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羌堡口
释义

概况

镇羌堡是大同镇北部边塞,与拒羌堡、拒门堡、助马堡并称为 “镇羌四堡”;又与破鲁堡、灭鲁堡、威鲁堡、宁鲁堡称为“外五堡”。从堡与堡的相互关系上看,“镇羌四堡”所处大同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大

边,东西走向一字排列。而“外五堡”则是从“内五堡”由东向西延伸而来。此段长城的走向是:东起内五堡镇边、镇川、弘赐(分二道边),向西经镇鲁、镇河,接“外五堡”破鲁堡、灭鲁堡(于保安堡两边相汇)、接威鲁堡、宁鲁堡。镇羌堡与外五堡的其他四堡距离稍远,距破鲁堡六十里。据史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巡抚詹荣添设镇羌、破虏、灭虏、威虏、宁虏五堡,此五堡当时称“外五堡”。几年后,嘉靖二十四年(1545)至二十八年(1549)间詹荣巡抚先后添设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得胜堡等,由此,大同北部大边与内蒙古交界的五个关堡就被称为“塞外五堡”。

史料记载

据《三云筹俎考》载:堡城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设,万历二年 (1574)砖包。城堡周“一里七分,高三丈

八尺,北距长城仅十五步”。此堡军事地位重要,为边塞首冲之地,据载,嘉靖三十年(1551),俺答汗部曾由此入边大掠。镇羌堡口属大同镇分巡冀北道所辖北东路。驻堡守备1员,官军1053名,马骡268匹头。分边长22里、边墩28座。镇羌堡口直接护卫长城得胜口与四城堡马市、又是得胜堡之前卫。当时,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议和,在此设马市。北方民族的马牛牲畜与汉民族的茶叶丝绸等都在马市交流,据传马市日进斗金,是古代“丝路”上著名的驿站。

现状

此处原开有马市,今长城外侧紧傍长城尚存马市围城遗址。镇羌堡包砖早巳被拆走,只有黄土夯筑墙体残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