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海疣螈
释义

镇海疣螈也叫镇海棘螈,属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拉丁学名为Tylototriton chinhaiensis。1932年首次发现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城湾村,定名为“镇海疣螈”。其唯一的模式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1978年,中国动物学家蔡春抹先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现属宁波市北仑区)瑞岩寺附近再次发现镇海棘螈。1979年,蔡春抹和费梁等又采到标本,因中国仅存该区域,故名镇海棘螈(拉丁学名为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它的形成至少已有100余万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基本资料

物种名称:镇海疣螈

拉丁学名:Tylototriton chinhaiensis(镇海疣螈)

中文别名:镇海棘螈(1979年命名)

拉丁学名: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镇海棘螈)

英文名:Zhenghainewt

物种分类: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镇海疣螈的分布区很狭窄,目前仅发现在浙江镇海。栖息于海拔100一200米的丘陵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较为繁茂,地面杂草丛生,终年积水的水塘和水沟较多,周围有石穴和土洞。

动物特征

镇海疣螈体长11—15厘米,尾长4—6厘米。头体宽扁,四肢适中。头宽大于头长,呈亚三角形;头侧嵴棱不很发达,始于吻侧,经上眼睑,延至眼后与耳后腺相接;头顶有小纵嵴,后方有“V”形嵴。吻端平切;鼻孔位吻侧端,有小瓣膜,眼侧位;犁骨齿列较长,呈“八”形,起自两内鼻孔前缘,止于眼眶内侧后方;舌亚圆形,两侧和后端稍游离;颈褶不明显或个别比较显著。躯干扁平,背面较平坦,体侧有许多疣粒堆集而排列成行的瘰疣,瘰疣较小,约有12枚左右,彼此界限不清;背中央嵴棱突出,前接头部“V”形嵴,后端与尾背相连,嵴棱的皮肤紧贴髓棘,可分辨出每个髓棘的轮廓;嵴棱两侧与肋骨相应有斜行棱起,尾弱而短,尾长显著短于头体长,基部略呈方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肌弱,背鳍褶低与体嵴棱相连,末端尖细;肛孔纵裂,其后5一7毫米处开始至尾尖有低钝的腹鳍褶。

后肢略粗于前肢,贴体相向时,指趾端重叠。前肢有4指,指长顺序为3、2、4、1,前肢前伸时第三指达鼻孔;后肢有5趾,趾长顺序为3、4、2、1、5,第五趾发育正常,略短于第一趾,极少数个体第五趾不发达。皮肤粗糙,背腹面几乎满布大小不等的疣粒,胸部中央的疣粒扁平,腹面褶纹不显或略显。上下唇缘、指趾腹面,尾腹鳍褶等部位光滑无疣。体色棕黑,个体间的色变较小。嘴角后突起、耳后腺后缘、指趾腹面,掌跖突部位以及尾腹鳍褶均为桔黄色,有的个体体侧瘰疣和肛裂边缘有桔黄色点。 雄螺体形较小,尾长远小于吻端至肛后的距离;肛周围隆起不显,肛裂校长,边缘的疣粒较小,排列不甚规则,内壁前边有很多小乳突。雌螺体形较肥大,尾长也小于吻端至肛后的距离;肛周围隆起较明显,肛裂相对较短,边缘的疣粒较大,排列整齐,内壁无乳突,多皱招。

生活习性

镇海疣螈的分布区很狭窄,目前仅发现在浙江镇海。栖息于海拔100一200米的丘陵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较为繁茂,地面杂草丛生,终年积水的水塘和水沟较多,周围有石穴和土洞。成体完全陆栖,多生活在阴暗潮湿,多腐殖质,土壤较为疏松的土穴内、石块下、石缝中;也有在草丛中的,白昼不出外活动,夜间行动迟缓。

在受惊后有一种特殊的姿态,当被捕捉或轻轻击打其背部时,则两眼紧闭,四肢很快直伸,手足稍向上翻,尾末段侧卷,头部和尾部向上翘起,仅腹中部着地,显露出指趾腹面和尾下方的桔黄色,常持续2一3分钟以后慢慢恢复原状。这是一种警戒反应,在其他疣螈中少见这种特殊习性。以蚯蚓、蜗牛、小型螺类、马陆、蜈蚣、步行虫等为食。11月下旬开始冬眠,有的在繁殖场附近,有的在远离繁殖场100一200米的山坡上,分散于石缝间或上洞内,一般距地表25一40厘米。多单栖一处,也有两个同栖一处的,4月间出蛰并开始繁殖。

繁殖方法

雄性出蛰时间较雌性稍早,4月中、下旬可能是繁殖盛期,开始进入产卵场所,产卵环境一般选择在静水沟或小水坑附近,水域周围植被较茂,杂草丛生,地面潮湿。在流溪或大水塘附近未发现过卵祥。产卵于陆地上,气温的高低、地面的潮湿度等因素可能直接影响产卵的早迟,在气候不宜的情况下,产卵期可推迟。产卵多在雷阵雨后的夜间进行,气温为18一22℃左右,卵群大多产在离水20一100厘米的斜坡地上,离水最远的为80一100厘米,最近的20一25厘米,一般多为40一50厘米。

卵产在阴凉潮湿的杂草丛中,有的直接产在湿润的泥土、腐烂的树叶或石块的缝隙处,卵群被杂草或树叶所遮盖。产卵,持续30多个小时。卵单生堆集成群,晶亮透明宛如珍珠。卵浅黄色,动物极与植物极颜色相近,有荧光绿色,直径3.2一3.4毫米。刚产下的卵连同外层胶膜直径3.6一3.8毫米。

