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阵地防御 |
释义 | 防御阵地是随着兵器和战术的改进而发展的。早在中国夏代,有些部族为了防止外来侵袭,在居住地周围构筑封树、土墉和壕沟。随着部族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逐步发展成环形的独立的能长期坚守的城邑。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多在险阻地区沿隘路构筑关塞,或建立障壁式长城和驻兵与瞭望用的障、亭;关塞前还有壕池、吊桥和木栅等设施。旷野地区则构筑壁垒或设置木寨用以御敌。14世纪以后,火器广泛运用于作战,防御阵地有了较大改进。中国明代建立了海岸要塞阵地,构筑城池、炮台、碉堡等工事。 阵地防御 依托阵地进行的防御战役。防御战役的样式之一。分为野战阵地防御战役和坚固阵地防御战役。目的是掩护重要的战略方向,保守重要目标和地区,争取时间,为进攻创造条件。 阵地防御战役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冷兵器时期,已出现了具有某些阵地防御特征的作战。火器出现以后,发展为要塞和堑壕、交通壕、火炮工事等组成的野战阵地,增大了防御纵深。19世纪中叶,防御兵力增多,利用野战工事,建立预备队以增强防御稳定性成为重要的原则,攻守结合的战法普遍采用。20世纪初,野战阵地防御在较宽正面和较大纵深内实施,规模扩大,形成了集团军阵地防御战役的雏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阵地防御战役达到了方面军(集团军群)规模。一些国家建立了永备筑垒地域,并与野战工事相结合,形成了绵亘的纵深较大的堑壕防御体系。通常由2~4道阵地组成防御地带,梯次配置兵力,充分运用火力,广泛实施反突击消灭突入之敌,并开始出现对坦克和对空防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军队装备了大量坦克、飞机,阵地防御战役规模扩大到方面军群,有的阵地防御战役兵力达百万余人,防御地幅宽达500~800公里;形成了大纵深(最大250~300公里)、多地带(最多8~9道)的阵地体系,多梯队、诸预备队的战役部署,组织了严密的火力、障碍物配系以及对坦克和对空防御,防御体系趋于完善;强调顽强的防守与坚决的反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防御的积极性。战后,由于导弹、核武器的发展和坦克、空中机动部队的大量使用,更加强调阵地防御战役的纵深性、全方位和立体性;普遍重视运用火力,加强工程、电子对抗和对核、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开始由于武器装备较差,通常力避阵地防御作战。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善,进行了一些战役规模的阵地防御。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进行了长时间的坚固阵地防御,取得了组织宽正面、大纵深阵地防御作战的丰富经验。 阵地防御战役阵地防御战役,以积极防御为指导思想,将坚决顽强的防守与积极主动的反击结合起来,不断消耗和削弱敌有生力量,挫败敌方的进攻。基本要求:①周密组织侦察,正确判断情况,确定战役方针,定下战役决心。②根据防御任务和敌情、地形等情况,建立防御战役部署,在整个战役方向上,构成大纵深、全方位、有重点的积极的防御体系。③从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周密制定战役计划,密切诸军种、兵种协同动作。④大力动员人力物力,构筑各种防御工程,提高生存能力,增强防御的稳定性。⑤以各种积极手段,破坏敌人的进攻准备,并防范敌人的袭击和破坏。⑥严密注视敌人动态,及早发现敌人行动的征候,顽强地抗击敌人的进攻。⑦研究和掌握敌人空降行动规律,适时组织反空降作战,打破敌人的空中突击和垂直包围。⑧抓住有利战机,适时组织战役反击,消灭突入之敌,稳定和恢复防御态势。 战役防区的大小,根据战役方向的重要性和地理条件,当面进攻之敌的规模和企图以及战役军团的任务和编成而定。兵力、兵器的配置力求疏散、隐蔽,保持相应的战役密度,并能减少敌军火力造成的损害。大型战役军团通常由前沿到纵深划分2~3道防线;小型战役军团一般防守一道防线,每道防线设置2~3道防御地带,每道防御地带并列划分若干师防区;视情况在第一道防线前设置警戒、掩护地带,并在两道防线(防御地带)之间建立侧方阵地,形成多层次、大纵深、全方位的防御阵地体系。