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志忠 |
释义 | 赵志忠是人物名称,同名的有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赵志忠,男,满族,1954年12月27日生于沈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学系教授、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毕业于沈阳铁路运输机械学校和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82年1月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77级),研究生班毕业。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满族音乐学会理事、国际萨满研究学会(ISSR)会员。先后出版个人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口头文学研究:满族萨满神歌”。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民俗学及满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赵志忠-学术成果专著: 1985年以来先后出版个人专著 1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共计 300余万字。并且担任过一些书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是一部全面论述55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专著,在整个中国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先后获得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首届“山花奖(学术著作三等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佳作奖”,辽宁省优秀图书三等奖。 《北京的王府与文化》是研究北京文化的重要著作,对于清代北京王府的形成与发展及遗存情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王府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及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满族民间文学概论》是其 10 多年满族文学研究的成果,并成为第一本全面论述满族民间文学的著作。 《〈满谜〉研究》是对清代流传的用满语记录的《满谜》一书的整理、研究著作,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清王朝与西藏》是第一部从满学与藏学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清王朝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著作。 《萨满的世界:〈尼山萨满〉论》是国内外第一部有关国际“尼山学”的论著。该书是对流传于世界各国的满文传说《尼山萨满》的综合研究,并阐述了“尼山学”的定义、范围及研究方法等问题。 《清代满语文学史略》是国内外第一部论述清代满语文学的著作。在清代文学史及满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出版的专著还有:《满学论稿》《民族文学论稿》《满族文化概论》《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满族萨满神歌研究》等。 论文: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文康老舍:京味文学溯源》、《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民族文学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及《满族与宗教》、《北京官话中的满语借词》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课题: 目前正在主持院校、研究所的《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史》、《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等研究课题。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尔泰语系神话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精品教材《民间文学概论》项目组成员。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口头文学研究:满族萨满神歌”。 其传已分别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专家》、《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香港)等书中。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志忠,男,湖南邵东人,1965年1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理学博士,研究员,构造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硕士生导师。 (一)主要学历 1983年9月-1987年7月: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7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其间于1987年9月-1988年9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 1996年1月-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并获理学博士学位。 (二)工作经历 1990年7月于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2年12月起任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工程师),1997年12月起任中科院长沙人地构造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年3月调入海南师范大学,2003年9月起任地理与旅游学院研究员。2006-2007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做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 主要论文90年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完成科研报告3部,专著1部,教材2部。 主要工作进展与业绩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工作业绩如下: 1.作为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洲陆海大地构造图》(1:800万)的编图工作,主要参加了最后的成图工作(1990-1991年),该成果经国家基金委评审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94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2.作为骨干参加湖南省“八五”攻关课题《湖南省煤层气开发的可行性研究》(1992-1993年),主要负责构造裂隙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等方面工作,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撰写的科研报告经专家评审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课题《新疆北部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1993-1995),主要负责花岗岩显微组构及岩石化学等方面工作。 4.作为骨干(排名第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阿尔泰花岗岩水体系氧同位亲交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1993-1995),主要负责花岗岩岩体构造、显微组构、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工作,该项目成果经评审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作为主要科研骨干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915-02-01专题《阿尔泰变形变质及流体作用研究》(经费:56万)的科研工作(1996-2000),并负责区域构造、岩石变形机制与成岩流体的各种地质效应及《阿尔泰变形变质与流体作用图》(1:50万彩图)的制图等方面工作。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撰写的科研报告(本人撰写第一章,合8万字)得到鉴定专家的好评,认为是一项创新性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人撰写第一章的专著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在项目中,本人运用计算机完成了《阿尔泰变形变质与流体作用图》的编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此图也成为该项目三大重要成果之一。 6.作为负责人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与龙山金、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研究》(经费:2万),全面负责项目的开展与完成(1998-1999)。 7.作为主要骨干成员(排名第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阿尔泰山南缘金成矿系列的构造成矿机理》(经费:16万)的研究工作(1999-2001),主要负责区内流体与金成矿关系等方面研究工作。 8.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项目《构造成矿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经费:20万)(1998-2001),主要负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突发事件与成矿的关系,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撰写了《构造成矿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科研报告(本人撰写第二章与第八章,合7万字)。 9.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二级专题《扬子地块西缘周边晚古生代海相玄武岩的构造属性及意义》(经费55万)的研究工作,同时主持三级专题《扬子地决西缘大火成岩省形成的构造环境》的研究工作(200l-2003),本人调海南后,该项目移交他人。 10.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株-潭地区环境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经费:3万)的研究工作(2001-2002),全盘负责长-株-潭地区环境地质灾害、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已结题,成果也已归档。 11.参加了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裂变径迹研究》的部分科研工作,主要负责大别-苏鲁造山带裂变径迹的数字化成图工作(200l-2003)。 12.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海南砖红壤-水相互作用及土壤中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2003-2005) (8万),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13.主持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项目《海南省土地整理开发的潜力分析》(2002-2003)(3万),成果已验收。 14.主持海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海南西部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研究》(2003-2005)(2万),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15.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口及周边地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2004-2005),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16.主持海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五指山茶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研究》(2003-2005),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17.主持完成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课题十余个。 主治医师赵志忠 1943年出生.辽宁人,中共党员,主治医师,任职于葫芦岛市高桥经济开发区医院。毕业于锦州卫校。在农村工作36年来,对于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地抢救心衰、呼衰、肺衰、肝衰病人近2000人次。近20年来对各种外伤后颈椎、胸椎、腰椎小关节错位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椎管狭窄、肋间神经痛、腰丛神经损伤、腰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有新的进展,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5%以上。著有论文《38例病毒性肝炎肝外表现观察与处理》、《30例重症哮喘抢救体会》、《颈椎小关节错位与手法复位》、《尾椎脱位与手法治疗》等数篇。曾荣获“全国医疗系统精英录”荣誉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