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珍珠传奇
释义

大唐煌煌盛世,唐玄宗开明前半生,把国家治理的歌舞升平。晚年情势急转而下,杨国忠当道,藩镇坐大。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一时间,风云起,波澜急。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西京长安。玄宗仓皇出逃。广平王妃沈珍珠,便在西京失陷时与广平王李豫失散。在此时,珍珠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灯塔,安禄山座前大将冯立…… 这位珍珠姑娘,命理怪极了,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经八位皇帝,位列国母,可又是大唐无名而逝的一个女人,她这一生充满了传奇。

中文名:珍珠传奇

出品公司:中国电视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台湾

编剧:章君毅

主演:施思,寇世勋,姜厚任

集数:31集

类型:古装

上映时间:1987年5月25日首播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剧集资料

首播日期:1987年5月25日 台湾

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类型:古装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演员列表

沈珍珠/高彩云 —— 施 思饰

冯 立—— 寇世勋饰

李 豫—— 姜厚任饰

王 频 —— 应晓薇饰

崔芙蓉 —— 陈玉玫饰

史夫人 —— 陈莎莉饰

小 娟 —— 程 惠饰

剧情简介

大唐煌煌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开明前半生,把国家治理的歌舞升平。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天下承平。唐玄宗的长孙、太子李亨(唐肃宗)的长子、广平王李豫(唐代宗)已届婚龄,大唐皇室为他广征天下闺秀。吴兴才女沈珍珠也被遣入宫中,但她却因与李豫素昧平生而不愿参加选妃,于是被罚跪在御花园湖畔。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一见惊艳,唯恐她危及女儿崔芙蓉与李豫的婚事,便派刺客来刺杀珍珠。危急时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麾下大将冯立及时赶到,救了珍珠。皇长孙李豫也同时赶来,将昏迷了的珍珠安抚宫中,并为珍珠的美貌、娴静、善良和活泼所吸引,对她一见钟情。杨贵妃为了撮合外甥女芙蓉与李豫的婚事费尽心机,不料李豫早已钟情于沈珍珠,执意选珍珠为妃,这使杨贵妃与韩国夫人都怀恨在心。

大唐丞相杨国忠与安禄山官拜左、右相,但两人之间一直勾心斗角。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串通部将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一时间,风云起,波澜急。唐室经久太平,中央军力仅8万左右,且素质差,准备不足。如是,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过黄河,夺汴州(今开封),取洛阳,破潼关,直逼西京长安(今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

这皇室的逃命事件中,辗转出很多令人感慨的事件。唐玄宗李隆基只带走了几个宠爱的嫔妃,皇子皇孙,其余皇亲全部遗弃在了长安,还有一部分在洛阳。当时的沈珍珠,便是洛阳失陷时与李豫失散。其时李豫父亲李亨的太子地位也不稳固,更别提李豫自己。因此也许是为了许多政治原因,二人聚少离多。在剧中,一开始就表明珍珠无意进宫,即使被选入宫,也是太子一直痴心相待,珍珠对其似乎并无好感。后来有了小太子李适(唐德宗),情形有所好转。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东都(即洛阳)沦陷了。皇宫一片狼藉,珍珠也在跟贴身的丫鬟商议着,可以趁混乱逃回吴兴家乡去。

安禄山座前大将冯立,在此时,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灯塔。冯立的勇猛,冯立的宽容,冯立的魁梧,冯立的成熟,是自幼生长在皇室,千骄万宠,如花草般弱不禁风(看起来)的李豫所缺乏的。胡人出生,又身经百战的冯立,无疑是沈珍珠一直向往的,可以依靠的男人。而李豫那种任性,还会使性子耍脾气的小家子样,被冯立这么一比,矮小了很多。珍珠是美女,才女,她不要多情,只要专情;不要困在小天地里度日,只要飞翔在天宇间呼吸自由的空气。李豫不懂,在爱上她的时候李豫还是个孩子,还是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没人敢违逆。可是冯立是自立的男人,他的每样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奋斗来获得,他小时候打架,长大了打仗,唯有自己变强才是生存的道理。所以冯立有安全感。所以沈珍珠跟他走……