卵胶膜共有三层,外层较薄,带有粘性;中层厚而坚韧,富有弹性,不易压破;内层很薄。每一个雌性可产卵约72一94枚。但是在野外见到的卵堆,卵数幅度较大,为44一182枚,可能一个卵堆并不代表一个雌体的卵群。受精卵在18一22℃的常温下经过4一5天长出短棒状平衡枝,10天左右平衡枝消失,腹面带有很大的浅荧光绿色的卵黄残余。20天左右,胚胎从胶膜内孵出,三对羽状外鳃中内侧一对较长。刚孵出的幼体全长20毫米左右,尾长约等于头体长,前肢芽已分化为三指或四指;后肢芽已分为三叉;体背面及尾部密布细麻斑。

孵化出膜的幼体侧卧在胶质物中或潮湿的地面上,由于幼体体尾的摆动,具有一定的弹动能力,同时借助雨水的冲刷,逐渐地从斜坡上方移到下面的水域中,开始在水中生活。也有很多个体因离水较远或无雨水冲刷不能进入水中而导致死亡。幼体多以藻类、腐植物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幼体经过90天左右的水中生活,于8月上旬左右大部分完成变态,并登陆营陆栖生活。从卵产出至幼体完成变态大约共需110天左右。新成体全长34一36毫米,除头部相对较大之外,外部形态与成体基本相同。

物种研究

1932年著名的动物学家张孟闻先生,在镇海县城湾村发现了它,当时定名为镇海疣原,可惜唯一的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了,此后50年在城湾村再未发现该种标本。

幸运的是,1978年,浙江自然博物馆教授蔡春抹先生在镇海(现属北仑区)瑞岩寺附近,再次发现了镇海疣原。第2年,蔡春抹等人又采到了标本,因中国仅存该区域有此物种,它又属蝾螈科中典型孓遗类群,故名镇海棘螈。

1989年,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栖动物中最高保护等级)。

研究价值

研究价值媲美大熊猫

镇海疣螈的形成至少已有100余万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早在10多年前,中科院和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专家长期观测后发现,镇海棘螈繁殖群体仅存350尾左右,种群数量比大熊猫、新疆北鲵等极度濒危物种数量还少,甚至有专家认为,镇海棘螈的存在价值和它在动物演化中的研究意义,不亚于大熊猫。 棘螈现存两种,一种就在中国的北仑。

由于镇海棘螈行动迟缓,迁移能力很弱,因此它们对所在的环境依赖性甚强,一旦必需的繁殖水域和栖息场所遭到破坏,会导致种群数量锐减,甚至可能在该地区灭绝。

保护措施

人工放养上千尾幼螈

1996年开始,宁波市林业局和北仑区政府联合开展镇海棘螈保护工作。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当时保护区核心区域只有200平方米。2002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林业局支持,保护区范围扩大到1.5平方公里。

2001年北仑林场建起了繁殖保护区,并限制周边经济林使用农药、化肥。

专家们还在成都建立了室外人工繁殖场,人工繁殖镇海棘螈获得成功。陈君如介绍,这几年,他们已将上千尾人工繁殖和饲养的幼螈标志后放回大自然,有效增加了种群数量。

北仑选它当女排吉祥物

为让市民更了解这种珍贵的物种,北仑还将2005-2008年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定为“圆圆”,它的原型就是——棘螈。

相关报道

福建仙游县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疣螈物种 2007年12月11日,福建仙游县书峰乡兰石村村民李志怀、林志欣、林志杰等8人,在仙游县九仙溪三级电站上游溪道(象溪乡)发现两条“未知”野生动物,并捕捉到其工作场所榜头钟艺阁古典家具厂护养。中国渔政仙游县大队接到报告,及时指派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认定,经初步鉴定物种分类为: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镇海疣螈(亚种),体长13~14厘米,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精心救护后由仙游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负责人陈福荣与参加救护的李志怀、林志欣、林志杰等护送到其原捕捉地溪道放回大自然。镇海疣螈的分布区很狭窄,此前仅发现在浙江镇海。这次发现疣螈资源,在仙游县尚属首次。

国宝镇海棘螈再次面临生存危机

2008年3月11日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一个物种的数量少到以百计算时,即为濒危物种。在北仑的瑞岩寺森林公园里,生活着宁波特有的两栖类物种——镇海棘螈。这个与大熊猫一样古老的物种,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属极度濒危物种,其野外数量目前仅有500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主席李丕鹏博士专程赶到宁波,勘踏镇海棘螈保护核心区。一场大雪,让镇海棘螈再次面临生存危机。青蛙、鸟类都是它们的天敌,还有每年的台风,也威胁着它们的栖息地,特别是台风“云娜”登陆期,恰好遇到镇海棘螈的繁殖期,虽然及时采取了措施,但还是影响到了种群的繁殖。

参考资料

1.分布区最狭窄的蝾螈——镇海疣螈(图) 

2.福建仙游县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疣螈物种 

扩展阅读:

1

国宝镇海棘螈再次面临生存危机: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11/content_12665298.htm

2

镇海疣螈:http://www.chinaculture.org/gb/misc/2004-06/28/content_55716.htm

开放分类:
两栖类动物有尾目蝾螈科疣螈属
“镇海疣螈”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5次
最近更新:2010-06-30
创建者:B4U·NAOKI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飞鸟相还 

宏儿201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