。而关于郑氏兄弟的生平,最详细的资料也就数宋濂的序文及其为郑采所作的墓志铭了。 《郑东郑采传》 祖黼,尚宗室女,未尝挟贵骄人。其第行九十,人以九十佛呼之。父愉老,年十三通五经,弱冠举词科,会国亡,隐居不出。(宋濂磨勘司郑公墓志铭) 东少嗜学,天资绝人,两试行省,不合主司程度,遂弃去。(旧志) 游浙东西,大肆力于古文辞。久之思如泉源,滚滚出不休,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翰林学士承旨欧阳元奇其才,将荐于朝,未上,遂以疾卒。 遗稿有文百篇,诗四百八十首。从子思先裒录之,合其父采文三十篇,诗百篇,写成厘为一十四卷,题之曰:《郑氏联璧集》,宋濂序之曰:杲斋之文,气韵沉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曲全之文,则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烦,曲尽情意。然皆有台阁宏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宋濂郑氏聊璧集序) 长洲顾嗣立以为深得二郑旨趣。(元诗选小传) 采性介,特不屑屈人下。年二十丧父,州里群少年肆狎侮之,采奋然自励曰:“大丈夫有髯如戟,肯受鼠辈侵凌乎?”束书出游,道经婺州,肃访使某闻采至,欲辟为掾史。采以为辱,力辞去。 时仲兄东讲授昆山,采趋就之,年已二十有四矣。东勉勖以学,于是始致力于六经群史。冬大雪,辄拥重衾厚幪而坐 ;夏热,蚊蚋且噆人,热蓻蒿烟逐之。夜参半,犹隐隐闻读书声。东欢其勤,每谓人曰:“异日以文行亢吾宗,必吾弟也夫。” 科举法门,采投牒省闱,以持论太高报罢。退而欢曰:“试艺所以困天下英才,吾尚可溺而未省乎?”改辙攻古文辞,闻常熟多佳山水,将卜居以卒业。顾翁有贤女久未择婿无当意者,一见,翁欢曰:“才俊如此,气局如些,尚有敌之者乎?”竟归之。采遂与东俱寄籍焉。 采正直不阿,见谄谀取富贵者,人道其名,辄唾去。家虽匮乏,一发不以千人。或劝其随俗浮沉,怒曰:“我岂不知多田儿有粟帛耶?”弗听,后屡自惩创,取老子语以曲全自号,终亦不能改也。州被水灾,有司循故事督赋急,民不堪命。采率父老三四人,往江浙行中书泣白平章政事某曰:“水潦杀禾,民已无食,又欲得征之,数万生灵将化为枯骨矣!”辞甚切直不少,贬得蠲赋一万五千。 知州张某思行均役法,问计于采,采曰:“役未易均也。”张问其故,采曰:“公馆人之家,其产甚夥,法当居上上,能平之乎?”张变色而作,后竟罢不行。宣城贡师泰,中书右丞相托克之客,来为都水庸田使,采以其儒者,作长书贽之,师泰览其文,论议英发,惮不敢近。采遂不复上谒,君子多之。 采雅好宾客,虽甚贫必留连款洽,惟恐其亟去。士穷无归者,或馆之终岁,衣且食之无厌怠。所洊饥,客持券谒采,采视其家仅余粟五斗,贷其五之三,故人瞿氏子将之淮南,囊橐为群盗所掠,裸跣走诉。采尽以衣衾巾履遗之。采消摇于门,见敝衣蹑履而踏雪中者,呼之前,予以泉布,终不问其姓名。邻有钱叟,阖门病疫无一治爨事者,采命家人煮粥药日啖之,皆得更生。其急义大率类此。然刚而能容,士有忌其才高者,构为篇章以诟,或尤采不之答,采曰:“吾岂不能文哉?顾所见与彼异耳。”未几遇诸途,邀与共饭,且赠以白金,其人大惭而退。 至正乙巳(即1365年),卒年五十七。思本、思先、思宗、思祖。俱籍常熟。思先明福建承宣布政使,以文学政事闻。(宋濂磨勘司郑君墓志铭) 采才名与东埒,而其文集皆亡。东诗存者,多恢奇伟异,变化不可方物。采诗则温醇雅正,循循然矩矱先民,盖别标一帜云。 