分集剧情

第1集

唐玄宗天宝元年,天下承平。唐玄宗的长孙、广平王李豫已届婚龄,大唐皇室为他广征天下闺秀。吴兴才女沈珍珠也被遣入宫中,但她却因与李豫素昧平生而不愿参加选妃,于是被罚跪在御花园湖畔。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一见惊艳,唯恐她危及女儿崔芙蓉与李豫的婚事,便派刺客来刺杀珍珠。危急时刻,安禄山麾下大将冯立及时赶到,救了珍珠。李豫也同时赶来,将昏迷了的珍珠安抚宫中,并为珍珠的美貌、娴静、善良和活泼所吸引,对她一见钟情。杨贵妃为了撮合外甥女芙蓉与李豫的婚事费尽心机,不料李豫早已钟情于沈珍珠,执意选珍珠为妃,这使杨贵妃与韩国夫人都怀恨在心。大唐丞相杨国忠与安禄山官拜左、右相,但两人之间一直勾心斗角。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突然宣布造反,兵临长安。

第2集

安禄山逼近长安,大唐皇室一行仓促离宫。由于杨贵妃的诡计,独自一人留在广平王府、准备为儿子九岁生日宴请宾客的沈珍珠不幸落入叛军之手。珍珠终于认出,看守自己的人,就是十多年前将她从刺客手中救出的冯立,于是她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珠宝送给冯立,要求冯立放她逃走,却遭到拒绝。珍珠深夜只身出逃,险遭长安留守御史大夫严庄之侄严汉的蹂躏,珍珠在抗争中将严汉杀死。为了掩护珍珠的真实身份,丫环小翠假扮珍珠挺身殉主,人头被高悬在长安城楼上示众,消息传出,李豫伤心异常。严庄因为严汉的人命案而迁怒冯立,给他加上“私通大唐,放走东宫沈妃”的罪名,不仅严刑拷打,还要押赴洛阳问斩。而珍珠与侍女小等人也与其他民女一道被押送洛阳,以为后宫之选。

第3集

唐玄宗一行风尘仆仆,逃往巴蜀。途中,杨国忠依然大权独揽,为非作歹,不仅克扣军粮,还虐待士兵。盛怒的士兵们群起反抗,杀了杨国忠和她的两个妹妹,并表示:杨贵妃不死,誓不开拔。为了保全大唐王朝,在马嵬坡,唐玄宗不得不下旨将杨贵妃赐死,皇室一行得以继续西行。严庄为报侄儿暴死之仇,欲置冯立于死地。他奏报大燕皇帝安禄山,要将冯立处于五马分尸刑。此时珍珠尚未暴露身份,但因其貌美已被安禄山选为妃子。为了救出冯立,她不仅向安禄山慷慨陈词,历数了冯立所建的功勋,还冒死公开了自己就是广平王妃的真实身份,使冯立的冤狱得以平反,并且官复原职。

第4集

珍珠在长安罹难的消息已传遍唐宫,韩国夫人借此机会,一面向女儿芙蓉面授机宜,要她去接近和讨好李豫和适儿,一面不断地寻找机会禀奏已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要他实践当年对杨贵妃许下的诺言,让崔芙蓉当广平王妃,以逐步实现杨家再次独揽大权的企图。唐玄宗经不起韩国夫人的纠缠,终于下旨将崔芙蓉赐给李豫为东宫侧妃。但韩国夫人母女俩并不满意。这时太监辈力士又带来珍珠未死的消息,这对韩国夫人来说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她一面用威胁和重赏堵住了辈力士的口,一面又在策划新的阴谋。冯立将沈珍珠给她的财宝如数献给了安禄山,并向他晓以大义、陈述利害,终于使安禄山将珍珠认为义女,使她从后宫侍寝的危难境地中解脱出来,保全了自己的清白。

第5集

安禄山身患背痈,常常疼得昏迷过去。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便暗地里向珍珠口授诏旨,死后立次子安庆恩为大燕皇帝,并要珍珠将诏书妥为保存。此事被内侍李猪儿窃听并密告了安禄山的长子安庆绪。安庆绪夺权心切,遂在严庄的挑唆下派李猪儿杀了自己的亲身父亲,并派兵追杀担任安禄山铁卫的冯立,大燕皇宫内一片混乱。在厮杀中,冯立与乘乱逃出的珍珠、小娟会合,并掩护她们一路艰辛回到长安。二人在患难中结下真挚的情谊。太上皇一行回到长安,李豫及适儿等将住进重新整修过的广平王府。这一消息如一石激起,使思儿心切的珍珠在当夜就来到广平王府,不料却被李豫撞见。李豫认为是爱妻鬼魂再现,正在低头跪拜、述说真情时,一直在暗中保护珍珠的冯立将她拉走。而李豫的一番话使珍珠决定第二天去叩见太上皇,面陈别后的一切。