阵地防御战役的准备,由于战役军团受领的任务和条件不同,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坚固阵地防御,有预先设防的基础,战役准备主要是对预先准备的补充和加强。野战阵地防御,一般是临时设防,通常有敌情威胁,准备时间短促,甚至边打边准备。无论在哪种条件下进行准备,都须立足于应付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精心计划组织,力争先敌完成,以占据主动地位。阵地防御战役的作战行动紧张激烈,情况复杂多变,战役指挥员须紧紧把握关系防御安危的重心和行动。主要是:①反突破。采取各种手段不间断地侦察,及时掌握敌人动态,判明其进攻的开始时间和主攻方向,以远战火力和特种部队、民兵游击队等,袭击敌人集结和展开地域的重要目标,阻敌开进,迫其主力过早展开,迟滞、疲惫敌人。以短促的火力反击和强烈的电子干扰,破坏敌方的火力准备,并及时封闭核突击缺口。敌进攻发起后,及时掌握主要方向一线的情况,充分运用火力和适时机动兵力,与敌反复争夺,坚决制止其突破。当敌突破防御并向纵深发展时,迅速断桥破路,扼守要点,控制通道,割裂敌进攻队形,阻敌扩张。抓住敌孤立突出、翼侧暴露、后续不继等时机,适时组织出击、反击、袭击,各个歼灭突入之敌,制止敌方向战役纵深突贯,为尔后行动创造有利态势。②反合围。做好全方位防御的各项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敌方从翼侧迂回和纵深合围,特别要防止敌人从空中垂直包围。一旦主要兵力集团遭敌围攻时,须沉着应战,尽力扩大防御周廓,扼守安危相关的要点,制止敌分割。处于合围圈外的部队,积极钳制、袭击敌人,保持支援、供应的通道或实施空中补给,保障被围集团能长时间坚持防守地区。时机成熟时,集中优势兵力,选敌薄弱部位,内外夹击打破敌之合围。③反空降。正确判明敌方空降企图,集中兵力对付敌空降主力或对防御威胁最大之敌。力争将空降之敌消灭在空运途中或着陆立足未稳之际。当正面防御形势严重,不迅速扭转将危及防御全局时,则以主力抗击地面之敌进攻,以一部兵力阻击、监视空降之敌,稳住局势后再歼灭空降之敌。④反突击。宜积极、慎重、有准备地进行。善于分析战场情况,预见发展,及时捕捉有利战机。选择便于机动和便于向敌翼侧突击、易于达成包围的地区,集中兵力,对反击目标形成局部优势,力求速战速决。反突击成功后,迅速调整部署,恢复防御体系,做好再战准备。反突击发展不利或不宜继续进行时,需巩固有利地区,加强防守,为尔后作战或上级预备队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在战役的全过程,需采取各种手段,抗击敌兵力、火力的纵深打击。 未来战争中,随着军队进攻能力的提高,阵地防御战役的规模将扩大,更加强调快速应变、全纵深、全方位的防御,兵力、火力机动将更加频繁,提高生存能力和保持防御稳定将依赖于坚固防御工程。 阵地防御战斗依托以永备工事为骨干的坚固阵地进行的防御战斗。阵地防御战斗的样式之一。目的是长期坚守重要地区或目标,大量杀伤、消耗、钳制和分割敌人,为机动部队歼敌创造条件。坚固阵地防御战斗是随着武器装备和筑城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产生和发展的。冷兵器时期,防御者多利用城堡等永备筑城工事,依托内外城墙、壕沟组成多层防御,以拒马、抵篙、叉竿、飞钩和弓矢等器械抵御进攻者。14世纪以后,火器运用于战场,开始出现要塞式坚固阵地。战斗中以有矮墙围绕的要塞为阵地,墙外挖掘堑壕,并在周围设置木桩、铁链、陷坑等障碍物,先用炮火、弓弩杀伤对方,最后以白刃格斗击退敌人。16世纪,一些国家出现棱堡式要塞阵地。战斗中,先以火炮杀伤远接近地的敌人,再以火枪射击近距离的敌人,并广泛实施出击,挫败敌人的进攻。19世纪中叶,后装线膛火器使用于战场后,防御者为了减低敌人火器的杀伤和提高防御的稳定性,除挖掘堑壕、预备队工事和掩蔽部外,还构筑炮台、堡垒等工事。战斗中,依托各种工事和障碍物,以火力与反冲击相结合,抗击敌人的进攻。中法战争中,中国清朝军队于1885年依托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关前隘的坚固堡垒群,抵御法军的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坚固阵地防御战斗中,开始构筑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由数道阵地组成的筑垒地域,每道阵地均构筑有枢纽部和支撑点。