郑采诗 出门膏吾车 出门膏吾车,欲登昆仑丘。昆仑在西极,我家东海头。十步若九辍,邻巷亦阻修。况兹几万里,而乃复悠悠。但当努其力,岁晏非所忧。闻道夕可死,圣谟实吾舟。 去妇词 敝衣尚可澣,古镜尚可磨。郎心一昏蔽,反覆将奈何!缅怀初嫁时,同心指江河。江河固上流,郎恩中道休。娟娟芙蓉花,托根在芳洲。驱妾出门去,妾身将焉求。安得明月珠,置之郎心头。 送姚子章之浙东帅掾 南纪四明雄浙左,孤城百雉接风涛。越裳客去得犀角,日本船来看宝刀。元帅旌旗开外阃,掾郎才略服诸曹。帐中羽檄何须草,政爱夔州诗法高。 送果上人游雁山 雪消山色涨东州,最好天台雁荡游。背负青天缘鸟道,面承□雨看龙湫。深春林麓多金刹,落日江湖自白头。石上玉芝应拾得,念吾无物可销愁。 题复古秋山对月图 天〈四天〉〈四天〉兮月朤朤,山〈四山〉〈四山〉兮水〈沝上沝下〉〈沝上沝下〉。木森森兮竹〈三竹〉〈三竹〉,势〈三寒〉〈三寒〉兮墨鱻鱻。 注: <四天>音hao 浩,朤音lang 朗,<四山>音zhuo <四水>音man 漫 <三竹>音zhi <三寒>音lin凛 朤,音、义具‘朗’,出自汉代《西江赋》”。 郑东诗 题朱泽民秋江独钓图 山川无微云,万物粲可数。长江秋气至,美人在中渚。凉风吹兰舟,木叶下如雨。鲂鲤岂必多,书卷良可咀。初非与世殊,聊以乐空屡。 赠笔生陈仲实 吴兴老冯善择毫,择毫入笔銛於刀。近年杨陆亦有法,声价直与冯齐高。陈生後出奄三子,射利肯作庸工饕。欣然为我开一束,讵数豕鬣并貍毛。纔濡入手即圆熟,挥洒不觉运腕劳。野人得此殊快意,翰墨虽拙尤便操。既不能写虫鱼疏,又不喜书龙虎韬。暮年但欲给生笔,收拾遗史明诛-。顾无好句相报答,且复浮以尊中醪。气酣耳热秋风起,江山如助诗人豪。 送驸马西山公诗 明侯德美世莫俦,麒麟之趾丹凤咮。黄流芬芳在尊卣,缫藉光彩收琳球。王姬下嫁礼服优,鎏金为车白玉輈。闺中通籍孰与侔,贵宜列爵同彻侯。大布遂易狐白裘,事业直拟追前修。赋诗援笔思不留,天机岂用加雕锼。众观后羿亲射侯,束手欲立江辄流。法书一字千金酬,玉钗之股珊瑚钩。大儒老师日与游,论道极口称伊周。二年市官留小州,政宽坐致东南酋。三韩毛人及流求,行滕在股宝络头。长风万里驱大艘,象犀珠贝充海陬。贡之府库常汗牛,归视其室唯蒯缑。圣主在位将尔求,出纳王命为舌喉。 题画山水歌 君不见谢康乐,短面长髯瘦如鹤,作郡安能弃丘壑。又不见鸱夷子,属镂蜚霜赤心死,一棹三江入烟雨。我生千载下,酷爱古人心本野。老仙缩地谁得传?颠墨淋漓醉中洒。幽幽树意暝含雨,朵朵山头青欲云。横杠依约度深谷,三里五里东西邻。采芝定有商颜叟,鹿皮之裘槲叶裙。神仙有无不可即,杳杳路断桃花津。何人相期过西麓,牲肥酒熟秋乐神。祗知耕锄及婚嫁,庙堂黜陟那得闻。扁舟从何来,盈盈载秋碧。岚光忽已今,日暮问家室。荧荧林隙灯火青,鸡黍家人具今夕。终南相继售卑价,才薄官微遭箠骂。久知富贵成茹荼,吾独爱山如食蔗。家贫恰有买屐钱,白发渔郎许船借。箕山颍曲命吾驾,百岁胡为堕机擭。 题画松壁 八月江头茅屋破,日日盲风雨交和。眼前安得大厦成,拾遗归来泪空堕。纷纷万木争出山,琐碎榱桷非为难。万牛莫挽楩与楠,往往弃置丘壑间。独立风霜二千尺,未识何时逢匠石,白头老樵空叹息。 老牧图 彼轩彼裳,我笠我蓑。彼驰且驱,我行且歌。呜呼!世间荣辱如吾何,夕阳牛背青山多。 送江阴郡博周元浩归平阳 君不见蘇秦昔上秦王书,嫂不下机妻不炊。青灯长夜股流血,黄金六印何纍纍。又不见陶渊明,富贵视之鸿毛轻。腰宁不折五斗米,归来篱菊秋盈盈。周君妙年江海客,几度吴花醉中摘。蒲帆半幅风飕飕,长啸一声江月白。我家亦在蒲海头,此时春酒浓如油。