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子允
释义

赵子允(1937~2004):山东曹县人,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后函授毕业北京地质学院。曾任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职工、新疆地矿局地质高级工程师,是著名的地质工作者、向导和探险家。他在野外探矿并涉足探险长达四十余年,足迹遍布罗布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不仅发现大量矿藏,还对许多无人区进行精确测量,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文名:赵子允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曹县

出生日期:1937年

逝世日期:2004年9月24日

职业: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西安地质学校

成就与贡献

赵子允曾在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纠正了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详细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震动了整个学术界;他经过多年观察、保护、拍摄、宣传有“活化石”之称的可可西里野骆驼,协助有关部门建立了国家级“可可西里野骆驼保护区”;他对新疆地理、地貌、气候了如指掌,野外生存经验异常丰富,退休后多次参加中国与各国联合探险队并担任向导和顾问,不仅发现了众多矿藏和西域古国遗址,而且总能在队伍陷入困难时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从而化险为夷;他享有“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拼命三郎”、“疯教授”等“荣誉称号”(平日里大家都喜欢称他“赵工”)而广受尊敬,但又因其个性太强,做事风格我行我素而饱受争议。

2004年9月24日,赵子允在探矿归来途中遭遇车祸,27日因伤势过重不幸逝世,终年67岁。第二年3月,新疆探险协会隆重成立,在这个他生前积极参与创办的探险者家园中,由于一生特立独行的风格和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反对者的坚持下,他最终未能被追认为名誉会员。直到2007年,赵子允被追授为中国当代徐霞客(第二届)。当时在这10名选举出来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人中,他是唯一一名已经离世的人,而这一天距离他去世已经有3年了。

赵工的文章

大漠中的史前文化:石器

文/赵子允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海。无垠的沙丘连绵起伏,如大海中的怒涛,这里没有水,也没有生命……

谁能想到,她确实有过灿烂的过去,史前时期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有城池村庄,水多草茂,五业兴旺,欣欣向荣,曾经孕育了璀璨的西域文化丰富的丝路文明。“中英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告别了被沙漠掩埋的汉唐时代的迂弥国(拘弥),精绝国,睹货逻故国向古且末国进军,我们高兴的进入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疆界,驼队穿越过一片白色的沙漠后,在一块平展的河湖相沉积的粘土粉砂层上休息并午餐,驼队安闲的卧下,有几峰东张西望,期求着一块施舍的饼干;有的伸长脖子,贪恋的嗅着人们水壶中的饮水。

我无意中发现一块黑色石头,在这片黄色世界中特别明显而刺眼,职业感使我拣起观察,其质为黑色燧石,周边均有打击的痕迹和剥离的断口,经过十几分钟的寻找,在沙山四合的这块平地上,采到一百多件石器,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细石器时期制品,这种打制的细石器其时代晚于粗石器而早于磨制细石器,估计距今一万年左右。石料为单一的黑色燧石,质地细腻均一,硬而脆,除见有较大的料石外还有很多燧石核、石杵、刃片、石铁、石刀、刮削器、柳叶形石箭头、单脊细石叶、双脊细石时、发卡形细石叶。为间接打击法加工出来。其打击器石槌为原始的花岗岩卵石、沙漠无石山,其石料均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区。石器散布区见有圆形的房基痕迹。由于时间紧迫午餐后驼队就出发了,没时间详细考察,但从地理古气候变化可以推论远古时代大漠腹地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人类利用。无疑,这里在细石器时代一度是人类活动和聚集的中心,他们发明了弓箭,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在采到的石器中石镞占很大的比重,弓箭已成为当时人类必备的工具和武器并依靠弓箭猎取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弓箭的发明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发达的智力,当时肯定此区古村落的兴起,而且水草茂盛,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动物成群。

由于大自然的灾变,终断了人类文明史的延续,因此该点没有发现陶器、铜器混存的现象,人类生存期比较古远。“死亡之海”早在万年之前就有古人类生息,并延续到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历史悠久,人类退出沙漠仅是汉唐后期。塔克拉玛干沙漠,原是一块富饶而古老的土地,远古时代的塔克拉玛干,不仅适合原始人类生存,而且很有可能也是人类的一块发祥地。

奇特的冰缘地貌

文/赵子允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多年冻土层分布区,它是高原隆起气候变寒的产物,也是高原热能量强度变化的记录。我们考察时发现,昆仑山区宽谷及土层中普遍存在多年冻结层,通常埋藏在地下一米左右。这些冻土层是个巨大的“土中固休水库”,夏季源源不断地供水给其上生长的植物。水质良好,为碳酸盐型淡水。由于暖季和寒季的交替,昼夜温差大和冻土层的存在,该区地表呈现一系列奇特的冰缘地貌形态。如冰丘、石环和石网、冰陷穴、泥石流坡坎、喷水坑穴、鱼鳞状草甸等。

冰丘,又称冻胀丘。是因上部冻结而下部潜水或水流受阻而聚集产生冻胀作用形成的。其表面为土层,内部是冰核,状如坟丘,顶部有放射状裂隙,直径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呈单个或群体出现。

石环和石网。是一些由碎石块排列而成的多角形网格。这是由于长期融冻作用,粗的石砾被挤到边缘形成石环,石环与石环连接就构成象精美图案的石网。

鱼鳞状草甸。在一些沼泽地上,由于夏季消融,使有坡度的草滩在永冻层上缓慢滑动,互相挤压,便皱成鱼鳞状突起和洼陷,范围可达数十平方公里。

冻胀石林与石峋。大家知道,由于水的溶蚀作用可使一些石灰岩山地变成石林、石峋。在调查区,由于冰冻作用,薄层灰岩、砂岩、板岩被冻裂成薄片,而竖立在地表,这就是冻胀石林和石峋,有的达数米高。

