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折扇
释义

扇名。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折扇源于南北朝,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折扇表现出了中华柔情氲氤的诗画美境。

简介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又名“撒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

折扇中国起源的简述:

一。“腰扇"出现的时间

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扇如吴扇、要扇亦在。”

“要”是腰的本字,要扇即腰扇。

曹公即指曹操(155~220年)。

东汉(公元2世纪)已有腰扇子。

。腰扇=折扇

(南齐:公元6世纪)《资治通鉴音注》:“(南齐高帝时)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

综上所述:腰扇=折叠扇。 中国于东汉已有折扇,而非自日本(公元10世纪)进口。

概述

折扇最早出现于我国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这“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不过那时还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

折叠腰扇在南朝齐以前已经出现。有两则史料可以为证。晋陆云《与兄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扇如吴扇、要扇亦在。”晋张敞《东宫旧事》:“(晋)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按,文中的曹公即指曹操(155~220年)。“要”是腰的本字,要扇即腰扇。这说明,汉末及魏晋时期,腰扇已在使用了。 其次,折扇之名也并非自宋代始。《乐府诗集》辑有晋诗一组,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标题为《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其中《夏歌二十首》的第五首曰:“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佛华妆,窈窕登高台。”诗里的叠扇,就是折扇,是折扇在晋代的一个名称。叠,除了有重叠的意思外,还有折、折叠的义项。《集韵·帖韵》释日:“叠,屈也。”宋时折扇使用最广的名称是“折叠扇”,当可理解不过是早期名称“叠扇”的引申、演变罢了。即使在宋代,折扇仍有许多名称,并未统一。例如,《高丽图经》卷二十九称为“折扇”,《梦粱录》卷十三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还有的称为“聚头扇”、“聚骨扇”等等。可见,折扇之名可以追溯到晋代。由此亦可见折扇并非舶来品,而是发源于中国的土产。北宋时从日本、高丽入贡的折扇只不过因其“精致非中国所及”(苏轼语),故在宋文献中出现了反客为主的说法。 晋人提到的腰扇很可能就是折叠扇,因为在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确实出现了叠扇的名称。作为宋元著名的史学家,胡三省在《音注》中所作的解释看来是有一定依凭的。参考胡注及有关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中国折扇这样的一个发生发展史,即:折扇,初名腰扇,滥觞于汉末,曾是王公大人的宠物。晋代,腰扇又称为叠扇,已成为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南北朝时期,南方士流出门常持此物以纳凉遮阴。隋唐两朝,折扇大概没什么发展(但也许正是在这个国际交往频繁的时期,折扇开始传播到日本等邻国),以致自北宋起,当日本、高丽精美的折扇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后,相对简陋的中国折扇反而淹没无闻了,这就是为什么南宋以来史家多以为折扇是舶来品的原因。

由此亦可见折扇并非来自外邦,而是发源于中国。

选材

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命名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

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

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产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等。折扇的附属装饰品,是扇坠。有人认为,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宋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是下品了。

史载

《在园杂志》记载,我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是明代永乐年间,朝鲜国入贡中国的。永乐皇帝喜欢这种扇卷舒方便,就命宫中工匠仿造。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就风行全国,普遍使用了。

《宋史》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日本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日本桧扇22把等珍贵的礼物。嘉因是日本奈良著名的东大寺名僧(上大下周)然的弟子,他是受(上大下周)然的嘱咐而来中国的。(上大下周)然无限敬慕中国的文化,在太平兴国八年(933年)八月一日,搭乘苏州富商陈仁爽、徐仁满的商舶来到中国,在中国学习两年之久。《宋史》记载,雍熙元年(984年),(上大下周)然还觐见了宋太宗。有趣的是,觐见时,虽然(上大下周)然“不通华言”,不会说中国话,但写得一手好隶书,于是“以书对话”,在纸上书写,以回答宋太宗询问的有关日本风俗的问题。宋太宗对他待遇优厚,赐紫色锦袍。雍熙二年(985年)(上大下周)然搭乘浙江宁海富商郑仁德的商舶,回到日本。回国后,(上大下周)然很怀念宋太宗以及中国的朋友们,于是派遣弟子嘉因来中国,并携带折扇、鹿毛笔、松烟墨等礼物,代表(上大下周)然对宋太宗的深情厚意。

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而已。后来朝廷定制,每年多造重金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嫔妃宫女。这种重金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

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氲氤的诗画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产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等。

折扇的附属装饰品,是扇坠。有人认为,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宋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是下品了。

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这家世代制售折扇为业,因此致富。在杭州城内购置一处别墅,花木竹石,十分精幽。《在园杂志》的作者在杭州代掌府政时,曾经造访其家。座间询问主人制扇之法,主人拿出一柄小巧折扇,说,这叫“百骨扇”,传世已经数代了。数一数,扇骨果然有一百之多。但一点儿不显得扇骨多而厚大。颜色古润苍细,的确是传世古物。听主人讲,这种扇,当时已经不能仿造了。即使仿造出来,效果也十分不佳。

《白下琐言》记载,南京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当时制扇业多聚居通济门外。用杭连纸的扇面叫本面,用京元纸的叫苏面,比本好。当时三山街绸缎廊一带,业扇者不下数十家。张氏庆云馆最为有名。这家制扇,楷磨光熟,纸料洁厚,很远地方的客商都赶来购买。只是价格较高,而且时样短小,要想求购旧时那些老粽竹、樱桃红、湘妃竹等类扇骨长而脚方的样式,多半寻觅不到了。而且,扇业者都爱追赶时髦,在扇骨扇面雕刻字画,还爱从《红楼梦》一类小说女主人公中取名,以致正统文人觉得有失雅驯,受到一些人的指斥。这已是清中叶的事。此外,《香祖笔记》还记载,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京制扇骨最精有李昭、李贽、蒋诚三人。