第6集

历经艰辛的沈珍珠终于同皇太子李豫和爱子适儿团聚了。一日,李豫上朝未归,珍珠却听小娟谈到冯立及其侍卫张保即将离开长安而早已囊中空空,于是她来不及通知李豫,就和小娟带银两匆忙赶往旅店送别,并答谢冯立救命及护送之恩。不料这一行动被心怀叵测、一直暗中监视珍珠的韩国夫人探知,她立即带着太监高力士与女儿芙蓉一行赶到旅店,将正在为银两推让的冯立与珍珠诬为私通,要当场捉拿,送回宫中治罪。这时高力士灵机一动,利用自己的养女高彩云容貌与沈珍珠相似,指着珍珠大骂彩云,并立即命轿夫将“彩云”抬回府中,同时派人将彩云送入空中,假份东宫娘娘。芙蓉回宫后,立即将在旅店发生的事情奏知李豫,并与他同到寝宫查看,而这时彩云早已扮成珍珠,躺在床上装作得了风寒病。夜晚,珍珠被送回东宫时,在后花园与李豫等人相遇,而挂念珍珠安危的冯立也在这时前来东宫探望……

第7集

芙蓉在沈珍珠的寝宫未查出任何异常,急忙跑回自己的房中。就在此时,沈珍珠从高力士家被悄悄送回了东宫。此事如此蹊跷,韩国夫人和芙蓉决不甘休,于是想出一条毒计:天黑之后将两名化装成冯立与张保的尸体抬进宫里。珍珠果然中计,李豫对珍珠的表现气愤极了。珍珠被打入冷宫。

第8集

李豫对崔氏指控珍珠的奸情的事件确信不疑,他抽出银箭甩给沈珍珠赐死。冯立和张保在西京客栈与沈珍珠分手时,曾同韩国夫人带去的侍卫发生冲突,身负重伤,此时正藏身养伤。小娟逃出宫后,同冯立、张保不期而遇。小娟时刻担心珍珠娘娘的处境,她潜入宫内探视,并说服娘娘深夜逃出。珍珠含冤受屈逃走的消息传到太上皇耳中,他立即降旨,将芙蓉逐出东宫,并令李豫将珍珠找回。

第9集

珍珠和小娟在逃中,被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侍卫掳去。为解救珍珠,冯谎称沈珍珠是自己的未婚妻,请求史思明饶恕,但无济于事,珍珠仍被投入牢中。为了寻找沈妃娘娘,皇室下令,将皇榜贴于全国的大城小镇,荒村僻巷。史思明为了功名前程,只得放了珍珠。

第10集

史思明到洛阳后,早已做好两手准备的史辛氏立即命冯立把娘娘送回西京,但珍珠认为自己跟李唐王室的关系已断,她想同冯立长厢厮守,决不回京。然而冯立不愿破坏沈珍珠一生的富贵荣华及她同李豫的夫妻之情,同李适的母子之爱。

第11集

冯立护卫着珍珠逃到长安附近,看到了大唐皇室寻找珍珠的皇榜,为其诚心感动,力劝珍珠为了适儿回宫。被贬的崔芙蓉不甘沉默,她假称病危,骗适儿去要打胎用的藏红花。芙蓉要利用怀孕,重返东宫。珍珠无意听说东宫有喜,崔妃即将临盆,大为震惊,万念俱灰。风雨中,冯立向珍珠伸出双手。他们终于无所顾忌,拥抱在一起。冯立带珍珠回洛阳家中团聚。可是当夜,安庆绪带人包围了冯立家。安将珍珠逼近小屋,撕扯着珍珠的衣裳,要搜安禄山遗诏。正在这危机时刻,史夫人带兵赶到。控制了局势。然而,珍珠和冯立长相聚首的梦被击碎了。

第12集

史夫人得知安庆绪杀父篡位,便与珍珠携手, 以此为把柄,控制住安庆绪。李豫得知珍珠在洛阳沦为人质,焦急万分。高力士献计,令严庄将假扮娘娘的高彩云带进洛阳,换回珍珠。与史夫人结为姐妹的珍珠向史夫人建议,与其将自己作为人质,莫若将自己送出洛阳,归顺大唐,戴罪立功,以保王位。史夫人正欲采纳此计,安庆绪带兵赶,要利用珍珠胁迫大唐退兵。

第13集

严庄以需亲身护送珍珠回唐为由,以为史军归降大唐提供援军为条件,将珍珠从史夫人大账骗到自己府邸,随即翻脸,囚禁珍珠为人质,还妄图逼抢安禄山遗诏。 李豫时刻担心珍珠的安危。为防严庄有变,派鹰奴等人混入洛阳,保护东宫娘娘。鹰奴一行与冲出重围的冯立会合,想方设法营救珍珠,冯立找到彩云,让她承认自己假扮沈珍珠,使安庆绪和严庄内讧,借助安庆绪的士兵包围了严庄府,救出了险些自杀身亡的沈珍珠。这时,李豫和适儿带兵攻进洛阳。史思明夫妇见情况有变, 只好先赶回嫣川。珍珠和适儿母子终于团聚了,冯立却被安庆绪一箭射中。李豫误以为冯立已死,为他请封诰,立专祠。珍珠和翠玉也悲痛欲绝。