泥石流。在第三纪发育区,常见到大型滑坡,这是高原泥石流的一大特点。因为永冻层消融使山坡的泥土和碎石含大量水分,形成泥石流。它们下滑,阻塞河道形成泥石流堤坝。若被流水切割,则形成泥石流坡坎。

在沼泽地中常常看到一个个直径不到一米,深0.5米的小水潭,在绿草之中,清澈见底。而在较干燥地区则是一个个无水坑穴。这些水潭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的一次观测可提供点线索。1981年6月17日中午,忽听群大狂吠着飞奔而去,但见黄水夹杂冰块,在隆隆声中喷出地面2米高,约10分钟后水头下降,逐渐变成溢流。喷水口直径0.5米,有园形裂隙4-6道,地有下陷之势。7月15日溢流停止,遗下水潭,清澈见底。广布沼泽地上的水潭坑穴,想必是这样形成,定名喷水坑穴。

羌塘高原不但融冻现象普遍,而且从盆地到高山顶部,冰缘地貌也很发育,冰丘便是永冻土区的典型代表。这表明,昆仑山区土壤中的水分并不缺乏,有利于草原的开发利用。

朋友们眼中的赵工

一生充满争议的“沙漠王” ——赵子允

文:袁芳

赵子允生前是新疆地矿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新疆从事野外地质工作40余年,足迹遍布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退休后,凭借自己多年的野外知识和经验,他从事上了沙漠科探特种导游这一职业,为此在业界赢得了许多绰号:“沙漠王”、“疯教授”、“赵大爷”、“罗布泊活地图”、“拼命三郎”、“生命罗盘”。

我参加工作几十年,从没提过级

一九五八年五月,刚刚从西安地质学校毕业的赵子允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地矿局区域调查队报到。最初他被安排到地矿局机关负责保管矿石标本,枯燥的工作使得年轻的他感到志向受挫,7天后就主动要求调到了条件艰苦的野外勘探队。这份野外工作一干就是四十余年,期间他和他的勘探队为国家发现了大量矿藏,对许多无人区的环境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发表了大量论文。一九八八年,全国第一次评定专业等级,只有中专学历的赵子允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当时在地矿局众多候选人中获得这一殊荣的只有三人。然而,无论工作如何卖力,成果如何卓著,赵子允工作的几十年里一直只是名普通的野外勘测队长。对此,有同事说他个性太强,做事我行我素,不讨领导喜欢,所以就算有成绩也一直被压制着。

九四年,57岁的他退休以后,时逢国内外对新疆科考与探险热的兴起,凭借自己多年对新疆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的熟悉,精力充沛的他又踏进特种导游这一行,在新疆广袤的沙漠中展示自己另一面的才能,并随之开始声名大噪。

然而,新的的角色并没有改变赵子允我行我素的个性,业界不少人对他依然是毁誉参半:有的说他当领队收黑心钱;但有的说他那么热心,贡献的是自己几十年经验的积累,作为向导收点钱难道不应该吗?有的说他当向导太不负责任,尽找破车作为交通工具,不把别人的命当命;但反方则说他只是向导,找车本来就不是他的工作,热心帮了忙难道还有错?类似的争论一直伴着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什么动物都猎来吃过,什么动物都不喜欢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赵子允当时正在新疆地质大队工作,终日奔波于荒原沙漠之中。那时候每月定量的二十九斤还要节约出两斤爱国粮,只剩下二十七斤;还有就是一个人一月二两清油,没有肉没有副食。这点粮食对于常年奔波于野外年轻的赵子允和地质队同事来说半个月都不够,无奈之下,他们有时只有靠野外打猎来充饥。在建立在野骆驼保护区前,赵子允为了生存,曾经猎杀过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野骆驼;建立野骆驼保护区的过程中,由于断粮,赵子允两次猎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 其间还带队射杀了30多头野牦牛,后来因此便被撤消了队长职务,理由是射杀了国家2类保护动物。赵子允对此处理一直耿耿于怀:“当时牦牛群疯狂的围过来,我们已经躲到了岩石缝里,再不反击就是死路一条,野牦牛是2类保护动物,那人又是几类呢?”也许在赵子允多年的野外生活里,他早已形成了“自我生存”的第一本能,面对镜头他依然倔强的说着:“我什么动物都猎来吃过,什么动物都不喜欢。”可是这个说自己什么动物都不喜欢的人,却从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九年,先后六次,行程三万公里深入罗布泊荒原,为最终建立世界级的罗布泊野骆驼保护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余纯顺死因之争

余纯顺一九九六年遇难罗布泊,世人皆知,而当时赵子允就是他的向导。余纯顺的遇难原因是在一个应该转弯的地方却直行,最后迷路导致缺水身亡。所以很多人当年都说,余纯顺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赵子允没有陪同前往。赵子允当时就反驳,说自己曾劝说余:“余纯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这一百公里我陪你走。”可他拒绝了,“唉,赵工呀,我是世界上都承认的,我是孤身徒步呀,我一个人,你要陪我走,这就不是孤身徒步了。”当年的录象也显示,余纯顺在和赵子允告别的时候,他说:“我一定会成功穿越的,三天之后见。”但是三天之后,赵子允并没有在原定迎接的地方看见余纯顺。接下来就是赵子允在罗布泊中连续五天的寻找。在找了五天之后,赵子允说:“余纯顺啊余纯顺,你穿越用三天,我找你用五天,到底是你探险还是我探险啊!”那年,赵子允58岁。

