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东村 |
释义 | 云南省迪庆德钦县拖顶乡大村村委会白东村村情概况白东村隶属于云南省迪庆德钦县拖顶傈僳族乡大村村委会,位于拖顶乡西南边,距离拖顶乡19公里。到乡镇道路为通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有 亩,海拔 米,年平均气温 ℃,适宜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青稞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78.1亩,其中人均耕地0.9亩;有林地 亩,共有经济林果地 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青稞等作物。该村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女党员 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 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1人。全村团员5人。全村有农户17户,共85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45人。以傈僳、藏族为主,其中傈僳族10人,藏族75人,其他民族 人。白东村其中农业人口占总数为85人,劳动力总数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31人,外出务工人数15人。至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数 人,享受低保人数1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 户,共计 人,参合率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34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林下产品为主。 农村经济白东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无完善的销售渠道。2006年种植业产业全村总收入39443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3%。2006年白东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3489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443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畜牧业收入12998 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渔业收入 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19004元,占总收入的26%。外出务工收入284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864元,人均纯收入1018元。白东村今后发展的重点是种植业、干果种植、养殖业。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通过筹资筹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该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并定期以张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开展村务财务公开。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不断提高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向商品化市场迈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自然资源白东村位于拖顶乡西南边,距离拖顶乡19公里,到乡镇道路为通路,全村国土面积 亩.人均耕地0.9亩。 基础设施该村目前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 户通自来水,有 户饮用井水,有1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18户通电,有 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为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户;建有小水窖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 户。该村村民得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有 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2006年底全村共拥有汽车 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3辆。白东村小学适龄儿童上学在车里各村小学,该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有教师2人. 白东村距离村小学1公里,距离乡镇中学31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 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13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7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9公里。 农村经济2006年白东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3489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443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3%;畜牧业收入12998 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8%,渔业收入 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19004元,占总收入的26%。外出务工收入284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864元,人均纯收入1018元. 该村村民得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白东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无完善的销售渠道。2006年种植业产业全村总收入39443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3%。 白东村目前正在发展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产业。 人口卫生白东村现有农户18户,共85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45人。农业人口占总数为85人,劳动力总数4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31人,外出务工人数15人. 白东村以傈僳、藏族为主,其中傈僳族10人,藏族75人,其他民族 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得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得不断完善,更多地农户加入了农村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数 人,享受低保人数1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 户,共计 人,参合率 %。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 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13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7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9公里。 文化教育白东村小学适龄儿童上学在车里各村小学,该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有教师2人. 白东村距离村小学1公里,距离乡镇中学31公里。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白牛乡白东村概况白东村位于邓州市白牛街中心位置,207国道穿境而过,全村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14户,2823人。耕地面积3679亩,村组干部13人,全村党员55人,5个党小组,村支部委员3人。 经济发展情况投资在20万元以上的企业29家,其中榨油厂3家,煤球加工厂4家,棉业公司1家,杨木板加工厂10家,木器加工场1家,养鸡在5000只以上的10家。同时以集镇建设为依托,大办非公有制经济,全村拥有批发商户210家,零售商户420家。2008年度全村人均收入5230,集体收入82万元。 集镇建设情况新建了东环路、沿河街、昌盛路、中兴东路、经贸东路等12条街道,总长9100多米,折88850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40000多平方米,新建桥涵9座,安装路灯260盏,新植风景树200多株,安装太阳能100多台,建沼气池47个,其中大沼气池10个,安装宽带网500多户。投资13万元,新建了白牛蔬菜市场和鸡蛋市场。投 资15万元,改建了白牛广场,重塑了白牛雕像,安装了宣传电子屏,利用白牛古城遗址,大打文化品牌,计划修游园3个,目前已投资1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九江游园。整个园区占地80多亩,里面设施完备,共建小桥5座,修亭子3个,修坝3个。成为白东村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主要场所。整治了“空心村”董庄自然村,拆房200多间 ,腾出土地300余亩。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1、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有关方针、政策,全面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已达到计划生育合格村标准,受到市乡表彰。 2、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全村未出现一例刑事案件,连续6年被市乡评为治安先进村。 3、公益事业发达,全村无封建迷信赌博行为,村民精神生活健康、充实。有娱乐场所、党员活动、卫生院、文化茶馆等。 4、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5、2004年荣获邓州市文明村称号。 2003年被评为邓州市精神文明村和抗击非典先进单位,2002年至2006年被邓州市评为“五好党支部”,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工作先进单位,2005、2006年被市乡评为“村庄整治”和“街道整治”先进村。支书个人连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村人均纯收入4860元,村集体收入46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