第14集

李豫与郭子仪精心设计,盛宴庆祝珍珠历劫归来,要当着满朝文武,亲自向珍珠赔罪。然而珍珠却借此机会,声明不再为大唐东宫娘娘,以民女身份,携适儿离开西京。珍珠带适儿来到冯立家,奠拜冯立。冯立等避到柴房,心却感念不已。高力士赶来劝珍珠和皇太孙回京,珍珠考虑到战乱未平,为适儿安危着想,答应回京, 但提出了三项条件。珍珠住进太上皇依条件特意新建的皇太孙府,避免见到李豫。皇上为让珍珠安住下,特下圣旨准予其与太子李豫仳离。为表彰珍珠所建功勋,封珍珠为郑国夫人。李豫为了回京向珍珠求恕,撤离人马。安庆绪趁机攻陷邺郡,重建伪燕,而史思明也扩大势力,盘驻范阳。内忧外患,加上李豫为向珍珠请罪,在皇太孙府长跪雪地,感染风寒。李豫一病不起。

第15集

皇太子病重,天性善良的珍珠为了适儿,亲自服侍喂药。大唐上下深感欣慰,但珍珠仍惦念冯立,让翠玉准备做一场法事。彩云深深爱上冯立,为得到冯立的爱,处处学东宫娘娘。但冯立一心思念珍珠。翠玉为哥哥准备祭祀。冯立悄悄见翠玉。得知珍珠对自己一片真情,但为了珍珠合家幸福,嘱咐翠玉为他未死一事保守秘密。圣皇天帝爱孙心切,亲自开口请求珍珠允许李豫到皇太孙府养病。珍珠只得答允,但却安排李豫住后花园下人住宿处,不准他迈进御花园半步。李豫忧急交加,病情恶化,而皇上得知,急痛攻心,口吐鲜血。

第16集

皇太子昏迷之际,仍呼唤着珍珠,病重之时,也记着挂着和珍珠破镜重圆,珍珠终于被感动,原谅了李豫。大唐皇室终又团圆,太上皇欣喜不已。然而国难当头, 皇上不得不命皇太子夫妇镇守洛阳,平息战乱。并钦赐沈珍珠“如联亲临”金牌和尚方宝剑等三件宝物,授予她无上的权力。就在这夫妻和好,即将出征洛阳之际, 久未被宠幸的崔芙蓉又施毒计,故意在珍珠面前对李豫伪称怀孕,激惹被冤枉的李豫赐打自己,然后夹破早有预备的血包,伪装流产,离间珍珠和李豫。珍珠中计, 不由李豫辩白,与其断情。然而,蒙珍珠好心收留在自己寝宫养病的崔氏并不罢休。让其母韩国夫人派遣刺客,除掉皇太孙。

第17集

刺客追杀着皇太孙和珍珠,关键时刻,鹰奴赶到,擒住刺客。谁是谋刺主谋呢?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查出崔芙蓉指使刺客的实据,同时也查明崔氏假装流产以间之计的事实。真相大白。皇上正欲下旨将谋篡的崔氏一家斩首示众,珍珠为了年纪尚幼的崔氏之子李思,出面请求免其一死。皇上恩准,借此珍珠陪李豫同赴洛阳。安庆绪宁死不降,冯立为了邺郡百姓,晋见安庆绪,自请去范阳求救兵,然后去唐军会见郭子仪明告实际目的,共订良策。冯立到范阳见到史思明夫妇,赢得他们信任,授封为大司马,统率史家大军。冯立回邺郡,以授兵为条件,逼安庆绪让位给史思明,安庆绪大怒,将冯立打入刑室。然而丞相安守忠却私自救出冯立,送出城。

