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镇隆镇 |
释义 | 1 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信宜市镇隆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2543人。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体育先进镇、茂名市文明镇、茂名市先进文化建设十大示范镇等光荣称号。2009年,镇隆飘色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乡镇概况镇隆镇位于广东信宜市南部,是粤桂两省、两市(信宜市、高州市)交界处,北距信宜城区18公里,南距茂名市75公里,207国道南通高州、化州,北达信宜、广西,是高州、信宜交界处集市贸易的集散地,是信宜市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门户。镇内土地平坦、四季气候暖和,物产丰富,盛产深薯、莳菇、香蕉、荔枝、龙眼、塘鱼、山地鸡等,是中国金牌荔枝“鉴江红糯”生产基地和信宜市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207国道南通高州、化州,北达市区、广西,是高州、信宜交界处集市贸易的集散地,是信宜市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门户;建成昌耀、文明门垌和古圣垌三大开发区及窦州市场、兴隆市场和昌耀市场;建成水泥硬底化公路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的目标,成为信宜市“乡村水泥路第一镇”。镇隆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现存有省级文物古迹清朝大洪国王宫(又名学宫),茂名市级文物古迹明朝建筑红楼以及冼太庙、古书院群、温泉吐玉等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一批古建筑群、景点景观。 ◎ 历史沿革该镇是著名的侨乡,古称“窦州”,这里从南朝梁(公元502)始置梁德郡及梁德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析怀德县地置信义县,县城设在镇隆。从公元634始至1071年废,历时437年。至今保留有古城遗址。镇隆古县城,迄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古城的建筑多建于元明清代,具体位置在今镇隆镇八坊村,东江、西江交汇处。大应岭耸峙其前,登高山屹立其后,左凤岗,右榜岭,远挹山光,近吞水色。 ◎ 资源环境现存省市级文物古迹有大洪国王宫、红楼、古书院群、冼太庙、中山公园、七个公祠、两家公馆及信宜旧八景中的“温泉吐玉”、“石洞仙踪”、“凤岗春晓”三景。该镇有十多个热气腾腾的泉眼,高温达70C。该镇交通畅达,国道207线一级公路贯通南北,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公路,村村通移动电话;建设了昌耀、文明门垌和古圣垌三大开发区及窦州市场、兴隆市场和昌耀市场。镇隆镇大力修建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水泥硬底化公路,实现水泥硬底化公路到村到户,已完成村道建设的有白梅村、德乔村共11公里,投资达180万元。在建的有八坊村、林冲村、龙登村、俊昌村共12公里,投资达220万元。 ◎ 获得荣誉2002年,该镇被定为省273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被列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近年来该镇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体育先进镇”、“茂名市文明镇”、“信宜市五星文明城镇”等光荣称号。 ◎ 旅游资源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的镇隆镇,那里有岭南地区罕见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一批颇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书院。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虽然它的辉煌时期己经过去,现在的它只是一条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中外旅客的好去处。 文明门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即1813年,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世俗,凡官宦履职调任和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人,而丧葬之类事情则要回避此门。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年间,城门上还设有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现在所见的文明门,重修于1947年。建筑式样为仿宫殿式,红墙碧瓦。 学宫,也称孔庙,顾名思义,无论如何称呼都明白这是做学问的地方。学宫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现仍保留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棂星门外的墙上,尚存一碑,碑上依稀可辨有“官员在此下马”的字样,这是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这学宫也叫“大洪国府”,里面有一段血雨腥风的故事。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三水人陈金缸率领的起义军占领了信宜县城,也即是当今的镇隆。陈金缸自封为大洪国南兴王,定都信宜,把这学宫改为王宫。后来陈金缸手下的元帅郑金决定降清,便在元帅府设下鸿门宴,席上劝陈金缸接受清朝的招安。陈不肯,破口大骂郑。于是,郑下令部将把陈劈死在这王宫里。这段故事就写在学宫的墙上。