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释义 |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浙江农林大学林学系。1998年11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系,2002年1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学院有林学、生物技术、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等5个专业,其中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遗传学、植物学、中药学、动物学等7个学科,下设9个研究所(中心)。其中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个(森林培育学学科),省级重点扶植学科1个(森林保护学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遗传学学科),校级重点学科2个(生态学、植物学学科);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基地1个;硕士点4个(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生态学),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农业推广(林科)硕士学位班。全院本科在校生1112名,硕士研究生252名(含农推硕士)。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教职工114人,教授、副教授53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外聘客座教授十余人,其中外聘院士1人。学院组织教师 先后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作访问研究或进修深造。2002年以来,学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引进浙江省政府特聘教授邬荣领博士、江洪博士和浙江农林大学特聘教授黄丽春博士、汤定钦博士,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7个学科综合实验室,分别为现代森林培育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林学省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森林保护实验室、国际空间生态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天然药物实验室;建有现代智能温控大棚,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包括PCR仪、双向电泳系统、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细胞融合仪、基因枪、测序仪、高速与超高速系列离心机及成套液相色谱系统等,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学院培养了近6000名林业高级人才,有30余名省、厅局级干部,300余名县处级干部和500余名高级工程师。涌现出杨东海等一批英雄楷模人物,有多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2004年以来,学生考研已成为我院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先后有大批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许多同学分别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工程大学。自2005年开始,学院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室建设完善等有利条件,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对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的作用。 2005至2006年,学院连获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分别为方伟教授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及童再康教授主持的《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院主编和参编出版了各种专著、教材30余部,每年度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