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大学法学院 |
释义 |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6年9月2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签署了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协议书,双方以建设一所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法学院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简介现在名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最早于1945年8月在老浙大成立。著名法学家李浩培任第一任院长,周子亚教授、高铭暄教授等曾在老浙大法学院任教和学习。1980年9月原杭州大学重建法律系。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原杭州大学政治学系、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德育部、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共9家单位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法学院,设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即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经济法制研究所、公法与比较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企业制度与文化研究所,共计三系七所。 老法学院现有学科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和人口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环境法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人口学、伦理学、社会学等16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JM)和"两课"教师硕士培养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是省重点扶持学科。法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2个本科专业。 学院2002年已有三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生11名,硕士生728名,本科生871名,留学生9名;教职工178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6名,硕士生指导教师51名,教授28名,副教授59名。 2006年9月25日,经教育部的批准,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教授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签署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捐资壹亿元人民币筹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协议书;双方以建设一所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法学院为共同努力的目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于2007年4月20日正式成立。学科调整后,光华法学院内部为法科单立,其他政治学与社会学学科等归并到校内的其他相关学院。2007年秋天光华法学院将迁址于景致绝伦、建筑典雅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670亩地的原之江大学百年老校园。 人才培养浙江大学法学院以培养高层次法学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教学规模,改善教学条件。法学院在教学方面,已形成了能满足法学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进展,突破了单一的讲授法,采用了案例分析、双向交流、模拟谈判、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等多种方法,加强了社会实践和司法实习教学环节,并承担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实践"课题,设有一座能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模拟法庭,院内图书资料室藏书22万余册,教学条件研究成果显著,获国家级奖和省级奖两项。 科研情况在科研方面,法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取得大量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达90余项。我院在公法、法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口与发展、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等特色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研精品日益增多,如李龙教授的《人权理论与实践》、《宪法学基础理论》、《良法论》,胡建淼教授的《比较行政法》、《行政法学》,孙笑侠教授的《法的现象与观念》、《法律对行政的控制》,余逊达教授的《当代西方政治社会思潮评析》,王来法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吕有志教授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理论、现实与历史的思考》,万斌教授的《政治哲学》、《民主哲学》,陈剩勇研究员的《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林来梵教授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等。 对外交流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承办了5次全国性法学学术会议和"两岸政治谈判研究会"、"中荷刑法国际研讨班",并积极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法学学术会议。著名法学家日本京都大学棚濑孝雄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安守廉教授、法哲学家赫费教授、富布赖特计划高级学者托马斯·德鲁克先生、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埃利诺·奥斯特罗姆、以色列的世界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埃林斯塔德等曾来院讲学;出版《浙江大学法律评论》(原《法治研究》和《公法研究》),协办《行政法学研究》杂志。 历史沿革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前身是浙江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45年,由著名法学家李浩培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其时,海内外名家云集,学术淹贯,遐迩争传。后来因为院系调整,发展一度历经波折,但终能薪火相传、授业不辍。 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国立浙江大学成为单一的理工科大学,在原浙江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杭州大学。1980年原杭州大学重建法律系,刘乃雄、费新民、黄汉升、郑九浩、马绍春等教授担任过法律系的领导,走过了法律系艰难的初创时期。1995年起杭州大学在法律系基础上成立法学院,由荣获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的胡建淼教授担任院长兼法律系主任。1996年起,由孙笑侠教授担任法律系主任。原浙江大学在1994年开始招收国际法专业本科生,并于次年设立国际经济法系。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四所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1999年7月浙江大学任命孙笑侠教授担任副院长主持筹建新浙江大学法学院,由原四校近十个相关单位合并组建,下设法律系、政治系与行政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社会学系(筹)、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包括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2000年7月-2004年7月,由李龙教授担任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由孙笑侠教授担任副院长。