郑金后来当了清朝水师提督,60岁时得到慈禧太后赐的一个“寿”字和翡翠雕白菜,极尽富贵。 李廷枢公伺,是为纪念信宜知县李廷枢所建。李廷枢于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就任信宜知县,他为官清廉,死后身上仅有几块银元。这在那个“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盛行贪官污吏的年代,他的廉洁奉公真是难能可贵,信宜的老百姓非常感念他,不仅自发筹资将他的尸体运回江苏无锡老家,还于次年捐资修建了这座李廷枢公词。这公祠还叫做“三斗米公祠”,说的是一天上午,一位老农民挑了三斗米去坪上卖,路上忽闻知县李廷枢病殁,他将米担丢在路边,赶到镇隆给李大清官奔丧去了,黄昏才回来,一看那三斗米竟还在,可见当时的社会真是路不拾遗。现在,公祠因年久失修,己显破烂,但李知县的清正廉洁形象永为后人敬仰。 1300多年作为一县首府的历史,为镇隆留下了国内十分罕见的由13所书院组成的古书院群、7个公祠等一批古建筑。这座起风书院,已有300年的历史。被称作“考棚”,过去这里是竟考秀才的地方。至民国十五年,成信宜县党部所在地,书院前楼扩建成西式楼宇,书院因此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 青莪大屋,建筑年代有近200年的历史了。青莪大屋带有清朝时期鲜明的南国建筑风格。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金包银”墙体。所谓金包银,即是外墙的青砖包着里面的泥坯砖。这青砖选料上乖,烧工独特,质量自然是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剥蚀而不损毫发,当今年代是再也烧不出这砖了,因此称它为“金”。而包在里面的泥坯砖,是精选田间湿泥,放水牛反复踩踏搅拌,填在斗大的木框内,刮平整后移开木框,制成两尺长一尺宽半尺厚的泥坯,放在田头晒干变硬后,便拿来砌墙体。这泥坯尽管没有放进砖窑铲制,但一样坚硬,在这里称为“银”。这样的“金”包这样的“银”,堪称珠联璧合,坚如盘石。所以住在这座200年屋龄的古宅里面的几户人家,尽管安心地住下去,丝毫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闪失。据住户们说吧,这古宅冬暖夏凉,盛夏时节,外面烈日炎炎,大屋里却是很阴凉,根本不用考虑装空调机。 听这里的老人说,可惜的是这里的古城墙拆掉了。环绕镇隆古镇的古城墙非常有建筑特色,正因为它的雄伟壮观,抗日战争时,为防止日本鬼子的飞机前来轰炸时古城墙过于醒目,容易让飞机辨认出目标是县城,县政府于是下令将这古城墙一米不留地拆得干干净净。 在镇隆,古色古香的建筑到处可见。古老的墙面由于风化水蚀而斑驳陆离,石柱也已经布满了苔薛。我们走在镇隆的小街小巷上,宛如在翻看着一页散发着古墨味道的历史。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4325 男 22510 女 21815 家庭户户数 11849 家庭户总人口(总) 43723 家庭户男 22099 家庭户女 21624 0-14岁(总) 17118 0-14岁男 9378 0-14岁女 7740 15-64岁(总) 23522 15-64岁男 11419 15-64岁女 12103 65岁及以上(总) 3685 65岁及以上男 1713 65岁及以上女 19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923 ◎ 下辖村委俊耀村 十里村 荔枝村 西岸村 德乔村 六岸村 西塘村 北畔村 林冲村 白梅村 高山村 同心村 俊昌村 六旺村 沉冲村 龙登村 八坊村 六双村 河吕村 大水坡村 2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 地理位置镇隆镇地处惠阳区西北部,北连陈江街道办事处,西接东莞,东与惠城区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距惠州市区10公里,南至深圳48公里,东南往惠阳市区21公里。该镇交通便利,是惠州连接深莞的西大门,“门户型中心城区”,惠州市联系深莞的交通枢纽。惠深高速公路、惠莞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惠深一级公路与其他四条二级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惠莞轻轨从相邻的沥林、陈江经过,将给镇隆带来巨大的辐射效应,拉动人流、物流、商贸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全镇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万人,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3个村民委员会。镇隆历来盛产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等,素有"荔枝之乡"之称。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区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 ◎ 基础设施建国初期,镇隆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全镇仅有一条穿镇而过的黄泥公路方可通车,通车时程不足10公里,群众外出靠步行、肩挑;镇内无供电网络,家家户户只靠煤油灯照明。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镇隆镇历届党委、政府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铸塑村镇新形象为己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亿元巨资进行建设,使村镇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状况大为改善,至1978年底,镇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8公里,比1949年增加88公里,比4978年增加62公里,实现村村通车。