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镇安花鼓
释义

“商州山窝窝,处处花鼓多”。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区人民喜爱的一种地方小戏,盛行于镇安、山阳、丹风、商县一带。每到春节期间,几乎所有山寨、村落都要打花鼓。有的地方竟连打正、二两个月。男女老幼翻山越岭,争相观看,煞是热闹。

基本信息

所属地区:陕西·商洛·镇安县

遗产编号:Ⅳ—22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级别:省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商洛市镇安县

内容介绍

镇安花鼓在形成初期,演出剧目大部分都是民间生活小戏,如“筒子”《蓝玉莲担水》、“八岔”《蔡鸣凤辞店》、小调《吴三宝游春》等。

主要特征

镇安花鼓是以湖北的琴子戏(即现在的大筒子戏)和八岔戏再结合本地的灯歌小调而形成的一个定型的剧种,即“二棚子”戏,过去“二棚子”戏的演出规模一般大于皮影,小于二黄,从而人称“二江湖”。

主要价值

镇安花鼓的三种声腔(筒子、八岔、小调)都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处于民间歌谣状态,且“母地”原始性强,音乐结构复杂。镇安剧团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对这一独特的地方戏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从《换猪》、《刘海戏金蟾》、《牧童与小姐》、《凤凰飞进光棍堂》以及《聂焘》等中、大型花鼓戏的上演,受到国家文化部和省、地党政领导的嘉奖,同时也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使镇安花鼓进入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渊源

咸丰初年,鄂西北的襄阳和郧阳等地因水旱灾害,不少民间艺人沿汉江上溯,流落镇安。使湖北的琴子戏和八岔戏与本地的灯歌小调融合,形成了镇安花鼓这个独特的地方剧种。从而形成至今(2011年)已近二百年的历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