还有人说是由于赵子允没有在拐弯的地方做路标,因为他一向大大咧咧的。他自己觉得罗布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认为别人也不会有事。事实上,赵子允在拐弯地点是放了一堆矿泉水瓶子作为标记的,但是这依然不能平息有的人对他行事“大大咧咧”的诟病。赵子允到底有没有能力带领人穿越罗布泊?直到二零零二年六月十八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四川青年李勇从当年余纯顺死亡之旅的起点出发,历史性地首次徒步穿越罗布泊成功,这一次,赵子允仍然是向导;这一次,他的能力得到绝对证实。

不要去做一个简单的“两脚兽”

虽然赵子允被有的人置疑只是一个孤身英雄,不具备带团探险能力,但事实上,由于他多年从事野外勘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穿越沙漠戈壁的知识和经验,几乎在所有西部无人地带的科考和探险行动中,都有他的身影出现。无论是国内电视探险节目,还是多国联合穿越组;无论是联合国保护动物摄影队,还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考察,赵子允都是首选不可替代的向导。

他先后参加过:

(01)中美木孜塔克峰联合科考登山队(科考)

(02)中英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队(科考兼向导)

(03)中日羌塘无人区探险队(科考兼向导)

(04)中法可可西里联合科考探险队(科考兼向导)

(05)联合国罗布泊野骆驼考察队(科考兼向导)

(06)中日罗布泊楼兰王国探险考察队(科考兼向导)

(07)中、英、美野骆驼联合摄影队(科考兼向导)

(08)海峡两岸三地(中国、台湾、香港)98年博峰山遇难港奥同胞寻找队(总指挥)

(09)中美老爷车队拉力赛探险队(顾问)

(10)中日丝绸之路汽车摩托车队拉力赛(顾问)

(11)2000西部长征即"聚焦西部"新闻采访万里行(向导)

(12)参与《寻找彭加木》电视摄制组等重大活动

……

2004年9月,赵子允在南疆探矿归来途中遭遇车祸,颈椎严重受伤抢救无效去世,这天距离他67岁生日只有3天。这一飞来横祸使得赵子允所有关于地质勘测、沙漠戈壁穿越的丰富经验和将来再创奇迹的希望都烟消云散。让我们记住他曾经说过一段话:不要去做一个简单的“两脚兽”,应该带着目的而去,带着收获归来。把你在探险途中的所见用你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像沙漠只去吸收水分,而要拿出你的成果和大家分享。

今生无悔的赵大爷

撰文/李诚

和赵工聊天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言谈之中大量的地质名词会让人觉得自己还太嫩。有着淳朴性格的赵工讲起自己的探险经历时,眼睛总是眯成了一条缝,那些“九死一生”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昨天。67岁的老人用地道的山东口音娓娓道来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场景,语气平和而又缓慢,我的思绪一次次随之到达那片苍凉的大地。

蒲公英的种子般四处为家

萌生学习地质专业的念头始于中学时代,一篇讲述西部无比壮丽山河的课文深深吸引了他。年轻的赵工被西部的神秘所感染,去发现那里无尽的矿藏成了少年的梦想。1958年西安地质学院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毕业后,赵工主动要求来新疆工作,从此告别故乡,把根深深扎在了这片沃土之上。

工作的第一个月,赵工就随地质队前往罗布泊考察,广袤的沙漠给了他一个无比的惊喜。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成真,年轻的赵工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工作,每天马不停蹄跋涉在万顷沙海之中,测量计算地质数据、考察分析矿产资源分布。那时候罗布泊还是水天一色的滔滔大湖,闲暇时间赵工和同伴在湖边抓鱼、狩猎和游泳,无比充实的野外生活让年轻的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从那时起,赵子允一干就是四十余年,新疆、青海、西藏没有人烟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长途跋涉的足迹。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到如今双鬓斑白的老者,他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为家。

历经苍桑与磨难

野外生活固然有着无穷的魅力,但当你接受大自然赐予的恩惠时,同时也必须面对考验。每年12个月有8个月以上的时间赵工都是在野外度过的,有时刚刚回到家就会有新的任务需要马上出发。寂寞和孤独似乎对刚强的赵工算不了什么,但有时死神也会悄悄窥视着他。在他一生的地质探险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有次在阿尔金山,赵工骑马独自离开营地进山去找矿,早上出发一气跑了几十里,来到一处僻静的山谷,四处安静得让赵工有些毛骨悚然。这时,突然一头巨大无比的野牦牛从树林里冲了出来,一对尖尖的长犄角冲着跨下的马猛刺过来。来不及躲闪,牛角就已经刺进了马肚子。马应声倒地,赵工则被摔出去老远。他连忙爬起来,拣起掉在地上的步枪对准野牦牛,本想这一举动会吓走这个庞然大物,但没想到已经红了眼的野牦牛扬了扬前蹄,然后用犄角对准赵工冲了过来。三声枪响之后,牦牛前蹄跪地倒了下去,但凭着惯性向前滑去并重重的撞向赵工,这一撞赵工顿时晕了过去。 待他醒来,天色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此地海拔4000多米,寒冷和饥饿慢慢袭来。凭经验赵工决定留在原地不动等待队友的救援。用刀剥开牛皮,取出内脏,赵工点着一堆篝火把牛肝烤熟围着火堆吃了起来,然后用牛皮把自己裹严,疲劳的赵工倒头就睡。