2005年7月起孙笑侠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 经国家教育部的批准,2006年9月2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教授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签署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捐资壹亿元人民币筹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协议书;双方以建设一所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法学院为共同努力的目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于2007年4月20日正式成立。学科调整后,光华法学院内部为法科单立,其他政治学与社会学学科等归并到校内的其他相关学院。2007年秋天光华法学院将迁址于景致绝伦、建筑典雅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670亩地的原之江大学百年老校园。 教授委员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6年9月2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与光华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先生,签署协议,双方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法学院共同努力。 为了促进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卓越发展,浙江大学决定将光华法学院作为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的“特区”。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与学院特点,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推行特殊政策,进行改革试点,具体包括:在人事制度方面,光华法学院可以自主决定引进人才标准,提出引进人选,报请学校办理相关聘任手续,学校按相关政策给予待遇保障;在评鉴机制方面,光华法学院参照国内外一流法学院的学术评鉴标准,自行制订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硕博士导师资格之评鉴标准及学术期刊标准,并按评鉴标准自主评审院内教师的职称晋升与硕、博士生导师资格,报学校批准;在人才培养方面,光华法学院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参照学校的指导原则自行制订和实施本科生课程方案,制订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方案。 (一) 教授委员会的成立 为了推进光华法学院的学科发展迈向国际一流水准,2007年4月,浙江大学决定在光华法学院成立教授委员会,聘请王泽鉴、安守廉、刘铁铮、吴志攀、孙笑侠、陈长文、季卫东、张文显、胡建淼、倪明江教授组成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陈长文教授担任教授委员会主席。2010年1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接替常务副校长倪明江教授任教授委员会委员。 (二)教授委员会的职权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在学校领导下,根据国家法律与政策,决议学院之学术事务,包括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之聘任与解聘、教师职称之晋升等事项。 举荐光华法学院院长和常务副院长,由浙江大学按学校规定程序任命;经院长提名副院长,教授委员会决议副院长人选,由浙江大学按学校规定程序任命。 (三)教授委员会的设置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由十席委员组成,设置主席一名。 教授委员会委员必须具备人品雅正,在法律学术或实务上具有杰出贡献,同时具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资格(包括各类特聘和兼职教授等)等条件。 教授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第一届教授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校方依据前项之标准,聘任七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组成之。所余名额,由教授委员会三名以上委员提名增补,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第二届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前一届委员三人以上提名,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自第三届起之教授委员会委员,由前一届委员三人以上提名,其中新成员不少于二人,全体委员在法学院教授大会上过半数同意出任之。教授委员会主席由三名委员提名,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同意出任之。主席及委员均可连选连任。 (四)首届教授委员会委员简介(以姓氏笔划为序) 一、王泽鉴 王泽鉴先生1938年生,台湾人。 第一名考取台大法律系,于同校法律研究所期间,以第一名考取台湾教育部公费留学,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半年后转学到慕尼黑大学,师从二十世纪大陆法系最伟大的民法学教授Karl Larenz先生研究民法及法学方法论,1968年获得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先生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曾担任台大法律系系主任及法律研究所所长,创办台大法学论丛,并出版台大法学丛书,前者已有三十余卷,后者多达数百册;开设民法总则、债编、物权、比较民法,民法与特别法等课程。 先生并曾担任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召集人,台湾大学卓越计划委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精通德、英、日等数国语言,曾先后在德(柏林自由大学)、英(剑桥大学)、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墨尔本大学)等国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出版民法学说及判例研究、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法学专著近二十册,并是极少数曾在德国最高水平法学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的亚洲学者。依据南京大学数据库统计,先生著作之转引率高居华人法学界第一位。先生对我国法学研究水平之提升、研究方法之启发,法学人才之培育与海峡两岸之法学交流等,均可谓贡献至伟,被两岸法学界公推为当代华人法学界第一人。 二、安守廉(William P.Alford) William P.Alford先生1954年出生,美国人。 先生1970年毕业于阿姆何斯特学院,197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74年获耶鲁大学中国研究硕士学位,1975年获耶鲁大学中国历史硕士学位,1977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JD学位。 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Henry L. Stimson教授、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研究领域主要为:Chinese Law and Legal History 、Comparative Law 、Human Rights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rnational Trade 。 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中国法专家,并在国际经济法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三、刘铁铮 刘铁铮先生1938年生,河北省人。 政治大学学士、美国南美以美大学硕士、美国犹他大学博士。曾任政治大学法律系主任、法研所所长,兼任许多著名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曾获1981年度法科学术著作奖、1982年度杰出研究奖。曾经担任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著作等身,为国际私法领域著名学者之一。 四、吴志攀 吴志攀先生1956年生,天津人。 