第18集

冯立脱险出城,为让珍珠确定自己已死,让彩云回西京,上奏皇上,假称在邺郡遇难。圣皇天帝不相信,念在彩云忠心为大唐,赦其欺君之罪。皇上下旨,将冯立封为大唐振威校尉,并将高彩云赐婚下嫁。彩云得知珍珠正要去史思明军中劝降,便赶珍珠之前先行找到冯立。殊不知,刚以性命向史思明担保安庆绪,将不出十天奏上玉玺的冯立正危机四伏。时常监视冯立的史朝义,发现高彩云,查出圣旨,以私通大唐的罪名,追杀冯立。危急时刻,史夫人鸣金收兵,暗中救了冯立一命。为形势所迫的安庆绪只得决定让位,但要以沈珍珠的性命为交换条件。安守忠奉玉玺去范阳的途中,正好碰到欲去史思明大军劝降的皇太子妃沈珍珠,安守忠马上派兵追杀。刚刚脱险的冯立一行,得遇被追杀的沈珍珠,高彩云即刻换上珍珠衣饰,引开了追兵,解救了珍珠。然而,冯立之妹翠玉却中箭身亡。

第19集

丞相安守忠为了保全大燕王朝,决心杀死珍珠,但错将率直纯真的高彩云误当珍珠刺死,并劝安庆绪献出传国玉玺,史思明夫妇接过玉玺准备登基。珍珠得知适儿出宫寻母,焦急万分,执意要亲自出外寻找。史思明即将择日建号称帝,他已纠合安庆绪残兵,集兵二十万赶赴洛阳要与大唐决一死战。

第20集

为了大唐的江山,为了天下太平,深明大义的沈珍珠,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去史思明府中劝降。史夫人有心归顺大唐,可利令智昏的史思明受史朝义的盅惑,早就做起了大燕皇帝的美梦。聪明过人的沈珍珠利用史思明与安庆绪的矛盾,鼓动史思明杀死安庆绪,替大唐平定安禄山之乱,归顺大唐,同时提醒史思明不要妄想称帝,逆天行事,否则自食其果。

第21集

计高一筹的沈珍珠未用一兵一卒,就解散了安庆绪的六万兵马,又让史思明获得了十几万旦余粮,为史思明归顺大唐立下了一功。世事难料,贼心不死的史朝义恩将仇报,派人刺杀珍珠,但未得成。深明大义的王妃娘娘劝说儿子史朝义,不要眼光短浅,史朝义不但不听母亲的劝告,反而要杀死母亲,终因心虚而未能如愿。安庆绪受不了唐军的压力,向史思明投降了。为了解除安庆绪心中顾虑,珍珠向史朝义建议送还表文给安庆绪。

第22集

太子李豫宁愿抛弃江山,换回珍珠的爱情,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险境来表白对珍珠的情意,遭到珍珠的拒绝。穷途末路的安庆绪,收到史朝义送还的表文,以为复兴大燕王朝有望,不顾老臣安守忠劝告,决定赴风云镇议和。史朝义认为取下安庆绪首级之时,正是他史家称帝之日。心怀余悸的史思明最终还经不起珍珠布置的大唐兵马佯装渡河的压力和史夫人的劝说,史思明下令率军归唐。

第23集

史家父子归顺大唐,得到了开唐以来少有的犒赏,但他们称王称帝的野心并未死。史朝义有勇无谋,一意孤行,决心反唐。为了天下太平,为了李豫合家团圆,为了珍珠不至于成为大唐罪人,冯立决心以国家为重,抛弃高官厚禄,归隐山林,斩断他与珍珠的情丝,在宫中传为佳话。痴情的沈珍珠决心踏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冯立。

第24集

冯立为了忠义双全,毅然斩断情丝,挥别红颜,归隐山林。一**与随从张保正跋涉途中,终于被前来的珍珠赶上,珍珠责备冯立不该狠心地弃她而走,再次表明她与冯立长厢厮守的心迹。而去心已定的冯立而不动摇。悲痛欲绝的珍珠拔出腰间的旨首欲自尽殉情,被冯立等夺下。冯立将热泪满腮的珍珠拥入怀中。太监高长春等飞马而来,谎称皇太孙被飞箭误伤,爱子心切的珍珠被骗回府中。随后高长春用心良苦,想出了冯立假死的妙计,以使珍珠死心,跟太子殿下李豫再续情缘。冯立死讯传入宫中,珍珠又欲自尽。

第25集

大唐至德三年,国势日衰。史思明继安禄山之后再度举兵反唐,大唐王室为之震动。数年来深居简出的郑国夫人沈珍珠,首次偕皇太孙李适进宫而谒皇上,因自己与史夫人有莫逆之交,请求皇上赐书前往范阳招降。此时的李适已到加冠之年,而且选亲吉日已近,皇上让珍珠为适儿办完婚事再走,在珍珠的撮合下,李适选得天生丽质、德才兼备的王嫔为正妃。野心勃勃的韩国夫人不甘被打入冷宫的命运,为使女儿崔芙蓉当上皇后,芙蓉之子李?将来做皇帝,派心腹刺杀李适,李适与嫔儿奋力将刺客杀死。与此同时,诈死后归隐山林的冯立,为了挽救战乱之害的百姓偕随从张保来到史家军占领的卫州,想面见史夫人,对其影响史思明父子息兵招降,归顺大唐朝廷。