惠深高速公路、惠淡主干道与村镇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发达,全镇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为8200台,电话用户达到4200户,比1949年增长520倍,比1978年增长387倍,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998年全镇邮电业务总量为1300万元,是1949年的9850倍和1978年的1350倍。能源供应充足,自1957年建成火力发电厂以来,先后建成500千瓦发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中。1998年全镇供电量达到4368万千瓦时,是1978年的28倍。供水方面,建成日供水10万吨自来水厂。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镇城镇人口已由1949年的642人发展到4500人,圩镇面积从1949年0.18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圩镇内新楼林立,井然有序,一个蓬勃生机的新城镇初步形成。 ◎ 经济发展建国50年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镇隆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外引内联,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荔枝之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绩。199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7.3亿元,比1949年增长500倍,年均增长13.5%,比1978年增长68倍,年均增长23.4%;工农业总产值59422万元,比1949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11.3%,比197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0.4%;财政收入1178万元,比1949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13.7%,比1978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7.9%;三大产业比例由建国初期的65:7.8:27.2优化为12.6:69.3:18.1;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新体系。 ◎ 工业在工业发展上,镇隆现有万兴、龙翔两个大型工业园区,镇内落户企业达300多家。目前,镇隆镇正着手盘整、盘活工业园区土地,成功引进20家上规模的服装企业进驻龙翔工业区,力争在三年内把镇隆打造成服装产业基地。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近年来,镇隆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投入近8000万元完善道路、交通、路灯、绿化、排污、饮水等设施,使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镇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8年镇隆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总产值1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财税收入7966万元,用电量2.2亿度,人平纯收入7305元。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6亿元,比增13.5%;工农业总产值25.23亿元,增长27.19%,工业增加值6.34亿元,比增14.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增长42.6%;国、地税收入9197万元,比增15.5%;实际利用外资1726万美元,完成任务数的142.7%;银行、信用社存款9.42亿元,比增23%,用电量25478万千瓦时,比增6.8%,人平纯收入8332元。 在人文资源上,镇内有建于1798年的“崇林世居”,是惠州地区目前最大(广东第二大)的客家围屋,适宜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有惠阳早期农民运动中心“四大半围”、中共惠紫河博地委遗址——高田村黄氏宗祠、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高田岗头村杨氏宗祠,有中共早期党员罗俊、黄卓如的故居等,适宜发展红色旅游项目。 目前,镇隆镇正利用现有的资源、产业、交通、人文优势,着力擦亮“荔枝之乡”、“服装基地”、“农家乐观光旅游”三大名片,逐步把镇隆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生态型经济强镇,努力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 农业“镇隆红葱”是惠州市近年发展起来的品牌。近年来,镇隆镇以高田、井龙、大光、塘角等村为中心,连片大面积种植红葱,常年种植大户近200户,全镇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是我镇继“镇隆荔枝” 后又一大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辐射带动平潭镇张新村及惠城区沥林镇塘吓村、陈江街道澄海村等周边地区超1万亩。每天有30多吨红葱由镇隆镇源源不断销往东莞、深圳及港澳地区,占镇隆及邻近周边地区红葱销售的八九成,初步形成了“镇隆红葱”效应,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水沥、南海西樵之后的全省最大红葱生产基地之一。 闻名遐迩的优质荔枝“糯米糍"、“桂味"等品种享有盛名,2003年,镇隆成功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品局注册了“镇隆”牌荔枝商标,2004年,镇隆被惠州市授予“荔枝之乡”荣誉称号。 一、镇隆种植荔枝的历史和现状 镇隆的荔枝种植业,据说至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大规模的发展,是在80代末。