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挣脱萧条
释义

《挣脱萧条》勾勒出了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线条与轮廓,使读者清晰、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和日本经济。《挣脱萧条》同时系统总结了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以便为中国提供借鉴与参考。

版权信息

作 者: 张秀风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1

字 数: 264000

页 数: 358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30060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国际经济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是一段值得记录的历史。

日本经济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究竟应当怎样认识日本“失去的十年”,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日本经济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中国制定对日政策很有裨益。

过去日本曾经发生的失误,也很可能在中国出现,甚至已经出现。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张季风,1959年生于吉林伊通。1999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任该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94年至1999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留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著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参与编写、与他人合著2000年至今的《日本发展报告》等七部。1990年以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日本学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日本经济方面的论文百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日本宏观经济、中日经济关系、日本区域经济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战后日本经济简短回溯

一 从战争废墟实现自立

二 高速增长与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三 稳定增长与“鼎盛时期”的到来

四 泡沫经济的发生与破灭

五 萧条期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走出漫长的萧条隧道

一 非凯恩斯主义的持续复苏

二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亮点

第三节 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因

一 景气循环的作用

二 设备投资扩大的驱动

三 中国经济的强劲拉动

第四节 对日本经济的基本判断

一 景气的脆弱性与诸多难题

二 虽经十年萧条,但实力依旧

第二章 克服长期萧条的重大举措

第一节 战后最严重的大萧条

一 四个主要特征与“企业的三过剩

二 “制度疲劳”与政府责任

第二节 反萧条对策与效果

一 稳定金融对策

二 防止中小企业倒闭对策

三 刺激需求对策

四 扩大就业对策

五 从经济恢复优先向改革方向过渡

六 反通缩对策

七 稳定股市对策

八 抑制日元升值对策

九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

第三章 模式转换与体制改革

第一节 “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转换

一 世界主要经济模式简述

二 关于“日本模式”与“东亚模式”的讨论

三 “日本模式”的利与弊

第二节 经济体制大改革

一 “成熟阶段”的迷惘与“制度疲劳”

二 第三次大改革的轨迹

三 “小泉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 “小泉改革”的理论基础与误区

五 改革的进展与前景

第四章 严峻的财政状况与“三位一体”改革

第一节 日本的基本财政制度

一 中央财政

二 地方财政

第二节 严峻的财政现状与对策 O

一 政府债务负担的扩大及其原因 O

二 偿还政府债务的艰巨性

三 解决财政赤字的对策

第三节 “三位一体”财政改革

一 “三位一体”财政改革的内容

二 “三位一体”财政改革的意义

第五章 金融体制的演变与金融大改革

第一节 追赶时期的日本金融体制及其特点

一 日本金融体制的变迁

二 追赶时期日本金融体制的特点

三 金融环境的变化与日本金融体制的局限

第二节 大爆炸式金融改革及其意义

一 金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 金融大改革实际进程分析

三 金融大改革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日本金融业的现状与课题

一 金融管理理念的变化

二 金融组织的变化

三 金融监管体制的变化

四 金融政策的变化

五 今后的课题与展望

第六章 不良贷款基本处理完毕

第一节 巨额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危害

一 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

二 不良贷款的含义与危害

第二节 不良贷款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原因

一 不停处理,‘但却越滚越多

二 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

第三节 不良贷款基本处理完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不良贷款基本得到处理

二 不良贷款得到处理的主要原因

三 存在的课题

第七章 失业状况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节 长期低失业率的奥秘

一 长期失业结构与就业机制特点

二 劳动市场的“三重结构”

第二节 就业体制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一 对终身雇佣制评价的变化

二 年功序列工资体系的变化

三 劳动市场雇用形态多样化

四 就业结构的变化

五 日本式雇用体制变革的方向

第八章 产业结构变迁与未来主导产业

第一节 日本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特色

一 产业结构的服务化

二 产业结构的知识密集化

三 技术革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展望

一 未来主导产业选择

二 日本的IT产业

三 建设与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

四 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新成长产业

第九章 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开放市场体制的确立

一 贸易立国战略

二 加入关贸总协定

三 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自由化

四 确立开放市场体制的特点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贸易结构的变化

二 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变化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展与特点

一 对外直接投资

二 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第十章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一 不断增加的FTA与区域经济合作

二 从消极观望到积极参与

第二节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一 区域内的经济互补性

二 区域内的经济依存关系

三 其他有利因素

四 中日FTA与东亚区域经济统合的艰巨性

第十一章 日本经济中长期走势

第一节 近期经济预测

— 2005年经济回顾

二 2006年经济展望

第二节 中期经济走向

一 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难题将趋于缓解

二 设备投资将持续扩大

三 居民消费可望恢复

四 中期外需看好

第三节 长期经济展望

一 两种不足取的经济政策

二 人口减少、超老龄化问题

三 日本经济的长期走势

四 未来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

四 未来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如第一章所述,虽然经过“十年萧条”,但日本经济的实力犹在,元气尚存。从日本的经济实力来看,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GDP仍然相当于中国的2倍强,相当于亚洲主要国家GDP总和的1.5倍。实际上,由于统计上的原因,日本的一些宏观数据被低估了。就软件而言,捆绑式软件和公司内部生产的软件价值在日本不列入GDP,而在美国这些价值是被列入的。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和美国哈佛大学戴尔·杰格逊教授(Dell Jogeson)的研究表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投资被低估了1%,GDP增长被低估了0.7%。①另外,还有一点应当注意:目前人们大多关注日本国内的状况,事实上,日本在海外的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而且盈利远远超过国内企业。据统计,近年来日本GDP与GNP之间约有10万亿日元的差距。若按GNP计算,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将在现有基础

到2030年,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质量上发展,而不仅仅是GDP的增长。经济实力绝对数会继续缓慢增长,实际GDP将达到10万亿美元,占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GDP总额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5.6%下降至9%。由于中国GDP总量可能在2016年前后超过日本(参见图11—8),所以届时日本经济总量位次将由目前的世界第二降为第三(参见表11—7)。(图略:编者按)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中、日、韩三国GDP合计将超过EU,到2025年将超过美国,此后东亚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届时,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可望实现。当然,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体的亚洲区域货币也将应运而生。日本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会相对下降,但在区域内的地位会有所上升。

纵观过去的16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低,但却是改革和制度创新的16年。通过改革日本的经济体质得到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得到提高。过去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制度,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主银行制度、公司制度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许多束缚经济发展和制约创新的规制得到放松。财界、官僚和政治家的“铁三角”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各种利益集团正处于盛衰交替和重组之中。新制度的出现和新兴利益集团的诞生,必将推动经济在新的起点上产生更大的进发力。

100多年前的明治维新打碎了日本的封建桎梏,引导日本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60年前的战后改革铲除了日本的封建残余,使日本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进入了富裕社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也必将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的各种清规戒律,使日本创造新的辉煌。日本善于利用“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当它感到或者已经落后于他人时,就会急起直追,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储备,多则20年,少则10年,完全有可能出现第三次崛起。P349-35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