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征氏姐妹 |
释义 | 征氏姐妹(越南语:Hai Bà Trưng,?—43年5月)是1世纪在今天的越南北部武装反抗中国东汉政权的两个姐妹,征侧(越南语:Trưng Trắc)和征贰(越南语:Trưng Nhị)。 20世纪初越南纪念征氏姐妹的游行前111年中国西汉消灭南越国之后,在其故地设置了交址、九真、日南三郡。今天的越南北部被汉朝管辖。 简介征氏姐妹出生在交址乡间的一个雒将(雒越族军人)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军事技能和汉朝官吏的横征暴敛。征侧的丈夫雒将诗索(Thi Sách)因反对中国官吏对当地人的中国化和欺压而被处死。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征氏姐妹揭竿而起,赶走了当地的官吏。各地百姓纷纷响应,汉朝太守苏定剃发割须,才得逃出。征氏姐妹从汉人手中夺得了65座城池,自称“征王”,成功地维持了三年的政权,史称征朝,活动范围南达今越南中部,北到今广西钦州、北海、防城等地。得知征氏姊妹之事后,汉光武帝下诏令华南各郡制造车船,修筑道路、桥梁,储备军粮。建武十八年(42年),派伏波将军马援、伏乐侯刘隆和楼船将军段志率汉兵八千和交址兵万余共两万军队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南征交址。征王和诸将发兵到浪泊(今越南仙山)与马援军激战,因力单势薄,败退锦溪(今越南永富省安乐县)。次年(43年)5月马援杀死二征,继而在九真消灭二征余部都羊。三百余名反抗军首领被俘,流放至零陵,交州诸郡平定。马援在当地兴修水利,安抚民心。[1]建武二十年马援回军,功封新息侯。 中越观点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成书于13世纪到17世纪)和中国的《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等史料中都有对此事的记载。其主要不同处有: 越南史料中强调征氏姐妹是因中国官吏压榨而起义;中国史料中说她们是因为诗索犯罪被处死为泄私愤而反叛。[2] 越南史料中说马援的军队中的男子裸体打仗,而二征的部下多为女子,无法正视而战败。 越南史料中说二征自杀而死,部下跟着自杀;中国史料中说是马援的军队杀死她们的。 中国史料强调马援兴修水利,简化律法,赢得当地民心。 《大越史记全书》成书于此事一千多年之后,加入不少虚构的成分;而中国的史书则是胜利者的一面之词。 中国过去通常把二征作为叛逆描述。但近代官方的说法承认征氏姐妹是越南的民族英雄。1964年7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河内为二征陵墓献了花圈。文革期间毛泽东也曾称赞征侧。[3] 影响越南评价二征起义为当地人长达一千年反抗中国统治(直到939年越南击败南汉军队独立)的开始。在越南各地有大量纪念二征的祠堂、庙宇和以她们命名的街道。譬如越南首都河内的四个市区之一就是二征夫人区。 每年阴历二月初六(传说中她们的殉难日)是一个纪念她们的节日。她们的形象通常是骑在大象背上作战。 1959年3月14日(阴历二月六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发行了一套“二征”同图邮票两枚,图案为征侧、征贰坐在大象上统帅义军。同一天越南共和国(南越)也发行了一套“二征”同图邮票四枚,图案为二征骑象作战。 另外征氏姐妹的几十个女部将在越南北方的许多农村当做城隍供奉。[4] 注释《后汉书·马援列传》: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雒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交址太守苏定以法绳之,侧忿,故反。 权延赤、杜卫东著《共和国秘使》,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中记载: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归国驻外使节时的讲话中称赞征侧是位了不起的女英雄。他还说,马援虽然脱离不开其阶级局限性,但他确是一位名将,有政治头脑。 越南历史书中的中越关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