1989商张振鹏第一个来镇隆承包山地大规模种植荔枝。之后,有不少外地人员也纷纷承包山地,在镇隆发展种果业。至今,镇隆已有规模大小的果场34个,种植面积有42000多亩,其中荔枝35000多亩,且90%以上为优良品种。在镇隆的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有荔枝,形成了该镇独有的特色,也奠定了以后荔枝之乡的美名。 二、优越环境造就优良荔枝 镇隆荔枝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等三大因素。天时是镇隆地处惠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镇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升,特别适宜荔枝的生长;地利是镇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坡较多,山林面积占该镇总面积60%,而镇隆荔枝大多的种植在山坡上,在25坡度以下的山地便种植有1.4万亩,在日照和湿度上都占有了相当的优势,且土壤中含有多种适宜荔枝生长的矿物质,使其色美味甜,享誉各地;人和,一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二是镇隆人民凭借自身的勤劳与朴实,默默耕耘、不断注重产量与质量上的提高,终究造就了荔枝之乡的美誉。 三、镇隆荔枝的特色 镇隆荔枝色香味俱全,也因其品质好、档次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中又以其优质的“糯米滋”、“桂味”等而闻名海外。镇隆荔枝其色如丹霞,肉厚核小,甜而不腻,口感极好;味道鲜美,剥开荔枝壳时果汁不外溅,果肉干爽鲜白,深得各地客商青睐。故即使价格稍高,却仍是销路极好,在全国各地都有较大的市场。镇隆荔枝已成为荔枝中的名牌产品,是岭南佳果中的珍品,每年都被惠州市政府选送供中央领导品尝,并获得不少的赞誉。 四、协会+农户:造就荔枝产业化之路 早在1999年,镇隆镇与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研究中心合作,把名优产品糯米糍、桂味做成保鲜品,空运到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展出,来自世界各国的客商认识了“镇隆荔枝”;于此同时,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催生下,形成了镇隆镇荔枝生产协会,由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以荔枝专业户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利研机构为依托,科技人员、荔枝科植专业户、营销大户自愿参加的专业协会。协会充分发挥荔枝生产服务站的作用,大力倡导果农提高精品意识,全力打造优质镇隆荔枝。在协会倡导下,果农全面恢复优良纯正品种培育,实行有机肥种植,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杜绝化学激素、残留农药在荔枝中露脸。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使镇隆荔枝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要求,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有效的管理和生产下,极大地激发了该镇果农的种果积极性,使种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极大地促进了镇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镇隆镇平南县镇隆镇坐落在平容二级公路和南梧二级公路交叉处,距平南县城12.8公里,与平南城区迎宾大道相连接。镇隆镇是平南县的一个大镇,全镇辖20个村,人口7.8万,以汉族为主,全镇面积179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 近年来,镇隆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招产商引资工作,着力于软硬环境建设,目前,到镇隆镇投资兴办的各种独资、合资、股份制企业有20多家,其中由福建老板投资2500万元的鑫隆锰业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正式投产;由正邦集团投资1000万元的金鑫泰农药有限公司正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澳门老板投资6000万港币的广西华都制衣有限公司租用5000平方米建设临时厂房已投产。 按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建设平果至梧州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经过镇隆,并在镇隆设立出入口处;平南县委县政府也把镇隆镇作为“工业园”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重点乡镇,并实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镇隆镇交通便利,投资环境宽松、劳力资源丰富,是发展经济、大展鸿图的好地方。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6239 男 24963 女 21276 家庭户户数 11026 家庭户总人口(总) 46161 家庭户男 24916 家庭户女 21245 0-14岁(总) 14327 0-14岁男 8056 0-14岁女 6271 15-64岁(总) 28964 15-64岁男 15348 15-64岁女 13616 65岁及以上(总) 2948 65岁及以上男 1559 65岁及以上女 138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5906 ◎ 下辖村镇隆村 福塘村 周塘村 石岭村 廖村村 下良村 平隆村 拥平村 马旦村 双寨村 天竹村 古带村 社垌村 六竹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