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秉恬 |
释义 | 人物生平郑秉恬(1783-1840)字性和,号云壑。瑞州上高(今江西上高芦洲乡均陂)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戴兰芬榜进士第二人。道光二年壬午科是为庆祝道光帝登极特开的恩科。会试主考官是汪廷珍、英和、汤金钊、李宗窻。共取232名进士。殿试钦赐郑秉恬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改授山西五寨知县,继署平遥,后调曲沃。 在嘉庆年间,郑秉恬参加乡试已中举人。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外放山西,先后任五寨知县、曲沃知县等官职。以前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山西曲沃县知县。 在山西任上,郑秉恬广察民情。为与百姓联系,特设两个密封投诉箱,箱上明白写着“愿闻己过,求通民情。”白天,放在通衢路口供百姓投诉;夜晚,则独自查阅、了解民情。这正显示了他修身治县的心愿。 秉恬离职返乡后,致力于教育,在“豫章书院”主讲。他善于书法,能诗文。后人为其编辑有“郑太史云壑诗集”。 著有《云壑遗稿》。? 个人逸事曲沃是有名难治的大县,秉恬赴任,针对公役假威挟诈的弊端,特设置两桶,上写“愿闻己过,求通民情”八字,每晨置于街口,让民投拆其中,天晚取回独阅。虽不全以为凭,而一县情真伪尽知,自此官不敢贪,四境平安。 秉恬天资聪明,诗古文辞,清超绝俗。尤擅书法。赋性廉洁,为官清正,尤厌攀高结贵,故历任知县,始终不曾升迁。调曲沃时,有富翁想以五百两银子相赠,邀他一叙,他拒而不去。严肃地说:“此人以五百两银子邀请我,这是收买我。听说此人颇武断,不过邀我至家以张声势,百姓必受其害”。闻者叹服。 丙申(1836年)母忧解任归乡,主讲予章书院,却诸生贽仪不受。后厌求书者太多,坚决辞聘,养病于城郊华严庵。钱中丞复聘主讲鹅湖书院,谓水竹树中,易于静养,数月病重而归。 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二十八日病故。临终前自作一铭:“生无所恨,老无所营,死无所恋,无为寺旁,黄土三尺,手所亲奠,纳魄于兹,万劫不复,是吾心愿。”敦嘱丧事从俭。遗著散失,里人李清标选辑诗文若干篇印行,封面题为《郑太史云壑诗集文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