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照子 |
释义 | 古代烧窑用以检验火候的一种坯片。即“铜镜”。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将“镜”字改为“照”或“鉴”,故称铜镜为“照子”或“铜鉴”。最早见于元代蒋祁所著《陶纪略》一书。烧窑工匠取破碎碗坯片一块,削成上宽下尖形,上端镂一圆孔,施半釉,插于窑炉火口上,以观火孔里的匣钵,当烧至一定程度时,用铁勾将照子勾出用以检验瓷器是否烧熟。照子在宋代各地瓷窑被广泛使用,在不少宋代窑址里都有发现,有人定名为“火照”、“火标”。 现代的照子是用破坯做试验,也有的日用陶瓷用几个.几十个完整的坯做试验,有的是为了试验坯泥的白度,有的也主要是试各种釉在窑里面烧出来是什么效果,再是看釉的厚薄烧出来的不同样的效果,目的是试窑烧出的:坯.釉.厚.薄.窑位等等,为生产做准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