战斗中,依托坚固阵地结合预备队的机动,抗击敌人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逐步形成能防坦克的纵深、梯次的坚固防御阵地。战斗中,实施炮火反击,依托坚固阵地抗击敌步兵和坦克的冲击,并广泛实施兵力机动,以反冲击挫败敌人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阵地。战斗中,依托坑道抗击敌人的火力准备,坚守前沿支撑点和纵深要点,广泛实施反冲击和出击,有重点地实施反击,与敌反复争夺,长期坚守。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地形有利,预先设防;战斗准备时间充裕,组织计划周密;阵地坚固完善,坚守时间长;物资消耗大,防御任务艰巨。基本要求:树立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思想;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防御方向,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全纵深、全方位、有重点、坚固的防御体系;充分发挥各兵种特长,密切组织协同,形成整体力量;周密组织各种保障,提高部队战场生存能力和持久战斗能力;坚定、沉着、灵活、果断地组织指挥。组织实施坚固阵地防御战斗时,需根据情况,制定或修订防御方案,预做多种准备,提高防御的应变能力;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主要防御方向,形成有重点的纵深梯次的兵力部署;以永备筑城地域为基础,构筑野战工事,完善纵深、环形的坚固防御阵地;从远接近地至防御纵深,组织全纵深、全方位、有重点的火力配系;改造地形,将天然障碍物与人工障碍物相结合,构成以防坦克障碍物为主的大纵深、立体的障碍物配系;加大作战物资的储备,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加强后勤配置地域的防卫。战斗中,以炮兵、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的火力打击和警戒分队、袭击分队的积极行动,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当敌火力准备时,充分利用掩蔽工事严密防护,并随时准备抗击敌人冲击;当遭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封闭核突击缺口;当敌强击支队攻击时,依托阵地,顽强坚守,积极抗击;当敌突入阵地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机动设置障碍物,灵活运用伏击、反冲击等攻势行动,与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当敌占领防御要点时,适时使用预备队反击,在坚守部队配合下,消灭占领防御要点之敌,恢复阵地;当敌在阵地纵深或侧后机降时,以反空降预备队迅速将其歼灭。未来战争中,随着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毁伤能力的增大,对坚固阵地防御战斗的伪装、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更加重要;防御手段趋向多样化,更加强调整体协调;战斗将更加紧张激烈、复杂多变。 阵地防御战术日军在决定防御时,依次要选择;有利地势、核心阵地、屯兵地域,然后围绕这些,根据预判的敌袭方向,分布兵力、展开火力。日军实施的是依托阵地的主动防御,指挥官只要达成战斗目的,怎么干完全自主。在防御时以三批分配战斗人员;战斗、后勤、休整。让士兵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会满怀希望的战斗:“再坚持三十分钟,我就可以执行安全的任务去了。”有时就是从前线向后退几步,不再承担战斗任务,对于恶战中的士兵便不亚于一个罗马长假。 ———日式防御的重机枪位置处于阵地居中靠后位置,构造防迫击炮独立工事。它不与步兵同战壕,原因是步兵不喜欢和它做邻居,它会吸引对方大量火力。日式的战壕是蛇形线围绕成圆形防御体系,以重机枪为中心点,在左右等距处构筑出击阵地;反击从两翼发起,向敌侧后突击,压迫敌向攻击中路收缩,而这里是重机枪的火力通道!掷弹筒配属到班组一级,任务是消灭攻击步兵伴随火力——轻机枪。