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传思修
释义

《浙传思修》即浙江传媒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是统计得出的知识要点。

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要点

绪 论

一、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实际说说大学生活的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2,生活环境的变化: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3,社会活动的变化: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二、结合自己大学学习生活的实际谈谈大学学习生活需要树立的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

第 一 章

一、谈自己的理想,为什么?【未来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

二、说立志与躬行(结合自己的实际)

1,立志当高远(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说逆境与顺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陈述克服逆境和处于顺境的经验教训。

1, 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到遇到逆境的准备;

2, 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3,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 二 章

一、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所体现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说明。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二、为什么我们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如何做。)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有两的历史文化传统。);

4,(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三、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结合实际说明。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做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四、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处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团结统一。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汾河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

3,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这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它要求人们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和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勇气;

5, 自强不息。它具体体现为坚贞刚毅的品质、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 三 章

一、谈谈你自己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并说明理由。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A.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B.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

C.人生应乐观。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心理基础;

D.人生要进取。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二、谈谈你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说说自己到目前为止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为什么你认为是最有意义的。

1,定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2,内涵:

A.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3, 评价: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从自己大学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谈身心和谐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这种和谐。

1, 现实意义:

A.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B.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C.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方法: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计交往。

四、结合自己大学生活的实际,谈谈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一些原则及其意义。

1, 平等——前提;

2, 诚信——保证(基本准则);

3, 宽容——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 互助——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彼此的理解,加强彼此的感情)。

五、分析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1, 个人利益与是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2, 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第 四 ~ 六章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道德的社会作用和道德的力量的理解。

1,道德的社会作用:

A.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F.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材料)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谈谈道德践履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5,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三、谈谈你对荣辱的理解。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辱”即耻辱,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誉是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诉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四、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包括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如:义务教育);

2,预测作用(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待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

3,评价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上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如:警察、法庭、监狱等)。

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1,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六、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劳动的权利。

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法》、《合同法》等;

3,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途径。

七、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1,必备条件:

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

A.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B.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3,程序:

A.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B.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C,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八、婚姻无效包括哪几种情形。

1, 重婚的;

2,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 未到法定婚龄的;

5,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结婚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第 七 章

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出特定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B.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部门法构成。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 行政法;

4, 经济法;

5, 社会法;

6, 刑法;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5,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6, 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2,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在总量上总是等值或等额的;两者互相包含);

3,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五、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和培养途径。

1,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2, 培养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第 八 章

一、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1, 特征:

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等,都在宪法中做了明确规定;

B.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即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又体现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一方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籍贯,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另一方面,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2,原则:

A.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B.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C.公民权利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D.法治原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这种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各种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二、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1,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全;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2,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三、试述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四、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种类。

1,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2, 种类:

A.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B.特殊诉讼时效。

五、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1,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 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 公平交易的权利;

5, 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 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 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 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六、举例说明故意犯罪形态。

1,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2,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3,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4,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七、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处罚。

1,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意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 胁从犯。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