清晨,一阵尖叫的吵闹声惊醒了赵工,一群秃鹫正在身边挣食着血淋淋的野牦牛肉。他吓的想坐起来,但腰却直不起来了。原来一夜的工夫牛皮连僵带冻已经发硬,可怜的赵工被裹了个结结实实。

赵工一夜未归,同伴全体出动顺来路寻找,远远看见有个黑乎呼的东西在地上打滚,几个胆大的近前一看原来是个人,剥开牛皮,浑身脏兮兮的赵工终于被弄了出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就在大家的笑声中结束了。

四十年的探险人生,赵工历经了太多的生死磨难,凭着勇敢和丰富的野外经验他一次次绝处逢生。

探险之路丰富人生

赵工的探险生涯基本上是和科学考察分不开的,八十年代他写了一篇关于阿尔金山的报道登在报纸上,这篇报道引起政府的重视,经过由他作为考察顾问组成的考察团再次对那一地区的细致调查,终于促成阿尔金山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1990年以后,赵工先后以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很多大型探险活动:中英联合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队、中美联合慕士塔格考察团、中法可可西里联合科考探险队、联合国野骆驼科考队。他运用几十年的经验出色完成了一次次大型探险活动的带队工作,也得到了不少“荣誉称号”:沙漠王、疯教授、活地图、拼命三郎、生命罗盘。

“不要只是去做一个简单的‘两脚兽’,应该带着目的上路,带着收获回来。把你在探险途中的所见用你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像沙漠只去吸收水分,而要拿出你的成果和大家来分享。”这是赵工对户外探险的诠释。

一生清贫的赵工时刻都是平静地面对着一切,人生厚重的经历也是一笔无比丰厚的财富装满内心。赵工说“今生无悔”。

第一印象

当一个出生入死一生历经艰险的老人站在你面前时,你想象中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想象着老人应该严肃、深沉,脸上线条刚毅,神采矍铄,目光坚定,就像《老人与海》里面的那个打鱼人,沉默而睿智。

所以当赵子允老师站在我面前时,我有些找不着北。直到一旁的vigor给我介绍:“这是赵老师。”我才让自己相信这确实就是那个出生入死半辈子的老人,而不是走错了门的民工。

老人身材瘦小,和vigor有的一拼,估计他们在沙漠里遇到狼群都会安然无恙——狼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对这么瘦的猎物也失去了兴趣。脸上歪歪斜斜架着一副眼镜,眼镜腿用皮筋系着,眼睛被遮掩在后面,淹没在脸上密密的皱纹里。背微驼,难道是常年研究野骆驼的缘故?穿着也很让我大跌眼镜。照例说这种常年在野外生存的人,应该穿得像RAMBO,穿有很多口袋的裤子和背心,带着风镜什么的,最不济也应该有把军刀什么的随身携带。可赵工的穿着叫人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他,绝对不会产生任何兴趣——除了想推销衣服的人。

当时失望的情绪离我只有0.01公分,但是在四分之一柱香以后,我的情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虽然这辈子本人犯过无数的错,但是这一次,我敢保证,这是我犯的最蠢的一次。

这个错就是以貌取人。

或许,真正的高手,总不会让人们看出来,当这样一个老人缓缓走过你身旁时,他所激起的是一种无声的巨大的力量。在赵工叙述的时候,我的嘴,没办法合上。

赵工今年63岁,是新疆地矿局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有外号,感觉像水浒。“沙漠王”、“疯教授”、“赵大爷”、“活地图”、“拼命三郎”、“生命罗盘”,这不是六个人,这是一个人,他就是赵工。直到现在,凡是到西部来探险的,上至联合国官员、国际探险队,下至民间旅行的自游人,不找赵工策划和做向导,岂能成行?

永远替别人点亮蜡烛的人

大凡在西部的探险家和旅行家,没有不认识赵子允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赵工。

赵工是个工作狂,沙漠瘾,这次陪我们穿越罗布泊和9个日日夜夜的相处,使我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罗布泊的道路有好多条,他似乎每一条都了如指掌;谈起沙漠、雅丹地貌、罗布泊的变迁和干涸的原因等更是如数家珍。他年逾花甲,但事必躬亲,最苦最累的活他都抢着干,每到宿营地,搭帐篷,生篝火,熬稀饭,把每个人服侍的舒舒服服,顿刻忘记了一天的疲累,夜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他却一个人睡在帐篷外,象保护孩子似地小心翼翼。

他自己也数不清带了多少团队进过罗布泊,更为探险家挑战大漠甘当垫脚石;大牌记者强荧,徒步探险家刘雨田,继承父业的陈雅丹(其父陈宗器是国际著名罗布泊学者)直至魂断罗布泊的余纯顺……成功的背后,无一不沾满了赵工的心血。而他自己却悄悄地躲在家里策划着下一个探险计划。

时年63岁的赵工,其实是山东人,却穷其毕生精力献给了新疆大漠,他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后函授毕业北京地质学院,在新疆从事野外地质工作40余年,踏遍新疆三山二盆,向国家提供科研、地质、矿产报告25部及相关的图件。号称“活地图”“沙漠王”。