第26集

谋害皇太孙李适的事情败露后,韩国夫人畏罪自杀,其女崔芙蓉也被禁于天牢。李适与王嫔完成了大婚。史朝义为挑拨史夫人与珍珠的关系,将冯立未死的实情及其行踪告诉了珍珠。珍珠一路寻去,找到了冯立,再次表白她对冯立的诚挚爱情,而冯立为保全忠义之名,谎称他已忘却旧情,且已娶农家刘君浣为妻。珍珠信以为真,痛斥冯立负心绝情。唐肃宗乾元二年,李适率领大唐兵将,大败史家军,史思明父子将劝其归降的史夫人和珍珠投入大牢。

第27集

史朝义派刺客企图暗杀李适,幸被冯立相救,并救出大牢里的珍珠。李豫赶来看望受伤的珍珠,又与冯立相遇。李豫气得拔剑欲刺死情敌冯立,冯立视死如归。然而李豫收回了扬起的宝剑,决心与冯立继续竞争,让珍珠重回到自己的身边。这时候,史思明见大势已去,终被冯立和史夫人劝服,准备息兵归降。

第28集

史朝义的部将擅自带兵,冲入皇宫杀死了史思明,逼迫史朝义登基。冯立救出史夫人。珍珠回宫后,发誓“不会再为任何情丝所纠缠”,不顾侍从的的阻拦,毅然与李豫、适儿不辞而别,回到家乡吴兴。吴兴首富吴道父子,仗着扬州刺史的权势,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一日,吴爷闯入沈家,将珍珠劫持到吴家。吴少爷哪里肯信珍珠为大唐皇室东宫娘娘的身份,欲施非礼,珍珠英勇自卫,刺瞎吴少爷的眼睛。幸亏小娟及时赶来,出示“如朕亲临”金牌。

第29集

扬州刺史害怕皇上会怪罪下来,派人暗害珍珠,杀人灭口。珍珠与小娟被弃尸荒野。珍珠大难不死,奄奄一息之时,幸被上山采药的农家老爹救回家中疗伤。这时候,野心勃勃的史朝义率兵刺死了二世子史朝清。史夫人一夜之间精神失常。冯立前往吴兴寻找珍珠。扬州一家小酒店内,冯立见到佩戴“如朕亲临”金牌的吴少爷,追问珍珠下落,不料被暗箭射中。张保奋力救主,送冯立到观音庙养伤。珍珠暗访观音庙,探望神志不清的史夫人时,无意看见浣君悉心服侍卧床养伤的冯立,珍珠不忍心惊忧他们,悄然离去。

第30集

扬州刺史与吴家父子终于搜寻出正在观音庙养伤的冯立。正欲行刑加害,太子殿下的威仪面前,扬州刺史对残害珍珠与小娟之事供认不讳。众人到后山只找到小娟的尸体,修坟安葬。一日,冯立拾到珍珠头钗,发誓要找到珍珠。而珍珠再也不想把自己夹在李豫和冯立之间,为情所扰,于是她怀着悲怆的心情,带着史夫人离开了扬州城,不巧史朝义率兵攻下莫州,珍珠被擒,史夫人被刺死。

第31集

史朝义溃不成军,只得依靠珍珠为人质。李适心急如焚。冯立与被围困的史朝义短兵相接,机智地救出珍珠,史朝义自杀,伪燕彻底灭亡。圣皇天帝,唐肃宗李亨相继驾崩,李豫继位,并与李适四处寻找珍珠,冯立也寻遍了千山万水。心灰意冷的珍珠不愿回首往事,避弃冯立和李豫,斩断情丝。正待削发为尼之际,冯立与李豫寻踪而来,珍珠只得再度离去,远走他方,终无踪迹。

