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海保卫战
释义

镇海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近海保卫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1883年6月20日,法使脱利古在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会谈中,对清政府进行战争恫吓。次年2月14日战役随之石浦港在打响。

故事背景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但因为遭到台湾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台湾的封锁,以断绝台湾守军的外援。

1884年11月1日,为了支援台湾军民抗击法军侵略,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助台湾。11月20日晚,北洋水师援助台湾的“超勇”、“ 扬威”二舰(管带分别为林泰曾、邓世昌)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大臣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助台湾,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南、北洋7艘军舰会合后,由于“超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而南洋各舰也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12月4日,朝鲜爆发突发事件,日本借中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东顾之际,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政变,囚禁朝鲜国王。清政府为控制朝鲜局势,急令在上海的“超勇”、“扬威 ”二舰开赴朝鲜。南下援台舰队只剩下南洋水师5艘舰船。

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法国舰队司令孤拔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台湾海面,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拦截袭击。

孤拔率领“巴雅”等7艘军舰于2月7日开始搜索南洋水师的军舰,经过5天的巡弋,仍然一无所获。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了附近的石浦湾。孤拔于是命令“凯旋”、“梭尼”、“益士弼”3舰监视“澄庆”、“驭远”,而自率其他军舰追赶“开济”等3舰。恰巧,海上突然浓雾弥漫,南驶的3艘中国军舰不见了踪影。异常恼怒的孤拔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 ”。

石浦沉船事件

2月14日深夜11时半,法国舰队派出2艘鱼雷艇潜入石浦港,准备偷袭港内的中国军舰。次日凌晨3时半(大年初一),由“巴雅”号副舰长指挥的2 号鱼雷艇发现了“驭远”舰的位置。3时45分,2号艇在距“驭远”200米处发射了2枚鱼雷,但都未击中。“驭远”舰遭到法军鱼雷攻击后,立即还击。法军 2艘鱼雷艇全部被击伤搁浅。

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地发现南洋水师的“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海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成了一桩历史迷案。

镇海保卫战

“开济”、“南琛”、“南瑞”3舰在甩掉法国舰队后,于2月27日驶入了海防重镇镇海。第二天法军发现了南洋水师的这3只舰船。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海口外进行封锁包围。

镇海位于甬江口,自古就是海防重地,南北岸分别有招宝山、金鸡山两座炮台守卫,港口经过堵塞,入口极窄,且港内原就有“超武”、“元凯”2舰驻守,因此极为易守难攻。

3月1日上午,法军汽艇驶入镇海口侦察,被招宝山炮台清军击退。下午3时,法军“尼埃利”号巡洋舰开炮攻击招宝山炮台,中国守军奋勇还击,港内的 “开济”、“南琛”、“南瑞”亦开炮攻击法舰,“尼埃利”号接连中弹,前桅被打断,舰身遭到重创,被迫退出战场,南下修理。其它3艘法国军舰只得后退下锚。

清军初战告捷后,为防法国鱼雷艇偷袭,南洋三舰统帅吴安康派出3艘舢板,各装1门格林炮,在镇海口外彻夜巡逻。3月2日晚8时,法国鱼雷艇果然前来偷袭,遭到巡逻舢板的痛击,狼狈逃出。3月3日上午,1艘法国军舰再次袭击镇海口炮台,遭到中国守军猛烈炮击,船桅和烟囱被招宝山炮台炮火击中,舰艉被“南琛”、“南瑞”击中,冒着黄烟逃出港外。

法军在数次攻击失败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将军舰驶至南洋3舰火炮射程外,集中力量攻击镇海口南岸的小港口炮台。浙江提督欧阳利在此前早已将该炮台的火炮撤出,仅在炮台内设置一些旗帜作为疑兵。法国军舰未能觉察,自以为得计,对该炮台狂轰了数天,浪费大量弹药。

自此以后,法国舰队无计可施,只得每日在港外游弋,直至中法停战,再未敢入侵镇海。南洋水师3舰配合镇海守军,最终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