他先后参加过:中美木孜塔克峰联合科考登山队(任科考);中英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队(作科考兼向导);中日羌塘无人区探险队(任科考兼向导);中法可可西里联合科考探险队(任科考兼向导);联合国罗布泊野骆驼考察队(任科考兼向导);中日罗布泊楼兰王国探险考察队(任科考兼向导);中、英、美野骆驼联合摄影队(任科考兼向导),海峡两岸三地(中国、台湾、香港)98年博峰山遇难港澳同胞寻找队(任总指挥);中美老爷车队拉力赛探险队(任顾问);中日丝绸之路汽车摩托车队拉力赛(任顾问);参加《寻找彭加木》电视摄影组等重大活动。并曾发表过科学论文40余篇于中日美等杂志。赵工的名字已列入《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学家大辞典》之中,并被评为中国当代科学探险家之一。

上海人对考察罗布泊情有独钟,但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彭加木失踪至今仍是个谜,余纯顺魂断大漠也有点突然性,他们都在6月遭不测,6月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上海人有句口头禅“六九不调头”,去年和赵工商定时,就决定安排在9月,却意外地成功了。它再次证明了赵工的英明论断:挑战生命极限只能作为战略上的口号反之则是冒险。在具体的实施时,必需得科学地对天、地、人之间作一全面估价,寻找合理的突破口,才能一举获得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工自觉渐渐力不从心,笔者亦将步入老年。在有生之年,赵工最大的愿望就是寻找彭加木,以揭开这一世纪失踪之谜。为此,赵工时时在研究最佳方案,这是大项目,如果资金装备得以保证的话,明年他将实施这一伟大计划,笔者为能有机会和他再次合作而由衷心地感到高兴。“寻找”何时才能尽头? 赵子允,大漠真正的“一怪”!

一九九九年十月六日 于新疆库尔勒

西部奇人——赵子允

新疆是片很大的土地,很大的土地上自然有很多能人,能人与能人之间未必互相佩服,但不管我们去到南北疆哪里,只要与人提起赵工的名字,得到的反应都是一一竖起大拇指,说声:“他是真正的沙漠王!”

最初,我以为他辈份高,所以大家尊称他赵公。后来才知道:这“公”其实是“工”,是对他地质工程学家的简称。

赵工的传奇故事数之不益。

从1959年踏出校门,在罗布泊沙漠研究地质。四十年来,他的生命已与沙漠山脉大自然结合,以武侠小说的角度来说,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新疆地大,有些地方人迹罕至,有马贼强盗抢掠过路旅人。有位朋友某次与赵工踏上旅程,不幸遇上拦路悍匪,赵工不慌不忙向对方说:“你们是不是某某某的人,告诉他,赵工来了。”一句话便使悍匪马上让路。

与江湖人扯上关系,原因是沙漠中有许多珍贵矿物,金便是其中之一。江湖客想寻找金矿,能请到赵工,就等于请到一尊“钱途探测器”;另外,沙漠中最珍贵的便是水,有了赵工带路,就有机会找到沙漠地下水源。想发财的要靠他,想活命的也要靠他,这就是赵工的江湖地位。

1990年,南口若羌书记临终前立了遗嘱,吩咐他人务必要请赵工来当县的顾问。

在他去世后,赵工在三年内替若羌县发掘了六十多处矿藏。有记者问他怎样做到,他回答“像你们发掘新闻一样,凭经验,靠直觉。”

1993年,中英联合采险队横渡“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赵工是中方成员之一。初时,英方队长看见他,还质疑这“老汉”会不会成为大队的累赘。

结果,赵工在旅程第十天,便发掘了一个储藏量达一亿吨的石矿。然后,又跟据沿途零星铜片木器,发现了古代柜络国的遗址。这是考古学上的宝贵资料库。

探险旅程完成后,一些随从的队员都纷纷把自己当作大英雄大冒险家,有人出书,有人开摄影展,各出风头。

但赵工没有出席任何宣传的场合,他已默默上路,到大自然里继续研究他的地质去了。

我见到赵工,是在乌鲁木齐一个下雨的傍晚。

他骑着脚踏车,穿着背心短裤,戴着布帽老花镜,一副老工人模样,朴素淡然。

晚饭桌上六,六七个人言谈热烈,只有他轻声细语,像旁观的陪客。他说起野外求生的经历,藏北山区中脱离危险,在老鼠洞,六天里吃二十一只老鼠保命求生,一只野耗牛在山脉中把他的马刺死,他放枪射牛,烤牛腿充饥、剥牛皮卷着自己保寒……

惊心动魄的事,在他口中一述,仿佛只是大自然中几丝轻烟,淡然而过。

那天晚饭吃到深夜,翌晨我们一早上路。临走前,再去见了赵工一次,他已连夜把我们需要的资料整理出来,并详细地交待了一些细节。对于我们冒昧前来求教,赵工的帮助,轻描淡写中有一分自然亲切。

之后,漫长的行程里我经常想念起赵工。

某个黄昏,车子停在沙漠边缘休息,同伴与我漫步走入沙漠之中。同伴在沙丘上嬉戏,用空水瓶戴流沙然后倒出来。沙随着风,在空中飘舞,望着这模糊而优美的画面,我忽然想起赵工。

有位哲人这样说过:“昨日,我曾经认为自己只是一粒沙子,在生命的穹苍中默默颤抖;现在,我知道我便是那穹苍,里面蕴藏了无数饱含生命习气的沙。”

对有些人,沙漠代表着孤寂人生,枯燥、乏味,一片茫然,人便是沙海中一粒微小沙子。

对另一些人,沙漠令他们学会沉稳坚忍,辨清方向,明白如何与大自然平衡相处,嫌卑如沙子,胸襟如大漠,人生的悲欢哀乐都能包容接受。赵工便如此。

英国探险队最后对赵工的评语是:冷热不怕,耻辱不怕,无大悲大喜,只有对大自然不折不扣的投入。

就像那瓶风中的沙,声色不好,却能优美地飘流在那大漠之中……

赵工之死

文:西北平原

赵工死了!