剧中歌曲

珍珠传奇一主题曲

《望断西京留传奇》

演 唱:嘟 嘟

天 姿 蒙 珍 宠

明 眸 转 珠 辉

兰 心 惠 质 出 名 门

吴 兴 才 女 沈 珍 珠

达 理 又 知 书

备 位 东 宫 主

多 彩 多 姿 蝶 飞 舞

红 袖 碧 竹 人 羡 慕

风 云 起 波 澜 急

珍 珠 泪 悲 泣

玉 洁 又 冰 清 那 堪 流 言 袭

望 断 西 京 留 传 奇风 云 起 波 澜 急

珍 珠 泪 悲 泣

玉 洁 又 冰 清 那 堪 流 言 袭

望 断 西 京 留 传 奇

珍 珠 传 奇 二 主 题 曲

去 年 今 日 此 门 中

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

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

桃 花 依 旧 笑 春 风

纱 窗 日 落 渐 黄 昏

金 屋 无 人 见 泪 痕

寂 寞 空 庭 春 欲 晓

梨 花 满 地 不 开 门

越剧《珍珠传奇》

剧目简介

2009年12月8日,诸暨越剧团原创越剧《珍珠传奇》开排仪式在诸暨华东国际珠宝城举行。《珍珠传奇》由何吴、阮逊、恩裕、卫明等四位作家编剧,导演是浙江省导演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俞珍珠。

创作班底

编剧:何吴、阮逊、恩裕、卫明

导演:俞珍珠

徐 琼 饰 金 珠

黄红燕 饰 林无尘

故事情节

南宋初年,秦桧专权,民不聊生。皇家御珠园女育珠人林无尘一家精心培育“夷光之珠”已经三年,眼看宝珠即将育成,秦桧却要把它送给金国狼主。不甘国宝旁落的林无尘一家带着珠蚌,出逃到白塔湖,得白塔湖农家女金珠相救。金珠和林无尘结成姐妹,一起培育宝珠。此后,金珠遭害入狱,林无尘育珠成功。官府要把金珠沉湖之日,无尘持宝珠赶到,抛珠白塔湖。后秦桧垮台,林无尘家冤案得以平反,她和金珠一起养育珍珠,白塔湖所在地渐成珍珠之乡。

历史上的沈珍珠

《沈氏传》

如果不是因为生了唐德宗李适,唐代宗李豫年轻时候的侍妾沈氏无疑会像李豫其他的侍妾一样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因为生了一个皇帝儿子,又被曾孙(唐宪宗)追赠为睿真皇后,《旧唐书》、《新唐书》才给沈氏立了传。

尽管如此,这个传更像一个流水帐,通篇竟没有一字涉及到沈氏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沈氏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跑龙套的古人,无半点自己的鲜明特征。如唐德宗在历史上以猜忌多疑著称,却很少有人去考虑他的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的母亲有没有关系。很难想象沈氏遭背叛遭遗弃的命运就对唐德宗一点影响都没有?如果沈氏没有失踪,唐德宗是不是还会那么猜忌大臣,宠信宦官,而大唐的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史籍记载: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世为冠族。父易直,秘书监。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天宝元年,生德宗皇帝。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德宗即位,下诏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则事天莫先于严父,事地莫盛于尊亲。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执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园寝永终。而内朝虚位,阙问安之礼,衔悲内恻,忧恋终岁。思欲历舟车之路,以听求音问,而主兹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旧仪,敬崇大号,举兹礼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训,上皇太后尊号。”

宪宗即位。年九月,礼仪使奏:“太后沈氏厌代登真,于今二十七载,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极。建中之初,已发明诏,舟车所至,靡不周遍,岁月滋深,迎访理绝。按晋庾蔚之议,寻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寿而服之。今参详礼例,伏请以大行皇帝启攒宫日,百官举哀于肃章门内之正殿,先令有司造祎衣一副,发哀日令内官以祎衣置于幄。自后宫人朝夕上食,先启告元陵,次告天地宗庙、昭德皇后庙。太皇太后谥册,造神主,择日祔于代宗庙。其祎衣备法驾奉迎于元陵祠,复置于代宗皇帝衮衣之右。便以发哀日为国忌。”诏如奏。其年十一月,册谥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于代宗之室。

沈氏的出身

关于沈氏的出身,史书交待得很清楚,沈氏出身于湖州(吴兴)沈氏家族。在湖州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从汉末经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沈氏家族文臣武将辈出。陈朝的两个皇后、大诗人沈约、大学问家沈沈麟士、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沈君谅都出身于这个家族。可以说,沈氏家族虽然比不上当时的山东士族,但也是江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沈氏的曾祖父当过刺史,祖父当过库部员外郎,父亲沈易直当过秘书少监、秘书监(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唐德宗李适有一次与大臣讨论官员升迁时,就提到了自己外祖父,说外祖父当秘书少监十几年而不得升迁。蔡东藩的《唐史演义》说沈氏小名叫珍珍,是李豫乳母和一个贫穷士子的女儿,与史实显然不符。

沈氏的外表

沈氏是“以良家子选入东宫”的。按照唐玄宗时期选宫女的标准,沈氏应是一个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的美女。

