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振荡中发展 |
释义 | 事物的发展,总是以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说新中国经济的建设轨迹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来筹划描绘并得以展开延伸,也不想为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些失误正名,但从经过三年恢复的1952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宣布拨乱反正任务胜利结束这30年间,中国经济在振荡中发展、在跃进中调整却体现和反映了这条规律,或者说印证了这条规律。 版权信息书 名: 振荡中发展(新中国经济30年) 作 者:于景森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ISBN: 9787507321340 开本: 16 定价: 39.80 元 编辑推荐从风风雨雨合作化,反冒进,到“超英赶美”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再从八个月纠“左”的努力,到“八字”方针的提出,经济大调整;再从经济建设要防备敌人突然袭击,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洋冒进”,最后到十二大的“拨乱反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波三折,但总体上是在振荡中发展、在跃进中调整。本书就是对1952年到1982年这30年间经济建设历程的规律性总结,遵循客观事实,反映历史细节,还原了一段曲折的经济建设之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风貌。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胜利10周年即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机遇,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这恐怕也是对新中国经济40多年建设历程的规律性总结。本书试图按照上述思路,在硕士论文《论党对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 目录序曲 第一幕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一、风风雨雨合作化——不得不谈的话题 1.“小冒进”酝酿“大平衡”(38) 2.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变革生产关系(39) 3.利用与消灭私有制的分歧(40) …… 文摘书摘 周恩来向中央举荐陈云决非偶然,他对陈云的了解从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时期就开始了。当时,陈云开办商业机构为党中央筹集活动经费所表现出来 的经营头脑和果敢、干练,受到了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表扬,也引起了周恩 来的注意,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认识陈云要比周恩来晚,但至少从遵义会议开始,陈云是毛泽东 的支持者之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把回上海重组党组织、恢复与共产国际 联系的重任,委托给陈云。由此可见,毛泽东对陈云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 并且是非常信任的。延安时期,陈云突出的经济才能,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重 视。 辽沈战役胜利以后,陈云在领导接管大城市、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等财 经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善于理财的本领,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特别关 注。毛泽东的“原封原样接受”等经济思想,实际上就是吸收了陈云的成功 做法。从这时起,周恩来开始就全国财经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征求陈云的意 见。 正因如此,周恩来的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 志的赞同。1949年2月6日,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请陈云来中央一叙 。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战线的统一领导 机构,计划并领导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此时已改设在北京东城的九爷府。 九爷府原为清朝王爷的府第,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昔日王府的繁华早 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高大宽敞的房子。中财委组建之初,只有几十人, 住在九爷府里很宽松,但随着各路人马的陆续到来,也变得拥挤不堪,甚至 有些高层官员不得不把洗手间当办公室。这样,这座破落拥挤的旧王府成了 新中国经济工作的统帅部,陈云也就是在这里率领中财委的一班人指挥了一 次又一次的重大“战役”。 上海解放后,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摆在陈云的案头:人民解放军虽然进 占了上海,人民币却“进”不了上海。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中心,人民币控制不了上海,就控制不了全国。 投机分子利用银元兴风作浪,企图把人民币排斥在上海市场之外。投机 奸商的总指挥部是上海的证券大楼,他们利用几千部电话同分布在全市各个 角落的分支据点保持密切联系,任意哄抬银元价格。一时间“银牛”(贩卖 银元的贩子)横行,“大头”(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嚣张,银元和人民币 之间的比价一涨再涨;每一条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