堪怜千里尚飘泊,恨不共买东归舟。 今日行 昨日去,今日来,明日忽忽复相催。百川赴海何时回?思之竟不令人哀。传闻三神山,海水青如苔,五云零乱开楼台。中有长生不死药,仙人青发红玉腮。此事不许人间有,籛铿古人骨亦朽。骨亦朽,劝君酒,长使金杯在君手。 昆城吴歌 昆城吴水三万顷,吴儿招我入溟涬。举头看月月在顶,手弄荷花落天影。酒酣起就船底眠,青天作衾毛骨冷。龙女欲出听我歌,扇以凉飇吹梦醒。初歌音蔟含清匀,忽然疾走衔枚军。百怪发立皆惊奔,龙女舞翻巫峡云。再歌壮以悲,凤凰背泣麟洲啼。六月雪压崐仑低,我歌三发沧海裂。绿水欲变黄尘热,龙女闻之悲哽咽。旌旗忽动龙女归,金乌飞上若木枝。暑炎如火炙我肌,嗟我老病力莫支,千金莫致南海犀。沈书问龙女,遗我苍水璧。与君乞取半湖白,归向高堂挂空壁。 仲雍墓 野鼠穿黄穴,遗封百草深。死无归国梦,人识逸民心。峦树冬逾碧,江猿夜亦吟。海虞山上月,梅里共沈沈。 齐女墓 突死孤坟在,千年恨尚新。荆蛮非偶国,盤瓠愧吾人。踯躅春啼血,狐狸夜得邻。营丘无霸业,吴沼更伤神。 寄郭羲仲 忆君持酒别,初月出东城。溪艇几时到,春潮日夜生。白沙眠翡翠,青竹下鵁鶄。遥想汪徵士,题诗慰逸情。 题余生山居 野水流花涧,春云拂草亭。地连桐柏观,人识少微星。养鹤还知相,煎茶亦著经。卜邻应未晚,休勒北山铭。 赠吕一相者 男子始堕地,百年那可量。买臣归作郡,颜驷老为郎。得路青云表,垂纶野水傍。持杯劝君饮,吾意正茫茫。 和郭熙仲 每爱扬雄能作赋,不忧贾谊易遭谗。苍鹰拂拭黄金镟,骏马光明白玉衔。太乙频来观象帙,麻姑相许寄银椷。独愧才名难并立,见称龙尾也非凡。 寄呈梁承旨 太平天子重词臣,色烂官袍宠泽新。应对金銮明日月,步趋玉署上星辰。夜分执笏传宣急,昼永挥毫草诰频。自愧不才头已白,秋风垂钓大江滨。 九龙山怀友 风雨两乡难缩地,小窗时读去年诗。九龙何处云深浅,一雁不来人别离。老树引藤秋结子,黄猿窥果昼呼儿。遥知句就无人解,月落山灵堕泪时。 送郭彦昭归吴中 外沙沙头潮没渚,海坛庙前唱蛮歈。政喜南风吹五两,不愁落日转樯乌。鯿鱼一尺恰上钓,吴姬二十独当垆。醉歌《白雪》谁能和,击碎筵中玉唾壶。 送日本僧之京 万里乘涛来绝海,中朝冠盖尽相知。丹丘博士与饮酒,青城先生邀赋诗。传钵底须归故国,把文遂欲动京师。绝怜船上看春色,二月官河水发时。 越溪 三月雨晴天气新,老夫起整紫纶巾。岸花红白远迎棹,江燕去来低傍人。冷面谁能憎俗子,好山吾得作比邻。明时独愧才卑拙,老大犹为江海臣。 松下钓鱼图 皎皎月在树,泠泠风满衣。欲问三江口,长歌遂不归。 题宋高宗画扇头自题云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多时海上日光催,犹道千山雨未开。总被浮云能障断,龙沙不见翠华回。 题江贯道平远图 飞鸟欲没暮烟稠,落落人家竹树秋。绝似南徐城上望,苍茫野色入扬州。 题士宣杏花双喜 移时山鸟斗芳丛,深院佳人昼睡浓。起立阶头惊碧草,不缘风雨落春红。 怀旧 沧江楼上酒初醒,起视林花落晓星。三月到京春雪霁,太行山色马前青。 送郭彦昭北游 莫听讴歌倚柁楼,令人愁怨忆南州。一片姑蘇城上月,送郎直过界河头。 题徽庙马麟梅 龙楼凤阁美人歌,赏尽琼花碧玉柯。驿使去时浑浪折,江南春色已无多。 题范宽小雪山图 雪压寒林万木垂,经旬不与野人期。蹇驴借得如黄犊,犹怕山桥不敢骑。 题赵翰林画马 大宛前日进龙媒,屹立天墀骏骨开。黄帕宝鞍纔卸却,銮舆八月上都回。 题李唐秋山图 万壑霜飞木叶丹,石桥流水暮生寒。却疑二月天台裏,一路桃花照马鞍。 题五君?海棠 白日城南暖气微,春红浑欲著春衣。东风吹醒深宫睡,头白君王万里归。 