这令我震惊!一个闯过无数生死大关的人就这么突然死了,真让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是真的,中秋节的前一天清早(也就是2004年9月27日),当我接到赵工女儿报丧的电话,半晌没缓过神来,最后只说了这么一句:“我前些天才采访过你爸爸,23日晚他还给我打过电话,就这么段短短几天时间,怎么会……”

9月16日下午,我与赵工相约在“一品茶楼”见面,一位同行朋友久仰赵工大名,也说要来共同采访。可惜,她临时因其它事耽误了,我就“独家”采访了赵工“20年圆一梦,寻找清代大金厂”的惊险故事。9月23日晚,我突然接到赵工从南疆和静打来的电话。他问我,那篇稿子写了没有?如果没写的话,先不要急,等他这次回来还有更轰动的新闻和更惊险的故事呢!我说稿子写了,但还没发出去,可以等。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赵工说:“就这几天,回来第一个见你。”我就急切地盼赵工回来,好早日完成这篇“独家专访”。可惜等了才短短4天,却等来了这令人猝不及防的噩耗……赵工与我非亲非故,我却伤心地直想流泪。

赵工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他真名叫赵子允,只是一个地质工程师,退休已经10年了,衣衫不整邋里邋遢地走在大街上,和民工没啥两样。然而,赵工又的确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野外奔波,几乎跑遍了大半个西部中国,从罗布泊荒漠到青藏高原,从柴达木盆地到阿尔金山……光是退休后的这10年间,他就先后数次为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和中日探险考察队做向导,横穿“死亡之海”,攀登“生命禁区”,指挥过中外瞩目的“博格达大营救”,还曾连续5年参加联合国组织的“寻找野骆驼”行动……赵工以自己生死历险的赫赫战功,成为众多中国探险者们仰慕和敬重的“泰山北斗”,被媒体誉为“沙漠王”、“活地图”和“西部奇人”。

然而,赵子允最喜欢的称呼只有一个,就是“赵工”。他还有一个绰号叫“赵大爷”,不过只在紧急情况下才用。比如有一次,他随中法联合科考队赴可可西里考察,突遭一伙不明身份者的拦截。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赵工挺身而出,大喝一声:“赵大爷在此,谁敢拦路?快去把你们麻老板找来!”这一声断喝,果然唬得那伙人纷纷后退,给“赵大爷”率领的这群“联合国军”闪开了一条大道。自此一回,“赵大爷”就名播海内外,许多来中国西部探险、科考的中外人士,直接点名非“赵工”领路莫属。

我自从与赵工相识5年多来,在他的身上挖掘了丰富的宝藏,尤其是与野牦牛、野骆驼、黑熊和雪豹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故事,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几乎百发百中,而且只要刊发就必然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有人说赵工能“吹”、“满嘴跑火车”,我却不以为然。其实,在讲述人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故事时,只要生动、鲜活,好听、好看,不违背最起码的科学常识,就是真的“吹”一火车“牛皮”,又有何妨?况且,赵工绝非那种盲目的“两脚兽”人物,他的许多科学探险都是“有的放矢”,卓见成效,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位有丰厚底蕴和良知的知识分子。

人无完人,赵工也一样。今年6月中旬,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物》栏目的一个摄制组,专程来新疆为赵工拍专题片。摄制组的编导认真的对我说,我们给赵工拍这个片子,并不是为了吹捧他,而是想从不同角度来对他的探险生涯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总结”,比如有哪些成就,有哪些失误,甚至他本人有哪些缺点和毛病,你们尽管如实道来。唯如此,我们才能向观众推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赵工”。赵工呢?也乐呵呵的撺弄我们:“你们千万别给我留面子,对准镜头骂我都中。骂完了,我还请你们喝酒。”我记得当时那位编导还随口说过这么一句话,赵工千辛万苦地在野外跑了大半生,都快70岁了,也该给老头子做个 “总结”了。没想到这“一语成谶”。

我对赵工的印象是,他最口无禁忌,不藏着掖着,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最好打交道,最懂得尊重人,最不拿腔作势,最善良、宽厚,随和、大度,而且慈祥。赵工可以称得上是我最不需设防的忘年交。

接到赵工去世噩耗的那天下午,我打通那位同行朋友的电话,先调侃着问她:“那天你没见上赵工,还想不想见他?”“当然想见啦!”她几乎没做思考,脱口而出。我又“卖”了个“关子”,问:“你真的想见?”她说:“那还用说。赵工不是又去南疆了吗?他回来啦?”我这才以无奈的口吻告诉她:“那天你没见赵工,将是你的终身遗憾。因为这辈子你再也见不上赵工了…… ”朋友听完我的简述,也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当天下午,我和她一同来到赵工家吊唁。赵工的女儿红着眼圈说,爸爸是24日夜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出的车祸,当时他还清醒着,因为那地方距最近的县城几百公里呢,耽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回到乌鲁木齐,爸爸还清醒着,我们都大意了,以为没啥事。谁知……赵工的老伴告诉我们,在从伊宁回乌鲁木齐的飞机上,他还攥着我的手说,不管花多少钱,都要给我治伤,别让我死。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完呢!他在野外疯跑了大半辈子连家都不顾,哪说过怕死的话?这回这么“怕死”,却偏偏就没活过八月十五。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后天就是他68岁的生日呀!