沈氏的才华

湖州沈氏家族不仅是官宦世家,而且在经学上的造诣首屈一指,出了好几个经学大师。另外,史书上记载的几个沈氏家族的女性,如两个沈皇后、沈约的孙女沈阿满等,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特别是沈阿满,是南朝时期有名的女诗人。沈氏出身于这样的文化世家,自是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文才。另外,从沈氏曾为唐德宗削果脯而伤了手指以及唐德宗对母亲的那种感情可以推断,唐德宗小时候应和生母一直住在一起。唐德宗作为历史上诗写得最好的皇帝之一,与他母亲的影响不能不说没有一定的关系。

沈氏的宫廷地位

沈氏从来就不是李豫正式的妻子,即广平王妃,下人对她的称呼也不可能是什么“王妃娘娘”,这一点是肯定的。她起初是和其它的“良家子”一起被选进宫中做太子李亨的侍女或侍妾的,后来却被太子送给了他的长子李豫。太子为什么单单把沈氏送给他未婚的儿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皇太子的长子李豫当时恰恰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沈氏不仅年纪与李豫相仿,并且人品、才貌都是当时入选宫女中的翘楚,自然被皇太子看作最佳人选;二、与沈氏的身世也有关系。李亨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朝不保夕的处境中。因此笼络朝中大臣成了他保住太子地位的必要手段之一。沈氏的父亲沈易直做秘书少监十几年而不倒,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势力。此外,沈氏作为江南士族的代表,几百年结下来的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和沈氏联姻,等于和江南士族集团结成姻亲关系,为自己的太子身价又增加了一个筹码。尽管在民间,这种由父亲作主的结合,其实就是合法的正式的婚姻,但是在皇族,由于没有得到皇帝李隆基的正式诰命,沈氏仍然只是李豫的一个侍妾而已。五年后,杨贵妃的姨侄女崔氏嫁给李豫时,李隆基不仅为崔氏举办了盛大的婚礼,而且颁发诏书封她为广平王妃。而当时沈氏的儿子李适都已经五岁了。如果没有后来安禄山造反的话,李豫的皇后理所当然的就是崔氏,而沈氏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妃的封号而已。

沈氏和李豫的感情

不能不说沈氏和李豫没有感情,沈氏是李豫第一个事实上的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沈氏失踪后,李豫也曾派人寻访,如果说李豫对沈氏一点感情都没有,于情于理不合。但是沈氏没有得到李豫的真心宠爱是确切无疑的。理由如下:一、沈氏和李豫于开元末年结合,到天宝十四年分离,中间十五年,沈氏仅生下李适一人,而据史料记载,在这十多年间,李豫先后生下多子女;二、如果李豫对沈氏的爱非常浓,就没有理由在长安沦陷前夕把沈氏留在长安。因为他既然能带上和沈氏住在一起的李适,就能带上沈氏;三、李豫收复洛阳后,如果他对沈氏真的有感情,就应该立即送沈氏回长安和儿子团聚(沈氏也有可能提出这个要求),而不是把沈氏仍然留在洛阳。事实上,在洛阳第二次沦陷前,李豫就已经回到长安,完全有时间接沈氏回宫;四、李豫当上皇帝后,对沈氏的娘家并没有任何关照。沈氏家族的发达还是在李适当上皇帝的时候,所以李豫对沈氏并不像台湾电视连续剧《珍珠传奇》中描写的那样至情至性,两人的关系就是一个君主和一个地位无足轻重的妃嫔的关系而已。

沈氏的下落

沈氏失踪,是发生在洛阳第二次沦陷的时候。史书记载,洛阳第二次沦陷时,当时的守将是李光弼。李光弼眼看洛阳不保,下令洛阳百姓以及上阳宫的宫女宦官转移,最后落在叛军手里的洛阳其实是一座空城。作为皇太子(李豫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长子的生母,在母以子贵的宫廷里,那些宫女宦官在转移过程中对沈氏一定采取了重点照顾的政策。沈氏被落下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沈氏极有可能在转移过程中自动出走,而不是像世人猜测的那样又落到叛军手里。至于沈氏为什么要出走,你想想,如果你是沈氏,出身高贵,有才有貌,生了一个儿子后却还是一个侍妾,并屡遭丈夫的抛弃,这样的家,这样的丈夫,不要也罢。沈氏离开洛阳后,最后去了哪儿,我觉得那些民间传说不失为一个参考,如河北三皇山有关沈珍珠的传说。史载唐代宗信佛,沈氏在和唐代宗的共同生活中,不可不受到到佛教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5: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