消弱攻击方的火力。迫击炮在阵地深处,只要有可能,就要在反斜面构筑阵地。由它执行攻击在己方重机枪火力通道外的敌军集结。或在放进一批攻击步兵后阻断后续部队。造成局部绝对优势全歼一部;一块一块吃掉对手。而在整个防御体系中游动的火力是九二鬼炮,三千米的射距,使攻击方的重机枪无法前进到二千米有效距离支援攻击。 ———于是攻击者面临的处境如下:A,火力处于绝对劣势,无法为进攻提供掩护;中国军队的火炮太少了。B,无法集结优势兵力,形成持续攻势。C,冲锋的战士没有任何防护。中国军官能做的只有投入更多的步兵,希望在对方大量杀伤之后还有足够的剩余----至少可以占领一条战壕的兵力。或者祈祷日军在屠杀时耗净弹药——一开始就追求的就是惨胜!如果得手就投入下一波次,扩展阵地。慢慢的挤占阵地,压缩对手后在全军突击;付出高出敌人很多倍的伤亡,获得这难说是胜利的胜利。 ———百团大战后,日军扫荡八路军上党根据地,期间发生了亮剑中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这是一场典型的日军防御作战。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展开的: ———扫荡的日军以大队为单位,因为大队兵力不多,集结容易,所以出动也迅速,可以说是几乎尾随八路军而来。集结的部队不是日军的正式战斗部队,所以没有正规的番号,只是配属于正规部队的临时部队。惯例上以指挥官名字命名。山崎大队迅速通过抽调集结了驻守武安、涉县、磁县、峰峰几处守备部队的后勤、守备、通讯、掷弹、迫击炮、步炮及一个中队的正规步枪兵。组成了山崎大队,实际只有半个大队五百余人,对黄崖洞周边进行扫荡,左权县有东西两个黄崖洞!西面的是兵工厂所在地,但是山崎在山下休息一夜,没有搜索!因为他得到的情报是——兵工厂在东边那个黄崖洞。不过兵工厂的守卫连长被吓跑了——后被彭德怀下令处决。彭总下令务必全歼此敌,刘邓大军迅速集结了十个主力团,发觉情况突变的山崎迅速带领部队,趁着夜色在黎城东,神头北,麻田公路附近抢占了关家垴——一个不易展开兵力的地势,连夜构筑了阵地。天明时,山崎发现关家垴紧邻的凤凰顶是才制高点;关家垴全部暴露在他面前。并且刘伯承的两个主力团已经占领地利,开始构筑阵地了。山崎迅速派遣三百余兵力,绝对的出其不意,以奇兵之势,在关家垴的火力支援下,强攻正面包围圈并溃围,然后对凤凰顶立足未稳的八路军两个主力团再度发动强攻,在关家垴的火力支援下,迅速击溃守军,占领阵地。依靠八路军修筑阵地构筑防御阵地,牢牢的占据左右战局的凤凰顶。刘邓大军选择只有贰佰余人的关家垴作为第一步,先吃掉最弱的。攻击开始后,日军步枪中队所有人都有不亚于狙击手的射击精度,轻松击退了几步兵冲锋;而且是在异常节约弹药的情况下,只要进攻者一撤退,立刻停止射击。第一天与关家垴互成犄角之势的凤凰顶没有火力支援。入夜,关家垴中国军队的骚扰彻夜未停。次日,中国军队开始了大规模集团攻击,但是地形限制了冲锋集团规模。攻击的部队迅速被火力切断。被日军一块一块的吃掉;以打伤为主。大量的伤兵使狭小地域里部队根本干不了别的。一整天的强攻、抢救。部队不仅伤亡不小,而且士气低迷。刘伯承请求撤退,彭德怀回电:“军令如山,杀头不分大小”入夜,中国军队王近山独立团开始土工作业,依托战壕接近日军阵地。一夜挖土声,没有骚扰日军,天明,全部集中使用的几十挺轻机枪在几百枚手榴弹齐投后,引领全团发起进攻,而日军的精确射击在次发威;在第一分钟内,所有机枪的正副射手全部战死。攻击的部队十倍于守卫者,步枪不可能阻止。山崎率部下转入窑洞,此时一直隐忍的凤凰顶以全部火力,与窑洞中日军共同构筑交叉火力,对王近山部实施猛烈射击。以火力击退独立团。入夜,武安敌援军迫近,八路军撤退。翌日,新华日报发表我全歼山崎大队喜讯。是役,八路军战死一千六百人,重伤致残一千人,轻伤无数。十个主力团,伤亡都在半数之间。日军不计算凤凰顶守军,驻守关家垴二百人战死一百四十人,除山崎外,全部负伤。撤回邯郸后,山崎大队宣布解散,所有集结人员返回原部队。 ———这场战斗就是日军阵地防御的经典战例,刘邓的两万兵力始终无法发挥优势吧,前方步兵始终无法获得任何火力支援:轻机枪一开火就被摧毁。重机枪一前进也被摧毁。而攻击部队始终是被火力切断。与一百多个在防御工事里射击的狙击手对抗的,从来不到一个营(四百多人)。王近山修筑工事后,才形成了抵近距离,因为二百米的距离,日军的步枪中队概率瞄准就能十发九中。而八路士兵九成没见过枪,见过枪的又九成不会打枪。不要说准确射击,就是能打个八九不离十的,一个团都拼凑不出一个连来。