赵工死了!

一个在探险界毁誉参半的重量级人物的死,经过短暂的公众关注后,最终必将归于平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却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浮躁的沙尘湮没,比如赵工。

赵工语录

“动物?我对任何动物都是没有感情的。我什么动物都想吃,我啥动物都不喜欢。”

“当时处分我们的时候,林业上说是这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我们大伙我们队员都说:野牦牛向我们顶来,我们藏到岩石缝里边,把我们撵得屁滚尿流,请问人是几类保护动物?”

“整个地质队都吃(野生动物),不吃活不下去。那时候定量二十九斤嘛,二十九斤还得节约出两斤爱国粮——二十七斤。像你们这些小伙子,二十七斤,没有肉,没有副食,你根本坚持不下来。一个月粮食半个月都不够。一个人一月二两油,清油。那时候就是得靠打猎。”

“当时自我安慰嘛:你们(野生动物)生活在这个深山老林里面,太孤单了。还不如变成……一盘菜,供人类享用。给你们进行解脱吧,到时候要算帐咱们阴曹地府一块儿算吧。我先生存下去,弱肉强食嘛。”

“余纯顺啊余纯顺,三天的路程——你探险三天的路程,我光找你就找了五天,到底是你探险还是我探险啊!”

“当时我就提出来了:‘余纯顺,这一百公里我陪你走,为了保证这个万无一失。’‘哎,赵工啊,我是世界上都承认的——我是孤身徒步啊。我一个人呀,你要陪我走,这就不叫孤身徒步了啊。’”

“我是向导,不是找车的,也不是队长,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

“他现在耍无赖嘛……点一下兄弟,帐的问题,亲兄弟明算帐。”

“一百块钱我能骗你多少钱?他把中国人骂得不是人,我现在,我准备往死里头打呢。要不是看他是外宾,他骂中国人,我把他往死里头打呢!我们青海的这些同胞都会帮我呢。你不要小看中国人。”

“国家对我们太照顾了,我一定要好好工作,来报答国家对我们这些学生的关怀。”

“当时思想比较狂妄,既然选到这个地质专业,我要到无人做过地质工作的地方,叫万古荒原、不毛之地,发挥自己的热。”

“我这个人来自于农村,性格比较——山东人嘛性格比较倔强,经常得罪领导。干活比别人出力,但是得到的报酬和赏识那是最少最少的……那也可以说我参加工作四十五年,没提过级,没晋过职,就是一直是队长。就是因为得罪上级,不会看着上级的颜色行事。”

“中国人随便跑嘛,外国人原路返回嘛,对不对?咱们按宪法办事,中国人有集会结社旅游的自由嘛,是不是?我们没有违反宪法嘛,按宪法执行嘛。外国人当然他不去,按规定的路线批准路线走嘛。”

“管他娘的嫁给谁,咱们跟着喝喜酒就行了。”

媒体对赵工的报道

户外徒步人物:赵子允

乐途旅游

他生于1937年,山东人,是一位“富有争议”的西部探险王。1985年他在美国著名的科学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青藏高原地质概况的论文,推翻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青藏高原的错误认识,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篇具有大家风范、论述缜密、运用大量详实地质资料的论文。这是一位特立独行、孤独的行者,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新疆的荒野,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简单的工具得出的地质数据与九十年代用先进仪器和设备得出的测量数据几乎完全相同,这在地支复测中极为罕见。1993年9月在中英联合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中,赵子允凭借自己累计长达7年的沙漠工作经验(超过其他队员在沙漠中停留时间的总和)指出英国卫星航拍地图的错误,因为这是他曾经用人工的方式1公里1公里测量出来的,由于赵子允地坚持,英方队长查尔斯最终做出了让步,队伍重新回到正确路线,查尔斯事后承认,这次校正路线对决定探险队的生死存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探险活动历时60天、行程1500公里,完成了人类首次东西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壮举。这样一位在最恶劣自然生存环境中都能应对的老人,却不知道如何在城市中圆滑处事。赵子允来自于农村,比较倔强,经常得罪领导,干活比别人出力 但是得到的报酬和赏识永远是最少最少的,参加工作四十五年,没提过级、没进过职。

由于他对罗布泊的极度熟悉,人们说你把他一个人,不带粮食扔在罗布泊里,他准保活着出来,没问题,时间多长不一定,但是他准能活着出来,没问题,时间多长不一定,他准能出来,因为他知道哪有咸泉,哪能搞到什么,如数家珍,他站在一个沙丘上,随便一看,没有路能够迷住他,他不会迷路的。但是这也是人们对他指责最多的地方,因为他经常用糟糕的没有四驱的卡车带领队伍进入沙漠探险,他把自己的独立野外生存能力放大到带领一支队伍上去了。

2004年9月27日,赵子允因车祸遇难,终年67岁。二零零五年三月,新疆探险协会隆重成立,在这个他生前积极参与创办的探险者家园中,由于一生特立独行的风格和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反对者的坚持下,他最终未能被追认为名誉会员。遗憾之余,他的很多朋友却对这个结果感到释然,因为一辈子毁誉参半却始终保持着真性情的赵子允,原本就来自于一个和文明时代不同的古老而纯真的岁月,在我们这个芜杂的尘世中,他命中注定只能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第二届当代徐霞客:赵子允