西湖图 二月西湖春似海,南风北风天出云。美人如花坐船上,学唱《竹枝》人不闻。 寄友 爱尔湖边草堂静,青青竹色照人衣。闭门无事开春酒,不管风高柳絮飞。 题卫明铉山水小景为管伯铭赋 故人招我雁山傍,更入秋云结草堂。至今未满李徵士,白首犹贪著作郎。 南宋名臣郑采郑寀(1187年~1249年) 福建福安人。理宗时(1225~1264年),为秘书省校书郎,累擢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先后劾罢王瓒、龚基先、胡清献等人。迁侍御史,疏论朝廷滥赏之弊。淳祐七年(1247年),除同签书枢密院事,为监察御史陈求鲁劾罢。 郑采,即郑寀,字载伯,号北山;生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长溪县穆阳西铭村(今属福安市康厝畲族乡西铭村)人。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甲科,初绶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推官。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淳 元年(1241年),参加馆试后升为秘书省正字;宰相史嵩之遣人笼络,采公不予理睬。一日早朝在奏对时说:“国家败坏已极,以权谋私非一人,祸酿非一日也,不光当权者之罪,此乃皇上贪欲之心未泯所致也……”,深得理宗嘉许。后任校书郎,转调为著作郎,又升右正言官兼侍讲……。 后又调为侍御史,再奏《正名器疏》,升左谏议大夫兼侍读。宋淳 五年(1245年),长溪西北乡申请析县已二十几年,因县治选址悬而未决。郑采公力主县治设韩阳坂,呈诗理宗曰:“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后,深为感动,便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于是析长溪县西,北乡地建福安县,县治设韩阳坂……。 淳 七年(1247年)七月,授郑采公为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宋史》评论郑采和师雍都是正人,而意不合,至各袒所说,这也是君子的过失……;郑采还未正式请辞职,便急于求去,旨下仍以原职为临安府洞霄宫提举,赐衣带鞍马,未辞职而赐行,此是对郑采公的特殊礼遇。 淳 九年(1249年),授采公为资政殿学士,常伴理宗;一日闲谈时告诉皇上家居长溪县北山,建有澄庵;理宗御书“北山澄庵”赐他,并作诗题扇送行,诗曰:“秋思太华峰头雪,晴忆巫山一片云。去国时来犹未得,诗篇遥赠北山君。”采公同年逝世;赠通政大夫,葬于福清县宁德里,县令郑黼因他建县有功,在县治南面的南山峰下建祠纪念他。 清道光已丑年(1829年)《锦里郑氏族谱》(锦里今福安市城关街尾),风俗篇《免役》载:宋理宗淳 五年析长溪韩阳坂为县,由邑人郑子化倡议,进士郑采以端明殿学士回梓允协其议,赋诗奏闻,报可。签厅官郑 踏勘其地,剪除荆棘,初设知县郑黼踵而成之。自宋迄今。历朝邑侯以“四郑”建邑有功,重加优奖,邑中郑姓子孙准其世代蠲免力役之征;里中亦不必设立保社,其户首一图一甲应属郑族,凡我宗人千秋顶祝。按乾隆十四年邑侯秦士望以小夫匀派锦里,族中阜长具禀以事闻,遂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