所以距离拉近后,如果再给几天时间,日军真的可能在四十倍兵力包围下被消灭 桃林岗阵地防御解放战争进行到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我军为保证战役主要方向的全歼敌人,在近接近地进行了大量坚守的阵地防御,坚决阻击敌人,对我军合同防御战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典型的战斗实例有1948年6月29日至7月3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83团桃林岗防御战斗。 1948年6月,睢杞战役发起后,为保证主力围歼区寿年兵团,华野10纵第83团在桃林岗阻击战中,经5天奋战,粉碎了敌精锐整编第5师第200旅连续多次猛攻,完成了阻击任务。 纵队奉命控制杞(县)太(京)公路与杞睢公路,所属第28师坚守土楼至桃村岗一线,该师令第83团以桃林岗为重点,组织坚守防御;左邻为第82团,有邻为第87团。 第83团以第1、3营为第一梯队,第2营为预备队,第3营配备战防炮2门,坚守桃林岗,左翼为第1营。 该团根据地形、敌情情况,选定以屈砦、张阁、桃林岗、马田寺为团的防御要点,同时确定桃林岗为敌我必争之点,是团的安危相关的要点。为此,团将能攻善守的第3营部署在桃林岗,团预备队配置在3营后方,随时支援相反击,并从预备队中抽1个连加强第3营的翼侧防御。第3营确定以村子西北角为重点构筑外、中、内三道阵地;纵深、梯次有重点地部署兵力,构成了纵深的环形防御阵地。 战斗的主要方法:当敌冲击时,以突然猛烈火力杀伤敌人;当敌白天进攻受挫后,晚上以小分队夜袭敌人。如防守桃林岗的第3营,几次主动向徐楼、程砦之敌袭击;当敌冲击或后撤时,以短促突然的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击退其冲击;当敌突入桃林岗阵地同时,第3营以第7、8连从两翼反击,歼敌1个连,恢复了阵地;以侦察班潜入阵地右侧高苗地,逼近敌人,袭扰敌人,使敌不敢向我桃林岗阵地右翼迂回。 此次战斗的主要经验是:正确选择防御要点,坚决扼守安危相关的要害;构筑环形的防御阵地,纵深梯次有重点地部署兵力,控制强有力的预备队;要点的坚守,需要两侧阵地积极策应、主动支援;积极的巧打与死打硬拼相结合。 上甘岭防御1952年10月,美军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发动了"金化攻势"。美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包围战术,企图先夺取志愿军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岭阵地。 这对志愿军来说,是一场艰难的史无前例的坚守防御作战,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曾指出,志愿军必须准备持久作战,学会阵地攻坚与阵地防御这种阵地战的作战形式。1952年春,聂荣臻也曾指出:我们这支军队过去是没有坚固阵地防御的,解放战争中除了牵制方面进行阻击战外,也没有单纯的防御战。但朝鲜战争不同,胜利要靠防御,没有坚固的防御不足以言进攻。 上甘岭成了敌必克、我必守的战略要点,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自转入阵地防御作战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坚守防御作战。谁也没料到范佛里特会在上甘岭这小小的几个山头上大打出手,把这场战斗逐渐发展成为战役规模。作战双方在约3.7平方公里的地幅上,陆续投入作战兵力共10万余人。战役持续进行了43天,兵力、兵器之密集,火力之猛烈,反复争夺之频繁,战斗之残酷激烈,为世界战史上所罕见。上甘岭的山头几乎被削低了2米,山上的岩石被轰击成为1米厚的粉末,走在高地上就像踩在沙土堆上一样,松土没膝。整个高地不要说树木炸光了,就连根草茎也找不到。 志愿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依托坑道工事,打垮敌人数百次冲击,歼敌2.5万余人,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役。 阵地防御单词阵地防御 [zhèn dì fáng yù zhàn yì] 1. Positional Defensive Campaign 阵地防御游戏说明:很有趣的一个防御小游戏,你要作为先头部队,坚守住自己的阵地,等待大部队的到来,你造兵必须要在白线后面才可以,要建造兵营和士兵,阻止德军越过白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