此外,蜀扇也早享盛名。谈迁《枣林杂俎》中“川扇”条记载,明亡时,钱谦益曾将蜀扇赠送给清豫亲王多铎,可知蜀扇亦为当时天下珍品。近代成都制扇业者不多,只是川中荣昌、隆昌等地有制折扇业者,产品销成、渝等处。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必然会遗忘折扇的时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在今天,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销往许多国家,当然也销往日本--那曾经是折扇的故乡。

制作

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这家世代制售折扇为业,因此致富。在杭州城内购置一处别墅,花木竹石,十分精幽。《在园杂志》的作者在杭州代掌府政时,曾经造访其家。座间询问主人制扇之法,主人拿出一柄小巧折扇,说,这叫“百骨扇”,传世已经数代了。数一数,扇骨果然有一百之多。但一点儿不显得扇骨多而厚大。颜色古润苍细,的确是传世古物。听主人讲,这种扇,当时已经不能仿造了。即使仿造出来,效果也十分不佳。《白下琐言》记载,南京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当时制扇业多聚居通济门外。用杭连纸的扇面叫本面,用京元纸的叫苏面,比本好。当时三山街绸缎廊一带,业扇者不下数十家。张氏庆云馆最为有名。这家制扇,楷磨光熟,纸料洁厚,很远地方的客商都赶来购买。只是价格较高,而且时样短小,要想求购旧时那些老粽竹、樱桃红、湘妃竹等类扇骨长而脚方的样式,多半寻觅不到了。

此外,蜀扇也早享盛名。谈迁《枣林杂俎》中“川扇”条记载,明亡时,钱谦益曾将蜀扇赠送给清豫亲王多铎,可知蜀扇亦为当时天下珍品。近代成都制扇业者不多,只是川中荣昌、隆昌等地有制折扇业者,产品销成、渝等处。

种类

金陵折扇

南京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四大火炉城市之一,一到夏天,酷热难耐,惟有一扇在手方能消暑度夏,扇业由此也十分兴旺。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已远近闻名。明初南京已是全国的制扇中心,厂家多集中于通济门外,颇具规模,分工也较明确,且有制造扇骨和扇面两个专门的行业。《同治上江两县志》就有“通济门外民善柔治竹木,雕刻文字为折扇”的记载。 折扇,是南京著名的传统地方产品之一,携带方便,既可扇风,又可遮阳,如在扇面绘画、题诗,还是一件艺术品。明清时,每当科举大比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考结束时带回,闲暇时在其上钤印题诗作画,或自行收藏,或馈赠亲友。

因此,夫子庙三山街一带集中了许多销售金陵折扇的店铺,各种质地、规格、档次的都有。 金陵折扇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有竹制折扇、绢宫扇和骨扇等。普通的以竹为扇骨,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制骨有水磨和模雕两种。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裱扇之纸谓之苏面,行销激广。模雕者,能在两大骨面上,雕刻苏东坡赤壁赋全文,诚为精品,深受人们喜爱。既是驱暑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

荣昌折扇

荣昌折扇起源于清初,由两湖两广移民入川,折扇生产工艺技术遂随之传入荣昌。折扇生产自乾隆初发展迄今已有260余年,是与苏、杭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扇之一。

乾隆至道光时期,只有黄竹扇夹,扇心制成的硬青、皮底两大类,同治年间才新增穿叶串子一大类。光绪至民国时期,采用楠竹扇夹,扇心和棕竹扇夹等优质材料后又增加全楠、正棕两大类。建国后,在继承上述五大类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创制出全棕、香木、胶质、羽毛、绸面带尾舞蹈、绢扇六大类,现在已发展为十一大类,三百四十多个花色,可谓花色繁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远销印度、泰国、缅甸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光绪年间,单是县城中就有扇铺40多家,加工摊子户100余户,最高年产量400万把,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远销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从此,折扇成为荣昌颇负盛名的特产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各厂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材料,生产各种工艺折扇、舞蹈绸扇、绢扇,书画工艺挂扇、旅游扇、广告扇等十多类品种,中、高档系列产品是:各式舞蹈绸扇、竹扇、金楠纸扇、竹节绸扇、雕刻绸扇、棕玉绸扇(含全棕)、壁挂宣纸装饰大扇、壁挂绸装饰大扇、壁挂雕刻装饰大扇(以上均含书画扇)等。其消费功能除具有折扇的普通功能外,还普遍用于广告载体、礼品赠送、纪念品发放、强身健体、文艺汇演、室内装饰、艺术收藏等消费领域。

折扇虽是日用小商品,但独具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折撒自如,携带方便的特点。荣昌折扇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园内方,明快流畅;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是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日用佳品。由于品种齐全,花色繁多,高、中、低档产品均有,可谓男女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9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荣昌折扇的竞争力,各厂家通过合并、资产重组、技术改进,规模逐渐壮大。荣昌折扇厂家的数量已从几十家减少到现在的十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重庆市荣昌折扇厂、重庆荣昌华一扇厂,成为荣昌折扇的中流砥柱。

现状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 ,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21世纪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销往许多国家。十分受欢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