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珍珠丝足鱼
释义

珍珠丝足鱼隶属于攀鲈科(Anabantidae)。来源于热带鱼三大发源地之一的东南亚,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为最多。他全身银灰色,体腹乃至各鳍边都镶嵌了珍珠状的灰色圆斑,缓缓游动时全身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珠光宝气,显得格外雍容华贵,柔和迷人,因而被赞为珍珠鱼。其他中文名尚有珍珠马甲鱼、马山克鱼、马三甲鱼、彩石线鳍鱼等。其英文名为Pearl gourami(珍珠哥拉美)或Mosaic gourami(马赛克哥拉美)。

简介

中文名:珍珠丝足鱼

英文名:Trichogaster leeri

别 名:珍珠毛足鲈、珍珠马甲

类 别:淡水热带鱼

原产地:东南亚

基本特征

身长:110毫米

雌雄区别:雄鱼鳍较长,发情期,咽喉部呈红色

饲养难度:较易

食性:杂

繁殖方法:巢性卵

繁殖能力:易;多产

饲养条件

水质:无苛求

水温:24℃

放养形式:与慢游鱼类混养

活动区域:皆可

生活习性

1.溶氧

珍珠鱼和蓝星鱼、丽丽鱼一样,有褶鳃一类的辅助呼吸器官,可以在水面吞咽空气,从空气中吸收氧,在含氧量较少的水中可安然无恙,能饲养在鱼体密度较高的水族箱中。同时,它们浮出水面吞咽空气的姿态也颇有伫目一顾的欣赏价值。

2.水温

这种鱼喜欢栖息于不太流动或完全静止的天然水域,需要的水温较高,适温范围为20~30℃,最适水温为24~27℃,对水质要求清澈透明,适合生活在弱酸性的硬水中,所以在一些酸碱度偏高的环境中不能好好生活,显现出美丽的色彩。

3.食性

喜欢在水族箱上层觅食,属杂食性鱼类,不择食,偏爱水蚤、摇蚊幼虫、线丝虫、水蚯蚓、虾籽、蟹籽等富含高蛋白质的小型活饵,也能投喂干饲料。

4.饲养

由于珍珠鱼躯体较大,性胆怯,喜栖息在浓密的水草里,所以饲养水族箱要足够大,而且最好广植一些水草,以供其藏匿、休息。如能同时用美丽的石块堆成假山则更好。水草和假山既可提供珍珠鱼隐身场所,又起到“以景衬鱼”的作用。

珍珠鱼平时性情温顺和善,不象一般攀鲈科鱼类爱争斗,适宜和小型热带鱼混养,但其成鱼不宜与体型纤小的诸如红莲灯鱼等脂鲤科鱼类混养,因它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更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导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进食。值得指出的是,到了繁殖期的珍珠鱼变得暴躁、好斗,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因此繁殖时要分箱单养。

珍珠鱼的幼鱼胆小,对水质极敏感,如遇光线突然熄灭或开启时,幼鱼会因受惊而四处乱窜。

外形特点

珍珠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大,微尖。口亚上位,眼大。背鳍高而短,胸鳍圆扇形。从吻端下部及胸部一直到尾柄的基部,沿着身体两侧的侧线,各有一条由黑色圆斑组成的纵向条纹。珍珠鱼腹鳍胸位,而且已经演化成为一对细长而柔软的触须,可向各个方向自由转动,有触觉功能,能探测周围有无障碍物和辨别食物,平时随着身体的游动,时而在前方摇晃,时而转至两侧摆动,或上或下,犹如盲者探路的手杖,十分灵活敏锐;在不游动时,触须也会轻轻飘动,好像女孩在梳理自己长长的辫子,异常美丽。臀鳍长而宽,占到体长的2/3,始于腹鳍后,越向后越宽,直至尾鳍处。尾鳍后缘稍稍内凹,近似分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