乐途旅游

姓名:赵子允 性别:男 年龄:67 籍贯:山东 职业:地质高级工程师 特色:科学探险

获奖者成果:

40多年来,赵子允踏遍新疆“三山两盆” 为祖国寻找矿床。他在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纠正了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详细阐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多年观察、保护、拍摄、宣传有“活化石”之称的可可西里野骆驼,协助有关部门建立了国家级“可可西里野骆驼保护区”;对新疆地理、地貌、气候了如指掌,野外生存经验异常丰富,多次参加中国与各国联合探险队,当危机来临时,凭借丰富的经验总能化险为夷。他被誉为:“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疯子教授”、“ 拼命三郎”。2004年赵子允因车祸遇难,终年67岁。

组委会给赵子允的颁奖词:

他来自一个原始而纯真的岁月,他用双脚丈量荒漠中的每寸土壤,他用实践为众人提供着生命的向导,他像一棵悬崖边的青松在争议中却骄傲地成长。在人生这个孤单的旅途中,赵子允以超人的精彩表演,完成了他的探索。他的离去,结束了一个伟大而单纯的探险时代。但在茫茫戈壁大漠的舞台上,赵子允这个名字将注定成为永远的传奇。

网友们纪念赵工的文字

赵工当年在新疆尤其是探险界久负盛名,但在如今很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印象中,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他的形象是那么虚无缥缈,好多人对其一无所知。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人能记得这名孤独的行者,孤独的英雄。

网友们的评论

“这突然让我有种落泪的感觉,让我想起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四年了!赵工离开我们四年了,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不知他在那边还好吗?永远怀念他。”

“伟大这个词轻易不出手,但对他来说却很值得。”

“赵工真是一个脱俗之人,他或许原本就不属于人间,不属于这个勾心斗角的社会,不属于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

“无论他深受争议与否,他依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不能因为他的争议而抹杀掉他的突出贡献。”

“我特别喜欢颁奖词的这一段话,赵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争议也好非议也罢,功名身后事,赵老师不会在乎这些。我永远尊敬他。

“不知道英雄的定义是什么?随便想来,其一要件是留名清史;要件之二则是为常人所难为。想来倘若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件的人,大抵就应该在英雄的范畴之中了。

独行侠余纯顺沙漠探险应该可以算是为常人所难为,同理而视老向导赵子允亦不落其后。只是说到留名后人,恐怕付出生命的余某借助媒体是较之生者赵子允千百倍的出名,于是余成了英雄,而赵却不是。

至于这种英雄当得到底值不值得,则是仁智各见的话题了。”

……

自由的英雄——赵子允

今天中午看《人物》的时候被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感动到。

赵子允,西部奇人,沙漠王,从事野外地质工作40余年,足迹遍步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世界上首个东西横穿塔克拉码干的人,可可西里野生保护区的创建者。

而同时,他也是个顽固粗心的人。

他将罗布泊当成自家的后花园而导致被他向导的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迷路乃至死亡。他将不能开进沙漠的普通卡车当给养车开进了沙漠而造成十几人的探险搁浅。他枪杀了数十只国家保护动物野牦牛而降职罚薪。

“在6月最热的时候,他非要自己过罗布泊,还不看我的指示牌,死了有什么办法。他走了三天,我找了他5天,到底是谁在探险?”

“卡车是进的去的,只是人太多了。”

“动物?我对任何动物都是没有感情的,当那黑蛮的东西红的眼的冲向你,你还能不开枪。它是一级,那人又是几级?”

这个老头的解释总是让人无可辩驳。

67岁的人生没有一次升职,没有一次加薪,没有参加一次商业活动。

他是个天生不善于与人交际,他是个天生沙漠里的孤独英雄。

对于这类型的奇人,我是顶顶佩服的。

我是个离了城市就不能活的人,也是个胆极小的人。

所以会对自己没有的东西充满向往。

《人物》的最后,赵工孤独的在沙漠里行走,已经年过半百的老人,纤瘦的背影却让人觉得那么高大。

沙漠令他们学会沉稳坚忍,辨清方向,明白如何与大自然平衡相处,嫌卑如沙子,胸襟如大漠,人生的悲欢哀乐都能包容接受。赵工便如此。

伍佰的《白鸽》,献给已经逝世的赵工。

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相信他还继续凝望着巍巍昆仑,千年罗布。

前方啊 没有方向

身上啊 没有了衣裳

鲜血啊 渗出了翅膀

我的眼泪 湿透了胸膛

飞翔着 强忍着伤

逃离了 猎人的枪

我的双脚 没有了知觉

我的心情 下冰冷的雪

亲爱的母亲 挚爱的朋友

我会坚定 好好的活

沉默的大地 沉默的天空

红色的血 继续的流

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

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飞翔吧 飞在天空

用力吹吧 无情的风

我不会害怕 也无须懦弱

流浪的路 我自己走

那是种骄傲 阳光的洒脱

白云从我脚下掠过

干枯的身影 憔悴的面容

挥着翅膀 不再回头

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

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也许将来,在很高的天底下,在那些广大的土地上,会看到有一个人缓缓前行的身影,单薄、寂寞而坚定。

谨以此文怀念赵工,向他送上真挚的祝福,愿他在天堂生活快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15: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