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真江蓠 |
释义 | 真江蓠是提取琼胶的重要原料。其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线形,圆柱状,高30~50cm,可达2m左右;紫褐色,有时略带绿或黄色,干后变暗褐,体亚软骨质。多生长在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的岩礁、石砾、贝壳以及木料和竹材上。在中国其分布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南澳岛,向西至广西的防城港市沿岸。 中文学名:真江蓠 二名法:Gracilaria asiatica 门:红藻门 Rhodophyta 目:杉藻目 Gigartinales 科:江蓠科 Gracilariaceae 属:江蓠属 Gracilaria 种:真江蓠 模式标本产地:中国山东省青岛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藻体直立,单生或丛生,线形,圆柱状,高30~50cm,可达2m左右,基部具小盘状固着器,主干及顶或否,1~3mm,分枝1~4次;枝多伸长,常被有短的或长的小枝,或裸露不被小枝,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地互生、偏生或叉分;分枝的基部常略缩,也可看到缢缩的个体,甚至略缩和缢缩的现象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上,枝径0.5~2.5mm,枝端逐渐尖细。紫褐色,有时略带绿或黄色,干后变暗褐,体亚软骨质,制成的腊叶标本不完全附着于纸上。 细部特征藻体内部为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细胞呈不规则圆形,径165~365μm,壁厚8~24(~40)μm,外围有3~5层或更多的逐渐变小的皮层细胞;表层细胞常含有色素体,卵形或长圆形,7~10μm × 5~7μm,多少有些背斜排列;细胞自皮层向内逐渐增大,故皮层和髓部之间界限不明显,老时藻体常中空;体表胶质层厚约10μm。 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偶能看到不规则四面锥形分裂,紫红色,散生在藻体表面,埋于皮层细胞中;表面观近圆形或卵圆形,径40~46μm;切面观为卵圆形或长圆形,49~69μm × 39~49μm,被不变态的皮层细胞包围。果胞枝由两个细胞组成。囊果近球形且明显地突出体表面,660μm × 750μm,一般无喙或略具喙,基部不缩或微缩,内部中央有一个融合胞,上面产生很多薄壁细胞组成的产孢丝;果孢子囊产自产孢丝,形状近于球形或卵形,径16~23μm;吸收丝无或少见,且数量不多;囊果被由7~13层细胞组成,厚115~250μm;表层细胞一层,长圆形,内部细胞背斜排列,有时在局部地方显示纵列,除最里面的2~5层细胞外,其余的6~8层内部细胞的胞壁不清,细胞原生质体呈星状,具明显的次生纹孔连结,囊果被的内面常破碎;囊果的顶端有一囊孔,成熟的果孢子就从此孔放散出去。精子囊窠散生在藻体皮层中,深袋状“V”型,表面观呈圆形或长圆形,径33~50μm或更多,切面观呈卵形至长椭圆形腔状,长80~180μm,宽33~100μm,周围的皮层细胞变态或不变态,顶端有一开口;精子囊色淡,反光强,位于腔壁上。 习性多生长在潮间带至潮下带上部的岩礁、石砾、贝壳以及木料和竹材上,而生长在肥沃、平静的浅水内湾中的真江蓠藻体更长、更为繁盛。 产地中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广东南澳岛,向西至广西的防城港市沿岸。日本,越南。 简枝变种概述学名:Gracilaria asiatica var.zhengii 该变种为中国特有种。 模式标本产地:中国福建省厦门杏林湾。 形态特征藻体简单,分枝很少,1~2次,且分枝延长,可达30cm或以上,分歧处腋角圆,枝逐渐变细直至顶端;四分孢子囊、囊果及精子囊同于原变种。 习性生长在低潮带至潮下带上部较平静的内湾中的石粒或贝壳上。 产地中国福建省和广东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