先生现任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北京大学法律总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并为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与199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威尔威尔威尔基金会学者。 先生的社会职务有: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 先生为我国金融法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五、孙笑侠 孙笑侠先生1963年生,浙江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访学者。自1992年起,历任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书记、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光华法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人员(2007) 社会职务有: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法理学与法史学研究会会长…等。 先生为我国法理学、公法学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六、陈长文 陈长文先生1944年生,福建人。 先生于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1969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197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197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现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讲座。 先生曾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副董事长兼首任秘书长,多次代表海基会参与两岸事务会谈。 社会职务有:理律法律事务所执行长兼执行合伙人(注释:理律法律事务所于1940年代原创办于上海市,于1940年代末迁至台北,现为亚洲最具规模之一,并为华人世界中规模最大的法律事务所,该所目前拥有超过六百位以上的法律、金融及科技专业人士)、台湾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台湾国际法学会理事长、财团法人台北欧洲学校董事长、财团法人理律文教基金会董事等。 先生于法律实务界之成就,着称于华人世界,并专精于超国界法律及法律伦理之研究。著有《财经法律与企业经营-兼述两岸相关财经法律问题》、《企业家跨国财经法》、《认识超国界法律》、《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等,并曾于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七、季卫东 季卫东先生1957生,江西人。 先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3年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曾经被遴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RCSL)指定理事;现任日本法社会学会(JASL)理事、亚洲太平洋论坛(淡路会议)研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CIDEG委员、专业期刊《法社会学》(意大利)学术编委、综合性思想期刊《二十一世纪》(香港)执行编委。自2006年起兼任国际高等研究所(IIAS)研究员。先生法学造诣精湛,被公认为改革开放后于日本取得最高成就的法学学者,深受日本法学界敬重。 先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专家,其研究于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八、张文显 张文显先生1951年生,河南人。 先生1982年获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85年于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1989年至1990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修。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1985年至1993先后任吉林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院长。1994年1月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社会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及法学部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在法理学与当代西方法哲学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九、胡建淼 胡建淼先生1957年生,浙江人。 先生1982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哲学系, 1989年获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有: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学会副会长、国际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司法部(中国)法制日报社法学专家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先生于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届),1997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兼任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行政法学,在行政法学领域居领导地位。 十、罗卫东 罗卫东先生1963年8月生,浙江淳安人,民盟盟员。 先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 2004年4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本科学习,1982年7月至1993年12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期间1989年7月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科研二处副处长,期间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日本静冈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客座研究员,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1997年10月晋升教授,1998年12月任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部)处(部)长,2004年4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兼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12月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浙江省政协委员 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经济学 (五)教授委员会秘书简介 谢英士 谢英士先生1962年生,台湾人。东海大学法律学士、中正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曾任记者、公证人、开业律师、台湾理律法律事务所资深律师、高雄律师公会理事、高雄21世纪都市发展协会理事、台湾国际法学会理事、北京律盟知识产权公司副总经理、台湾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红十字总会顾问。 赵 骏 赵骏,男,籍贯浙江杭州,1978年9月出生,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国际经济法学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律博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分别在Mintz Levin Cohn Ferris Glovsky and Popeo P.C. (Mintz Levin 律师事务所)和Kirkland & Ellis International LLP (凯易国际律师事务所)做律师。2009年9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商法的研究与教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